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青海省沙棘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青海省沙棘產業由於資源利用率低、產品深加工能力不足、政策保障不完善、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矛盾,尤其是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不明顯、企業與農戶的利益機制不完備等突出問題,導致沙棘原料經濟效益低下,嚴重影響了農民種植經營沙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導致了青海省沙棘產業發展進程緩慢、其引領作用和帶動作用未能有效得以發揮。

為此,青海省林業廳在大量調研基礎上,編制了《青海省沙棘產業發展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青海省沙棘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 發布單位: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西寧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東行署,省政府各委、辦、廳、局:
《青海省沙棘產業發展規劃》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前 言
沙棘產業是一項生態效益顯著,深加工產品潛力巨大的林業高技術產業。青海海拔高、紫外線強、氧氣稀薄等特殊的自然條件,使青海沙棘具有抗高寒、抗缺氧、抗疲勞的生物特性,也造就了其具有活性強、藥用成分含量高的特點。青海的沙棘資源利用開發已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也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隨著對沙棘全方位、多用途研究和開發利用,沙棘產業市場前景廣闊、生態和社會效益顯著,已成為沙棘適生區各級政府關注發展的一項重要產業。
但是,青海省沙棘產業由於資源利用率低、產品深加工能力不足、政策保障不完善、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矛盾,尤其是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不明顯、企業與農戶的利益機制不完備等突出問題,導致沙棘原料經濟效益低下,嚴重影響了農民種植經營沙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導致了我省沙棘產業發展進程緩慢、其引領作用和帶動作用未能有效得以發揮。
因此,深入分析沙棘產業發展的主要矛盾,合理制定沙棘產業發展規劃,重點解決沙棘產業發展的突出問題,已成為深入貫徹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生態立省”、“東部沙棘、西部枸杞”林業產業發展戰略部署的當務之急,也是富民強省的關鍵之舉。為此,省林業廳在大量調研基礎上,編制了《青海省沙棘產業發展規劃》。《規劃》在深入分析我省沙棘產業現狀和發展優勢的基礎上,提出了今後十年(2011—2020年)我省沙棘產業發展的思路、目標、建設任務及保障措施等,以指導青海省沙棘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第一章 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
一、發展現狀
———沙棘資源分布廣泛,種質資源豐富。在青海省眾多的高原特色生物資源中,沙棘是一種十分獨特的資源。全世界95%以上的沙棘資源在中國,青海省有沙棘資源236.4萬畝,沙棘資源約占全國的十分之一。由於其特有的生物學特性,在我省呈小流域或區域性塊狀分布,多集中在河漫灘地和河谷山地上。其地域分布北起祁連山,南至瀾滄江上游,東起省界,西至格爾木南的青藏公路附近都有分布,垂直分布範圍在海拔1700—4500米之間。沙棘資源品種有中國沙棘、肋果沙棘、西藏沙棘三個品種以及大果沙棘系列品種,前三種為天然原始分布種,大果沙棘為近年來的引進種。
———資源培育規模和保護力度不斷加大。從上世紀50年代起,沙棘開始用於我省東部淺山地區造林。80年代初期,全省共有沙棘面積89.0萬畝,其中天然林面積75.0萬畝,占總面積的84.3%,人工林面積14.0萬畝,只占總面積的15.7%。80年代中期開始,通過“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等林業重點工程建設的推動,沙棘資源得到較快增加。根據青海省森林資源調查結果,全省沙棘資源面積達到236.4萬畝(附表1),按起源分:天然林85.9萬畝,人工林150.5萬畝;按權屬分:國有林68.3萬畝,集體林98.7萬畝、個人林69.4萬畝。據調查,僅東部地區,沙棘可采果面積達到80.0萬畝,畝采果量30—50公斤,年可采果量達到2.4萬噸以上。
