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理性信念

非理性信念

非理性信念由理性情緒行為療法的大師艾利斯(Albert Ellis)在1955年首次提出,他認為人天生就具備了非理性的人格傾向,因此每個人的思考或多或少都以某種無效或頑固的方式進行,再加上父母師長或傳媒的影響,因而產生了許多不合理、不具邏輯性或與事實不符的非理性信念。

非理性信念是能夠引發個體情緒失調和行為失常的偏頗想法,其特性為無彈性、非事實依據、不合邏輯。非理性信念是不合理的、誇張的、絕對化的、完美主義的、缺乏清楚思考的、易引起負面情緒及造成困擾的荒謬想法。可以認為認為非理性信念足以影響個體的情緒和行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非理性信念
  • 提出者:艾利斯
  • 提出時間:1955年
特徵,常見的非理性信念,

特徵

①絕對化的要求(demandingness),即從自己的主觀願望出發,認為某一件事件必定會發生或不會發生,常常帶有“必須”和“應該”的特點。持有這種非理性信念的人很容易產生失敗感和挫折感,導致失落、自責或憂鬱等情緒、行為困擾。
比如:常常使用“必須……”、“應該……”等字眼。
②過分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即憑藉自己對某一事物所作的結果的好壞來評價自己或他人的價值,表現為:一方面對自己的非理性評價,常憑自己對某一事物所作的結果的好壞來評價自己為人的價值,其結果常導致自暴自棄、自責自罪,認為自己一無是處,一錢不值而產生焦慮抑鬱情緒:另一方面對別人的非理性評價,別人稍有差錯,就認為他很壞,一無是處,其結果導致一味責備他人,並產生敵意和憤怒情緒。
③糟糕至極(awfulizing),即事件的發生會導致非常可怕的或災難性的後果,這種非理性信念常使個體陷入羞愧、焦慮、抑鬱、悲觀、絕望、不安、極端痛苦的情緒體驗中而不能自拔。這種非理性信念的想法常常是與個體對已、對人、對周圍環境事物的要求絕對化相聯繫的。

常見的非理性信念

艾利斯在1962年總結了人們最常見的11種非理性信念,分別是:
(1)人們絕對需要一位生活中重要人物的喜愛或讚許。
(2)個人應該在各方面(至少在某一方面)有成就,有才幹,能勝任,這樣才會被視為有價值的人。
(3)人絕對不能犯錯,如果犯了錯,就應該受到譴責,馬上去死。
(4)如果遇到與自己希望不一致的事情,那就會很糟糕。
(5)人的不快樂是外在因素引起的,人沒有能力去控制自己的悲傷與情緒困擾。
(6)應該經常把危險或災難性的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掛在心頭。
(7)逃避困難、挑戰與責任要比面對他們容易。
(8)人應該依靠別人,而且需要一個比自己強的人做依靠。
(9)人的行為受到過去經驗的影響,只要一件事情對他產生了影響,那么這種影響就會持續一輩子。
(10)我們應該對別人的困難與情緒困擾感到不安。
(11)對於任何一個問題,都應該有正確的解決辦法,如果找不到,就會很糟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