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青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青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前身是2002年4月經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的青海生物科技產業園區,2005年12月園區納入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區四園”,2010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定名為青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為青海省唯一的國家級高新區

園區以青藏高原獨特的動植物資源為依託以功能配套的基礎設施和良好的服務環境為平台,經過十多年的建設,已發展成為基礎設施配套齊全、產業特色鮮明、服務體系完善的現代化工業園區,成為西寧一顆璀璨的投資創業明珠,並相繼獲得由國家商務部、文化部、工信部授予的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專業型示範基地及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綠色園區等榮譽。

園區規劃總面積23.5平方公里,聚集了3所高校、2所中等職業技校、65個國家及省部級科研平台、700餘名碩士和萬餘人在校大學生,是青海省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主要集聚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地點:青海省西寧市
  • 成立於:2010年
  • 級別:國家級
發展歷程,地理環境,基礎建設,人才黨建,營商環境,經濟概況,園區產業,(1)高原特色資源及中藏藥產業,(2)裝備製造業,(3)網際網路、軟體和信息技術業,(4)現代服務業,相關成就,最新成就,1、項目成就,2、專利成就,區位優勢,

發展歷程

2002年4月,經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設立。
青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005年12月,納入西寧(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區四園”。
2010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升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012年5月,被國家商務部列入首批“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
2013年12月,被國家商務部評為“國家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
2016年12月,被國家發改委列為“十三五”國家服務業第一批綜合改革試點區域。
2017年6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第二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
2017年12月,“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資源與中藏藥產業集群” 入選國家第三批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
2017年12月,青海省人民政府印發《加快青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改革和創新發展實施方案》,提出進一步理順青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加快高新區改革和創新發展,自此,園區改革發展進入新的篇章。
2018年2月,被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評為“綠色園區”。

地理環境

園區位於西寧市城北區,東依北川河,西靠大酉山,距離市中心6公里,距西寧火車站14公里,距西寧機場30公里,寧張公路(227國道)和城市快速路(海湖路)從園區東西兩側穿過,交通十分便利。
園區氣候屬於高原大陸性氣候,四季變化明顯,夏季涼爽,冬季寒冷。海拔高,氣壓低,降雨量少,蒸發量大,凍土期長,無霜期短,晝夜溫差大,光能資源豐富,紫外線強。
園區規劃總面積23.5平方公里,其中一期4.03平方公里,二期1.28平方公里,三期4.06平方公里,裝備園區3.89平方公里,教育園區5.7平方公里,農業科技園0.88平方公里,其他代管區域3.66平方公里,已建成區域面積13.26平方公里。建成現代化物業管理住宅小區9個,建成道路43條道,在核心區形成“十橫八縱”的網狀格局。

基礎建設

園區已建成道路48.45公里,同步敷設水、電、氣和通信等市政管網設施;建成110KV變電站3座,自來水加壓站3座,燃氣調壓站2座,年處理10萬噸污水處理廠1座。
園區共有綠地39.4萬平方米,其中公共綠地22.6萬平方米,公園和廣場綠地16.8萬平方米,共栽植喬木18856株、灌木6560墩,綠化空地19.8萬平方米;升級改造綠色庭院18個。

人才黨建

截至2019年末,園區共有各類企業近3000家,從業總人數達3萬餘人,各類專業人才總計9083人,占園區從業總人數的29%;其中院士4名,博士35人,碩士720人,本科以上學歷人員8328人,大專以上學歷人員9000餘人,占從業人員總數的31.3%,“青海省高端創新人才千人計畫”專家14人。
園區現有基層黨組織85個,其中基層黨委1個、黨總支部1個、聯合黨支部6個、黨支部77個(機關黨支部1個、派駐機構黨支部1個、國有企業黨支部3個、非公企業黨支部72個)。黨員總數737人,其中女性黨員328人;少數民族黨員35人;35歲以下黨員96人,65歲以上黨員95人;專業技術人員黨員184人,企業管理人員黨員64人,工勤技能人員黨員241人;在職黨員534人。