———沙棘產業已具備一定的基礎和條件。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隨著“沙棘熱”的興起,青海也出現了幾家沙棘飲料生產企業,如西寧綠寶、大通大森等,由於產品技術含量低,市場開拓能力差,企業管理水平不高,現在已基本退出市場。進入21世紀以來,沙棘資源的藥用價值和保健價值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沙棘產業的發展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我省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沙棘資源,已吸引了眾多投資者,沙棘產業發展勢頭迅猛,引起國內外沙棘界極大關注,為青海省的沙棘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強大的推動力。以青海清華博眾、康普德等為代表的企業開展沙棘產品開發,成功開發出沙棘酒、沙棘果醋、沙棘濃縮汁、沙棘油、沙棘茶、沙棘口服液、沙棘黃酮粉等系列產品。高原特色產品在國內外消費者面前展示了獨特的魅力,受到國內外廣大消費者的青睞,產品銷往全國及港、澳、台地區,並出口日本、美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
二、存在問題
———沙棘資源總量較大,但利用率較低。青海沙棘資源的利用,面臨著資源分散、利用率低等問題。236.4萬畝的沙棘資源分布在全省6州1地l市的30多個縣,天然沙棘林多分布在偏僻的溝谷山坡,採摘困難;人工沙棘林多是薪炭林,經營粗放,雌雄株比例失調,單位面積產果量低;部分沙棘林地蓋度高,人員難以進入,無法有效利用。青海沙棘資源發展,仍以生態型培育為主,而以高產複合型開發利用的較少,可利用的沙棘資源不到總量的40%,沙棘資源的潛力遠沒有挖掘出來,其產業尚未進入資源培育和產品市場相互促進的良性發展階段,資源的利用與管理還不適應產業發展的需要。
———沙棘深加工處於起步階段,未形成規模化生產能力。青海的沙棘資源利用開發已有20多年的歷史,但由於以往資金投入少,研發力度小,品種單一,產業化程度相對較低。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青海的沙棘加工業剛剛起步,主要產品以沙棘果汁、飲料等為主,受其產品市場行銷不暢、企業經營管理不善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企業轉產或停產,沙棘資源的開發利用舉步維艱。自2000年以來,青海清華博眾公司、康普德公司等企業依託其高科技優勢,相繼開始了沙棘資源的精深加工,生產高附加值的沙棘產品,沙棘產業發展進入快車道。但是受資源培育、利用及科技研發等因素的影響,加工產品品種、規模較小,未形成規模化生產能力。
———企業與農戶的利益機制聯繫不完備。企業收購網店少,大部分沙棘資源得不到利用;收購單價較低,民眾采果積極性不高,企業與農戶的利益聯繫不完備。
三、優勢與前景
———豐富的土地資源為沙棘產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青海省地域遼闊,適宜種植沙棘的區域廣闊。全省還有大量的宜林荒山荒坡尚待綠化,這為沙棘產業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資源。根據青海省森林資源調查結果,全省現有宜林地3800多萬畝,其中東部地區適宜沙棘種植的宜林地資源為100多萬畝。
———野生沙棘種質資源豐富,為沙棘新品種培育提供了優質的基因。全省範圍內天然分布著大量的中國沙棘、肋果沙棘和西藏沙棘等野生種質資源。這些珍貴的天然沙棘種質資源,為新品種培育提供了豐富的遺傳基因。
———果品品質優勢為青海沙棘產業發展贏得市場優勢。我省沙棘資源由於海拔高、紫外線強、氧氣稀薄等特殊的自然條件,使沙棘等植物具有抗高寒、抗缺氧、抗疲勞的生物特性,也造就了其具有活性強、藥用成分含量高的特點。根據有關資料,國內、國際沙棘維生素含量400—800mg/100g,籽含油量4.7%—8.2%。根據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測定,青海沙棘果維生素含量達1640mg/100g,明顯高於其它省區的沙棘。另據康普德公司提供資料,青海沙棘籽含油量達8—10%,含量高於國內其它地區沙棘。
———國內外市場需求不斷加大。國內外市場上的沙棘提取物主要為沙棘籽油、沙棘果油、沙棘果粉、原花青素、沙棘黃酮、沙棘膳食纖維等。沙棘籽油和果油作為藥品、化妝品、功能食品的中間體和原輔料,套用領域廣闊、市場潛力巨大。近年來國內外對沙棘深加工產品的需求不斷加大,我國食品、化妝品行業對沙棘提取物的市場需求以25%—30%的速度增長。美國、歐盟等市場對沙棘提取物的市場需求年增長率在30%以上,日本年增長率在20%以上。僅美國市場對沙棘提取物每年需求量達240噸,而美國國內產量只能滿足10%。沙棘精深加工產品的附加值更高,市場潛力更大,據測算,沙棘植物提取物產品對應的藥品、化妝品、保健品等下游產業的產值為1∶22左右。
