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人體生長發育第二高峰期)

青春期(人體生長發育第二高峰期)

青春期指以生殖器官發育成熟、第二性徵發育為標誌的初次有繁殖能力的時期,在人類及高等靈長類以雌性第一次月經出現為標誌;泛指青春期的年齡。

青春期是指由兒童逐漸發育成為成年人的過渡時期。青春期是人體迅速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繼嬰兒期後,人生第二個生長發育的高峰期。世界衛生組織(WHO)規定青春期為10~20歲。女孩的青春期開始年齡和結束年齡都比男孩早2年左右。青春期的進入和結束年齡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約可相差2~5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青春期
  • 外文名:Puberty
  • 別稱:思春期
  • 表達式:青春期
  • 提出者:民眾
  • 套用學科:生物學、心理學
  • 適用領域範圍:青春期
  • 適用領域範圍:8~24歲少年人群
主要特徵,總體特徵,男性特徵,女性特徵,階段劃分,生長發育,女性,時期劃分,生理表現,保健建議,男性,心理,需求,問題,性行為現狀,主要教育,性教育,心理特點,矛盾心理,應對措施,心理健康,健康標誌,心理探幽,體態變化,十大矛盾心理,

主要特徵

總體特徵

性成熟為主要內容的生理成長,對青春期少年的心理及社會方面有著重大的影響,形成這一時期的幾個重要特徵:
青春期是一個過渡時期
青春期是個體由兒童向成年人過渡的時期。通常人們把青春期與兒童期加以明顯區分,區分的界限是性的成熟。對於男性來說,性成熟的標誌是遺精,(通常在夜間睡眠時遺精);女性是月經,即第一次來月經。以性成熟為核心的生理方面的發展,使少年具有了與兒童明顯不同的社會、心理特徵。個體在兒童期依賴成人,成人約束並決定兒童生活和活動的主要內容和方面;兒童對自己的行為不承擔責任。隨著年齡的增長、生活範圍和活動內容逐漸複雜化,使少年具有了與兒童不同的特點。他們逐漸有了一定的特定意向和責任感並自己決定某些活動如何進行。對自己的行為,尤其是部分犯罪行為要負一定的刑事責任。但少年也不同於成人。他們雖有一定的獨立性,但還沒有完全獨立;在許多方面,尤其是在物質生活方面還要依賴父母;他們還沒有成為完全責任能力人,並不是對自己的所有行為都要負刑事責任。由此可見,這種介於兒童和成人的過渡階段的地位,使得少年成為社會學上所說的邊緣人,他們地位的不確定性和社會向他們提出的要求的不確定性,使他們產生了許多特殊的心理衛生問題。
青春期是一個發展時期
青春期是人的身體發育完成的時期。研究表明,在人的一生中,身體生長迅速、身體各部分的比例產生顯著變化的階段有兩個,一個是在產前期與出生後的最初半年,另一個則是青春期。青春期的快速生長發育,被稱之為青春期急速成長現象。事實上,這種現象開始於性成熟之前或與性成熟同時開始,終止於性成熟後的半年到一年。男性的急速成長從10.5~14.5歲開始,在14.5~15.5歲左右達到頂峰期,以後逐漸減慢,到18歲左右時身高便達到充分發育水平,體重,肌肉力量,肩寬,骨盆寬等也都得到增加,與此同時性機能和第二性徵也發育成熟。如女性在月經及第二性特徵這些外部變化的同時生殖器官也逐漸成熟,外陰開始出現了陰毛陰道內分泌物開始增多,子宮發育變大,卵巢皮質中的卵泡開始有了不同階段的發育變化。一切都表明已開始向性成熟期過渡。由於身體及性的發育,對少年的心理特徵及社會生活產生了重大的影響,由此也產生了一系列的心理衛生問題。
青春期是一個變化時期
青春期是個人身心變化最為迅速而明顯的時期,從這個時期開始,兒童的身體、外貌、行為模式、自我意識、交往與情緒特點、人生觀等,都脫離了兒童的特徵而逐漸成熟起來,更為接近成人。這些迅速的變化,會使少年產生困擾,自卑,不安,焦慮等心理衛生問題,甚至產生不良行為。在這個時期中,人從兒童向成人發展是可預測的,但是在發展過程中會出現什麼情況或問題則不可預測。
青春期是一個反抗時期
由於身心的逐漸發展和成熟,個人在這個時期往往對生活採取消極反抗的態度,否定以前發展起來的一些良好本質。這種反抗傾向,會引起少年對父母、學校以及社會生活的其他要求、規範的抗拒態度和行為,從而會引起一些不利於他們的社會適應的心理衛生問題。
青春期是一個負重時期
從他們所要應付的各種問題來看,青春期也是一個負擔很重的時期。青春期是過渡時期,少年要逐漸擔負一部分由成人擔負的工作,環境可能不斷把一些由成人來辦理的事項交給他們去辦理,加重了他們的負擔,但這些負擔是他們成熟所不可缺少的,如果不增加負擔,日後不可能成熟。他們要應付由身高、體重、肌肉力量等的發育成熟,特別是性的發育成熟所引起的各種變化及問題,心理壓力相對增大過速。他們必須在拋棄各種孩子氣、幼稚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模式的同時逐步建立起較為成熟、更加符合社會規範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模式。少年在應付自己的反抗傾向的同時,還要極力維持和保護與社會的正常關係。此外,異性興趣、異性交往、繁重的學習任務等也給他們的身心造成極大負擔,有時候還成為主要矛盾。

男性特徵

大約十二歲,男性睪丸陰囊開始增大,陰囊變紅,皮膚質地改變。十二到十三歲時,陰莖變長,但是周徑增大的速度較小,睪丸和陰囊仍在繼續生長,出現陰毛前列腺開始活動。十四到十五歲,陰囊和陰莖開始繼續增大,陰莖頭根充分發育,陰囊顏色較深,睪丸發育成熟,出現夢遺,肩膀變寬,肌肉發達。

女性特徵

指從性器官開始發育、第二性徵出現至生殖功能完全成熟的一段時期。
由於卵巢比睪丸發育早,所以女孩的身體發育要比男孩早1-2年。女孩青春期起訖時間大約各為9-12歲及18-20歲。
身高、體重迅速增長;身體各臟器功能趨向成熟,神經系統的結構已接近成年人,思維活躍,對事物的反應能力提高,分析問題能力和記憶力增強;內分泌系統發育成熟,腎上腺開始分泌雌性激素刺激毛髮生長,出現陰毛腋毛。生殖系統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系統發育成熟,卵巢開始分泌雌激素孕激素及少量雄激素,刺激機體內,陰道開始分泌液體、外生殖器官發育,出現第二性徵如:乳房隆起、皮下脂肪豐滿,且腿圍普遍大於男生,骨盆變寬、且普遍寬大於男生10公分嗓音細高等,月經來潮是青春期最顯著的標誌。

