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自從十七世紀初期,關於
電的現象就已經成為一門科學探索論題。
威廉·吉爾伯特大概是最早幾位電機工程師之一,他首先設計出用於偵測
靜電荷存在的
靜電驗電器,亦最先明確地分辨與指出
磁與電的不同,並且為術語“電”命名。1775年,
亞歷山德羅·伏打做科學實驗改良完善了可用於製造靜電荷的
起電盤(electrophorus)。1800年,他又成功開發出能夠持續產生比較穩定電流的
伏打堆,是最早出現的化學電池。然而,相關的研究直到19世紀才正式展開。
19世紀
從1830年代起,對於電磁學知識的實際套用所做的種種努力最終得到一個重要成果,那就是電報技術。19世紀落幕時,由於陸線(land-line)、
海底電纜及約1890年無線電報術(wireless telegraphy)的出現,快速通信終於得以實現,整個世界的通信建構也因此澈底被改變。
為了確保當表述與套用電磁學理論時,在度量衡方面不會遭遇困難與誤解,擬定一套簡易與便利的度量衡標準單位顯得尤為必要。對於這方面的研究促使國際標準單位的設定與採用,如伏特、
安培、
庫侖、
法拉與亨利。這一國際標準制度於1893年在
芝加哥達成共識,從而奠定了各種工業對於標準單位制度未來進步的基礎。很多國家即刻立法承認這些國際標準單位有效。
在這幾十年里,電機工程學籠統地被歸類為物理學的一個分支領域。1882年,德國的
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置立了世界第一個電機工程學教授席位。同年,
麻省理工學院物理系開始推出電機工程學方向的學士學位課程。1883年,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與
康乃爾大學創建電機系,成為全世界最先創建電機系的兩所大學。1885年,
倫敦大學學院創立了英國首所“電機技術系”,第一任系主任為約翰·弗萊明,幾年後系名改為電機工程系。1886年,
密蘇里大學也創建了電機工程系,據一些文獻所述,密蘇里大學正是最先創建電機工程系的美國大學很快地,包括
喬治亞理工學院在內的許多大學都仿效之設立了電機工程系。
湯瑪斯·愛迪生建成了全世界第一個大型電力網
經過這幾十年發展,電機工程學的套用領域急劇地擴大。1882年,湯瑪斯·愛迪生建成了全世界第一個大型電力網,能夠提供電壓為110伏特的
直流電給59位紐約
曼哈頓島顧客。1884年,查爾斯·帕森斯爵士(Sir Charles Parsons)發明了
蒸汽渦輪發動機。現在,使用渦輪發動機從各種各樣的熱能源轉化出的機械能,總共可以提供全世界電能用量的80%左右。
1880年代後期,見證了兩種顯著不同的電能傳輸方式的文明對抗。原本直流電方式使用直流電來傳輸電能,新近出現的
交流電方式使用交流電來傳輸電能,這引發了一場所謂的“電流戰爭”。交流電方式的發電技術與電能傳輸技術比較優良,特別是交流電允許使用變壓器來提升或降低的電壓(這是直流電方式的一大缺乏)。另外,使用高壓交流電大大地擴展了電能傳輸的範圍,使用變壓器提升了電能傳輸的安全性和效率。由於上述這些優勢,交流供電方式逐漸取代了直流供電方式。
近代發展
在
無線電技術發展期間,許多科學家和發明家分別對無線電和
電子學做出了貢獻。於1888年所做的經典實驗中,
海因里希·赫茲使用電機設備傳輸並接收到無線波段的
無線電波,以此證實無線電波存在。1895年時,
尼古拉·特斯拉從他在紐約實驗室發射出的無線電信號,在距離大約50公里之遠的紐約西點都可以接收得到。
1897年時,
卡爾·布勞恩開始將
陰極射線管裝配於
示波器中,之後陰極射線管也成為電視機的關鍵零組件。1904年時,約翰·弗萊明首先發明
二極體,兩年後,羅伯特·凡李本(Robert von Lieben)和李·德富雷斯特也分別獨立發明出一種能夠放大電流的真空管——
三極體(又稱“放大管”)。
1895年,
古列爾莫·馬可尼進一步改良了赫茲的無線電傳送方法,將無線電信號傳送距離延長到1.5英里(2.4公里)。1901年12月,為了要證實他已掌握到更先進的傳送無線電波的科技,能夠完全不受到地球曲度影響,他從英國