第二章 發展思路與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四個發展”為引領,全力推進“生態立省”戰略的實施。按照“東部沙棘、西部枸杞”的林業產業發展總體思路,抓住林業產業調整振興的有利時機,以保護和利用現有沙棘資源為首要任務,以沙棘原料基地培育為基礎,以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和機制創新為動力,突破關鍵技術,依託重點企業,加快沙棘深加工產業基地建設,延伸產業鏈,增強產業配套能力建設,提升沙棘產業發展層次和水平,實現產業跨越式發展,打造全國最大的產業基地,為農牧民脫貧致富、建設小康社會、促進全省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做出貢獻。
二、基本原則
———堅持生態保護為主,保護利用相結合的原則。在沙棘產業發展過程中,要正確處理生態和經濟效益之間的矛盾。對於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柴達木盆地等生態脆弱區分布的沙棘資源重點保護,使現有沙棘林的水土保持、水源涵養等多種生態功能不降低,保障國土生態安全;同時對立地條件較好、林分質量較高的現有沙棘林進行科學培育,充分利用現有沙棘資源,儘早獲得經濟效益,做到事半功倍,實現短期效益與長期效益的有機結合。
———堅持政府扶持與引導的原則。加大政府支持引導力度,擴大社會融資渠道,充分發揮市場資源配置的基礎作用,吸引和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形成上下互動、多方協作、規模發展的產業發展新機制。
———堅持品牌帶動戰略的原則。在完善產業體系、豐富產品體系、健全行銷體系的基礎上,大力推動品牌建設,突出青海沙棘原生態、無污染的特點,打造“高原沙棘”品牌;樹立效益至上、質量標準、市場行銷、科技創新、規模經營、行銷網路、資本運營、項目運作等“工業化”理念,提升沙棘產業的質量和效益。
———堅持市場拉動、推進產業化發展的原則。以市場為導向,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培育沙棘精深加工企業、流通企業、合作組織等市場主體;注重沙棘產品精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延長產業鏈;建立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的產業運行機制,創新基地+合作組織+龍頭企業的經營模式,促進農工商、產加銷、產學研緊密結合,提高產業發展的競爭力。———堅持科技創新的原則。增加科研投入,加強技術創新,鼓勵企業引進和研發新設備、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實現沙棘產品從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的重大轉變。
三、發展目標
利用10年時間,沙棘基地總規模達到150.0萬畝,其中利用現有120.0萬畝的沙棘原料基地,新建30.0萬畝沙棘原料種植基地;在抓好西寧市青海生物科技產業園沙棘精深加工企業擴能升級、提高精深加工水平的基礎上,新建2處沙棘產業深加工基地,形成以沙棘籽油、沙棘黃酮、濃縮果汁等為主導的沙棘精深加工產業鏈;突出青海沙棘原生態的特點,打造國際著名的青海“高原沙棘”產業品牌。規劃期內總產值達到170.0億元以上。
———“十二五”(2011年—2015年)目標。沙棘基地總規模達到100.0萬畝,其中利用現有90.0萬畝的沙棘原料基地,新建10.0萬畝沙棘原料種植基地;形成年加工利用3.0萬噸沙棘原料的能力,建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原沙棘”品牌;形成健全的科技支撐體系、合理的政策保障體系、先進的沙棘產品精深加工體系、完善的國內外銷售網路體系。
到2015年,年總產值可達20億元以上。可年產沙棘原料3.0萬噸以上、年加工利用3.0萬噸,生產沙棘籽油400.0噸、果汁2.0萬噸、沙棘黃酮40.0噸等相關產品。“十二五”期間總產值達到50億元以上。
———“十三五”(2016年—2020年)目標。利用現有30.0萬畝沙棘原料基地,新建20.0萬畝沙棘原料種植基地,到“十三五”末青海省沙棘原料基地總規模達到150.0萬畝;形成年加工利用7.0萬噸沙棘原料的能力。建立具有現代化的精深加工能力、完善的產品認證和質量保證體系,健全的國內外銷售網路;著力開拓國際市場,打造國際著名的青海“高原沙棘”產業品牌。
到2020年,年產值可達40億元以上。可年產沙棘原料7.0萬噸以上、年均加工利用7.0萬噸,加工生產沙棘籽油800.0噸、果汁4.0萬噸、沙棘黃酮80.0噸等相關產品。“十三五”期間總產值達到120億元以上。