階段劃分

對青春期的階段距今並沒有統一的分期標準,有部分學者將其分為:
青春期早期:第二性徵開始出現至女孩出現月經初潮,男孩出現首次遺精為止,表現是體格生長突增,年齡因人而異。
青春期中期:以性器官及第二性徵發育為主,以女孩出現月經初潮、男孩出現首次遺精為該時期的開始,以第二性徵發育成熟為止。年齡因人而異。
青春期晚期:自第二性徵發育成熟至生殖功能完全成熟、身高增長停止,女孩在這個階段開始出現周期性月經,年齡因人而異。
性成熟
指心理或生理上已經具有成年人擁有的特徵。
遺精一般發生於男性性成熟後,10歲以前發生率約為10%,12歲發生率約為15%,14歲發生率約為25%,16歲發生率約為55%,18歲發生率約為70%,20歲則可達到80%。
性早熟
如果孩子因為遺傳(包含性激素等內分泌失調)、生活環境(經濟、家庭、同儕壓力、教育或攝入過多環境荷爾蒙)等等可能原因,在心理或生理一或是兩者層面上較一般孩子成熟,甚至可能是青春期提早結束。在台灣地區又因台語被稱為早秋,但比較帶有負面色彩。生理變化主要表現在青春期早期的表現形式是身高明顯增長,這種現象一般女孩發生在十一到十三歲之間,而男孩一般在十三到十五歲之間。一般男孩比女孩發育更遲,發育速度更快。青春期的生理髮育影響到骨骼和肌肉的所有方面,甚至包括眼睛,大多數人都是這一時期出現近視

生長發育

正常女孩一般在9~11歲進入青春期,青春期的最早徵兆是卵巢的增大(不做B超難以及時發現,因而常常以乳房出現發育為標誌),之後是雌性激素的增加,出現第二性徵和生長加速。女孩整個青春期時間平均約為4.7年,身高增長共約20~25cm,其中青春期早期約1年有餘,此期也為快速生長期,年生長速率接近10cm。初潮出現後,生長速率銳減,繼續生長共約4~8cm。女孩初潮兩年以上,一般再無長高可能。部分正常女孩沒有明顯的快速生長期。由於快速生長期常常也是骨齡快速增長期,因此,沒有快速生長期也不一定是壞事。如果有快速生長期,1年長高10cm,而骨齡增長兩歲,並不比1年長高6cm,骨齡只長1歲更好。
正常男孩11~13歲進入青春期,青春期的最早徵兆是睪丸的增大,之後是雄性激素的增多,出現第二性徵和生長加速;男孩整個青春期時間平均為4.9年,身高增長共約25~30cm,其中,青春期早期約1.5年,此期為快速生長期,年生長速率可超過10cm,之後生長速率銳減,直至完全停止生長。

女性

時期劃分

青春發育期可進一步分為三個時期:
1.青春早期(TannerⅡ-期):從第二性徵初現至月經初潮時止,年齡為9-12歲,以體格生長突增為主;
2.青春中期(TannerⅢ—Ⅳ期):以性器官和第二性徵發育為主,月經初潮來臨,年齡為13—16歲;
3.青春晚期(TannerⅤ期):自出現周期性月經至生殖功能完全成熟,身高增長停止,年齡約為17—20歲。
也有報導將青春期分為早晚兩個時期,青春早期為性徵開始發育至月經初潮出現,青春晚期則自月經初潮開始至生殖功能完全或近成熟,身體發育停止。
青春期各種性徵開始發育的年齡雖然不同,但多數按一定順序進行(見表)。反映了丘腦肽類激素、垂體蛋白激素、腎上腺及性腺甾體激素分泌及活動有序的改變。
發育體徵
平均開始年齡(歲)
相關激素
乳房發育
9——10
雌激素
生長突增開始
9——10
生長激素與IGF—Ⅰ
陰毛出現
10——11
腎上腺雌激素
生長突增高峰
11——12
生長激素與IGF—Ⅰ
內、外生殖器發育
11——12
雌激素
月經初潮
12——13
雌激素
腋毛出現
月經初潮前後
腎上腺雌激素
盆骨寬大與男生
14——15
雌激素
腿變粗圓
16——18
雌激素
根據國內外統計資料,正常青春期各種性徵開始出現的年齡有很大的個體差異,如乳房開始發育可早自8歲,晚至13歲;陰毛出現的年齡為8—14歲;月經初潮可自9歲至17歲不等;身高突增可開始於9—14.5歲。此外,不同個體間發育順序也有差異,如一般乳房發育是青春發育的首現體徵,但約20%女孩陰毛可出現在乳房發育前;單側乳房可比對側乳房提早發育數月;通常月經初潮出現在乳房發育後2—3年,但少數女孩月經初潮可發生在乳房發育後數月內,這些均屬正常發育的變異。

生理表現

對於女性,青春期是指從月經來潮到生殖器官逐漸發育成熟的時期。一般從10歲到18歲左右。
這個時期的生理特點是身體及生殖器官發育很快,第二性徵形成,開始出現月經。
1.全身發育: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全身成長迅速,逐步向成熟過渡
2.生殖器官的發育:隨著卵巢發育與性激素分泌的逐步增加,生殖器各部也有明顯的變化,稱為第一性徵外生殖器從幼稚型變為成人型,陰阜隆起,大陰唇變肥厚,小陰唇變大且有色素沉著,陰道的長度及寬度增加,陰道黏膜變厚,出現皺襞;子宮增大,尤其子宮體明顯增大,使子宮體占子宮全長的2/3;輸卵管變粗,彎曲度減少;卵巢增大,皮質內有不同發育階段的卵泡,使表面稍有不平。
3.第二性徵:是指除生殖器官以外,女性所特有的徵象。此時女孩的音調變高,乳房豐滿而隆起,出現腋毛陰毛,骨盆橫徑的發育大於前後徑的發育,胸、臀部及大腿的皮下脂肪更多,顯現了女性特有的體態
4.月經來潮月經初潮是青春期開始的一個重要標誌。由於卵巢功能尚不健全,故初潮月經周期也無一定規律,須經逐步調整才接近正常。
青春期生理變化很大,思想情緒也常不穩定,家庭和學校應注意其身心健康。