營商環境

園區牢固樹立“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理念,緊緊圍繞入駐企業辦事需求,以服務對象為中心,以辦理事項為主線,按照“審批最少、效率最高、服務最佳化”的要求,打造“一站式”綜合服務平台,形成“一視窗對外、一條龍服務,一站式辦結”的工作機制,為入駐企業提供高效快捷的政務服務,園區營商環境得到進一步最佳化。

經濟概況

園區現有各類企業近3000家,其中工業企業近2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0家)。擁有高新技術企業50家,科技型企業123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企業完成產值占園區工業總產值的六成以上。
園區依託青藏高原獨特的動植物資源,重點發展高原特色生物資源精深加工、現代中藏藥產業、先進裝備製造業、信息等產業,著力建設產學研基地,積極培育孵化高新科技企業,努力打造最具青藏高原特色和科技影響力的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已成為全省大健康和生物醫藥重要加工基地。
近年來,在全球經濟下行、國內經濟成長趨緩的背景下,園區經濟保持了平穩較快的發展,2019年園區工業增加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均實現10%以上增長;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1億元,實現同比增長37.3%;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1億元,實現同比增長29%。

園區產業

園區以青藏高原獨特的動植物資源為依託以功能配套的基礎設施和良好的服務環境為平台,重點發展高原生物醫藥(現代中藏藥、食品及保健品)和裝備製造產業,經過十多年的建設,已發展成為基礎設施配套齊全、產業特色鮮明、服務體系完善的現代化工業園區

(1)高原特色資源及中藏藥產業

園區依託沙棘、枸杞、冬蟲夏草、青稞等青海特色生物資源,經過多年的發展,已成為全省現代中藏藥生產基地、保健品生產基地和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已形成處理沙棘5萬噸、枸杞8萬噸、菊粉5萬噸、青稞3萬噸、蟲草菌粉250噸、鮮奶20萬噸的生產能力。
2013年,“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資源與中藏藥產業集群”被國家科技部列入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園區緊緊圍繞生物健康產業,建成各類研發中心及實驗室40個,進行特色生物資源及中藏藥產品的開發與成果轉化。其中,藏藥新藥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被國家科技部批准為“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實現了我省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零的突破,並在藥品研發、保健品開發、藥品作用機理等方面不斷刷新著中藏藥發展的高度。

(2)裝備製造業

為積極回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面振興青海裝備製造業的戰略構想,園區規劃建設了1.5平方公里的裝備製造工業園區。擁有企業40餘戶,形成了以精密數控工具機、環衛設備、石油機械、專用汽車、工程機械為主導,非標設備、模具、汽車零部件等為配套的特色裝備製造業。
隨著產業規模的不斷壯大,已成為園區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自主研製了極具市場競爭力的數控工具機,其中鐵路專用數控工具機、重型數控軋輥車床、數控曲軸銑床等產品技術達到國際或國內先進水平,廣泛套用於高鐵、核電等高端領域。高精度螺旋傘齒輪獲得國家級新產品證書,並已廣泛套用於航空飛機製造領域。

(3)網際網路、軟體和信息技術業

園區積極擁抱“網際網路+”以及信息產業發展機遇,結合我省的區位優勢發展大數據產業,重點發展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電子商務、網際網路金融以及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等新興信息服務產業,著力建設立足青海面向全國的雲計算數據中心、國家級數據災備中心、絲綢之路經濟帶數據中心支撐點及西北民族地區區域數據中心基地,已建成城市雲大數據院士工作站。
園區率先舉起大數據產業旗幟,引領數據套用商業模式創新,將成為政務信息聚集地,和社會商務資源集散地。

(4)現代服務業

為最佳化園區經濟結構、推動產城融合發展,園區積極培育和引進了以萬佳家博園、康美中藥城等為代表的大型商貿綜合體,引進安徽華源現代醫藥物流中心、青海裝備物流園等大型物流集散中心,使得園區二三產業聯動發展態勢喜人,信息、金融、代理、諮詢和各類技術服務業等服務配套功能日趨完善。為打造宜業宜居環境,極具地域特色的藏醫藥文化博物館、青藏高原自然博物館、崑崙玉博物館屹然聳立,中高端住宅小區相繼拔地而起。