第三章 建設布局
一、建設項目布局
———原有沙棘原料基地利用項目。對西寧市(西寧市區、大通縣、湟中縣、湟源縣)、海東地區(平安縣、樂都縣、民和縣、互助縣、循化縣、化隆縣)、海北州(門源縣、祁連縣、海晏縣)、黃南州(同仁縣、尖扎縣)和海南州(貴德縣)已成林達到采果期的沙棘進行培育利用。規劃面積為120.0萬畝,其中西寧市39.0萬畝、海東地區59.0萬畝、海北州12.0萬畝、黃南州6.0萬畝、海南州4.0萬畝。
———沙棘原料種植基地建設項目。利用十年時間,以西寧市和海東地區為中心,規劃建設30.0萬畝沙棘原料種植基地,其中西寧市7.0萬畝、海東地區16.0萬畝、海北州2.0萬畝、黃南州3.0萬畝、海南州2.0萬畝。
———沙棘產業科技試驗示範區建設項目。規劃在大通、樂都、門源、貴德等縣建設規模2.6萬畝沙棘產業科技試驗示範區。
———沙棘產業加工基地建設項目。一是在沙棘主產區建立沙棘原料收購網路,開展沙棘原料的粗加工;二是做好西寧市青海生物科技產業園沙棘精深加工、提高效益的基礎上,規劃在西寧市大通縣、海東曹家堡臨空綜合經濟開發區各建一處沙棘精深加工基地。大通縣沙棘產品加工基地,主要帶動西寧市、海南州、海北州的沙棘原料加工。曹家堡臨空綜合經濟開發區沙棘產品加工基地主要帶動海東六縣、黃南州的沙棘原料加工。
二、服務支撐體系建設
依據突出青海高原沙棘區域、品質特色、打造國際化“高原沙棘”品牌產業的總體發展目標,按照“一個產業一個規劃,一個產業一套研發推廣機構,一個產業一個物流行銷平台”的建設思路,建立健全科技服務支撐、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監管、行銷網路、品牌建設等四大體系,確保青海沙棘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第四章 建設任務
根據青海省沙棘產業發展規劃的目標、建設布局,規劃建設原有沙棘原料基地利用建設項目、沙棘原料種植基地建設項目、沙棘產業科技試驗示範區建設項目、沙棘產業加工基地建設等四大重點項目。通過以上項目的實施,從整體上打造具有青海高原特色沙棘產業體系,全面提升沙棘產品品質和市場競爭力,實現沙棘產業快速可持續發展。
一、原有沙棘原料基地利用項目建設
———建設規模。總規模120.0萬畝。按地區分,西寧市39.0萬畝、海東地區59.0萬畝、海北州12.0萬畝、黃南州6.0萬畝、海南州4.0萬畝;按建設期分,“十二五”(2011~2015年)90.0萬畝,“十三五”(2016~2020年)30.0萬畝(附表2)。
———利用方式。一是保護性利用,規模90.0萬畝。對現有林分結構合理、林分質量較好的沙棘林進行保護性利用,在保證沙棘林生態功能穩定持續發揮的前提下,通過加強保護和管理,尤其是加大沙棘果採摘過程監管,避免掠奪性採摘,使沙棘資源得到持續利用;二是改造性利用,規模30.0萬畝。對於過密、過稀、雌雄株比例失調、病蟲(鼠)害嚴重的沙棘林分改造利用,採取疏伐、補植、雌雄株比例調整、病蟲鼠害防治、修剪、整形等措施和手段,提高林分質量和產果量。
二、沙棘原料種植基地項目建設
———建設規模。新建30.0萬畝沙棘種植基地,配套建設管護及生產設施等。按建設地區分,西寧市7.0萬畝、海東地區16.0萬畝、海北州2.0萬畝、海南州2.0萬畝、黃南州3.0萬畝;按建設期限分,“十二五”(2011~2015年)10.0萬畝,“十三五”(2016~2020年)20.0萬畝(附表3)。
———建設方式。按照“規模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的理念實施管理。利用現有的宜林地,按照集中連片的原則進行種植,鼓勵企業自建基地,農民通過土地入股方式或流轉方式參與基地建設過程。一是基地造林地的選擇,根據沙棘生物學性,選擇高位淺山、腦山的陰坡、半陰坡建設沙棘基地,同時結合退耕還林後續產業建設沙棘基地;二是選擇品種有中國沙棘,立地條件較好的地區採用大果沙棘;三是按照《中國沙棘生態經濟林基地建設技術規程DB/T826—2009》,進行基地建設和經營管理。
三、沙棘產業科技試驗示範區項目建設
試驗示範是推廣新技術、新品種的最好模式之一。通過試驗示範、集成創新、展示培訓、科普教育,加快沙棘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步伐。規劃建設規模2.6萬畝沙棘產業科技試驗示範區,其中:大通縣1.0萬畝,樂都縣1.0萬畝,門源縣0.3萬畝,貴德縣0.3萬畝。基地主要功能包括沙棘標準化種植示範、種質資源收集與種苗繁育、優質新品種繁育、新品種(品系)研發栽培示範等。
———沙棘種質資源收集與種苗繁育。收集青海省的沙棘種質資源和黑龍江、內蒙、新疆等省區分布的野生和栽培品種種質資源,建立沙棘種質資源基因庫。通過沙棘種源試驗、種質選優、引種馴化、雜交育種、無性繁殖等多種先進技術繁育種苗資源,滿足原料種植基地種苗需求。
———優質新品系繁育。對收集到的種質資源套用雜交育種、輻射育種、化學育種等方法,培育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沙棘新品系,力爭到2020年選育出3~5個油料型、果用型、葉用型等專用優良新品系。
