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區人民政府2020年上半年工作報告

雨花台區人民政府2020年上半年工作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雨花台區人民政府2020年上半年工作報告
  • 發布機構:雨花台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 生成日期:2020-07-31
  • 索 引 號: 000014349/2020-122931
一、上半年工作開展情況
2020年以來,面對疫情帶來的衝擊和複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的監督指導下,全區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六穩”“六保”工作重點,全力以赴戰疫情、穩增長、擴內需,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一)經濟發展穩中有進。在有效開展疫情防控的同時,多措並舉、大力推進企業復工復產。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5.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9.94億元,增長0.8%,完成率達59.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4.2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22億美元,增長93.1%;外貿進出口總額120.3億元,增長14.5%;110個人代會項目實現在建86個,完成投資150.1億元,完成率達50.3%。主導產業更加集聚。高標準編制全區“十四五”、現代產業發展規劃,重點發展軟體和信息服務業、人工智慧,加快推進梅鋼片區轉型升級。預計實現新一代數字經濟產業規模261.4億元;實現軟體業務收入920.1億元,同比增長10.8%,位列全市第一。南京雨花人工智慧產業園、寶之雲梅山基地等重點項目順利開工,證大三期等項目竣工投產。中國(南京)軟體谷入選為全國首批、江蘇唯一的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四新”行動加速推進。落實市委市政府“四新”行動計畫部署安排,完成304個5G基站建設任務,47個新基建及關聯項目實現在建45個,完成投資20.6億元;積極培育夜間經濟、“網際網路+”等消費熱點,組織購物節、家裝節等消費活動7場次;布局2個都市工業園區、2個都市工業樓宇,建立“小升規重點企業培育庫”,實現積體電路收入11億元、5G產業規模22億元;113個新都市項目67個在建、15個竣工,累計實現投資56.53億元。招商引資和企業服務持續加力。攻堅“招商突破年”,舉辦雨花台區2020土地招商推介會,組織“雲招商”82場次、外出招商32批次,簽約項目108個,投資總額372.9億元,實際利用內資50.7億元;推動項目落地,2019年78個億元以上籤約項目開工運營率達46.2%,今年46個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註冊率達48.9%。落實“企業服務年”,制定“企業服務專員”行動計畫,建立區谷領導直接掛鈎聯繫機制,開展“組團式”服務企業活動,著力最佳化營商環境。
(二)創新驅動更加凸顯。以創新為第一動力,著力夯實發展基礎,增強發展動力。“雙創”優勢不斷彰顯。深化拓展雙創示範基地建設成果,加快推進金融信息創新中心、工控信息創新中心和政務信息創新中心建設。5月份,我區雙創示範基地建設再次榮獲國務院督查激勵通報表彰。創新主體不斷湧現。建立獨角獸、瞪羚、專精特新等企業培育庫,新增15家獨角獸、培育獨角獸、瞪羚企業入庫,總數達54家,獲評南京市獨角獸瞪羚企業培育優秀區;摸排適報高企400餘家,儲備簽約新型研發機構6家;申報區級高層次創業人才221名,上報江蘇省雙創人才18名。創新生態不斷最佳化。持續開展“生根出訪”,發揮矽谷高創會、中歐創新中心、PNP軟體谷國際創新加速平台優勢,加快國際創新資源集聚。建立高企培育庫和重點企業創新全要素監測資料庫,構建高企摸排培育服務支撐網路。設立總規模15億元的“雙創”投資引導基金,與中國銀行南京分行簽訂戰略合作協定。成功舉辦2020年獨角獸瞪羚企業發布會,高水平開展“中華門創將”三創大賽、國際高精尖科技人才創新合作論壇等創新周系列活動。
