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行為障礙

定義,症狀,治療,

定義

一種反覆的或持續的行為方式,包括對人或動物的攻擊行為,對財產的破壞行為,欺騙或偷竊以及嚴重的違反法規行為。
行為障礙的發病率有明顯的增加。通常發生在兒童晚期或青春期早期,這種障礙男孩比女孩更多見。在有行為障礙的青少年中,常發現其父母親有反社會行為,反社會人格障礙以及藥物濫用

症狀

行為障礙的兒童缺乏對感情的敏感性和與他人的友好相處,傾向於把別人的行為誤解為是對他的威脅,並且傾向於對攻擊引起的後果缺少懊悔。他們難以忍受挫折而且常常不計後果。常見有自殺傾向,而且嘗試自殺的手段殘酷,同樣的也有適應不良的行為。在不同性別間異常的行為不同:男孩傾向於打架,偷竊和破壞;女孩更容易說謊,逃學和加入賣淫。二者都易於使用和濫用藥物而且有學習困難。反抗挑釁障礙有某些相似之處,它也包括消極的,憤怒的以及對權威形象的挑釁行為,但沒有持續的攻擊模式或對他人權利的妨礙。反抗挑釁障礙可以發展為行為障礙。
可能有一半以上的行為障礙的青少年到成年早期後停止這些行為,但大約有1/3的病例持續存在,達到反社會人格障礙的診斷標準。另一些青少年產生繼發的情緒或焦慮障礙,軀體型和藥物相關障礙以及成人早期的精神異常。在隨訪中發現,有行為障礙的兒童內科疾病和精神性疾病出乎意料地高。

治療

內科治療、神經學治療、精神病學治療可以提高自尊和自我控制。道德說教和恐嚇責備是無效的,並且應該避免。常常只要脫離有害的環境,外部的紀律以及一致的行為管理系統就可出現成功的希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