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
雲門寺,其主要建築有前殿、中殿、大雄寶殿和
觀音閣。其中觀音閣最為壯觀。殿閣進深35.4米,通面寬17.5米,高約15米。三面以磚牆承荷,重檐歇山屋頂,屋角起翹。重檐之中,設一天窗,觀賞者可站立前坪,通過天窗瞻仰佛面。閣內有佛龕,飾以朱漆的兩隻大木圓柱,上書金字楹聯:“藹藹慈門,何慚佛稱慈父,眾稱慈母;汪汪生海,直配乾曰大生,坤曰廣濟。”
雲門寺佛龕上懸曾國荃清
同治六年(公元1857年)書就的“南海長春”橫匾。閣中有青銅圓形扁腹香爐,直徑0.55米,高0.23米,爐腹外部鑄怪獸頭像一對,造型極為精美。閣內
觀音佛像, 為泥塑木雕混合結構,全身貼金,高11.4米,為江南最高大的觀音佛像。佛像直立於蓮花寶座上,面頰豐滿,雙目微俯,形態端莊慈祥;衣帶似在飄拂,冠飾似在顫動;兩鬢髮絲,根根可數;額上佛痣,清晰可見;
兩耳垂肩,飾墜晃動;鼻尖微翹,雙唇略張,似在喃喃念佛。佛頂有寶冠24面,各麵塑有活佛;上身千手,每手掌心內各有秀目一隻。其中4雙大手,或高捧佛祖,或合掌天書,或揮臂執戟, 或屈指掐算,大小合適,位置得當;整個造型比例勻稱,雕塑精湛,奇特美觀。
佛像
千手千眼觀音像
在
觀音殿里有一尊千手千眼
觀音像,身高12米,全身貼滿黃金,腳踏
蓮花,整體是用木雕、泥塑兩種結構結合而成。中間是三個大柱子支撐著,觀音像的頭部、腹部裝有木炭和茶葉,在古代,茶葉是防蟲的,木炭是用來防潮的。據文史記載,凡有八隻手以上以觀音,都叫“千手觀音”,因為每隻手的手心上都有顆眼睛,所以又叫“千眼觀音”。千手表示法力無窮,可以拯救眾生,而千眼則表示慧眼無邊,能普觀世界,明察秋毫,智慧無窮。雲門寺觀音殿里的千手觀音,其蘊意更為豐富。第一雙高舉的手,捧著一尊小佛像,是其師祖釋迦佛;第二雙手裡拿著兵器,稱戰器,是用來防身的,對研究宋朝社會生活提供了豐富的實物依據;第三雙手是雙手合一,禮敬
阿彌陀佛;第四雙手是自然伸展。身後伸出一千隻手,手形千姿百態,令人心動神搖,目不暇接。從藝術上講,對這千隻手的處理採取了孔雀開屏的方式,層層疊疊,既有章法,又不呆板。這尊觀音造於明朝成化年間,
雕塑家在藝術處理上很高明,有十二米高的長度來雕刻一尊觀間,整體上以小襯大,以豎破橫,以粗獷烘托細膩,頭冠上十多個小佛精雕細刻、加上彩帶、仙鶴、大龍……等等,顯示出我國古代工匠們高超的雕刻技藝。自有觀音像後,湘鄉亦形成一種習俗,即“上朝
南嶽,下朝雲門寺千手觀音”。每逢農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和十一月十九日,成千上萬的善男信女來此朝拜,場面盛大。
十八羅漢
雲門寺千手千眼觀音閣前兩邊走廊上,奉清光緒十九年(公元1893年)
祁陽石雕羅漢十八尊,每尊高1.5米,形態各異,或喜,或怒,或悲,或樂,或沉思,或凝視;面部肌肉, 額上皺紋,為怒而緊張,隨愁而緊蹙,因樂而舒展,心理變化,舉止形態,刻畫得栩栩如生。這些藝術珍品是我們祖先心血的結晶。據《十八羅漢碑》記載:百多年前,有一高僧曾遊方募化幾十年,歷盡千辛萬苦,直至鬚髮全白才籌集雕塑這十八羅漢的資金,那些能工巧匠,刀刻斧鑿又花了整整5年時光。
雲門寺的十八羅漢,建於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每尊都是同一塊整體的漢白玉雕刻而成。造像者為
父子二人,總共花了三年時間才雕刻完畢,每尊身高1.5米,形態各異,或舒目展顏,或挖耳蹙聽,或捧腹憨笑,或掩卷沉思,或眉目傳情。雕刻美,形象逼真,充分顯示了古代高超的雕塑技藝。
湘鄉市博物館
湘鄉市博物館,位於湘鄉市雲門寺內,該館建於1959年,郭沫若於1964年題寫了館名,
雲門古寺紅牆青瓦,古樸清幽。如今,湘鄉市博物館藏有各種歷史文物五千餘件。有原始社會的陶器、石器,
奴隸社會品種繁多的青銅器,
封建社會早期的銅器、鐵器、玉石、漆器、琉璃、瑪瑙,以及明清時期的字畫等珍品。戰國時期的銅方壺,戰國時期琢制的
玉匜,明代製作的青花石榴瓷水盂等.
博物館建館近40年來,收藏文物及資料達7000件以上。據1996年統計,經過清理和重新鑑定,定名和編號者計有瓷器532件,陶器716件,字畫414件,古籍、碑帖、文獻368件,各類金屬器物94 2件,玉器421件,雕刻工藝品107 件,其中一級品7件,二級品17件,三級品238件。
旅遊
交通指南:
該寺位於湘鄉市城區,背靠湘鄉汽車站。從
湘潭市區出發經
320國道到雲門寺約43公里;若走上瑞高速(即滬昆高速G60)下湘鄉出口到雲門寺約58公里。各地都有直達湘鄉的客運班車,出站後經汽車站廣場左拐即可看到雲門寺前廣場!到達湘鄉火車站後,出站直行約1公里,穿過汽車站廣場即可到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