———新品系栽培示範。對培育的新品系進行栽培示範,研究栽植密度、樹形結構、修剪方式和方法等栽培技術措施對沙棘產量和品質的影響,制定沙棘新品系標準化栽培技術標準。
———標準化種植示範。選用自育和引進的優良沙棘新品系建立標準化種植示範區,研究栽植密度、樹形結構、修剪方式和方法、人工採摘、機械採摘等栽培技術措施對沙棘產量和品質的影響,制定青海省沙棘標準化栽培技術標準。
四、沙棘產業加工基地項目建設
沙棘產業深加工是保證沙棘產業可持續發展,體現沙棘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有機結合的根本途徑。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主導”的原則,高起點、高質量的加快沙棘產業深加工基地建設,加大對基地的扶持力度,加快交通、電力、給排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基地的承載功能;充分發揮基地平台,通過招商引資、項目帶動,引進一批技術含量高的精深加工尖端企業,不斷加大沙棘果實、籽、葉等深度系列產品開發力度,著力延長沙棘產業鏈條;充分發揮深加工基地的整合資源、集聚資本、吸納勞力、集散產品和輻射帶動的積極作用,使基地成為推動青海沙棘產業發展的支撐點和產業擴能升級的增長點。
———建立沙棘收購網路。支持沙棘產品加工企業、農戶、農林合作組織建立沙棘收購網路,在沙棘主產區的鄉鎮、村,原則上沙棘分布面積在1.0萬畝以上的鄉鎮、村設立1—2個沙棘收購點,方便農戶沙棘果採摘和銷售。
———沙棘粗加工基地(點)建設。政府通過加工設備補助等方式,在沙棘主產區縣、鄉鎮建立沙棘粗加工基地(點)鼓勵企業、農戶、農林合作組織進行沙棘果收購,開展沙棘果汁、沙棘籽粗加工,為沙棘精深加工基地提供原料。
———精深加工基地建設。一是做好西寧市青海生物科技產業園從事沙棘加工企業的擴能升級,提高精深加工能力和水平;二是在西寧市大通縣、海東曹家堡臨空綜合經濟開發區建設兩處沙棘產品精深加工基地,占地面積各1000畝,以沙棘果汁、沙棘籽油、沙棘黃酮等產品精深加工,主要建設內容為基地水、電、路三通,配套服務設施,培養和吸引企業入駐;三是鼓勵從事醫藥、保健品等相關企業,加入到沙棘產業發展之中,開展沙棘產品的深度開發,以延長產業鏈和提高附加值。
———深加工能力。到2015年,年加工利用能力達3.0萬噸。生產沙棘籽油400.0噸,果汁2.0萬噸,沙棘黃酮40.0噸;到2020年,年加工利用能力達7.0萬噸。生產沙棘籽油800.0噸,果汁4.0萬噸,沙棘黃酮80.0噸。
———主要精深加工項目。一是果酒、果醋建設項目。以沙棘鮮果為原料,研製開發具有濃郁高原特色的複合型沙棘果酒、果醋;二是沙棘複合提取物,通稱維生素P粉。用物理法提取濃縮的沙棘果汁經離心噴霧乾燥製成粉劑製品,沙棘維生素P粉富含維生素A、花青素、兒茶素、總黃酮等稀有活性成分,為高檔保健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提供優質原料;三是沙棘果(籽)經二氧化碳超臨界萃取工藝,生產沙棘果(籽)油,作為藥品、食品、保健食品以及化妝品等產品的原料和輔料;四是沙棘飲料。利用沙棘果中含有豐富的VC、沙棘黃酮,SOD等生物活性物質,生產保健型功能飲料;五是沙棘葉保健茶建設項目。以沙棘葉為原料,採用現代制茶生產工藝,生產沙棘葉保健茶;六是沙棘籽油提取與軟膠囊產品建設項目。沙棘籽油中含有許多植物種籽油所沒有的多種不飽和脂肪酸,在預防和治療心血管、降血脂、降血壓和血糖等疾病方面具有顯著的療效,利用沙棘籽資源,提取沙棘籽油,加工以沙棘籽油為主要原料的軟膠囊保健食品;七是沙棘黃酮建設項目。從沙棘果實或葉子中提取黃酮,作為開發藥品和保健食品的優質原料。
第五章 服務支撐體系建設
為了促進青海沙棘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結合我省沙棘產業發展現狀、發展思路和目標的前提下,按照“一個產業一個規劃、一個產業一套研發推廣機構、一個產業一個物流行銷平台”的思路,構建青海省沙棘產業發展的科技服務支撐、質量安全監測監管、行銷銷售網路和品牌建設等四大體系。
一、科技服務支撐體系建設
———科技攻關體系建設。一是建立青海省沙棘產學研聯盟,以產學研聯盟的運行機制,加強科研院所、企業之間的合作,加大沙棘精深產品的研發力度,提高沙棘產品的附加值,提升沙棘產業產品優勢;二是依託沙棘產業科技試驗示範區,重點突破品種選育和改良、品種引進、病蟲害防控、果品採摘收集、機械採摘等技術“瓶頸”;三是進一步加強沙棘深加工技術、工藝、設備方面的技術創新。
———科技服務支撐體系建設。一是在實施現行國家標準的基礎上,制定《青海省高原沙棘原料林綜合種植技術》等系列地方標準,逐步建立健全沙棘標準體系;二是鼓勵企業制定高於國家標準的企業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三是大力推進沙棘產業科技試驗示範區建設,圍繞沙棘品種優良化、栽培技術規範化等方面,示範推廣沙棘標準化生產新技術;四是建立沙棘產業發展專家諮詢機構,提供產前培訓、產中示範指導、產後信息服務;五是採取骨幹培訓與農戶培訓相結合的形式,由省林業廳培訓縣(市)技術人員和專業大戶,每年舉辦1—2次,提高在職技術人員的整體技術水平。各主產縣(市)也要成立技術專家組,通過現場指導、播放錄像、出黑板報、印發材料、田頭示範等多種形式強化對農戶的培訓。