康沃爾郡發射站發射出無線電信號,穿越大西洋上空,在大西洋的另一邊,加拿大
紐芬蘭聖約翰斯,居然收到了信號,兩處之間距離為2,100英里(3,400千米)!1920年時,阿爾伯特·赫耳(Albert Hull)發明了可生成微波的真空管——
磁控管(magnetron)。1946年波西·斯本色(Percy Spencer)進而以此成功開發出微波爐。1934年,在哈利·溫佩利斯(Harry Wimperis)的指導下,英國陸軍開始利用微波科技來開發
雷達,在鮑德希(Bawdsey)成立第一座雷達站,並於1936年8月開始運作。
1941年,德國科學家
康拉德·楚澤展示了用機電組件製成的全世界第一部全功能可程式化電腦,即Z3系統。1943年,湯米·傅勞斯(Tommy Flowers)設計與製成巨像電腦,這是一部前所未有、完全用電子組件製成的固定程式、可程式化數字電腦。1946年2月15日,美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由美國陸軍投資研製的電子數值積分計算器(ENIAC),在先驅約翰·莫克利(John Mauchly)、約翰·伊克特(John Eckert)的督導下,誕生於美國
賓夕法尼亞大學。ENIAC一般被認為是世上第一部“一般用途”電子計算機,它的發明是現代計算機發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特大突破
──固態器件和積體電路
學科教育
電機工程師通常會經過“電機工程學”、“
電子工程”或“電力電子工程”等名目的學位教育。儘管各種學位的側重有所不同,但是它們大都要求學生學習一系列共同的基礎課程。完成學業一般需要四年或五年時間。由於學校的性質有別,學生在完成學業之後可能會被授予
工學學士、
理學學士、技術學士(Bachelor of Technology)、套用科學學士(Bachelor of Applied Science)中的一種學位。電機工程學的學士學位大多要求學生學習物理學、數學、計算機科學等必修課程、完成一個或多個與專業知識套用有關的項目設計,並選修一系列與電機工程學有關的其他課程。 這些準備課程會讓學生學習到電機工程學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實踐技能。隨後,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專注與興趣選擇一個或多個子學科修讀,直到畢業。在許多學校,電子工程被包含在電機工程學之中,另一些學校則認為二者各自治理的學術知識足夠寬廣複雜,可以分頭髮展。
有的電機工程師選擇在畢業後繼續進行研究生階段的學習,爭取獲得研究生學位,例如
工程碩士(Master of Engineering)、
理學碩士,或攻讀
哲學博士、
工程博士(Engineering Doctorate)學位。電機工程學的碩士課程由課程作業、研究二者或二者之一構成。而博士課程則更側重專題的研究,經常被視為是電機工程師學術生涯的起點。在英國和一些歐洲國家,工程碩士的學習經常被認為是本科學位的一個較小延伸,而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研究生學習。
分支
電機工程學擁有許多分支學科,以下列出幾種最廣為人知的學科。很多電機工程師的工作只專注其中某一個分支,有些則會涉及到多個分支學科的交疊。有的領域,例如
電子工程和
計算機工程,則被認為是相對獨立的學科。
電力電子學
地上供電網路會用到電線桿。
電力電子學主要涉及
電能的
生成、
輸送、
配送幾個步驟,以及一些相關設備的設計。這些設備包括交流-直流轉換器(
整流器、
斬波器、
變頻器和
逆變器)、變壓器、
發電機、
繼電器、特殊
