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灸

雷火灸又叫雷火神灸是用中藥粉末加上艾絨製成艾條,施灸於穴位上的一種灸法。雷火灸以經絡學說為原理,現代醫學為依據,採用純中藥配方。在古代“雷火神針”實按灸的基礎上,改變其用法與配方創新發展而成的治療法。灸療利用藥物燃燒時的熱量,通過懸灸的方法刺激相關穴位,其熱效應激發經氣,使局部皮膚機理開放,藥物透達相應穴位內,起到疏經活絡、 活血利竅、改善周圍組織血液循環的作用。其燃燒時的物理因子和藥化因子,與腧穴的特殊作用、經絡的特殊途徑相結合,產生的一種“綜合效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雷火灸
  • 性質:中醫傳統療法
  • 製作:由各種中藥製作而成
  • 原理:以經絡學說為原理
簡介,特點,原理,使用步驟,使用說明,治療範圍,禁忌症,功能介紹,

簡介

雷火灸是一種廣泛套用的中醫傳統療法,其由各種中藥製作而成,以經絡學說為原理扶正祛邪等功效治療人體疾。

特點

雷火灸是中醫的一種傳統療法。雷火灸由多種中藥製作而成,根據不同的配伍,具有通經活絡,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追風除濕,溫經散寒,散癭散瘤,扶正祛邪等功效。有藥力峻、火力猛、滲透力強、灸療廣泛的特點。

原理

灸療利用藥物燃燒時的熱量,通過懸灸的方法刺激相關穴位,其熱效應激發經氣,使局部皮膚肌理開放,藥物透達相應穴位內,起到疏經活絡、 活血利竅、改善周圍組織血液循環的作用。
其燃燒時的物理因子和藥化因子,與腧穴的特殊作用、經絡的特殊途徑相結合,產生的一種“綜合效應”。經絡、腧穴對機體的調節是內因,藥物的燃燒是外因,兩者缺一不可。
雷火灸燃燒時產生的輻射能量是紅外線和近紅外線,通過對人體面(病灶周圍)、位(病灶位)、穴形成高濃藥區,在熱力的作用下,滲透到組織深部來調節人體各項機能。
它可激勵人體穴位內生物分子的氫鍵,產生受激相干諧振吸收效應,通過神經體液系統調節人體細胞所需的能量,達到溫通經絡、祛風散寒、活血化淤、散癭散瘤,扶正祛邪等功效治療人體疾病。

使用步驟

1. 扭開灸盒中部,將備用大頭針插入盒口小孔以固定植物柱;
2. 點燃植物柱頂端,將火頭對準應灸部位,距離皮膚2-3公分(注意隨時保持紅火),灸至皮膚發紅,深部組織發熱為度(注意避免燙傷);
3. 火燃至盒口,取出大頭針,拉開底蓋用拇指推出植物柱,再用大頭針固定繼續使用。不用時取出大頭針,蓋上盒蓋使其窒息滅火備用。

使用說明

沉香、穿山甲、乾薑、茵陳、木香、羌活、乳香麝香、等等,可以起到暢通經絡、調和氣血、活血散淤、消炎鎮痛等作用!
【原理】利用植物燃燒時發出的紅外線及熱能達到溫經通絡、疏風散寒、活血化瘀、消腫止痛、扶正祛邪之功效。
【適用範圍】適用於中醫中火熱灸療法。
趙氏雷火灸採用純中藥配方。在古代雷火神針按灸的基礎上創新發展而成的治療手法。利用藥物燃燒時產生的熱量,通過懸灸的方法刺激相關穴位,使局部皮膚機理開放,藥物透達相應穴位內,起到疏經活絡、活血利竅、改善周圍組織血液循環的作用。溫通經絡、祛風散寒、活血化瘀、散癭散瘤、扶正祛邪,對疾病起到根本的治療作用。

