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介紹
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望江是古雷池所在地,成語“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典出之地,公元405年(東晉義熙元年)置縣,至今已有1600餘年歷史。境內有6000餘年前的汪洋文化遺址和黃家堰文化遺址,民間傳頌的“二十四孝”中王祥臥冰、孟宗哭竹、仲源泣墓故事均發生在望江;存有太白讀書堂、雷陽書院、文廟、褒隱寺塔、青林寺等古蹟,傳統特色工藝“望江挑花”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望江是黃梅戲的發源地之一,《天仙配》劇本創作就源自望江。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造就了淳樸憨厚、誠實守信的民風美德和獨具特色的“雷池文化”。 氣候宜人,生態環境優美。望江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6.5度;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約1300毫米;日照時間長,年平均日照近2000小時,無霜期254天;以東北風為主,春末及盛夏多偏南風。望江一面負山、三面環水,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西北部為丘陵,最高處是香茗山,主峰海拔489米,中部是低崗地,東南部是沿長江分布的沖積平原,土地肥沃;境內河流湖泊星羅棋布,武昌湖、泊湖、青草湖、嵐桿湖、焦賽湖等五個淡水湖鑲嵌其中。武昌湖處於縣境中部,距縣城6公里,水面面積13萬畝,平均水深2.5米,水質優良,水產豐富,每年在武昌湖棲息的白天鵝等候鳥有十幾萬隻,生態環境優美,被省政府批准為長江中下游濕地保護區。 物產豐富,資源優勢明顯。望江現有耕地78萬畝、林地20萬畝、水面55萬畝,盛產棉花、水稻、油料、水產品和畜禽產品。常年植棉面積35萬畝,皮棉總產70萬擔,產量居安慶市第一、安徽省第二,素有“白雲之鄉”的美譽;棉花品質在全國乃至周邊國家都享有很高的聲譽,所產“雷花”牌皮棉是安徽省名牌產品、全國優質農產品和出口優質免檢農產品。年產糧食30萬噸、油料6萬噸、水產品6萬噸;出欄生豬30萬頭,家禽超過800萬隻,肉類總量3.5萬噸,禽蛋1.7萬噸。聯河米業“喜洋洋”系列大米榮獲中國名牌農產品稱號,“武昌湖牌”清水大閘蟹榮獲“中國十大名蟹”稱號。此外,還有豐富的粘土、石灰石、金屬礦產、風力等資源。 區位優越,交通不斷改善。望江在全國處於承東啟西、連南接北的重要位置,是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經濟對接的交匯地、安徽沿江開發的核心區。以望江為中心,市場輻射半徑300公里範圍內,有武漢、南京、杭州、合肥、南昌五大省會城市;市場輻射半徑500公里範圍內,還包括上海、寧波、溫州、長沙等大城市,市場潛力巨大。境內長江過境流程達65.3公里,沿線建有華陽、蓮洲、漳湖等港口、碼頭10餘處,其中華陽港常年可停靠5000噸級江海輪。縣城經安慶至九江公路到安慶市區僅61公里,經滬渝高速接線工程上滬渝高速僅需40分鐘車程。望東長江大橋建成後,濟廣高速將與江南的沿江高速、安景高速實現互融互通,與江南沿江鐵路交匯,縱向的京九鐵路、濟廣高速,橫向的長江黃金水道、江南沿江高速、沿江鐵路,與安九公路、206國道、105國道、滬渝高速構成望江連線全國的立體交通網路。 設施齊全,發展環境良好。大縣城框架全面拉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城市配套功能日益完善。投資6000萬元、日供水10萬噸的縣第二水廠已建成供水。全縣供電能力容量可達12億度,現有11萬伏雙迴路輸變電設施3座、3.5萬伏變電所11座。總投資2000萬港元的新仕高天然氣項目已建成投入使用。縣城和開發區防洪工程基本建成,武漢凱迪公司投資建設的污水處理廠已開始試運行。郵政、電信、網際網路、有線電話覆蓋全縣,金融網點實現全國連網。通過大力最佳化環境,全縣上下的服務意識和服務質量明顯提高;通過招商引資實踐歷煉,廣大幹部推進發展的能力日益增強;縣級領導班子精誠團結,風清氣正;縣、鄉、村三級同頻共振,全縣上下的發展熱情日益高漲,發展氛圍日益濃厚,形成了彌足珍貴的良好政治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