保健建議

乳房保健
青春期乳房的發育標誌著少女開始成熟。隆起的乳房也體現了女性成熟體形所特有的曲線美和健康美。並為日後哺乳嬰兒準備了條件。出此,乳房的保護與保健是女性青春期衛生的主要方面。乳房發育過程中出現的一些現象可能引起少女的困惑和不安,例如是否配戴胸罩、乳房發育不良、乳房過小或過大,兩側乳房不勻稱,乳房畸形以及乳房腫塊等問題。下面是保健醫生的建議:
處於青春期發育階段的少女千萬不要穿緊身內衣,束胸對少女的發育和健康有很多害處。第一,束胸時心臟、肺臟和大血管受到壓迫,從而影響身體內臟器官的正常發育。第二,束胸會影響呼吸功能。正常情況下,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兩種呼吸動作協調配合進行,才能保證人體正常的氣體交換;而束胸影響胸式呼吸,使胸部不能充分擴張,肺組織不能充分舒展,吸入空氣量減少,以致影響了全身氧氣的供應。第三,束胸壓迫乳房,使血液循環不暢,從而產生乳房下部血液淤滯而引起痛疼、乳房脹而不適,甚至造成乳頭內陷,乳房發育不良,影響健美,也造成將來哺乳困難。因此,我們要反覆宣傳束胸的危害。要鼓勵女孩子把乳房發育的情況告訴媽媽,以便及時得到必要的保健指導。
乳房發育基本定型後,要指導少女及時選戴合適的胸罩。少女大約在15歲左右乳房發育基本定型,但個體差異性較大,一般情況下,可用軟尺從乳房上緣經乳頭量至下緣,上下距離大於16厘米時即可配戴胸罩。
戴胸罩有以下好處:第一,顯示女性的體形美;第二,支托乳房,防止下垂;第三,可預防乳房下部血液淤滯而引起乳房疾患;第四,減輕心臟的局部壓力,促近血流循環暢通,有利乳育發育;第五,減輕由於體育運動或體力勞動造成乳房振動,還可免於乳房受傷;第六,保護乳頭不受擦傷或碰痛;在秋冬季,胸罩還有保暖作用。總之,胸罩不僅僅是一種裝飾品而且是婦女必備的一種保健用品。由於少女體型不同,乳房大小也各不相同,必須選擇尺寸合適的胸罩、配戴後要感到舒適而又無緊束感。還要根據身體發育成長中的胖瘦變化,隨時更換胸罩。千萬不要片面追求體形美而勉強戴不適合的胸罩。胸罩的質地要柔軟吸水。要勤洗勤換,保持清潔。晚上睡覺時把胸罩取下。戴胸罩要養成習慣。無論春夏秋冬,持之以恆,堅持到老年。
月經期保健
少女對首次陰道滲血往往會感到驚恐不安;當了解到是正常的月經初潮後,又可能對如何處理月經束手無策。因此,在少女初潮前有必要學習月經期的衛生知識。
(1)保持外陰清潔 經常用乾淨的溫水沖洗外陰,避免經血結痂。清洗外陰時,下身不要泡在水中。以免髒水滲進陰道。更不能用洗腳巾和洗腳水洗外陰。洗外陰的盆也要和洗腳盆分開。大小便後用手紙時要由前向後擦,這樣可避免把肛門周圍的細菌帶到外陰處。
(2)保持樂觀和穩定的情緒 在月經期間,少女往往因身體的某些不適,如乳脹、腰酸、小腹墜脹、頭痛而情緒煩躁,易怒或抑鬱,情緒波動反過來有影響月經。保持心情舒暢,自我調節情緒,就可以減輕月經的不適感覺,也能防止月經失調
(3)適當控制運動量 月經期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以增強機體抵抗力。避免劇烈的體育運動和重體力勞動。女同學若遇到月經期間上體育課,可以向老師說明情況,參加一些輕鬆的運動,如體操、散步、打羽毛球或桌球等。
(4)注意保暖 月經期身體抵抗力下降,盆腔充血,要注意保暖。要避免淋雨、涉水、游泳或用冷水洗澡、洗頭、洗腳,也最好不要在太潮濕的地上坐。夏天不要喝過多的冷飲,以免受寒、著涼,刺激盆腔血管收縮,導致月經減少或突然停經,引發其他疾病。
(5)注意飲食衛生,加強營養 月經期間可吃些容易消化吸收的食品如蛋類、瘦肉、豆製品、蔬菜、水果,同時還要多喝開水,增加排尿次數,沖洗尿道,以預防炎症。不吃生冷及辛辣帶刺激性事物,保持大便通暢,減少盆腔充血。
(6)做好月經周期的記錄 通過記錄可觀察自己月經是否規律,也便於做好經前的準備。如果月經沒按日期來潮,應當去找醫師就診,以便及時發現原因。
會陰部的衛生
青春期少女處於代謝旺盛階段,汗腺和皮脂腺分泌多,以濕潤周圍皮膚。大小陰唇皺壁部位容易積存污垢,較胖的少女更是如此。此外,由於青春期卵巢功能活躍,陰道分泌液增多,加之外陰陰道離肛門或尿道很近,易受尿液和糞便污染。這些原因,都會造成少女外陰瘙癢,也可引發起繼發性感染和毛囊炎。長期的瘙癢刺激可能造成失眠,憔悴、焦慮和高度神經質。所以,會陰部的衛生十分重要。
首先,每晚都要用溫水清洗外陰,一般不必用高錳酸鉀等消毒劑,以免外陰、陰道受到不良刺激;
第二,清洗外陰的盆、毛巾和水要單獨使用,不能與洗腳的盆、毛巾和水混用;
第三,不要穿別人的內褲,自己的內褲要選用透氣性好、吸濕性強的棉織品;
第四,養成大便用紙從前向後擦的習慣,預防肛門口的細菌進入陰道;
第五,注意經期衛生;
第六,若白帶量多,又有異味或有血色時,要及時去醫院檢查治療,以免引起陰道感染和外陰瘙癢。