相關成就

園區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升,建成各類研發中心及實驗室65個,其中擁有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1家、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1家、沙棘資源開發國地聯合工程實驗室、冬蟲夏草資源重點開發國地聯合工程實驗室等國家及地方聯合實驗室3家;亞麻籽油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地黃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及重點實驗室39家、院士工作站3家;數控工具機研究重點實驗室、特色漿果資源利用質量與安全控制重點實驗室等省級重點實驗室19家,乳製品研發中心、沙棘資源研發中心等市級企業研發中心13家;建立青海大學科研設備共享平台,特色生物資源工程研究中心等公共服務平台13家;組建沙棘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等產業技術聯盟2個。
近年來,園區累計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4項、開發新產品400餘種,已建成生科中小企業創業園、青年創業園、食品保健品集聚區等創業創新基地6個,總面積32.1萬平方米。園區擁有國家級企業孵化器2家、國家級眾創空間1家、擁有全省唯一的國家級大學科技園;全省首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三江源生態與高原農牧業國家重點實驗室”、企業自建的“藏藥新藥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已建成使用。
園區逐步完成了從要素集中、企業集聚的產業基地向具有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創新型產業集群跨越,中小企業創業園被評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級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範基地”,“青藏高原特色生物資源與中藏藥產業集群”被科技部列入“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博物館群被列入“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
2016年12月,園區入列“十三五”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域;2017年6月,園區獲批國家第二批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範基地。結合現階段園區發展實際和態勢,我們努力將園區建設成為全省自主創新領航區、高新產業集聚區、創新創業首選區,打造創新型特色高新區。

最新成就

1、項目成就

(1)藏氂牛鮮骨提取小分子生物肽項目。項目占地85畝,總投資10億元,該項目利用高原特色藏氂牛鮮骨提取小分子生物肽,逐步實現肽產品的規模化生產,最終實現高原畜產品從初加工向高附加值、精細化深度開發的延伸。
(2)北京升華電梯西北生產基地項目。項目占地200畝,總投資8億元,建設年產1.5萬套電梯智慧型化生產線。該項目填補了西寧市乃至我省的產業空白和工業4.0標準的空白,實現了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
(3)天津泰達年產14億米膠原蛋白腸衣項目。該項目占地90畝,投資2.9億元,計畫建設膠原蛋白腸衣20條生產線。該項目的建設實現了原青海明膠的搬遷轉產,淘汰了原有落後產能,解決了周邊居民區對原青海明膠環境問題長年投訴的難題。
(4)劉家溝生態公園項目。該項目總投資9億元,主要建設生態景觀等設施,劉家溝占地約300畝,長期處於裸露荒蕪狀態,垃圾遍地、雜草叢生、污水橫流、臭氣熏天,周邊居民反映強烈。園區根據《西寧市城市總體規劃(2001-2020年)》,計畫在該地塊規劃建設劉家溝生態公園,通過綜合治理,打造集防洪排洪、休閒綠地、人文景觀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休閒服務區,治理了劉家溝髒亂差的生態環境,將進一步推動園區的綠色發展。

2、專利成就

園區積極實施智慧財產權戰略,努力增強園區核心競爭力,鼓勵園區企業增加專利申請數量,提高專利申請質量,加快專利實施轉化,提高區域智慧財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
2019年園區申請專利564件,已獲得授權專利226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36件,累計授權專利907件,其中發明專利累計授權154件。新認定省級科技成果64項,其中國際領先4項、國際先進14項,省級以上科技成果累計達到198項。園區企業入列“智慧財產權示範企業”、“國家智慧財產權優勢企業”數量逐年提升。

區位優勢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及蘭州—西寧城市群的建設,西寧將成為促進我國向西開放的重要支點,依託溝通沿海內地、聯通西部邊疆和歐亞大陸的地緣優勢,園區面向中西亞和東南亞廣闊市場,國際產能合作和經貿文化交流擁有廣闊的前景。
同時作為西北地區重要的省會城市,西寧將會成為支撐西北地區發展的重要增長極。隨著格庫鐵路、西成鐵路等重大交通項目的實施,西寧輻射服務西藏、新疆、連線川滇的戰略支點功能更加突出,未來將成為具有一定影響力的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園區發揮高原特色生物資源及中藏藥產業基礎較強和資源稟賦優勢,輻射帶動周邊地區脫貧攻堅,推動區域加快發展的作用進一步增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