非言語行為的運用

非言語行為的運用

非言語行為的運用,在心理諮詢技術中歸於“影響性技術“中的一種。心理諮詢過程中會出現大量的非言語行為,諮詢師應重視此項技術,並將其融入到言語表達中去,滲透到諮詢過程中。非言語行為是諮詢師表達共情、積極關注、尊重等的有效方式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非言語行為的運用
  • 學科:心理學
  • 上位概念:影響性技術
釋義,意義,非言語行為,

釋義

非言語行為的運用,在心理諮詢技術中歸於“影響性技術“中的一種。心理諮詢過程中會出現大量的非言語行為,諮詢師應重視此項技術,並將其融入到言語表達中去,滲透到諮詢過程中。非言語行為是諮詢師表達共情、積極關注、尊重等的有效方式之一。
心理諮詢中,諮詢師可採用的影響性技術包括:
1、面質技術
2、解釋技術
3、指導技術
4、情感表達技術
5、內容表達技術
6、自我開放技術
7、影響性概述
8、非言語行為的運用

意義

一般來說,人類之間的信息的傳遞主要是靠語言表達和非言語行為來實現的。人類的非言語行為非常豐富,它所表達的內容、情感比言語更多、更準確,能對言語表達的內容作補充、修正,或獨立地出現,代表獨立的意義。
因此,在心理諮詢中,諮詢員絕不能忽視來訪者的非言語行為所傳遞的信息,這些信息可能無法從言語交流中獲得,一旦錯過,往往不能準確地了解來訪者的內心體驗,難以對來訪者進行準確的心理分析並作出正確的判斷,延誤諮詢的最佳時機。因此,在心理諮詢中,諮詢者應加強對來訪者非言語行為的觀察,以準確、及時地獲取信息。