男性

生理特點
從兒童過渡到青年的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二次誕生”,心理學家稱這一時期為“第二次危機”。如果說人生的第一次危機——“斷乳危機”是在溫暖的襁褓中度過的,幼兒的反抗充其量也不過是無力的掙扎、無望的哭鬧。那么,人生的第二次危機——從精神上脫離父母的心理“斷乳”,卻來勢迅猛,銳不可當。此時身體將發生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生理變化,這個時期是男子成長發育的最佳時期。無論在形態上,還是生理上,都有較大的改變。除身高、體重猛增外,主要是第二性徵發育,如聲音變粗,鬍鬚和腋毛開始長出,生殖器官也逐漸向成熟的方面發展,身體變得高大威猛,長出陰毛,睪丸陰莖增大,性腺發育成熟,並開始有遺精現象。性格上也變得成熟、老練、穩重和自信起來,不再像小孩那樣幼稚和無知了。
青春期(人體生長發育第二高峰期)
那么,青春期是怎樣啟動的?近幾年的研究表明,是由人體內一種叫做促性腺激素的生理活性物質所調控的,它影響著發育,並使其分泌性激素,以維持第二性徵的發育及生殖功能和性功能。男子青春期開始時,促性腺激素PSH水平升高,促使睪丸逐漸發育,曲細精管發育完善,生精細胞發育成熟,產出精子。與此同時,促性腺激素CH水平也升高,促使睪丸內的間質細胞發育,並產生男性激素——睪丸酮,促進男子生殖器官進一步發育和第二性徵的發育。
青春期的到來,標誌著男子發育至成年時期的開始,將是一個成熟的、具有繁殖後代延續種族生命的個體。這是男性一生中最重要的時期,它與社會、親職教育、個人的生活成長及精神心理狀態有極為密切的關係。男子到了青春期,由於性育成熟,在雄性激素作用下,會有性要求,對女方產生愛慕之情,這完全是青春發育過程中伴隨著生理髮育所產生的一種心理變化,屬正常現象。但處理不好,缺乏應有的性知識,不講究性道德,就容易犯錯誤。所以有人又把這一時期稱為“青春危險期”。
青春期又是決定一生的體質、心理和智力發育的關鍵時期。雖然這時身體抵抗力比童年時期增強了,但一些傳染病、常見病如結核、肝炎、腎炎、心肌炎等並不少見,而植物神經(管理各種器官的平滑肌、心肌以及腺體活動的神經)功能紊亂,散發性甲狀腺腫,甲狀腺亢進,神經官能症等明顯比童年期增多。所以青春期衛生是不容忽視的,要注意營養、休息,還要努力學習,鍛鍊身體,為一生的健康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第二性徵發育的同時,青少年在心理或生理上都有了改變。一般來說性情顯得較為憂慮暴躁、對看不慣的事較易發脾氣,但對異性卻充滿了興趣,對“性”產生了好奇。這種心理、情緒、行為等方面的變化受文化媒體及社會因素影響較大,稱為第三性徵。這方面並無明確的生理基礎,而是由社會性別角色的獲得而形成的。

心理

需求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都會有不同程度的惶恐,甚至有的家長如臨大敵。家長的反應很正常,因為青春期孩子總是憧憬成熟又留戀童年,追求完美又總有缺憾,拒絕灌輸又渴望幫助。這樣矛盾的心理,使得他們的行為在大人眼裡是如此荒唐和無聊,而對孩子來說,意義卻十分重大。家長因為不了解孩子,對孩子橫加約束,這使得家長與孩子矛盾重重,衝突不斷升級。
首先,我們應該了解青春期孩子的三大心理需求。
  1. 合理的物質需求
物質需求是生活永恆的主題,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表面上還是在服裝、零食、玩具及文具等方面有所需求,實質的需求卻在悄然變化。剛剛進入青春期,追求個性化的孩子較少,更多是要求自己從眾。從眾讓自己有安全感,融入同學的圈子裡,不顯山顯水。隨著年齡的增長,熟悉了周圍的環境,了解了同學、朋友的個性,孩子們開始彰顯個性,暗暗地在群體裡比高低。這種比較有積極的意義,孩子獲得了經驗,給自己在群體中定了位。
二、朋友的交往需求
進入青春期前後,又是國中生活的開始,孩子們像進入一個全新的世界,接觸新的面孔、新的習慣、新的學習方式。這是我們看得到的變化,還有一個看不見的變化,就是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思想和情感的轉移。
青春期之前,孩子心裡依賴的是家長,進入青春期開始轉移,轉移到朋友身上,到青春期後期,轉移到異性朋友身上,最後,固定在異性身上,成家立業,生兒育女,進入一個新的循環,這是人類成長的必經之路,是我們沒有辦法抗拒的力量。
孩子開始交朋友,為了朋友,他們可以在學校門口等,可以和同學一起去逛街、去網咖。為朋友可以留在學校打籃球,甚至是去打架,不在乎回家晚了家長的臉色,即使招來家長的打罵也依然如此。是什麼力量讓孩子們鋌而走險呢?這裡是孩子的心理需求的問題。
三、對異性關注的需求
孩子進入青春期,與異性接觸時有了微妙的變化。他們開始悄悄地關注異性。關注往往只是停留在外表上。比如女生關注帥氣高大的男孩。女孩子們在一起去對他們評頭論足,有一些新鮮和刺激的感覺。男孩子也注意女孩子,偶爾也會在一起用調侃的方式談論某些女生,即使有一種淡淡的喜歡,他們也知道自己在想入非非。男孩和女孩,都會很拘謹,這只是孩子們走出家庭的圈子、步入社會認識異性的最初的學習階段。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越來越明白自己喜歡什麼樣的異性,希望去接近他或者她。最開始的形式可以是打打鬧鬧,簡單的問答,還可以是以班級活動為主題的工作式交流,很多孩子可以通過這樣簡單的交流,達到對異性的了解。很多孩子知道這不是什麼愛情,只是同學交往。他們認為自己憧憬的美好愛情沒有來臨,所以,更多人選擇了等待,等待自己長大。

問題

1.厭學
厭學就是學生討厭學習,厭煩到學校上課。具體表現是學習效率低下,儘管有時候用功了,但效果不佳,並且感到學習非常枯燥,毫無興趣。如果家長不督促,很少主動學習,不會主動的去涉及其他學習內容、一學習就覺得疲勞、要完成某一學習任務,需要家長用物質激勵、常常幻想,自己有多成功、有不明白的問題時,很少去弄明白到底是為什麼、花在電視、電腦和娛樂上的時間比學習時間多,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不會提前做計畫等。有的甚至一提到學習就頭疼。
2.網癮
網癮對青少年的危害特別大,網路上存在著一些暴力信息、色情小說和圖片。對於那些缺乏鑑別能力和自控能力的中小學生,很容易整天沉溺於網路中,接觸有害信息,損害身心健康。若上網的孩子成天被那些內容低俗、刺激感官的內容誘惑,就像讓他們吸毒或酗酒一樣,有百害無一利。長時間上網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有危害的。使用電腦時間過長易使人產生孤獨感、寂寞感,甚至產生抑鬱情緒。另外,整天坐在電腦前會使人的思維模式單調化,在一定的條件下限制人的思維流暢。
3.自我封閉
自我封閉是後天形成的認知方面的心理障礙,它是人在社會化過程中造成的一種心理異常反應。人在兒時,成年後都會出現,也可發生在青少年成長的任何階段。因為他們正處於從自我意識的萌芽狀態,到向社會化發展的階段,對於正常的孩子,他們願意結交夥伴,喜歡分享,嘗試在集體活動中感受樂趣。但是,由於生長環境的缺陷,如從小喪失親子生活,被父母忽視或遺棄,被寄養在缺乏情感交流的家庭,以及患者自身的個性缺陷,如內向、膽小、自卑、壓抑等等,使他們逐漸形成離群索居的生活習慣,並最終發展到把自己封閉起來,不願接觸社會,也越來越難以適應社會。(非先天產生的一種由於神經系統失調導致的發育障礙)
4.學習障礙
學習障礙有多方面的表現,如注意力不集中,做事磨蹭,有頭無尾,缺乏時間觀念和任務感;慵懶、拖沓,學習遷移能力差,易形成習慣性惰性及自慰心理。社會適應技能缺陷,凡事都要依賴別人。缺乏良好的獨立學習習慣與學習方法。動作遲緩,笨手笨腳,身體協調能力不良,書寫笨拙、幼稚,缺少筆畫。學習障礙的另一種表現是缺乏學習興趣,缺乏好奇心,對人對事缺乏興趣;或學習興趣膚淺、範圍狹窄、興趣不能穩定持久,易於“見異思遷”,帶有情緒性影響。

