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選自《海城縣誌》。靈寺散花,海城八景之一。陳廷珍,寧遠(今屬湖北省)歲貢。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靈寺散花》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姓名】陳廷珍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
靈寺散花①
世上花花未了緣,靈山靈寺獨超然。
奇芬散處開香國②,碎錦飄時養佛天③。
碧玉削成空色相④,紅塵謝絕即神仙。
拈來一笑頭應點⑤,始信菩薩界是蓮⑥。
作品注釋
①這首詩選自《海城縣誌》。靈寺散花,海城八景之一。
②香國:佛國名。佛家稱佛地在眾香國,樓閣園囿皆香,香氣周流十方無量世界。後來泛指寺院。
③碎錦:指靈光寺的奇花及傳說。見前朱亨衍《靈寺散花》景觀介紹。
④空色相:空,佛教指超乎色相現實的境界為空。色,佛教認為凡諸事物如五根(眼耳鼻舌身)五境(色聲香味觸)等足以引起變礙者皆稱色。色相,佛教主萬物皆空,以無相為歸。人或物之一時呈現於外的形式,稱為色相。
⑤“拈來”句:此處暗用“拈花微笑”的典故。相傳釋迦牟尼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惟迦葉破顏微笑。佛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訶迦葉。”此謂禪宗以心傳心。
⑥菩薩:佛教名詞。梵文的音譯,意譯“覺”、“智”、“道”等。佛教用以指豁然開悟,如人睡醒、如日開朗的徹悟境界;又指覺悟的智慧和覺悟的途徑。蓮:荷花。佛教與蓮花有著密切關係。相傳摩耶夫人在娑羅樹下降生佛祖時,沼澤內突然開放出象車蓋一樣大的蓮花。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蓮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並說:“天上天下,惟我獨尊。”釋迦牟尼覺悟成道後,起座向北,繞樹而行,一步一蓮花,共18蓮花。每當他傳教說法時,坐的是“蓮花座”,坐姿也成“蓮花坐姿”,就是兩腿交疊,足心向上。世人最常見的觀世音菩薩更以蓮為伴。觀音是密宗蓮花部的本尊,蓮花是觀音的三昧耶形,喻“常樂我淨”四德,是佛門中的聖花,象徵眾生的肉團心。蓮體清靜,出淤泥而不染;根莖通心,象徵“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故佛教有很多事物多冠於“蓮”字,如:《法華經》稱《妙法蓮花經》,佛座稱蓮台,佛龕稱蓮龕,佛寺稱蓮宇、蓮剎,僧人的居室稱蓮房,念佛之人稱蓮胎等,都是以蓮花為喻,象徵教義的純潔高雅。佛教淨土宗主張以修行來達到西方的蓮花淨土,故又稱“蓮宗”。總之,蓮與佛教結了不解之緣,佛教在很多地方都是以蓮為代表,可以說蓮即是佛,佛即是蓮。
作者簡介
陳廷珍,寧遠(今屬湖北省)歲貢。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任海城縣儒學訓導。曾參加《海城縣誌》的修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