二、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監管體系建設
沙棘產品主要涉及藥品、保健品、食品飲料、化妝品等方面,直接與人類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關,在農藥殘留、重金屬、細菌指標、有機物殘留等衛生指標方面要求更加嚴格。因此,產品質量是青海沙棘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生命線,建立沙棘產品質量安全體系是整個產業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
———加大產品質量檢測和監管力度。一是加強沙棘資源利用監管工作,尤其是沙棘果採摘過程的監管,防治掠奪式利用;二是依託現有的省、州、縣三級農產品質量監督中心(站),加強沙棘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和監督工作,突出產地環境、投入品質量、基地生產、市場準入、市場監測等關鍵環節,建立從田間到市場的全過程控制、運轉高效、反應迅速的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監管體系,提高沙棘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加強市場準入管理。各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要依法加強對沙棘市場的監管,對流通領域沙棘食品企業嚴格執行市場準入制度,鼓勵有實力的大型企業加入沙棘產業發展,農牧民以土地收益權入股參與產業經營。
———推行標準化生產,提高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一是大力推行國家無公害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制定青海沙棘產品質量安全標準;二是種植基地嚴格執行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加強投入品控制,實施標準化生產;三是開展產品有機、綠色認證,提高沙棘產品國際競爭力。
———加強農藥、化肥等管理工作。一是加強沙棘種植區水、土壤、大氣排放監測管理,防止重新出現污染;二是建立縣(市)、鄉(企業)、村三級病蟲害預測預報和統防統治體系;三是縣(市)組建無公害農藥、化肥銷售配送中心,嚴把農藥、化肥進貨關,服務基地、服務農戶,嚴控高毒、高殘留農藥進入沙棘產區。
三、產品行銷網路體系建設
青海沙棘產品的行銷體系,按照“政府引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原則,採取有力措施,保持沙棘產業快速健康地發展。到2015年,在政府的巨觀調控與支持下,拓寬沙棘產品的銷售渠道,建立具有較強市場運作能力、網路健全、功能齊全的沙棘產品行銷體系。一是組建青海沙棘行銷集團,並投入運營,力爭在全國形成“連鎖經營、集中配送”網路。二是建立沙棘產品銷售網路,充分利用餐飲、賓館等資源,加大沙棘產品推銷力度;三是借鑑其他省份沙棘行銷經驗,力爭五年內在全國省會城市及地級市建立“高原沙棘”專賣店(直銷店),形成“高原沙棘”在全國的專賣行銷網路;四是建立“高原沙棘”品牌維權辦事機構,擴大對外宣傳,進一步提高知名度。
四、“高原沙棘”品牌體系建設
———支持申請註冊商標。支持沙棘生產經營企業申請註冊商標,支持已具有註冊商標的企業申報著名商標、中國馳名商標,儘快完成“高原沙棘”地理標誌申報註冊工作,加快“高原沙棘”的國際商標註冊工作,加強品牌和商標保護管理工作,為今後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奠定基礎。
———加大沙棘產業科技研發力度,提高“高原沙棘”品牌核心競爭力。一是依託青海大學、農林科學院、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研發優勢,加大沙棘新產品研發力度,促進沙棘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二是鼓勵龍頭企業組建科研中心,開展自主創新和自主研發,提高沙棘產品的精深加工水平。
———做好宣傳推介工作。要利用廣播、電視、報紙、報刊等媒體,多層次、多形式、全方位地宣傳青海沙棘產品及產品生產的地域優勢、資源優勢、質量優勢、品牌優勢、人文優勢;積極參與“青洽會”、“品牌推介會”、“商品大集”、“清真食品節”、“環湖賽”等省內外大型活動,全面提升“高原沙棘”知名度和影響力。
第六章 投資估算及效益評估
一、投資估算