性行為現狀

隨著社會人群健康與營養改善,生長發育出現全球性發展趨勢,性成熟明顯提前。由於受教育與就業機會增加,結婚年齡普遍推遲。且受不健康的“性解放”、“性自由”思想泛濫及一些傳播媒介的誤導,促使全球範圍內青少年性行為增加。因而青少年性行為是個普遍存在的問題。
1.已開發國家與地區性行為現狀:
美國Zelnick與Kantner的國家青年婦女調查(NSYW)資料顯示:在1971年城市15—19歲女性28%非處女(白人23%,黑人52%),8年後非處女達46%,1982年略下降為42%(白人40%,黑人53%)。國家青年縱向調查(NLSY)資料顯示1983年美國15歲青年非處女(男)的百分率,白人男性2%,女性4.7%;黑人男42%,女10%;拉丁美洲男19%,女4.3%。1983年NLSY公布首次性交年齡:男性白人為17.5歲,黑人15.5歲,拉美17.0歲;女性白人18.5歲,黑人17.5歲,拉美18.5歲。1991年美國社會生活與衛生調查(NHSLS)結果發現不論性別、種族,其首次性交年齡均顯著提前。
已開發國家法、英、荷等情況與美相似,瑞典首次性交年齡比美國小1歲,加拿大則大1歲。性頻率已開發國家相似,但美國青少年妊娠率、分娩與流產率均高於其他國家。英國1980年每1000名13—15歲少女妊娠數為7.2,且逐年增加,1990年達10.1。
2.開發中國家性行為現狀:
大多數開發中國家早婚較普遍,厄瓜多、智利、宏都拉斯等法定婚齡為男14歲,女12歲。孟加拉國,女性平均婚齡為14.8歲,為世界女子婚齡最低國之一。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不可避免地受西方性解放思想的衝擊,青少年也出現過早性行為與未婚先孕。上海1000多名未婚人工流產者中,最小年齡為10歲。初次性交年齡小於20歲者占67.7%。南京調查資料,青少年婚前性行為占45%,妊娠占3%,人工順產達14%。上海性研究中心在1989年曾行全國中學生抽樣調查,發現中學生有過性行為的占9%。北京醫科大兒童青少年衛生研究所1990年對2所中學952名學生調查,發現5%男生和1%女生有過性交行為,0.3%女生曾懷孕,人工流產。男生首次性行為小於15歲占0.8%,16歲為0.5%,17—20歲為2%。此外,我國某些地區還存在早婚問題,80年代女性早婚率達20%—30%。但90年代已降至17.8%。
青春期性行為的不良後果導致許多生殖健康問題,如生殖器炎症、不孕等,造成一系列社會消極影響。

主要教育

性教育

一、狹義和廣義
從狹義上說,青春期教育主要是性教育,要講生命的孕育和誕生的基本知識,青春發育的生理規律,青春體貌的變化,性慾望、性吸引、性衝動和性宣洩的生理與心理現象,性的安全健康和身心保護的知識,還要講預防意外懷孕、預防性病、愛滋病、反對濫用毒品等知識。
從廣義上說,青春期教育作為人生教育,它還應當傳授性的價值觀念、性的社會行為規範與道德責任,性的法律界限與防止性暴力等知識;教導人際交往特別是兩性交往的知識與技能,幫助青少年學習關於兩性之間的友情、愛情、擇偶、婚姻等人生課程,懂得性別社會化、性別差異與性別角色、兩性尊重與平等的基本概念。
二、目的與內容
對青少年進行青春期教育,其重要目的之一當然是為了增進性健康。1975年,世界衛生組織提出過關於“性健康”的概念:“性的身體層面、情感層面、智力層面和社會層面的完整結合,從而積極地豐富人格,促進溝通和增進愛。”如果當代男女的性健康達到這樣的水平,那么兩性交往、和諧、合作,兩性建立某種長久的關係即婚姻,還會有今天這樣多的問題嗎?可以說性健康是婚姻幸福的基礎,也是人生美滿的要素。
青春期性教育應當具有以下較全面的目的和內容。
1.提供關於人的性潛能的科學而準確的信息,包括人生的性器官與生殖系統、人的性發育、性取向與性別、性病、愛滋病預防等。
2.提供性價值觀與性態度的教育。要不含糊地向青少年傳播符合自己文化的、社會倡導與支持的主流價值觀,闡明這種價值觀的由來及意義;幫助青少年科學地認識什麼是兩性之間健康而文明的關係,培養自尊感和自信心,學習對自己、對他人和對社會負責任。
3.通過參與式教育和訓練實踐,使青少年學會兩性之間的尊重、平等,獲得兩性交往的技能,包括溝通、做選擇、應對朋輩壓力,評價媒體信息以及建立誠信的友情關係。幫助青少年科學地、創造性地理解和接受現代社會的性別角色,以便日後正確地履行自己的角色使命。
4.教育青少年在性的表達與行動中對自己和對他人高度負責,包括潔身自愛、拒絕不成熟的性關係、反對性的強迫,預防杜絕手淫,維護自己與他人的性健康。
5.避孕、計畫生育以及做父母的責任,也應成為青春期性教育的內容,不能等到男女結婚和生育時再去講解這方面的知識。
由於青春期的年齡跨度較大,從10歲至20歲,因此在實施青春期性教育過程中,一定要遵循“適時、適度、適當”的原則,針對青少年需知、已知和未知的實際情況,決定上述內容在什麼年齡段講到什麼程度。
三、性價值觀
1.每個人天生就具有性的潛能,性是一個人生命中自然而健康的組成部分。
2.性具有肉體的、心理的、倫理的、社會的和精神的各個層面,把這些層面完整地結合起來表達的性才是健康的。
3.每個人在性的取向和性表現方式上可能不相同,但人人均有自己的尊嚴和價值;一切形式的性歧視、性虐待、性暴力都是對人權的侵犯。
4.家庭應成為孩子學習性知識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應成為孩子性教育的第一任和主要的老師;父母有義務幫助孩子接受社會的主流性價值觀,並將價值觀視為孩子健康成長過程的重要部分。
5.任何性行為都是有後果的,因此每個人都有權利和義務在性行為上做出對自己和別人高度負責的選擇。
6.鼓勵孩子與父母、老師或其他可信賴的成年人討論性問題,這對個人、家庭、學校及社會都是非常有益的。
7.要明確地告訴青少年,尚未成熟就涉足性關係是冒險之舉;少女懷孕墮胎會殃害健康;感染愛滋病會毀及生命;潔身自愛,保證終生專一於一個性伴侶,是遠離愛滋病的最有效辦法。
8.任何性行為都不應當帶有強制性和剝削性。
9.青少年應當得到家庭和學校的保護,他們有權獲得預防懷孕和預防性疾病的科學而準確的信息,以便做到“知情選擇”;還應當讓青少年知道何處可以得到性健康諮詢和遇到緊急情況應該到哪裡求助。
四、三道防火牆
第一道“防火牆”就是防止未成年人的性關係,即18歲之前的中學生,應當做到“潔身自愛”。對這一點,青春期性教育者應當理直氣壯、開誠布公地對學生講。18歲之前不能參加公民投票是因為不成熟,中學生不能發生性關係也是因為其心理、社會、經濟方面均不成熟,無法承受性關係的後果。
第二道“防火牆”就是避孕和緊急避孕。我們希望所有18歲以前的孩子都安全地呆在第一道防火牆之內,但卻往往是不能絕對達到我們的希望。事實表明,越來越多的“小勇士”翻牆而過了。我們難以預料究竟哪些孩子會越牆,所以還是需要給他們再建一道安全網。在講解“生命的孕育和誕生”這一課時,孩子們已經從光碟上直觀地看到了精子卵子結合的情景,並從“計畫生育”一課得知,如果父母不可以生第二個孩子的話,用哪些方法可以阻擋或避免精子與卵子見面,以及萬一它們見面了,可以在72小時內用緊急避孕丸消除受精卵等等。
第三道“防火牆”就是講終止妊娠。也是在“計畫生育”這一課,我們講到避孕失敗的問題。首先我們講到各種避孕手段都不是萬分可靠的,因此,如果有性生活的妻子,發現自己未按時來月經,會儘快到醫院做檢查,如果檢查出懷孕了,又不能再生孩子,就一定會做人工流產終止妊娠。根據現有的醫療技術條件,3個月之內終止妊娠相對安全。儘管人工流產並不是控制生育的好辦法,只是避孕失敗後不得不採取的補救措施,但三個月內就終止妊娠畢竟比大月份引產安全些。我們還需要提及大月份引產對孕婦可能造成的傷害。
總之,我們既要幫助孩子建立道德屏障,又要把科學的信息向他們轉達,讓他們真正做到“知情選擇”,其目的是為了確保健康。
五、誰應當唱主角
1.家庭為主
(1)性教育在心理交流和行為指導上具有隱私性和個體性,父母與孩子單獨面對面進行最適宜。
(2)家庭環境具有自然性及親和性,不緊張,安全保密。
(3)家庭更易於把握適時、適度的原則。
(4)父母平素要保持與孩子朋友式交談的良好習慣,建立寬鬆和諧的家庭氣氛。
2.學校為輔
(1)學校以學為主,性教育作為以便知識的規模傳授。
(2)對於有特殊困難的家長和孩子,學校有責任進行輔導。
(3)對於孩子已發生的性問題,學校應與家長共同協商後,採取一致的態度和積極的辦法處理,避免出現意外。