治療範圍

過敏反應是一種不正常的免疫反應,表現為特異體質人群對正常人可耐受的外界物質(如花粉、塵蟎等)產生的超敏反應。過敏性疾病包括過敏性鼻炎、鼻結膜炎、哮喘、特應性皮炎接觸性皮炎蕁麻疹血管性水腫過敏性休克、昆蟲過敏、藥物過敏食物過敏等。過敏性鼻炎是鼻科常見病之一。雷火灸法是雷火灸傳統醫藥的懸灸外治法灸鼻部、面部及耳部有關穴位,促使改善鼻、面部及鼻甲部的血液循環,使之逐漸恢復鼻腔組織的生理功能。
操作方法
一、器械準備
主要由艾葉等藥材製成的灸柱。
二、詳細操作步驟
1、灸上星穴素髎穴。距離皮膚2 厘米上下來回灸10次後,用手按一下,共灸60次,上下1個來回為1次。
2、灸印堂穴至左、右側迎香穴。距離皮膚2厘米,印堂至左、右印香來回各灸60次,上下來回為1次,每灸10次用手掌平按一下。
3、灸前額部。距離皮膚3厘米用橫向左右來回灸整個前額部,總計60次。
4、灸印堂穴、睛明穴、雙側迎香穴、上星穴。用雀啄法(距離皮膚l厘米),每穴28次,每灸7次後用手按揉一下(12歲以下的患者每穴灸21次,仍每灸7次用手指按揉一下)。
5、灸耳部。距離耳部前後面2厘米,灸至皮膚發紅,深部組織發熱為度,每灸10次後用手壓一下,每面用旋轉法灸40圈後,距離耳心2厘米用雀啄法灸(用左手拉耳輪中部處向外拉,使耳道口暴露開大),28次,每灸7次後用手壓一下。
6、灸雙鼻孔。用雀啄法距離鼻孔2厘米。讓病人頭部後仰,用左手指下壓上唇,灸28次,每灸7次停頓5秒後再灸。同時患者做深呼吸嗅雷火灸的熱力和藥味。
7、灸合谷穴。用雀啄法距離雙手合谷穴1厘米各灸21次,每灸7次用手指壓一下。
8、患病時間10年以上者,可用灸法1、2、4再作1次治療。
三、治療時間及療程
每天治療1次,每次灸25分鐘,每療程治療21天。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發現身體有以上情況的,千萬要正確對待,請及時到附近醫院檢查治療,切勿錯過最好治療時機。

禁忌症

1.施灸時,火頭應與皮膚保持用灸距離,切忌火頭接觸皮膚,以免燙傷。
2.治療時,應保持紅火,隨時注意患者表情,以患者能忍受為度,以避免灼傷。
3.點穴時,若配合按摩手法,療效更佳。
4.治療後,請勿即可洗滌,否則影響效果。
5.對體質虛弱、神經衰弱的患者,治療時火力宜小,精神緊張的患者應先消除其思想顧慮,飢餓的患者應先進食或喝些糖水。
6.進行雷火灸時,治療人員可戴一次性手套進行操作。治療過程種注意對患者其他暴露部位保暖。
7.青光眼眼底出血、孕婦、心臟病、呼吸衰竭、哮喘及高血壓併發症期間等病症禁灸。
8.使用溫灸盒,要左右隨時移動,溫灸盒移動的距離是一個火頭的距離,上下左右移動均可。因為溫灸的時間較長,以防燙傷。

功能介紹

1. 雀啄法:雷火灸火頭對準應對灸處,採用像雞啄米、雀啄食似的上下移動的方法。多用於泄邪氣時,在患部和腧穴上使用。
2. 小迴旋法:火頭對準應灸的部位或穴位,作固定的小迴旋轉,此種方法可採用順時針方向旋轉,多用於瀉法;若採用反時針方法,多用於補法。
3. 螺旋形灸法:火頭對準應灸部位中心點,逐漸由小而大,可旋至碗口大,反覆使用由小而大的操作方法,按順時針螺旋形方法旋轉,多用於瀉法;若按反時針方向進行螺旋形反覆旋轉,多用於補法。
4. 橫行灸法:超越病灶部位,灸時移動方向,左右擺動,距離皮膚1-2cm,多用於瀉法;距離皮膚3-5cm,多用於補法
5. 縱行灸法:超越病灶部位,灸時上下移動火頭,距離皮膚1-2cm,多用於瀉法;距離皮膚3-5cm,多用於補法。
6. 斜向灸法:超越病灶部位,灸條火頭斜形移動,距離皮膚1-2cm,多用於瀉法;距離皮膚3-5cm,多用於補法。在治療鼻炎多種疾病時常用。例如:印堂穴移至鼻翼的兩側迎香穴,必須採用斜向灸法。
7. 拉辣式灸法:醫者用左手三指平壓軀幹軟組織,向中心線外側移動,雷火灸距離皮膚2cm,保持紅火,隨著醫者的手在患者皮膚上燻烤。在軀幹部醫者平壓肢體軟組織向遠端移動,也必須雷火灸距離皮膚2cm,保持紅火,隨著醫者的手在患者皮膚上燻烤。每個方位每次拉動距離不少於10cm,拉動次數為3-5遍為佳。是雷火灸自創新的手法。
8. 瀉法:以上的補法超過了半小時,藥量增大,滲透加深,就會起到瀉法的作用,尤其是超過1小時的溫灸法就會變成瀉法。
9. 擺陣法:用溫灸斗:一孔式、兩孔式等,根據病情可以擺橫陣、豎陣、斜陣、平行陣、丁字陣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