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性
的
射線(
粒子或
波的雙重形式)。電離輻射可以從
原子、
分子或其他束縛狀態放出(ionize)一個或幾個
電子。
非電離輻射則不行。
電離能力,決定於
射線(
粒子或波)攜帶的
能量,而不是射線的數量。如果
射線沒有帶有足夠
電離能量的話,大量的射線並不能夠導致受作用物的電離。電離輻射的全稱是致電離輻射,就是通過與物質的相互作用能夠直接或間接地使物質的原子、分子電離的輻射。
原理
α射線是一種帶電
粒子流,由於帶電,它所到之處很容易引起
電離。
α射線有很強的
電離本領,這種性質既可利用。也帶來一定破壞處,對人體內組織破壞能力較大。由於其質量較大,穿透能力差,在
空氣中的射程只有幾厘米,只要一張紙或健康的皮膚就能擋住。
X
射線和
γ射線的性質大致相同,是不帶電
波長短的
電磁波,因此把他們統稱為
光子。兩者的穿透力極強,要特別注意對意外照射的防護。
電離輻射存在於
自然界,人工輻射已遍及各個領域,專門從事生產、使用及研究電離輻射工作的,稱為放射工作人員。與放射有關的職業有: 核工業系統的和原料勘探、開採、冶煉與精加工,核燃料及反應堆的生產、使用及研究;農業的照射培育新品種,蔬菜水果保鮮,糧食貯存;醫藥的X射線透視、照相診斷、放射性核素對人體臟器測定,對腫瘤的照射治療等;工業部門的各種加速器、射線發生器及電子顯微鏡、電子速焊機、彩電顯像管、高壓電子管等。
天然輻射
人造輻射
輻射廣泛用於醫學,工業等領域。人造
輻射主要用於:醫用設備(例如醫學及影像設備);研究及教學機構;核反應堆及其輔助設施,如鈾礦以及核燃料廠。諸如上述設施必將產生
放射性廢物,其中一些向環境中泄漏出一定劑量的
輻射。放射性材料也廣泛用於人們日常的消費,如夜光手錶,釉料陶瓷,人造假牙,
煙霧探測器等。
相關職業還有鍋爐及壓力容器無損檢測,常用的指令源以γ源為為信號源,
射線拍片機發射X射線,以上兩種是無損檢測行業常用的方式。
危害及其防護
在接觸
電離輻射的工作中,如防護措施不當,違反操作規程,人體受照射的劑量超過一定限度,則能發生有害作用。在電
輻射作用下,
機體的
反應程度取決於
電離輻射的種類、劑量、照射條件及機體的敏感性。
電離輻射可引起放射病,它是
機體的全身性反應,幾乎所有器官、系統均發生病理改變,但其中以神經系統、造血器官和消化系統的改變最為明顯。
電離輻射對
機體的損傷可分為急性放射損傷和慢性
放射性損傷。短時間內接受一定劑量的照射,可引起
機體的急性損傷,平時見於核事故和放射治療病人。而較長時間內分散接受一定劑量的照射,可引起慢性放射性損傷,如皮膚損傷、造血障礙,白細胞減少、生育力受損等。另外,過量的
輻射還可以致癌和引起胎兒的死亡和
畸形。
二、防護的三大原則
(1)時間防護:不論何種照射,人體受照累計劑量的大小與受照時間成正比。接觸
射線時間越長,放射危害越嚴重。儘量縮短從事放射性工作時間,以達到減少受照劑量的目的。
(2)距離防護:某處的
輻射劑量率與距放射源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與放射源的距離越大,該處的劑量率越小。所以在工作中要儘量遠離放射源。來達到防護目的。
(3)禁止防護:就是在人與放射源之間設定一道防護屏障。因為
射線穿過
原子序數大的物質,會被吸收很多,這樣達到人身體部分的
輻射劑量就減弱了。常用的禁止材料有鉛、鋼筋水泥、
鉛玻璃等。
對電離輻射的最大擔憂來源於它可能會使受到照射的人員患上致命的疾病,以及會在後代中出現遺傳缺陷。出現此類效應的可能性取決於人員受到的輻射照射的量,不管這種照射是來自天然輻射源的還是人工輻射源的。隨著近幾十年來人們對電離輻射效應的了解越來越多,人們已經開發出了保護人類免受各種輻射源照射的成套的輻射防護辦法。儘管如此,公眾的憂慮依然存在。
輻射只是令人生畏的疾病癌症的許多種誘因之一。由於輻射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因而使得這一肉眼無法察覺的危害變得更加令人恐懼。每當人們想起核電站和其他設施發生過的事故以及在現今的某些事例中仍在發生的效應,以及往往把任何形式的輻射都與包括核武器在內的“核”關聯起來的傾向,使得他們更加憂心忡忡。
使人們對輻射的擔憂普遍較大的另一個原因,可能與缺乏可靠的及容易取得的信息和由此產生的誤解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