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人日》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寫的一首詞。上片描寫了人日歡鬧繁盛的景象,下片描述了一位女子在人日因為與愛人分別而寂寥落寞的情形。全詞以清新空靈的筆觸,物中見情,寄寓深意,借吟詠人日,抒寫離愁別緒。
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青玉案①·人日②
東風七日蠶芽軟③,青一縷、休教剪。夢隔湘煙征雁遠。那堪又是,鬢絲吹綠,小勝宜春顫④。
繡屏渾不遮愁斷,忽忽年華空冷暖。玉骨幾隨花換⑤。三春醉里,三秋別後,寂寞釵頭燕⑥。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②人日:舊俗農曆正月初七日為人日。據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紀》云:“正月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羹,剪彩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頭鬢。又造華勝以相遺,登高賦詩。”汪元治刻本副題作“辛酉人日”,故此篇或作子康熙二十年(1681年)之正月初七日。
③蠶芽:即桑芽。
④小勝:古代婦女頭飾。傳說為西王母所戴,亦稱玉勝,漢代又稱華勝。後多以剪彩為之。人日之時,或婦女頭戴小勝,或剪勝以飾門窗、屏風等。
⑤玉骨:形容女子清瘦秀麗的身架。
⑥釵頭燕:女子首飾有燕釵,釵頭是燕子的形狀,這裡以釵頭燕代指頭戴燕釵的女子。
白話譯文
正月初七,桑芽在春風的吹拂下顯得格外嬌嫩,還是不要剪下那柔嫩的新芽吧,我對你的思念被湘江水隔斷,即使大雁也不能把我的音信帶到 縱然是綠鬢如雲,金衣玉勝,也只能顧影自憐。
屏風怎么能夠遮斷愁緒呢,歲月一年一年過去,冷暖只有自知。花兒幾開幾謝,你我也在這花開花謝里老去了容顏。在春天裡沉醉,在秋天裡離別,我總是看著你的釵頭鳳寂寞神傷。
創作背景
這首《青玉案》作於康熙二十年(1681年),在正月初七“人日”這個特殊的民俗節日裡,詞人傷離念遠,內心孤寂而作此詞。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上片寫東風七日,正值初春時節。春天已經露出了端倪,樹木開始泛出綠色看到這春日即將來臨的景象,容若並沒有為新一輪的生命輪迴感到興奮,而是隱隱不安地擔憂到“夢隔潮煙征雁遠”。思念之人不在身邊,遠在千山萬水之外,就好像南飛的大雁一樣,遙遠得無法看到,甚至,就連思念也抵達不了。沒有與相愛的人在一起,就算這春日再怎么美好,也失去了本來的意義。想到這裡,容若的內心不禁又泛起波瀾。“那堪又是.鬢絲吹綠,小勝宜春顫、”這一句,寫綠色開始四處長出,綠色是生命的顏色,這個春天又要來臨了:詞人流露出無可奈何的惆悵情懷。這是上片,描繪人目的相關情事,為布景,境界闊大,情調哀傷。
下片直接述說離情。“繡屏渾不遮愁斷,忽忽年華空冷暖。”山川遮不斷思念,年華過去,但對於戀人的思念依然永不停歇。容若想到遠在他方的戀人雖然早已是容顏不再,但一想到她,自己的內心便是暖融融的。“玉骨幾隨花骨換。”這是感慨時光太過匆匆,連女子的容顏也在悄悄更換。但是“三春醉里,三秋別後,寂寞釵頭燕”,雖然在青春的流逝中,歲月一年一年地變遷.但是,自己的思念從沒有停止過。光陰如逝水,年華暗中流轉,算已是多少回冷和暖。玉骨隨著花骨,也幾經變換。三春醉里,三秋別後,硬是冷落了頭上的金釵。這是下片,傷離念遠,為說情。
名家點評
現代學者張秉戌《納蘭詞箋注》:“本篇詠節序,但其旨是為傷離念遠。正月初七是為‘人日’,正是初春時節,桑吐新芽,青青一縷,而人卻像南征之雁不在身邊。縱綠鬢如雲,春幡裊裊,也只有獨憐自賞。”
現代作家夏墨《一生最愛納蘭詞》:“這首傷別離的詞,寫容若與相愛的人不能相守的苦惱,最後以寂寞結尾,在這個人日裡,容若獨自品嘗寂寞,享受寂寞,卻是最終被寂寞所淹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