心理特點

1.青春期的情緒特點:情緒容易波動,而且表現為兩極性,即有時心花怒放,陽光燦爛,滿臉春風,有時愁眉苦臉,陰雲密布,痛不欲生,甚至暴跳如雷,可以用“六月天孩子臉”來形容,父母在碰到這種情境時,千萬要冷靜,否則很容易發生衝突。
2.青春期的人際交往特點:處在青春期的學生,漸漸地從家庭中游離,更多地與同伴一起交流、活動,結交志趣相投的同學為知心朋友,他們無話不談,形影不離,視友誼至高無上,甚至為朋友兩肋插刀在所不惜,這些舉止往往令家長很難理解,而這恰恰是典型的心理斷乳表現,只是發生得太快,家長沒有心理準備,如果此時的家長愈加束縛,他們離家長愈遠,有的甚至逃離家庭去投奔同學。
3、青春期的情感特點:在這段時期,青少年的情感由原來對親人的摯愛之情,拓展到對同學、老師、明星、科學家和領袖人物崇敬和追隨,由自愛到愛集體、愛家鄉、愛人民、愛祖國、愛整個全人類;也就是說,青少年的情感充分的體現了社會性;此時,他們的道德觀也發生了變化,對成功人士、名人崇拜得五體投地,對壞人壞事疾惡如仇,他們追求公平公正,一旦發現某人有私心雜念,他們就會嗤之以鼻,就因為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妥協和容納不同意見的人與事,所以很容易受到傷害。

矛盾心理

1.獨立性和依賴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特點上最突出的表現是出現成人感,由此而增強了少年的獨立意識。如他們漸漸地在生活上不願受父母過多的照顧或干預,否則心理便產生厭煩的情緒;對一些事物是非曲直的判斷,不願意聽從父母的意見,並有強烈的表現自己意見的願望;對一些傳統的、權威的結論持異議,往往會提出過激的批評之詞。但由於其社會經驗、生活經驗的不足,經常碰壁,又不得不從父母那尋找方法、途徑或幫助,再加上經濟上不能獨立,父母的權威作用又強迫他去依賴父母。
2.成人感與幼稚感的矛盾
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點突出表現是出現成人感——認為自己已經成熟,長成大人了。因而在一些行為活動、思維認識、社會交往等方面,表現出成人的樣式。在心理,渴望別人把他看作大人,尊重他、理解他。但由於年齡不足,社會經驗和生活經驗及知識的局限性,在思想和行為上往往盲目性較大,易做傻事、蠢事,帶有明顯的小孩子氣、幼稚性。
3.開放性與封閉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需要與同齡人,特別是與異性、與父母平等交往,他們渴望他人和自己一樣彼此間敞開心靈來相待。但由於每個人的性格、想法不一,使他們的這種渴求找不到釋放的對象,只好訴說在日記里。這些日記寫下的心裡話,又由於自尊心,不願被他人所知道,於是就形成既想讓他人了解又害怕被他人了解的矛盾心理。
4.渴求感與壓抑感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由於性的發育和成熟,出現了與異性交往的渴求。比如喜歡接近異性,想了解性知識,喜歡在異性面前表現自己,甚至出現朦朧的愛情念頭等。但由於學校、家長和社會輿論的約束、限制,使青春期的少年在情感和性的認識上存在著既非常渴求又不好意思表現的壓抑的矛盾狀態。
5.自製性和衝動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獨立性、成人感出現的同時,自覺性和自製性也得到了加強,在與他人的交往中,他們主觀上希望自己能隨時自覺地遵守規則,力盡義務,但客觀上又往往難以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時會魯莽行事,使自己陷入既想自製,但又易衝動的矛盾之中。

