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陽書院,是古海康教育機構。重建址於明代,清光緒年間曾為廣東六大書院之一。是我國古代歷史悠久的書院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雷陽書院
- 類型:古海康教育機構
- 地區:廣東
- 重建時間:明代
雷陽書院,是古海康教育機構。重建址於明代,清光緒年間曾為廣東六大書院之一。是我國古代歷史悠久的書院之一。
雷陽書院,是古海康教育機構。重建址於明代,清光緒年間曾為廣東六大書院之一。是我國古代歷史悠久的書院之一。...
嶺南師範學院辦學歷史可追溯到1636年創辦的雷陽書院,1902年,學校改建為雷州中學堂,1904年始設師範科教育,1935年改名為廣東省立雷州師範學校,1978年正式改建為雷州師...
雷州雷陽書院 雷陽書院 建於明代,清光緒年間曾為廣東六大書院之一。 [1]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參考資料 1. 歷史文物 .雷州市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14-02-22] 2...
楊鱣 ,廣東遂溪縣人,道光二十四年進士,分發直隸井陘即用知縣,不喜為官,數月辭官歸里,掌教雷陽書院,纂《遂溪縣誌》。《廣東歷史人名大詞典》、《遂溪縣鄉土志...
陳喬森學識淵博,工待善畫,畫尤工蘆蟹,被稱為廣東才子,晚年主講雷陽書院30年。該館收藏有他的書畫作品20多件。 收藏的外地書畫家作品,有清兩廣總督阮元、大...
陳喬森辭官從教,執掌廣東六大名院之一雷陽書院(今廣東湛江師範學院前身)長達30載,桃李滿天下,為廣東雷州府屬徐聞、海康(今雷州市舊稱)、遂溪三縣,培養造就大批...
望江中學創辦於1938年,其前身為雷陽書院、來仙書院,分別始建於1858年和1680年。千百年來的人文歷史積澱,使得古雷池所在地的望江中學形成了濃郁厚重、源遠流長的...
陳昌齊故居“觀察第”位於廣東省湛江市雷州市雷城下河裡207號。...教育事業,他仍應雷州三縣紳民聘請,出任《雷州府志》總纂,兼掌雷陽書院講席...
陳喬森做官後,毅然回鄉,雷陽書院掌教30年。桃李盈門,夙志難酬,詩畫自娛,留世有《海客詩文雜存》10卷。雷州府先賢的影響 編輯 ...
清光緒二十八(公元1902年),雷陽書院改名雷州中學堂,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更名為雷州中學校,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改名為廣東省立第十中學。...
1910年,於兩廣優級師範學校畢業,到廣東雷州半島的雷州中學(前身為雷陽書院)擔任數學教員。1912年1月,中華民國成立,譚平山在雷州被推選為廣東省臨時議會96個代議士...
明代城區有9所社學和5所書院,至清代,雷陽書院成為廣東省6大書院之一,宋至清有進士21人,舉人151人。 雷州地處天涯海角,古為蠻煙瘴雨之鄉,文明史源遠流長,故...
但是,為了地方的文化、教育事業,他仍應雷州三縣紳民聘請,出任《雷州府志》總纂,兼掌雷陽書院講席。翌年九月,府志成書,又應海康父老之請編纂《海康縣誌》。...
明代城區有9所社學和5所書院,至清代,雷陽書院成為廣東省6大書院之一,宋至清有進士21人,舉人151人。清末民初,雷州城辦起雷州中學、廣東省第十中學、省立雷州...
“不敢越雷池一步”的成語,即源於此。明天啟間(1621-1627年)雷池口為大量流沙所塞,雷水改道從望江縣華陽鎮流入長江。[7] 華陽鎮雷陽書院 ...
望江初級中學處在望江縣城的繁華地帶,區位優勢明顯,古雷陽書院座落其中,文化學術氣氛濃郁。悠久的歷史,底蘊深厚的校園文化,濃郁的學術氛圍使這所百年老校擁有不竭的...
三元塔公園位於雷城鎮曲街4號(原雷城“南門頭)東側,占地約三萬多平方米。因...晚年,歷主雷陽書院、粵秀書院講席,兼修《海康縣誌》 、《雷州府志》以及《...
雷池、武昌湖、香茗山、太白讀書堂、雷陽書院、青林寺等 車牌代碼 皖H 地區生產總值 126.9億元(2018年) 目錄 1 歷史沿革 2 行政區劃 ▪ 區劃沿革 ...
光緒二十一年(1895)受業於雷陽書院,恩師陳喬森先生乃粵西的一位碩儒,且又是一位聞名宇內的大書畫家。馮老師於光緒三十一年(1905)經遂溪縣試,雷州府試和省...
境內有6000餘年前的汪洋文化遺址和黃家堰文化遺址,民間傳頌的“二十四孝”中王祥臥冰、孟宗哭竹、仲源泣墓故事均發生在望江;存有太白讀書堂、雷陽書院、文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