高壓電等套用技術產品及其他電力電子學器件。大多數政府會投資建設並維護輸電網路系統,以將各個大型發電機和各地電能用戶連線起來。用戶通過將電器連線到電網,就可以以商品的形式獲得電能,而不需要自己購買發電機發電。電力電子工程師的工作主要是設計和維護電網及相連的電力系統。這種“上網”設施會給予電網額外的電能,或者會消耗電能,或者兼具這兩種運作能力。另外有一類被稱為“下網”的電力系統則在某些情況下優於“上網”系統,例如,在不能夠連線到電網的行駛車輛上。使用衛星控制電力系統是電力電子學研究的方向之一,憑藉實時反饋系統,它可以避免功率波動、降低停電事故的機率。例如,中國的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為電力系統的自動化調度、故障錄波器、繼電保護、監控系統以及發電廠機組自動控制提供了一個統一授時系統,使各個子系統能夠依照準確、統一的時間標準穩定工作。
控制工程
在航天飛行時,控制系統扮演關鍵的角色。
控制工程師在設計
控制系統(control system)時經常會使用到
反饋這個概念。例如,具有巡航定速功能的汽車會持續監視汽車的速度,並報告給控制系統,然後控制系統根據當前汽車的速度調整
內燃機的輸出功率。假若控制系統能夠定時得到反饋,則可按照
控制理論做出適當的反應。
電子工程
各種不同的電子組件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電子工程的研究範圍只是局限於各種通信技術、
雷達、商用無線電以及早期的電視機技術。戰後,隨著消費性電子器件開始被發展,這一領域也快速擴展到現代電視機、無線電系統、計算機和
微處理器。在1950年代下半葉,“電子工程”這個術語逐漸取代了“無線電工程”。
在1959年
積體電路被發明之前,電子電路還是由分立的電子組件經過手工安裝組成。這些分立電子電路的缺點是占用空間大、電能效率低、速度有限,但仍時常在某些特別套用區域使用。積體電路可以把大量的微電子組件(主要是微電晶體)集成到約同硬幣尺寸的一個小晶片上。這也為製造當今到處可見的高功能計算機和其它電子器件提供了可能性。
微電子學
微電子學主要研究
積體電路中極小尺寸電路的設計和
微加工(microfabrication)。這極小尺寸電路也可以單獨制為普通電子器件。最常見的微電子器件包括半導體電晶體、
電阻器、
電容器和
電感器,它們可以被加工到微觀尺寸。
納電子學更加先進,研究範圍亦轉向特徵尺寸達到
納米級別的器件。現代的電子器件已達納米級別,100納米工藝技術在2002年亦已成為業界標準。
信號處理
感光耦合組件上的拜爾濾波器(Bayer filter)可以提供每個像素上光的紅、綠、藍顏色數值。
信號處理是指對信號的分析和控制。信號可以分為
模擬信號和
數位訊號,其中前者隨真實信息連續變化,後者則基於代表真實信息的一系列離散數值變化。模擬信號處理一般會涉及音響設備
放大或過濾音頻信號,電信設備調製和解調電信信號。模擬信號和數位訊號能夠通過
模擬數字轉換器、數字模擬轉換器相互轉化。作為現代多媒體技術的基礎,數位訊號處理則常常牽涉
採樣信號的
數據壓縮、
檢錯(error detection)、
糾錯(error correction),尤其是
線性時不變系統理論、
傅立葉變換等基本理論。
信號處理涉及到很多數學理論與大量數學運算。隨著通信、控制、廣播電視、電力電子學、生物醫藥工程等方面的發展,信號處理的套用範圍不斷擴大。雖然隨著
數位訊號處理的迅速發展,很多模擬系統已被數字系統替代,但
模擬信號處理仍然是許多控制系統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通信工程
地面上的圓盤式接收天線是衛星通訊系統的重要裝備。
遠程通信主要關注信息於
同軸電纜、
光導纖維、
自由空間等等
溝道的傳送。為了實現信息在自由空間中的傳送,就需要將信息編碼注入頻率適合傳送的
載波里,這過程稱為
調製。常用的模擬調製技術包括
振幅調製和
頻率調製兩種。調製技術的選擇會影響系統的成本和性能,通常工程師需要從多方面衡量這兩個因素的利弊,以獲得最好的效果。
一旦確定了通信系統的信息傳播特性,通信工程師就就可以開始設計傳送機(Transmitter)和
接收機。有時,這兩種裝置可以組成一個雙向通信系統,同時實現傳送和接收的功能,此種系統則稱為
收發器(Transceiver)。在設計傳送機時,需要重點考慮的是功率損耗,而這項參數又與其信號強度密切相關。如果傳送信號的強度不夠高,那么信號很可能會被