非言語行為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與人的情緒緊密相關,一個人內心的喜怒哀樂往往會在人的面部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流露出來。因此對面部表情的觀察常常是心理諮詢中對來訪者的情緒作出判斷的重要手段。例如,當一位來訪者走進諮詢室時,他可能帶著明顯的苦惱、抑鬱的神色,一看可知他遇到了解決不了的難題,願與諮詢員進行討論。在諮詢過程中,來訪者的面部表情會有多次變換,諮詢員必須能夠體察這種表情的變換以引導會談的進行或變換會談的內容。如果諮詢員僅僅把注意力放在言語的交流上,那就可能疏漏了很多重要的信息。
對於面部表情所傳達的信息,我們應怎樣才能獲得呢?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目光注視。諮詢員可以在目光注視中從對方的目光里獲得一些重要信息。一般來說,當一方傾聽另一方敘述時,目光往往直接注視著對方的雙眼,而當自己在講話時,這種視線的接觸會比聽對方講話時少些。為什麼許多人在說話時避免看著對方,主要是為了避免出現叉開話題的情況。如果在說話過程中正視一下對方,則表示在他說話停頓時,對方也可以打斷他的話,假若他停頓了,但不看對方,說明他的思路還沒有斷,這種信號表示:“這不是我要講的全部內容,我只是在略作考慮。”諮詢員如果不合時宜地打斷來訪者的敘述,會使來訪者不快,感到自己不被接納,甚至會轉移敘述的主題,中斷線索。如果在交談中,來訪者講完某段話、某句話或某個詞後將目光移開,這可能表示“我對自己所說的話不太有把握”。 在諮詢中,當諮詢員作解釋、說明等工作時,來訪者的目光還可能表現出疑惑不解、大徹大悟、悲哀、驚奇、快活、專注等不同的情緒色彩;當諮詢員某些話語擊中要害時,來訪者的目光也可能久久地盯著地面,注視自己的雙手或雙腳,雖然未作任何言語反應,但這可能反映了其內心的鬥爭與思考的過程。
總之,在諮詢過程中,來訪者的目光隨著談話的過程,會出現各種不同的表現,諮詢者應根據具體情況,善於及時地把握來訪者的心理變化,以獲取準確信息,達到較好的諮詢效果。
當然,在諮詢過程中,諮詢員也要善於利用目光參與聽和講,這直接影響諮詢的效果。一般來說,諮詢員與來訪者的位置應安排呈直角,這樣可以避免諮詢員與來訪者的直接對視,以免使來訪者感到心理負擔過重,透不氣來,心裡有話也說不出來。諮詢員在傾聽對方講話時,也不要隨意將目光移向他處,這往往會使來訪者認為諮詢員沒有傾聽自已講話,從而產生不被信任的想法。諮詢員的目光應大體在對方的嘴、頭頂和臉頰兩側這個範圍活動,並且表情要輕鬆自如。這樣能給對方一種很專注、很有禮貌的感覺。
身體動作
面部表情是確認來訪者情緒特徵時首先要注意的部位,身體、四肢的運動在信息交流中,也起著重要的作用。運動是人們通過自身的姿勢的改變進行交流的一種方式。
身體動作包括手勢和身體的姿勢。手勢的運用是與身體姿勢相關聯的。藉助於手勢與身體姿勢,人們可以表達驚奇、苦惱、憤怒、焦慮、快樂等各種情緒。一個情緒抑鬱的人除了目光黯淡、雙眉緊皺之外,他可能雙肩微駝,雙手持續地做著某個單調的動作,身體的移動相對緩慢,似乎要經過很大的努力才行;一個焦慮的來訪者,常常會無休止地快速地運動手足,雙手可能在不斷顫抖;一個行為退縮的人始終使他自己的雙手處於與身體緊密接觸的部位,頭部下垂„„正如某些研究者所指出的那樣,身體的姿勢、肌肉系統的緊張與放鬆,頭部、手、腳的動作都可以看作是具有信號意義的一種交流信息。
身體動作不僅表現出當事人此時此刻的思想、情感、行為,在一定的程度上,體態還能反映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同時,人的心理狀態也影響著人的動作和行為:一個始終感到不幸的人會終日皺眉,皺眉成了他固定的表情;一個好侵犯、好管閒事的人總是探頭探腦;一個溫和、慈祥的人常常面帶微笑。另外,人還可以通過改變身體的姿勢或動作來改變心態。有些學者認為,當人情緒低落時,僅僅以挺胸和挺直腰桿的動作,就可使自己由頹喪轉為充滿信心。
諮詢中,那些較自信的來訪者往往能正視諮詢員,而且正視時間較長;而缺乏自信,心中不踏實者則相反;自信的人眨眼的次數較少,那些代表消極意義的非言語行為也很少。
聲音特徵
聲音是有聲的非言語交流,它是語言表達的一部分,它通常包括音質、音量、音調和言語速度等因素,人們藉助於聲音的輕重緩急來不自覺地表達自己錯綜複雜的思想和感情。這些聲音成分所傳達的信息可高達38%,也是心理諮詢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因素。
一般來說,音調的提高表明對所談內容的強調,也可表明某種情緒,如激動、興奮、憤怒等等;音調降低也可以是一種強調,以引起聽者注意,也可以表示懷疑、迴避,在這種情況下往往是因為談話內容涉及到自己敏感、痛苦、傷心的事情。聲音強度的增大,常表示一種強調,或表示情緒激動;而聲音強度減弱,則可能表示來訪者內心失望、不快或軟弱、心虛。說話節奏加快表明緊張和激動;節奏變慢則有可能是因為冷漠、沮喪,或正在思考是不是要表達出來,如何表達。
對於這些聲音成分的具體分析,既要結合當時談話的內容,又要聯繫整個諮詢中的前因後果,因為非言語行為傳遞的信息有時在當時並不能確認,這需要諮詢員留心注意。
空間距離
諮詢時咨訪雙方的空間距離也具有非言語行為的特徵。每個人都擁有一個自己的空間,以保持自己的獨立、安全和隱私的需要,如果他人不適宜地闖入,就可能引起當事人的不滿、憤怒和反抗。諮詢中咨訪之間也是如此。咨訪雙方的距離是彼此關係的反映。在心理諮詢過程中,一般室內位置是固定的,所以就坐時無須更多留意。但也有個別來訪者不滿意諮詢室的位置排列,提出將自己的椅子挪動的要求,諮詢員看他重新坐的位置便可獲得對來訪者的更多信息。
雙方距離的遠近還因不同的人而有差異。一般而言,若雙方同性別,其間的距離會小於異性間的空間距離,而且兩女性之間的距離會小於兩男性問的距離;青年或成年男性諮詢員在面對年輕的女來訪者時距離會大於面對兒童、少年時的距離;有些敏感、防禦性強的來訪者希望雙方距離大些;有些尋求依靠、幫助的來訪者則希望距離小些,以得到一種心理上的安慰。 在諮詢的不同階段,咨訪雙方的距離也會發生變化。一般來說,初次見面,彼此不了解,距離會大些;隨著咨訪關係的建立,距離會小些;若來訪者對諮詢員不那么信任,或對諮詢效果不那么滿意,來訪者會不自覺地加大彼此的距離;而適當地縮短距離則是一種希望加強關係的表示。諮詢員如果能適時地調整彼此的距離,則有助於諮詢。
沉默現象
沉默現象在諮詢過程中經常出現,沉默中仍有很多信息的傳遞,諮詢員如能很好地理解和有效地把握這種現象,那么在諮詢中就能處於更為有利的地位。
凝視著空間的某一點可以看作是創造性沉默的一種標誌。這往往是人們集中注意力思考問題的特徵。此時,諮詢者最好什麼也不要說,但要在等待中注視著來訪者。諮詢員這樣做,意味著他了解來訪者內心正在進行的思考活動,以自己的非言語性行為為來訪者提供了所需的時空。如果諮詢員用“你正在想什麼”這類問題來打破這種沉默,往往會打斷對方的思維,影響諮詢進程。
當諮詢中出現不知說什麼好這種自發性的沉默時,此時來訪者的目光不是盯著前面某一點,而更多是游移不定的,從一處移到另一處,也可能會以徵詢、疑問的目光看著諮詢員。這時諮詢員應適時打破這種沉默,否則易使來訪者的內心越發感到緊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