沙棘林產品種類繁雜,儲運、加工企業建設可變因素多,投資彈性大,勉強估算往往脫離實際。故本規劃只對現有沙棘資源利用、沙棘原料種植基地、沙棘產業科技試驗示範區等建設進行投資估算。
經估算,沙棘產業發展規劃投資為17.87億元,按費用類型分:工程費用14.95億元,其它費用2.01億元,預備費0.91億元(按工程費用和其它費用之和的5.0%估算)。按建設期分:“十二五”(2011~2015年)10.22億元,“十三五”(2016~2020年)7.65億元(附表4)。
———工程費用中,現有沙棘原料基地利用投資3.60億元,沙棘原料種植基地投資1.35億元,沙棘產業試驗示範區投資1.00億元(種植示範、新品種選育等),沙棘產業深加工基地建設投資9.00億元。
———其它費用中,前期費(規劃勘察設計等按工程費用的2.0%估算)0.65億元,管理費0.25億元(按工程費用的1.5%估算),監理費0.30億元(按工程費用的1.8%估算),服務保障體系(按工程費用的5.0%估算)投資0.81億元。
二、資金籌措
資金籌措既要突出建設者的主體地位,也要採取國家投資引導、地方配套扶持、銀行信貸輔助等措施,建立和完善沙棘產業發展投資保障機制。
———充分發揮市場機制。鼓勵和支持企業、團體、個人等合資、合作、入股,以產業鏈為紐帶,藉助市場力量,吸引更多的外資和民營資本進入沙棘產業。
———積極爭取國家投資。抓住國家繼續加強生態建設、扶持特色農產品加工業、優勢中藏藥材種植基地建設等機遇,多方面爭取國家專項資金的支持。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抓住國家繼續推進西部大開發的大好機遇,利用“青洽會”等各種招商引資的渠道和途徑,開展沙棘產業招商引資工作,吸引國內外的投資者,在較短的時間形成沙棘產業鏈和將產業做大做強。
———地方投資。地方各級政府在國家補助資金基礎上,安排資金用於沙棘原料基地、產業示範區、服務保障體系建設及沙棘精深加工線設備補貼等。
———銀行信貸。積極爭取農業發展貸款、林業貼息貸款、扶貧開發貸款、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等的投資。
三、效益評價
———經濟效益。規劃期內(2011—2020年)總產值達到280.0億元以上。
到2015年,年產值可達20億元以上。其中可年產沙棘原料3.0萬噸以上、年加工利用能力達到3.0萬噸。可生產沙棘籽油400.0噸,沙棘籽油產值(按200.0萬元/噸估算)8億元以上;果汁2.0萬噸,果汁產值(按3.0萬元/噸估算)6億元以上;沙棘黃酮40.0噸,黃酮產值(按1500.0萬元/噸估算)6億元以上。“十二五”期間總產值達到50.0億元以上。
到2020年,年產值可達40億元以上。其中可年產沙棘原料7.0萬噸以上、年加工利用能力達到7.0萬噸。生產沙棘籽油800.0噸,沙棘籽油產值(按200.0萬元/噸估算)16億元以上;果汁4.0萬噸,果汁產值(按3.0萬元/噸估算)12億元以上;沙棘黃酮80.0噸,黃酮產值(按1500.0萬元/噸估算)12億元以上。“十三五”期間總產值達到120.0億元以上。
———生態效益。沙棘不僅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同時兼有極其重要的生態效益,可在防風固沙、減少水土流失、淨化大氣、減災增收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完成30.0萬畝沙棘原料基地造林後,可極大改善項目建設區的生態環境。根據相關研究成果,防護效益50.0元/畝,僅按營造沙棘林30.0萬畝計算,規劃實施後,年防護效益為1500.0萬元以上。
———社會效益。規劃完成後,建設區生態環境可得到較大改善,沙棘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擴大,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對農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起到推動作用;通過項目建設,土地資源將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隨著沙棘資源的擴大,將促進沙棘產業的快速發展,可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減輕就業壓力;發展沙棘產業,可為建設區農民找到新的持久的經濟成長點,按種植現狀及發展規模,項目建成後,建設區農民可從事基地經營等勞務活動,僅按年采果7.0萬噸,按每人30公斤/日采果量計算,需勞動力230萬工日,按100元/工日估算,勞務收入可達2.3億元以上。
第七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確保規劃順利實施
各級政府要突出規劃的目標導向作用,把推進實施《青海沙棘產業發展規劃》擺到重要議事日程,統一認識,加強領導,實行政府推動、市場引導、科技支撐、企業運作等工作機制,建立目標責任制,實行層級管理和層層考核,確保規劃順利推進和實施。沙棘產業管理機構,可與枸杞產業管理機構一併統籌管理。