噪聲干擾,所需的信息便不能正確到達接收機。
隨著行動電話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便攜設備,技術人員逐漸為之添加了很多語音通話之外的附加功能,例如簡訊、Wi-Fi,使得電話也成為了
移動網際網路設備。這些方便、快捷的服務,都基於
通用分組無線服務、
EV-DO或3G這類基礎通信技術。目前,
4G已經處於研究、測試階段。
測量
雷達測速裝置
儀表、感測器利用物體在不同條件下表現出的不同狀態來測量物理量,例如
壓力、溫度等。由於電信號能夠方便地處理(
模擬信號處理、
數位訊號處理),因此許多現代儀表採用電感測的原理工作。為了製造這些儀表裝置,設計人員需要具備良好的物理學基礎知識,特別是電磁學、材料科學、
半導體物理學等子學科。例如,
雷達測速計利用觀察者感覺到行進中物體的頻率與其波的本身頻率的差別(
都卜勒效應)來實現測速;而
熱電偶則利用
溫差電來測量溫度。
控制系統通常需要從外部獲取信息,並給予外界一定的控制信號。仍以汽車為例,巡航定速系統需要使用速度感測器或速度儀表來監視汽車的運動狀態,然後將此信息傳遞給中央處理器,中央處理器則根據駕駛者預先設定的目標速度和當前速度的差異來決定發動機工作的狀態。因此,測量技術是控制工程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只是它更關注物理量的提取。目前,測量技術正向著小型化、快速化發展,其精度也不斷提高。
計算機工程
計算機工程主要是指計算機和計算機系統的設計。它包含了計算機硬體、攜帶型電子產品、超級計算機等的設計。計算機工程還涉及了硬體系統的軟體。然而,計算機工程通常不涉及那些與硬體關聯較小的套用軟體設計,那些部分通常被視為
軟體工程的範疇。隨著計算機工程的發展,
專用積體電路和
系統晶片等
積體電路的集成規模不斷提高,功能也不斷增強。
積體電路的規模自出現始,就在不斷增大。目前,
超大規模積體電路的設計、
仿真、驗證都逐漸得到
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的支持。設計師現在可以專注於構建電路系統的邏輯功能,而在計算機輔助下完成
布線、布局、
版圖方面的繁瑣任務。主流的
硬體描述語言(如
Verilog和
VHDL)的功能使設計人員能夠以類似計算機編程的方式來完成複雜硬體電路的設計。計算機工程專業的從業者需要有良好的
電子學基礎,同時還應該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操作和程式設計能力。
從業人員
在許多國家,獲得工程學科的學士學位代表著專業認證的第一步,而學士課程本身也需要由專業機構進行認證。在完成認證課程之後,工程師還必須滿足一系列要求(包括工作經驗方面的要求)才能最終獲得對應的專業認證。工程師可以獲得註冊工程師或其他類似的證書(執照)。例如,在美國、加拿大、南非,這些工程師可以正式成為“職業工程師”(professional engineer),在歐洲聯盟則稱為“歐洲工程師”(European engineer)。
在不同的地區,專業認證都會給工程師帶來不同程度的好處。例如,在美國和加拿大,只有認證工程師可以簽發公共或私人的工程項目。在很多國家,政府機構在州、省的法律中作出這一規定,例如《
魁北克工程師法案》(
Quebec's Engineers Act)。在其他的一些國家,則可能並沒有這樣的強制規定。不過大多數專業認證機構都設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以約束工程師,若違反則很有可能被開除。這樣,行業組織就在工程師專業領域的規範化、標準化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是,即使在專業認證管轄範圍之外的工作部分,工程師仍然必須遵守工作的契約。在有些情況里,工程師的工作失敗可能會被視為
過失甚至玩忽職守。他們在工作時還必須考慮工程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影響,並遵從現有的法律法規。
