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結核分枝桿菌

非結核分枝桿菌

簡介,菌種分類,非結核分枝桿菌特點,診斷標準,

簡介

1999年上海第一肺科醫院報導,15年間5592 例痰抗酸桿菌陽性患者中經鑑定為非結核分枝桿菌者173例中有咳嗽症狀者占78%,咯血者58%,發熱者26%,有空洞者40%。表明有一定致病性。非結核分枝桿菌從結核樣病人分離的陽性率,我國為3%~15%。

菌種分類

Runyon根據菌落色素與生長速度將非結核分枝桿菌分為4組。
第Ⅰ組:光產色菌(photochromogen)。本組細菌在暗處為奶油色,曝光1小時後再培養即成橘黃色。生長緩慢,菌落光滑。對人致病的有堪薩斯分枝桿菌(M.kansas),引起人類肺結核樣病變,常有空洞形成; 海分枝桿菌(M.marinum),在水中可通過皮膚擦傷處侵入,引起皮膚丘疹、結節與潰瘍,病理檢查見有抗酸菌,易被誤認為麻風分枝桿菌
第Ⅱ組:暗產色菌(scotochromogen)。這類細菌在暗處培養時菌落呈橘紅色。在37℃生長緩慢,菌落光滑。對人致病的有瘰癘分枝桿菌(M.scrofulaceum),引起兒童淋巴結炎。
第Ⅲ組:不產色菌(nonphotochromogen)。通常不產生色素。40~42℃下生長慢。菌落光滑。鳥-胞內分枝桿菌(M.avium-intracellulare)可引起結核樣病變,多見於肺與腎。
第Ⅳ組:迅速生長菌(rapid grower)。在25~45℃生長。生長快,培養5~7d即可見到菌落,菌落粗糙,有的並能產色。對人致病的有偶發分枝桿菌 (M.fortuitum)、龜分枝桿菌(M.chelonei)和潰瘍分枝桿菌(M.ulcerans),引起皮膚病。恥垢分枝桿菌(M.smegmatis)不致病,但經常在外陰部皮脂中存在,檢查糞、尿中結核分枝桿菌時應予注意。

非結核分枝桿菌特點

非結核分枝桿菌是否有致病性可用抗煮沸試驗加以區別。非致病株煮沸1min即失去抗酸性,而致病株能耐10min,甚至高壓滅菌亦不失去抗酸性。結核分枝桿菌和非結核分枝桿菌的鑑別,除熱觸酶試檢外,可將菌苔置含鹽水小滴的玻片上研磨,前者不易乳化而後者容易乳化。
由於許多非結核分枝桿菌菌株對常用的異煙肼、鏈黴素等耐藥,但對利福平有一定敏感性;現多主張用利福平、乙胺丁醇和異煙肼聯合使用。潰瘍分枝桿菌則僅對卡那黴素等氨基糖苷類抗結核菌藥物敏感。但鳥-胞內分枝桿菌耐藥性強;有報導分出的23株全部對上述藥物耐藥;而通過結構改造的新型紅黴素,如克拉紅黴素在體內外有很好的抗結核菌活性,可破壞細胞壁和細胞膜結構,對鳥-胞內分枝桿菌血培養清除率達62%?98%。
非結核分枝桿菌經治療後也常出現L型,耐藥性增高,有的經多年治療不愈。且L型往往因細胞壁脂質缺失不易致敏淋巴細胞,結核菌素試驗可呈陰性,診治時應多加注意。

診斷標準

(1)臨床標準:
①臨床症狀、體徵:常見咳嗽、疲乏,病情較重者有發熱,體重減輕,咯血和氣促,有基礎病者臨床症狀惡化。
②排除其他疾病:如結核,腫瘤,組織胞漿菌病。
(2)X線標準:
①浸潤性病灶,伴有或不伴有結節性病灶(持續≥2個月,或有進展);空洞性病變;單個或多個結節。
②HRCT示多個小結節或多灶性支氣管擴張有或不伴有肺部小結節。
(3)細菌學標準:
①1年內至少有3份痰或支氣管灌洗標本,其中3次培養陽性,而AFB塗片陰性,或2次培養陽性,1次AFB塗片陽性。
②若僅得到1份支氣管灌洗標本,未能得到痰標本,培養陽性,同時塗片陽性達 。
③若痰或支氣管灌洗液標本提示未能確診或未排除其他疾病,經支氣管活檢或肺活檢做細菌培養及組織病理學檢查得到陽性結果。
HIV血清實驗陰性患者發病的危險因素包括:局部免疫抑制,如酒精中毒,支氣管擴張,發紺性心臟病,囊性纖維化,肺纖維化,吸菸及慢性阻塞性肺病。全身嚴重免疫抑制,如白血病,淋巴瘤,器官移植和其他免疫抑制劑治療,HIV血清試驗陽性,CD4<20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