應對措施

應該說,青少年出現的各種變化是青春期生理、心理發展的必然結果,是青少年由不成熟向成熟轉化過程中的正常表現。如果孩子有類似的“問題”,作為家長應該保持平和的心態,用積極的態度、科學的知識、正確的方法引導孩子。
★要理解、接納孩子。孩子出現的一系列身心變化,孩子自己也是始料不及、難以控制的,此時特別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接納。千萬不要看到孩子的某些變化,或者發現孩子的反常行為就大呼小叫、驚慌失措,更不要打罵訓斥,橫加指責。否則,只會加劇孩子的逆反心理,增加與父母的隔閡。
★做孩子的朋友。青春期孩子的最大願望就是渴望尊重、渴望獨立,希望別人把他們當成大人,平等相待。這就要求家長要轉變角色和教育觀念,改變居高臨下、命令式的單向教育為平等、探討式的雙向教育。從單純關心孩子的生活起居轉變到指導孩子的發展和成長,努力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

心理健康

青春期是從童年到成年的過渡時期,在生理、心理上有許多變化,如情緒容易波動,愛慕異性,興趣易轉移等。青少年的心理是否健康,主要體現在以下七個方面:
與別人相似人與人之間都彼此相似。當聽到月亮時,聯想到太陽或星星,都是正常的反應。但聯想到死亡,就讓人難以理解。這種情況出現多了,就應注意他的心理狀態是否正常。如果一個人的想法、言語舉止、嗜好、服飾等,與別人相差太大,則他的心理可能不夠健康。
與年齡相符人的行為是隨著身心的發育而變化的。各種年齡的人,在想法、興趣、行為上都有不同。青春期,應是精力充沛,活躍好動。而少年老成的學生,從心理衛生的角度來看,實際上是不大健康的。
善於與人相處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中,都是社會的一個成員。一個人不可能脫離社會而單獨存在。在青春期,社交範圍擴大。在交往中,互相取長補短,培養互助合作精神,豐富群體生活經驗,鍛鍊適應他人的能力。
樂觀進取情緒愉快表示心理健康。樂觀的人,對任何事物都積極進取,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不畏懼,即使遇到不幸的事情,也能很快地重新適應,而不會長期沉陷於憂愁苦悶之中。相反,多愁善感、情緒經常憂鬱的人,心理上是不健康的。而且,情緒愈低,心理不健康的程度也愈重。
適度的反應每個人對事物的反應速度與程度都不相同。但差別不會太大。如反應偏於極端,他的心理就不健康。如學生因考試失敗而一時不悅,是正常的現象;但若他為此而幾天不吃飯,甚至有輕生的意念,就可能是心理不健康的。當然,對考試失敗無動於衷的學生,心理也未必健康。
面對現實心理健康的人,都能面對現實。遇到困難,他們總是勇於承認現實,找出問題所在,設法解決。相反,心理不健康的人,由於不能適應環境,往往採取逃避現實的方法。這些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只能達到自我欺騙的效果,久而久之,還會發展成病態。
思維合乎邏輯心理健康的人無論做什麼事都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專心致志,有克服困難的決心和毅力,而不是三心二意,有頭無尾。他們的思維合乎邏輯,說話條理分明,而不是東拉西扯,隨說隨忘。

健康標誌

1.積極向上,精神飽滿,朝氣蓬勃,有自信心,進取心,自尊心。
2.有自覺性,能以充沛的精力去發揮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自覺完成學習任務,不怕學習上的困難,智慧型發揮良好。
3.在家庭,在學校與朋友之間,能建立互敬互愛,相互理解的積極人際關係,在集體中是受歡迎的成員,在群體中有自己的朋友行同志,保持和發展互助,融洽,和諧的關係。
4.善於適應新環境。
5.情緒穩定而愉快。
6.心理活動完整,協調,能避免各種因素所引起的病態症狀(如過度緊張、焦慮等)。

心理探幽

對於青春期的生理、心理變化,生理學家、心理學家都有過許多研究。
心理學家斯朗認為,當個體進入青春期以後,其心理變化為:“自我發現”;“產生對未來生活的構想”;“開始逐步跨入生活的各個領域”。因此,他把青春期稱為“人生的第二次誕生”。
心理學家霍林活斯認為,青春期到來之後的生理、心理變化相似於幼兒的斷乳現象。幼兒斷乳意味著與母親身體的完全脫離聯繫。由於急劇而徹底地斷絕母乳餵養,兒童陷入欲求而得不到滿足的,從而給兒童帶來深刻的不安。這是人生的“第一次危機”。兒童進入青春期,意味著要從心理上擺脫對雙親的依賴。這種急劇而徹底的心理性“斷乳”,也同樣會給他們帶來突如其來的一時不安,產生情緒上的激動和動亂,這便是人生的“第二次危機”。經過“第二次危機”之後,人們就可以逐漸步入脫離父母的監護,走向一個獨立、完整人的過程。因此,他把青春期稱為人生的“第二次危機”。

體態變化

年齡/歲女孩男孩
8~9
身高突增開始
初次有繁殖能力
10~11
乳房開始發育,身高突增高峰,出現陰毛
身高突增開始,陰莖、睪丸開始增大
12
乳房繼續增大
身高突增高峰,開始變聲,出現喉結
13
月經初潮出現,出現腋毛
出現陰毛,陰莖、睪丸繼續增大
14
乳房顯著增大
變聲,出現腋毛
15
脂肪積累增多,豐滿,臀部變圓
首次遺精,出現鬍鬚
16
月經規則
陰莖、睪丸已達成人大小
17~18
骨骼癒合,生長基本停止
體毛接近成人水平
≥19
骨骼癒合,生長基本停止

