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社會力量研究》是2017年3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兆林、齊如林、束華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社會力量研究
- 作者:張兆林、齊如林、束華娜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520300216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社會力量研究》是2017年3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兆林、齊如林、束華娜。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社會力量研究》是2017年3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兆林、齊如林、束華娜。內容簡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社會力量研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社會力量予以系統研究,尤其對參與...
創新性發展,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深入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工程,切實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水平,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精神力量。
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展”的工作方針,深入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工程,切實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水平,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譜寫好中國夢的雲南篇章提供精神力量。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是2013年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王文章。內容簡介 收錄了有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章,其中包括:珍視和保護少數民族文化藝術遺產是多元文化協調並存的重要基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步入規範里程、正確認識...
《貴州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保護研究》是陳靜梅創作的民俗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6年5月。該書以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而傳承危機又較為嚴重的貴州少數民族地區為例,研究如何保護好傳承人及其傳承活動。該書指出,在現代化進程中,非...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問題研究》彙編了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立法概況、理論與實踐,以及保存與運用等方面的論文,可供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實踐工作者、相關政府部門和理論研究人員閱讀和參考。《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問題研究》的出版...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是2007年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
6.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理論研究。加強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家委員會和高校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基地建設,集聚各方力量,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重大課題研究。加大中青年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培養扶持力度。加強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文獻館、中國-...
《傳統村落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是2014年6月1日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汪欣。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又一個力作。在現代化和城市化迅速發展的當代中國,傳統村落的消失成為社會學、人類學和文化遺產...
《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研究》是一本202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小苹。內容簡介 本書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的一般性問題作了梳理,在對比國內外保護現狀和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一些解決方案。涉及國別、地域等特例的...
《嶺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是2013年7月18日暨南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雷瑩。內容簡介 《嶺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編著者雷瑩。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群體、團體,有時被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的各種實踐、表演等文化場所。每...
西安市社會科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成立於2006年3月。現任中心主任蘇軍。該學科為院五大重點學科之一。現有高、中、初級職稱研究人員6人。中心職責 1、總結、梳理國際上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科學理念、理論和方法,諸如文化圈...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保護工作應該取長補短,在方法理論、資金技術和立法等方面加強交流與合作,發揮國際社會的監督機制,更好的守護各民族的精神家園。該書指出,立法層次低,缺少一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面的基本法是中國...
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2022)》集中了當前北京非遺研究領域的最新對策研究成果,成為當前北京非遺研究領域較為前沿、全面和切近非遺保護工作實踐的重要參考書,為各級政府、有關機構和傳承人在內的社會各界推動北京非遺保護工作的...
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成果評審,鼓勵出版非物質文化遺產專著、譯著、圖冊等研究和實踐成果。三、提高非遺保護傳承水平 10.推動分類保護。發揮我省民間文學資源富集優勢,挖掘闡釋其時代價值、社會功用,創新表現方式。提高傳統音樂、傳統舞蹈...
《舟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是201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閔文義。內容簡介 《舟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舟曲文化系列叢書》系統勾勒出了舟曲地區“非遺” 的全貌與境況,對“非遺”的保護與搶救的研究,構成了舟曲民族...
此外,全書基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科技支撐,從含義、特點、模型、內容等方面提出實現非物質文化遺產原真保存、長期保管、有效傳輸和社會利用的機制方法,其系統化成果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數位化與信息化提供了一條具有意義的可行...
《國際法視野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問題研究》是2018年1月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唐海清。內容簡介 《國際法視野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問題研究》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法保護的歷史考察為出發點,分析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法保護的應然基礎...
譚軍,女,1977年8月生,重慶人,現任職於長江師範學院從事教學研究,副教授。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業績顯著,科研成果豐碩,已發表學術科研論文多篇。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原理與機制 第一節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
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設施建設,爭取建設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到2025年,新建或提升15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體驗中心、傳習所(點)。推動省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配套建設傳承體驗場所,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興辦傳承體驗設施...
中國紡織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悠久歷史的重要行業類非遺。《紡織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價值評價及分類保護路徑研究》從社會生態的角度探討中國紡織類非遺的社會生態環境的具體內涵、價值構成,進行價值的科學評價,並在此基礎上探索中國紡織類非遺...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立法宗旨 二、與我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立法宗旨相關聯的幾個問題 第四章 民族自治地方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的原則 一、拯救第一的原則 二、分層次保護的原則 三、長效保護的原則 理論與研究 ...
《非物質文化遺產私權保護理論與實務研究》是2016年智慧財產權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的書籍,作者是董新中。內容簡介 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研究的內容是非遺基本含義及相關概念、國際立法文獻、國內立法、國內非遺現狀及非遺的公法保護、...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定義 “非物質文化遺產”,指被各社區、群體,有時是個人,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述、表現形式、知識、技能以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這種非物質...
所以,對非物質傳統資源的保護成為了世界關注的議題。 就非物質傳統資源保護,國際社會已經達成了一些重要的國際公約,如《生物多樣性公約》、《文化多樣性公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公約》等。非物質傳統資源保護包括保全保護和權利保護...
《年鑑》編寫與學科建設——《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年鑑》編寫體會 2001-2008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綜述 2001-2008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進展報告 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中的幾個緊迫問題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根本難點 非物質...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律機制研究》是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鶴雲,高紹安。內容簡介 在社會發展和歷史進步的偉大進程中,人類創造了燦爛多姿的文化遺產。其中,非物質文化遺產蘊涵著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科學、審美、...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國經驗》是2023年齊魯書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自2003年中國加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至今,中國學者在20年中持續關注非遺保護這一熱門話題。本卷文集的編選,以非遺保護的中國經驗、非遺教育與非遺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