二、制定優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政策扶持和資金投入是沙棘產業發展的根本保障。圍繞推動沙棘產業健康持續發展,逐步建立起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資機制,打造各類生產要素集聚平台,形成廣泛參與、共同推進的良好格局。
———完善和落實支持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林業產業政策要點》、《林業產業振興規劃(2010—2012年)》、《關於做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與林業發展金融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林業貸款中央財政貼息資金管理辦法》等有關檔案已經明確了支持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要加大溝通協調力度,全面落實這些扶持政策,切實最佳化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
———規範各方的行為和利益保障。實行訂單沙棘業,原料生產有計畫,規範產銷契約,建立風險基金,設立最低收購保護價等,建立比較緊密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組織形式和經營機制;實行資源有償利用,而解決資源型產業發展中資源培育和保護間的利益與責任共有的問題,使資源免遭破壞而得以永續利用,保證沙棘原料生產、資源培育與管理的科學到位。
———調動各方力量,加大產業投入。我省沙棘產業雖然有一定基礎,但要使這一產業快速騰飛,還需要調動各方面力量,加大產業的投入,建立投資主體多元化和投資方式多樣化的投入機制。對於一種同時兼有社會性、公益性和經濟性的產業,政府要利用各種政策逐步加大財政性支持力度,統籌安排涉及沙棘良種培育、技術推廣、新產品開發等的直接投入。加大財政支農資金、農業綜合開發資金、扶貧資金、農業基本建設資金、科技專項資金的整合力度,堅持“以獎代補”原則,重點扶持沙棘產業發展。
———完善農業相關政策性擔保與貼息貸款政策。加大對龍頭企業、合作經濟組織等經營主體生產性貸款的金融扶持力度;切實加大對產品加工龍頭企業的貸款力度,重點解決產品收購、貯藏、加工等環節中的資金需求。
三、壯大龍頭企業、促進沙棘產業化經營
一是切實落實財政、稅收、金融等優惠政策,對龍頭企業在政策、銀行信貸等方面給予優惠待遇,大力支持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發展;二是調整和確保投資重點和方向,對龍頭企業在原料基地建設、產品深加工、科研開發等方面進行重點扶持;三是鼓勵個體、私營企業、大中型工商企業和外資企業進入沙棘產業發展領域;四是鼓勵龍頭企業及企業家組成協會、商會等行業自律組織,保護企業權益。
四、開拓市場,打造沙棘產品品牌
一是要把品牌打造作為一項戰略措施,加大品牌創新力度,對具有市場發展潛力的產品,在擴大規模、提高質量的基礎上,積極進行品牌認定、評選和商標註冊,努力提高高原沙棘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打造青海高原沙棘核心品牌,使我省沙棘產品在國際國內市場中具備較強的競爭力;二是通過各種形式的產品展銷會、洽談會,加大品牌宣傳和產品推介力度,提高市場占有份額。
五、抓好機制創新,增強產業發展活力
一是建立和強化科研院所與龍頭企業結合的技術研發體系,研發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為沙棘精深加工提供先進、實用的技術支持,為沙棘產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提供科技支撐。科技部門安排研發項目和專項資金,支持企業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二是按照市場合理配置資源與要素,抓住產權、利益、責任三大要素,建立生產、加工、銷售、經營的多種組織模式,構建利益共同體;三是加大技術和人才引進力度,重視專業人才的培養。沙棘產業是技術與知識密集型產業,涉及的技術與知識領域廣泛。因此在沙棘產業發展的初期和關鍵時期,高薪聘請外來人才,借智生才,搞活科技人員服務機制,打破僵化的用人機制,打破編制限制,實行跨省、跨縣競聘,充分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鼓勵各類科技人員建立科技示範點、開展科技承包和技術諮詢服務等方式參與沙棘產業建設;四是抓好科技培訓。加強沙棘營造和經營技術培訓,尤其是林農種植技術的培訓,將其納入農民培訓工程,給予大力支持,增強適用技術套用能力,提高沙棘基地經營管理水平和經濟效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