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社會力量研究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社會力量研究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社會力量研究》是2017年3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兆林、齊如林、束華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社會力量研究
  • 作者:張兆林、齊如林、束華娜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52030021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社會力量研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社會力量予以系統研究,尤其對參與其中的高等教育、專家學者、民間資本、新聞媒體、行業組織等進行詳盡研究,並對大數據時代、融媒時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有所涉及,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豐富學界現有的研究。

圖書目錄

緒論 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及保護的意義
一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
二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意義
附錄
第一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量的功能與角色
一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主導力量:政府
二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主腦力量:專家學者
三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主體力量:傳承人
四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參與力量:其他力量
第二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社會力量
一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社會力量的界定
二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社會力量研究的必要性
三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社會力量與政府力量的關係
附錄
第三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中的民間資本
一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中的民間資本的若干問題
二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民間資本角色與作用分析
三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民間資本的適度規約
附錄
第四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高等教育
一 高等教育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角色分析
二 高等教育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角色實現的途徑分析
三 與其他保護力量的聯動
附錄
第五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學者作用的發揮
一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主體概說
二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學者的角色定位
三 當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學者具體作用的發揮
四 科學提升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的學者影響力的思考
五 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學者訴求與權利的反思
附錄
第六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媒介傳播力量
一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的必要性
二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形態的演變
三 前媒體時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力量
四 媒體時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力量
附錄
第七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行業協會
一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行業協會概念及社會定位
二 國內外關於行業協會的建設實踐和理論研究
三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行業協會存在的問題及建設的方向
四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行業協會評價
第八章 大數據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一 大數據及相關問題
二 大數據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影響
三 利用大數據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對策
四 政府保護角色的調適
附錄
第九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 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的價值
三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附錄
第十章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透視
一 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國際法與國內法並行
二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律的缺陷
三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的完善
第十一章 融媒時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發展的最佳化策略
一 前提與基礎:培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在融媒時代傳播的土壤
二 原則與方向:融媒時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發展
三方法與路徑: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融媒體的最佳化提升
附錄
第十二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產性保護
一 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的適用範圍
二 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的主要任務和主要目的
三 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實踐的要點
附錄
第十三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產業化實踐
一 產業化是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方式之
二 產業化不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方式的全部,更不是唯
三 產業化實踐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規制
附錄
第十四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博弈現象
一 精英主導下的保護與傳承主體的本色傳承之間的博弈
二 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與周邊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之間的博弈
三 項目傳承人的原味傳承與追求創新之間的博弈
四 保護工作的有力推進與項目自身演化之間的博弈
五 具體項目的經濟效益與社會利益的博弈
第十五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新文化創造
一 基於民族文化演進的視角
二 基於農村文化的視角
第十六章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理念的變遷及其面臨的現實問題
一 以人為本的保護理念
二 整體性保護的理念
三 生產性保護的理念
四 依法保護的理念
五 原真性保護的理念
六 可持續性發展的保護理念
七 多元化保護的理念
八 信息化、數位化保護的理念
九 傳承主體相關權益保護的理念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