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是2007年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
- 作者: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
-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年1月1日
- 定價:36 元
- ISBN:9787303084067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是2007年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是2007年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文化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法律機制研究》是智慧財產權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鶴雲,高紹安。內容簡介 在社會發展和歷史進步的偉大進程中,人類創造了燦爛多姿的文化遺產。其中,非物質文化遺產蘊涵著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科學、審美、教育等多元價值,是人類創造力、想像力的結晶,代表著民族古老的生命記憶,代表著...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法律保護研究》是趙方創作的法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09年6月。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與民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和文化空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關係到國家的文化安全、社會的和諧發展與民族文化的血脈傳承。該書從法律視角出發,通過運用系統分析法、比較分析法、田野...
《重振手工激活民俗--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文集》是2021年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三編,主要圍繞民俗、民間美術、工藝美術等非遺內涵領域與中國社會、人類生產生活方式之間的關係、發展、未來等方面的思考展開。文集各篇主題各有側重,有時立足點甚至跳出了非遺視角,站在人類生產生活方式...
《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研究》是一本2022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小苹。內容簡介 本書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的一般性問題作了梳理,在對比國內外保護現狀和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一些解決方案。涉及國別、地域等特例的解剖和法哲學層面的分析。聚焦法律保護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範圍、...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問題研究》彙編了有關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立法概況、理論與實踐,以及保存與運用等方面的論文,可供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實踐工作者、相關政府部門和理論研究人員閱讀和參考。《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問題研究》的出版,能夠進一步推動我國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保存,尤其是推動對於非物質文化...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建檔保護機制研究》是葉鵬創作的管理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22年4月。該書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題,以建檔保護為切入點,結合中國內外非物質文化遺產建檔保護的分析研究,探討具有普適價值的保護機制及實現策略。該書是作者完成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文化與科技融合背景下非物質文化遺產建檔保護機制及...
《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研究》是2018年3月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潔。內容簡介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系舶來品,在我國實踐時間不長,而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的理論研究更在起步階段,理論和實踐面前均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不確定性和種種難題。回顧我國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2011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是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批准成立的中國非物質文化研究與保護機構,在中國民協領導下自主地開展非盈利性專業或與本專業相關的學術活動。機構介紹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院是中國文聯主管的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主辦、四川文化藝術學院承辦運行的非物質文化...
李榮啟,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文化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個人。主要從事文化藝術理論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獨立承擔和參與完成國家課題6項、部級課題5項、本院重點課題4項。已出版專著:《藝術概論》《文學語言學》《藝術語言論》《文化與藝術的多視角探索》等8部;出版合著:《生活中的色彩美》《文化...
非物質文化遺產概念的本體性解讀 ·非遺保護的理論與實踐·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科建設問題 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現代都市內源性發展策略 語言、物理、藝術生產 論非物質文化遺產學科理論體系的建構 ·非遺調研報告及民族志研究· 非遺·流動博物館·時尚 非遺與治療 南宋官窯非遺研究 ·非遺保護專題...
2006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獲法學碩士學位。2006年8月進入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2010年,轉入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人類學研究所,為專職研究人員,研究方向:文化人類學、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成果有學術著作:《非物質文化遺產叢書:宣紙》(合著),學術論文:《非...
《中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基本問題研究》是2011年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韓小兵。內容簡介 《中國印度之智慧》涉獵了印度、中國文化中精髓和深刻的方面,全書共分兩冊。《印度的智慧》通過對印度文學、哲學、宗教信仰的展示,讓人們一窺印度思想的豐富性和本質精神。林語堂的文學天份和中英文...
第六章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活態”藝術形式 一、“活態”貫穿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活動 二、“南海神廟”是中國古建築的“活化石”三、“波羅雞”是嶺南特色文化的“活化石”四、不斷更替的“時一空”感疊加 五、“波羅誕”廟會的“活態”藝術形式 第七章 面向未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一、“培養”非物質文化...
《中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研究》是2019年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丹。內容簡介 《中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研究》著力於“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傳承發展”兩大焦點,研討的議題和內容反映和體現了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與傳承人的關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理論...
9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留住鄉愁” 莫伊凡/169 Ⅳ 非遺的利用 10非物質文化遺產與融合媒體 陳熙/188 Ⅴ 附錄 112021年度大事記 盧真/206 Abstract/239 Contents/242 作者簡介 宋俊華,男,1968年生。現任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民間文化研究所所長,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國家重點研究基地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國際民俗學會會員,法蘭西學院亞洲學會會員。國務院學位辦學科評議組社會學組成員兼召集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學科評審組專家,文化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委員。近年主要研究...
4、完善區域性整體保護制度。5、完善傳承體驗設施體系。6、完善理論研究體系。7、加強分類保護。8、融入國家重大戰略。9、促進合理利用。10、加強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脫貧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11、促進廣泛傳播。12、融入國民教育體系。13、加強對外和對港澳台交流合作。14、加強組織領導。15、完善...
長期從事非遺保護與教育管理方面的研究,在紡織非遺文化教育傳承、適應性保護、產業化發展等領域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科研和實踐經驗。在理論研究領域,系列著作獲得獲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優秀出版物二等獎,研究成果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廣工程啟動會、中國紡織非遺大會等會議做典型交流;在教學實踐領域相關成果獲得2020年泰晤士...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國經驗》是2023年齊魯書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自2003年中國加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至今,中國學者在20年中持續關注非遺保護這一熱門話題。本卷文集的編選,以非遺保護的中國經驗、非遺教育與非遺學的體系化、非遺保護的理論思考、非遺保護的制度實踐、非遺資源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
《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律保護研究》2015年12月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才讓塔。這本書講述了我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律制度。內容簡介 本課題以青海黃南熱貢地區的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為研究個案,研究我國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律制度。國外對青海黃南熱貢地區的研究主要是對少數...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2017)》是2017年10月1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俊華。內容簡介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髮展報告(2017)/非物質文化遺產藍皮書》是中山大學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中心撰寫的第七本非遺年度報告,同時也是本中心撰寫的第二本非物質文化遺產藍皮書。2016年是我國“十三五...
《守承文化之脈---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特殊性研究》是2015年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承華。內容簡介 本書分析傳統表演藝術、民間工藝美術、傳統製造技藝、民俗節慶禮儀和民間口傳文化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歷史生態、傳承方式、生存現狀等方面的特點,論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特殊性因素,提出“立體對位思維”新...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社會力量研究》是2017年3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兆林、齊如林、束華娜。內容簡介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社會力量研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的社會力量予以系統研究,尤其對參與其中的高等教育、專家學者、民間資本、新聞媒體、行業組織等進行詳盡研究,並對大數據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