十大矛盾心理

第一,美好的願望與心理準備脫節的矛盾
幾乎每箇中學生都有美好的願望,對未來充滿著憧憬和嚮往。他們幻想做一個有學問、受人尊重的作家、工程師、醫生、企業家、領導幹部等等,而實際上他們當中有一些學習不是很努力的,他們過一天算一天,雖然他們的願望是美好的,但他們追求的全是實現理想後的種種榮譽與享受,而對實現理想需要從現在做起,需要付出艱苦的勞動,卻想得不多,做得不夠,形成了美好的願望與心理準備脫節的矛盾。解決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教育學生處理好理想與現實的關係,使他們明白,美好的理想需要艱苦奮鬥才能實現。
第二,濃厚的享受意識與勞動觀念淡薄的矛盾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一些中學生越來越講究“實際”,加上一些家長(微博)對子女嬌生慣養,在孩子身上花錢大手大腳,使得中學生的消費欲望與日俱增。據我們的抽樣調查,絕大部分學生每天都買零食吃,同學過生日,除禮尚往來外,還要擺酒宴。男生中“煙君子”、“小酒民”大有人在:女生中講究穿著打扮的比比皆是,有的女生還隨身帶著高檔化妝品,不斷更換時髦的服飾。但這些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勞動觀念淡薄,他們輕視勞動,甚至認為勞動是多餘的,就連平時學校組織的大掃除也討厭,可以說對勞動採取消極態度、厭惡勞動的思想在一些中學生中是相當普遍的。因此,教師要教育學生懂得愛勞動是人類的美德,通過勞動得來的享受是正當的、光榮的,不勞而獲是一種可恥的行為。
第三,心理閉鎖與渴求理解的矛盾
由於自我意識的發展,中學生開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內心世界上,從而意識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其他許多不同於他人的心理特點。同時也由於其社會生活經驗的逐漸豐富,他們開始意識到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心心相印和心理不相容的差別。他們願意對“知心朋友”傾吐自己內心的秘密,瞧不起那些用導師式口吻對他們說話的人,不願意同這種人進行感情交流,透露自己的內心世界。他們也不願同長輩透露內心,實行自我封閉。調查中發現,有相當部分的中學生把心裡話“對自己說”或“對日記本說”,向同學和師長隱匿秘密。由於他們把內心的感受隱藏起來,以致常常產生孤獨感。這類學生往往通過記日記、畫畫、寫字等來表現內心的苦悶和孤獨感。他們很需要求得別人的理解,而調查發現有相當部分的中學生認為老師“不理解自己”和“不太理解自己”。解決這一矛盾要求教師和學生交朋友,對他們的行為表示理解,並幫助他們排憂解難,把他們從苦悶與孤獨中解脫出來。
第四,獨立意識與依賴心理的矛盾
隨著年齡的增長,中學生的心理日趨成熟,他們越來越感到自己是“大人”了,並開始從“聽話道德”向“平等道德”過渡,要求從大人的約束中解放出來,對婆婆媽媽式的說教及過分關心會產生反感,個別學生會發生頂撞老師現象,甚至對學校、社會產生反抗情緒,可以說他們的獨立意向、主體意識是十分強烈的,但同時他們又缺乏必要的知識與能力。這一是因為學校教育在培養學生的獨立能力方面重視不夠,二是因為傳統的家庭關係中的父母一般也不鼓勵子女過早獨立。調查表明,有相當部分的家長要求子女“只要能上大學,什麼事都可以不管”,所以造成了中學生的實際上的依賴性。這種依賴性不僅反映在經濟上,還反映在生活上,出現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只管學習,不管其他”的不正常現象。因此,教師要和家長一起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立能力,讓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辦,逐步消除其依賴心理。
第五,情感與理智的矛盾
中學生容易動感情,也重感情。一方面,他們充滿熱情和激情。調查表明,對國家的前途,絕大部分的中學生“充滿信心”和“較有信心”。另一方面,他們的情感又極容易受外界的影響,容易發生衝動、波動,有時會因一件小事的成功而欣喜若狂,也會因一次小小的失敗而心灰意冷,有時也會為一點小事爭得面紅耳赤。他們的情緒、情感總在兩極擺動,不能冷靜地控制自己的情緒:激動時,如同一隻打足了氫氣的氣球乘風飛舞;泄氣時,則如同一隻鬥敗的公雞垂頭喪氣。他們對自己喜愛之事,積極性很高,對自己不感興趣之事,則避而遠之。這一切都說明了中學生的情緒、情感經常處於大起大落、彼消此漲的兩極狀態,而難以及時地用理智加以控制。解決這一矛盾,教師要教育學生學會用理智控制感情,遇事能不急不躁,冷靜處理。
第六,進取心強與自制力弱的矛盾
中學生都有積極向上的進取之心,這與他們強烈的求知慾、自尊心和好勝心是分不開的。但由於他們思考問題不周密,往往帶著濃厚的情感色彩去看待周圍的人和事,因而有時片面地堅持己見,對教師或集體的要求,合乎己意的就去辦,不合己意的就盲目地拒絕或頂牛,不能控制自己,憑衝動行事,事過之後又非常後悔。這一切都說明了他們意志品質的發展還不成熟,自制力、控制力還不強,形成了進取心強與自制力弱的矛盾。化解這一矛盾,老師一方面要肯定學生的進取心,另一方面要鍛鍊學生的意志力,使他們能處理好二者的關係。
第七,信息視野的擴大與鑑別能力不足的矛盾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信息交流日益頻繁,廣播、電影、電視、錄像等視聽工具被廣泛套用。學生處在這樣的環境中,耳聞目睹,見多識廣,視野開闊,認識空間得到極大拓展,從天文地理、空中來客、世界風雲、計算機、市場動態到服裝、髮型、流行歌曲等,他們都十分熱心好奇,並積極探究,但由於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還未完全形成,對真善美、假惡醜的辨別力、鑑別力還不強,加之客觀現實的錯綜複雜,因而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顯得偏狹,容易被表面現象所迷惑,出現認識的混亂。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意識,就很容易進入他們的心靈,影響他們的健康成長。解決這一矛盾的關鍵,是通過分析、比較,提高學生選擇信息、辨別是非的能力。
第八,樂於助人與道德水準不高的矛盾
如今許多中學生能積極地為社會、學校、班級做好事,也能積極為同學做好事:當同學遇到困難的時候,他們能主動地伸出援助之手;當同學家有了不幸,他們能自覺地捐款、捐物。但有一些同學的道德水準不夠高,他們靠偷竊來捐款,通過打架鬥毆來為弱小同學鳴不平,利用考試作弊來幫助成績差的同學提高分數。這很自然形成了助人行為與道德水準不高的矛盾。對這一矛盾,老師要巧於引導,先肯定其好的方面,再指出其不足之處,使其明白什麼是真正意義上的助人。
第九,興趣廣泛與興趣中心缺乏的矛盾
現代中學生感興趣的事情很多:他們不僅關心課內學習,而且關心課外學習;不但喜歡文藝讀物,而且喜愛科技讀物;不僅關心生活,而且對國內外大事津津樂道。但同樣不可忽視的是,不少學生對事物外在形式的興趣大大超過了對事物內容本身的興趣,在廣泛的興趣中缺乏中心的興趣。而且,他們的興趣是不穩定的,容易受外界的影響,情景性很強。化解這一矛盾,要求教師善於啟發誘導,使學生從眾多的興趣中逐步形成一個穩定的中心興趣。
第十,成才欲望與厭學心理的矛盾
中學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幻想,希望將來能成名成家,能幹一番大事業。而且大部分中學生都希望自己學習成績優秀,不辜負老師、家長、親朋好友的期望。但在學習過程中,他們又感到學習負擔過重,學習太苦太累而難以持之以恆,厭學心理陡增,形成了想學與厭學的心理矛盾。解決這一矛盾,教師要告訴學生,要成才就得有知識、有本領,否則將一事無成。學習是件苦差事,但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一定會苦盡甜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