(三)城市品質顯著提升。推進180個年度城建項目,實現開工65個、竣工12個,完成投資16.28億元。空間布局更加合理。完善城市規劃體系,推進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梅鋼片區控詳及城市設計等規劃項目,完成板橋街道等3個街道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板橋新城總體規劃形成穩定成果。釋放土地空間、提升用地效率,國家級生態紅線面積調減至466公頃,中通服等29個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項目加快推進,清理閒置土地4.1公頃。“兩橋”更新改造加快步伐。龍翔路、吳山路等3條道路竣工通車,機場二通道地面段等21條道路加快建設。馬家店保障房、中華中學雨花校區、省婦幼雨花醫院等重大項目有序推進,城市公園等項目啟動前期手續辦理,中央商務區、龍翔啟動區等片區加速運作。功能形象不斷最佳化。加快推進雨南市場等43個徵收拆遷項目,完成征拆面積29.77萬平方米。濱江大道雨花段等跨行政區斷頭路加快建設,建成農村公路提檔升級項目1.5公里。實施58.05萬平方米棚戶區改造,超額完成市級考核任務。綠洲南路經濟適用房二期、潘窯徵收安置房等安居工程紮實推進,開工保障房73.2萬平方米。雨花北路北片區、尤家凹19號等3個老舊小區整治工程提前完成。精細化程度大幅提升。加快建設12個社會公共停車場,新增公共停車泊位100個,完成869個機動車泊位熱熔複線,施劃非機動車停放區域1.88萬平方米。推進大件垃圾站中心項目建設,16個居民小區開展“撤桶並點、分類投放”先行先試,垃圾分類集中處理率達88.6%。全區道路機械化清掃率實現100%,39條重點背街小巷水洗率達80%。
(四)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抓好突出環境問題整改,紮實開展水、氣、土環境綜合治理。環境問題整改銷號進展順利。完成129件中央和省環保督察交辦件整改落實、127件實現銷號,建立6個突出環境信訪問題領導包案機制,積極推動矛盾化解。長江大保護卓有成效。啟動長江十年禁漁工作,組建全市首家護魚員隊伍,建立聯席會議、聯合執法等協調聯動機制,查獲涉嫌長江非法捕撈案6起。完成三山磯生態景觀一期工程等4個綠化項目建設,新增造林面積210畝,修復濕地105畝。完成13個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問題整改工作。區域環境全面改善。完成30個大氣污染防治工程,同仁堂、依維柯等企業停產搬遷,全區空氣品質優良率達79.1%,PM2.5平均濃度35.9微克/立方米,同比減少23.9%。推進4項水環境提升工程,國考、省考斷面保持穩定達標,市考斷面累計均值達標。開展危廢固廢安全專項整治,紮實做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五)社會事業卓有成效。落實“六穩”“六保”要求,推動社會事業健康發展。上下同心共戰疫情。以穩就業、保就業為重點,開展各類招聘會44場,發放企業穩崗返還5252.4萬元,實現新增城鎮就業6729人、大學生就業10235人,培育自主創業1460人、創業直接帶動就業7760人。以助企、援企為抓手,出台“10+30”扶持政策包,兌現惠企資金8.48億元,惠及企業2.42萬戶,幫助145家企業使用轉貸基金6.82億元、帶動銀行貸款7.02億元。抗疫情、穩發展、增活力做法榮獲國務院領導批示。優質公共服務配套加快落地。推進96件民生實事項目,12件實事已提前完成,累計民生支出34.83億元,占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2.4%。南站學校等5所學校、幼稚園新建項目9月份將正式開辦,省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達標率100%,提升率居全市第一。新建2個醫療點,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獲省政府督查激勵,“智慧醫療”專項工作考評位列全市第一。“不止騎認證賽事”等4個項目榮獲國家體育產業示範項目。新增公共文化設施面積5120平方米,新增公共體育設施面積10.1萬平方米。社會治理不斷提升。落實“大數據+格線化+鐵腳板”工作機制,實現疫情期間所有居民小區、涉農社區封閉式管理全覆蓋。深化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積極化解各類矛盾糾紛,社會安全穩定大局持續向好。
(六)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再上台階。加強自身建設,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風險隱患有效整治。聚焦安全生產,推進國家安全發展示範城市創建、安全生產專項整治、違法違規“小化工”專項整治等工作,排查各類安全生產隱患5623條,整改率達98%,罰款151.745萬元,立案數、罰款數較上年有增大較幅;打通185個小區、48處公共建築“生命通道”,完成128棟高層建築固化水帶建設工程。聚焦金融風險防範,開展非法集資風險集中排查整治行動,摸排企業1380家,排查風險企業3家;全面摸排129家億元以上籤約企業和項目資金鍊風險。重點領域改革持續深化。