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是電機工程學領域最權威的專業機構之一,該協會宣稱三成與電機工程學相關的學術文獻都出自其成員。它在世界範圍內擁有360000位成員,每年舉辦超過3000場
學術研討會。另一著名組織英國工程技術協會(Institution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IET)則出版了21種
學術期刊,在全球範圍擁有超過150000名會員,自稱是歐洲最大的專業工程組織。在電機工程學領域,專業知識更新換代十分頻繁。為了保持工作效率,工程師通常會選擇參加各種職業組織,定期關注業界新動向,並參加繼續教育——這在該行業里是相當必要的。
在澳大利亞、加拿大和美國,電機工程師大約占總勞動力的0.25%。截至2006年,美國電機工程學相關領域從業人員300000人,這個數字在澳大利亞和加拿大則分別為17000(2008年)、37000(2007年),大約占各國勞動力的0.2%。澳大利亞和加拿大還分別報導稱其國內男性電機工程師的比例96%和88%。在北美洲和歐洲以外的地方,從事該行業的工程師占勞動力比例最高的幾個地區為日本、韓國和台灣。
關注的重點
電機工程師對許多現代科學技術產品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電機工程學的結晶在
全球定位系統到發電系統等現代科技產物中隨處可見。工程師設計、開發、測試和監視電機系統、電子設備的安裝和部署。例如,他們參與電信系統的設計、
發電廠的運維、建築物照明和供電系統的審查、家用電器和工業機器的電能控制等。
電機工程學的基礎是物理學和數學,這兩個基礎學科幫助工程師獲得電系統工作情況的定量、定性描述。如今,大多數工程學科都涉及計算機的使用,
計算機輔助設計在電系統的設計和測試中亦十分普遍。儘管如此,對於工程師來說,擬定最初想法仍然是至關重要的。
雖然大多數電機工程師都能夠理解最基本的
電路分析知識(如有關
電阻器、
電容器、
二極體、電晶體和電感組件知識),但對於不同的工作來說,套用的理論仍有所差異。例如,
量子力學和
固體物理學對於那些從事
超大規模積體電路設計的工程師較為重要,而對通信工程設計方向的從業人士來說,則更側重於信號處理及其相關的數學知識(如
離散傅立葉變換)以及相對基礎的電路分析知識。不同分支學科側重的專業知識有所區分,不過總的來說,數學計算能力、基本計算機技術以及對於行業術語的理解還是被各個分支學科所看重。
對於許多電機工程師,技術工作只是他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他們常常還會與客戶進行討論,規劃
項目預算和項目進度。而許多高級工程師則會負責管理一個技術團隊,對於他們來說,項目管理能力相當重要。許多任務廠技術項目會涉及到多種文檔的記錄和編寫,因而良好的寫作、交流能力同樣不可忽視。電機工程師的工作環境根據他們的專業側重而有所區別。
相關學科
機械電子學處於電機系統與機械系統的交叉領域。這種合併而成的系統稱為
機電系統(electromechanical system),在工、商、國防、學術領域獲得廣泛套用,例如,
自動化製造系統、暖通空調、飛機和汽車的各種分支系統。
術語“機械電子”通常指的是巨觀系統。但是,
未來學專家預言,不久的將來,微小機電器件會像雨後春筍般湧現。就某種程度而言,這預言已經開始實現。在汽車裡已裝配了高功能
微機電系統,它能夠感測撞擊,從讀取的數據做決定,告訴安全氣囊是否應該開始膨脹。
噴墨印表機倚靠微機電系統來達成高解析度印表任務。工程師希望研究出更先進的微機電科技,以製成極小的植入式醫療器材,或者改良
光開關科技。
另外一門相關學科是
生物醫學工程,它涉及到醫療器材的設計。這大致分為固定器材與行動器材兩種。核磁共振譜儀、心電圖儀器等等都屬於固定器材,而
人工耳蝸、心律調節器、
人工心臟等等則屬於行動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