順利完成軟體谷(高新區)、雨花經濟開發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充分激發高新園區發展活力。推進“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實行“告知承諾制”,推出企業新設、變更等4個“一件事”場景,15個項目實現施工許可告知承諾,46個重點項目實現全程代辦;落實多部門、多事項、多證照聯辦,辦結全市首例“新生兒出生一件事”。行政效能明顯提升。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辦理市人大建議6件、區人大建議151件。堅持依法行政,推動法治為民十件實事,組建街道綜合行政執法局,下放144項行政處罰事項和8項行政強制事項。強化項目審計監管,推進財政同級審計、經濟責任審計、政府投資項目審計和專項審計。加強信息公開,依法公開政務信息455條。推動智慧雨花建設,梳理形成10個智慧城市套用場景,加快構建數位化、智慧型化、集約化政務服務平台。
總體而言,上半年全區經濟和社會事業各項工作有序有力推進,但受新冠疫情和國內外環境影響,存在不少困難和挑戰:一是經濟成長阻力較大。新冠疫情在國內外蔓延,各類貿易、投資、消費等經濟活動明顯萎縮,地區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指標仍有缺口,財政收支平衡壓力增大。二是發展後勁支撐不足。產業結構總體“偏軟”,工業基礎薄弱,智慧型製造、高端裝備製造等先進制造業培育任重道遠。新基建、新產業優質企業和項目較少,5G、人工智慧等領域產業生態較弱,產業鏈亟需構建完善和補強。三是城市功能品質還需提升。跨行政區斷頭路仍未完全打通,棚戶區、廠中廠等髒亂區域依然存在,軌道交通、停車設施、充電樁等公建配套難以滿足民眾需求,長江生態保護和水、氣、土綜合治理需要由表及里、深化鞏固。四是優質公共資源仍顯不足。教育、醫療、文體等公共服務優質資源相對匱乏,均等化水平仍有提升空間,學校、醫院等部分重大民生項目需要加快推進。五是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仍需增強。安全生產、食品安全、金融風險、社會穩定等領域仍然存在風險隱患,政務服務智慧化、數位化水平需要進一步提升。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將在今後工作中逐步加以解決和克服。
二、下半年重點工作安排
下半年,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和區委決策部署,堅持高質量發展,紮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全力推進“四新”行動,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確保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圓滿完成“十三五”目標任務。努力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4.5%、力爭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正增長;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3%、力爭10%,實際利用外資2.4億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與經濟發展同步。
(一)築牢發展基石,推動經濟平穩運行。著力夯實產業基礎。高標準完成“十四五”、現代產業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堅持“數字經濟看雨花”的目標導向,做強做大通信軟體、人工智慧、晶片設計等既有產業,全力打造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產業地標。全年實現軟體業務收入2100億元以上,新增涉軟企業350家、新增軟體從業人員3萬人、新增軟體產業建築面積90萬平方米。推進板橋新城片區產業提檔升級,完成梅鋼片區控詳編制、梅山礦區城市設計及控詳調整,規劃布局創新型都市工業園,打造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快建設寶之雲梅山基地。推動南站高鐵樞紐經濟區提質增效,積極打造總部經濟集聚區、高端商務商貿區。全力推進“四新”行動。搶抓“四新”行動風口,為傳統經濟賦能升級,提高核心競爭力。全年建成5G基站603個,加快建設47個新基建及關聯產業項目,完成年度投資30億元。積極培育拓展夜間經濟、網紅經濟,組織美食節等消費活動6場次,力爭完成限上銷售額800億元。加快新一代數字經濟、新型都市工業布局,力爭新一代數字經濟規模達到435億元,人工智慧和智慧型電網行業產值40億元,完成13家企業小升規目標任務。加大推進力度,確保113個新都市項目全部開工、104個年度項目實現竣工。持續攻堅強鏈補鏈。加大產業鏈招商力度,建立國際化招商資源庫,加強與區內龍頭企業溝通對接,充分運用自主招商、中介招商、以商引商等方式精準招商,加快構建完善軟體信息服務、人工智慧、軌道交通等產業鏈條,做優做強產業生態。確保全年實現簽約項目投資總額500億元,實際使用內資80億元。夯實“企業服務年”,全面落實最佳化營商環境條例,深化“企業服務專員”行動,全力為企業排憂解難。
(二)突出創新引領,增強發展動力活力。持續放大雙創優勢。落實“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建設等國家戰略,充分運用長三角雙創示範基地聯盟資源,拓展與上海楊浦、浙江嘉興等區域雙創交流合作,推動產業、人才、資本融合發展、互補發展,著力提升雨花影響力和知名度,不斷增強比較優勢。持續壯大創新主體。加快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確保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50家;啟動實施雨花台區獨角獸、瞪羚企業培育計畫和企業資本市場培訓計畫,建立全區擬上市企業儲備庫,爭取新增上市企業1家。依託“穀雨雙創學院”,建立系統化人才培育服務體系,集聚科技頂尖專家2人,培育創新型企業家4人,引進市級高層次創業人才14人。持續最佳化創新生態。推進“兩落地一融合”工程,持續做好跟蹤服務,新增市級新型研發機構6家。加大公共創新平台項目扶持力度,力爭新增市級以上工程研究中心4家、新增在孵企業200家。推動中愛人工智慧與生命科學研究院、南京腦穀人工智慧型研究院等國際創新平台建設,加快科研成果落地轉化。加強創新型企業金融服務,充分發揮“雙創”投資引導基金作用,力爭全年為區內企業帶動融資20億元。
(三)堅持對標找差,提升城市功能形象。空間布局再最佳化。高標準開展區國土空間規劃等規劃編制工作,完成綜合交通、景觀綠化等十大類專項規劃和綜合提升方案。推進捷運10號線二期等重點征拆項目,全年力爭實現征拆面積85萬平方米。做好重大項目用地保障,推動板橋市場群G2等7個地塊土地掛牌上市,加快推進雨花熱處理廠等29個低效用地再開發項目,積極盤活存量土地,提升用地效益。“兩橋”更新改造再提速。基本完成重點道路和項目拆遷掃尾,力爭完成征拆面積7.5萬平方米,力爭實現土地出讓200畝以上。完成機場二通道“兩橋”段、龍翔西立交等16條道路建設,通車總里程15.5公里,新開工建設沿山路等9條道路。馬家店保障房一期竣工交付1771套安置房,中華中學雨花校區實現主體封頂,開工建設龍翔公辦國中、雨花城市公園,加快辦理省婦幼雨花醫院前期手續。全面啟動濱水研發中心、河灣標誌中心建設,加快建設岱山生活中心,雨花城市新中心初展形象。公建配套設施再完善。加快構建“內通外聯”的交通體系,建成岱山西路北延工程,加快建設濱江大道雨花段,全速推進岱山中路北延、華新路等道路建設,完成寧蕪公路—鳳舞路口等堵點改造工程。完成8個棚戶區改造,推進綠洲南路經濟適用房二期、潘窯徵收安置房等5個安居工程,實現開工76.3萬平方米,竣工12.6萬平方米。加快建設公共停車場,新增停車泊位1085個,完成339個公交站台改造和26條公交線路最佳化。精細化管理水平再提升。堅持精細精緻、落小落實,完成雨花苑小區等14個老舊小區整治出新和12條背街小巷綜合整治,打造精品小區和精品街巷。繼續推進垃圾分類先行先試工作,加快居住區垃圾房、垃圾亭升級改造工程,落實定時定點分類投放要求。
(四)狠抓源頭治理,打造宜居宜業環境。堅決抓好長江大保護。踐行“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全面落實長江十年禁漁工作要求,加強檢查巡查,從嚴執紀執法。深入推進長江岸線整治,搭建長江岸線綜合治理智慧平台,加快建設秦淮新河入江口生態景觀提升工程,開展長江水生生物保護專項行動,全面提升長江岸線雨花段環境風貌,共建“南京外灘、城市客廳”。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PM2.5和臭氧“雙控雙減”,強化餐飲油煙企業監管、在建工地管控、散亂污企業治理,確保年底大氣質量穩定達標。嚴格落實“河長制”,加快實施鐵路溝、柏家河等6個水環境提升工程,強化全區69個水體、92個斷面以及重點河道排口、泵站水質監測,確保重點考核斷面穩定達標。建立土壤污染風險預警機制,推進土壤污染狀況詳查,開展固體廢物排查整治,確保不發生環境安全事件。全力打造美麗新雨花。加快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及“美麗家園”建設,全面提升涉農地區環境面貌。建成新林市民廣場、普德寺後山遊園等23個綠化項目,加快布點建設“口袋公園”“袖珍公園”,確保全年新增綠地20萬平方米。紮實開展植樹造林工作,加強日常管理養護,確保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50%,持續鞏固雨花生態優勢。
(五)落實“六保”要求,不斷增進民生福祉。落實疫情防控舉措。深入對照落實疫情常態化精準化防控要求,持續抓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工作,持續鞏固疫情防控工作成效。築牢社會基本保障。全力以赴穩就業,推動創業帶動就業,推進“十萬研究生寧聚行動”,開發提供9000個見習工作崗位;確保新增城鎮就業人數1.2萬人,大學生就業人數2萬人,幫扶困難人員就業600人,幫扶退役軍人就業15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小於3.5%。出台社會救助基金使用和管理辦法,加強困難家庭、困境兒童、殘障人員等基本保障,及時發放各類救助資金和補貼,建立完善立體式救助體系。聚焦“一老一小”問題解決,持續深化“醫養融合”,實現護理型床位數占養老機構床位數比例達85%,接受上門服務居家老人數達20%;探索多種模式的嬰幼兒照護服務,打造0-3歲嬰幼兒早期發展示範項目。落實生豬保供任務,完成存欄2萬頭、出欄3.4萬頭的年度目標。加快公共服務優質化、均等化。加強與南師大、南師附中等名校交流合作,持續鞏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成果,提升職業教育現代化水平;加快在建在批學校、幼稚園建設項目,做好南站學校等3所學校和2所公辦幼稚園開辦工作,推動名校進保障房片區;加大學前教育投入力度,構建以普惠性資源為主體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區公共衛生中心建設,新建、改建12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爭創“江蘇省社區醫院建設示範區”,建設一批省市級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特色科室;加強公共衛生應急能力建設,提高應對突發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水平。推動文化惠民,新增公共文化設施面積1萬平方米,新增公共體育設施面積20萬平方米,建設健身步道14.85公里。鞏固社會治理成效。深入推進格線化社會治理,落實“大數據+格線化+鐵腳板”治理機制,全力創建文明城市,持續推進大排查大整治與“排風險、建清單、除隱患、保穩定”專項行動,深化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強化社會面防控體系建設,構建政府、社區、物業、居民齊抓共管的格局。
(六)加強自身建設,推動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現代化。紮緊扎牢安全底線。落實“一年小灶、三年大灶”要求,馳而不息地抓好安全生產,紮實推進國家安全發展示範城市創建、安全生產專項整治、違法違規“小化工”專項整治等各項工作,全力排查、整治和消除危化品、建築施工、消防火災、廠中廠等重點領域的風險隱患。開展區域性安全生產評估和規劃編制,加快智慧應急、物資儲備、應急救援等體制機制建設,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加大食品、藥品和疫苗監管力度,強化食品藥品安全責任。紮實推進非法金融風險排查和網際網路金融專項整治,加大對遷入企業、新設投融資服務企業風險核查,堅決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持續推進深化改革。深化街道集成改革,建立完善賦權事項清單、審批服務事項清單、執法檢查事項清單、權責清單,推動街道審批服務執法一體化平台建設,完善“街道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加快建立農業農村、交通運輸綜合執法體系,打造農業農村、交通運輸綜合服務平台。加大“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平台建設,推進“寧滿意”工程,推動落實“一件事”套用服務場景,深化“告知承諾制”等改革成果運用,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不斷提升行政效能。主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最佳化政府法律顧問制度,加強重大行政決策以及規範性檔案合法性審查,完善雨花台區重大契約審查備案辦法;最佳化行政複議工作機制,規範行政複議委員會工作流程,提升行政複議辦案質效,基本建成法治政府。強化審計監督,加強扶貧攻堅、資源環境、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重點民生領域審計工作,規範政府權力運行。推進智慧雨花建設,建成區大數據中心,加快應急、水務、城管、環保等智慧平台整合,不斷豐富智慧城市場景套用,提升政府治理信息化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