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會

廟會一般要舉行一定的宗教儀式,在神廟裡給龍王、九天娘娘等神獻牲酬祭,法師誦經、跳法師神舞,以避禍禳災,神殿前豎高三丈三的幡桿,下埋尺八深,寓意為卅三天界,十八層地獄。

基本介紹

活動簡介,活動介紹,

活動簡介

流行民族:土族回族
流行區域: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互助土族自治縣等地區
舉辦時段:一般都在農曆三月三、三月十八、四月八等

活動介紹

用表紙和彩紙剪貼成雲紋、水浪、連環套等花樣的長幡和長懺,掛在桿頭,垂落於地,幡桿上端橫置兩齒叉、叉尖各戳有一個大饅頭,如日月經天。固幡繩上端拴著包有五色糧食、紅棗、花生、水果糖及硬幣等物的“梁蛋子”。是晚儀畢放幡的時候,眾人圍觀搶食,得饅頭者生“狀元郎”,得“梁蛋子”者可禳災避禍,化凶為吉,萬事如意。
農曆三四月臆,正是萬物復甦生長的極好時節,天晴氣朗,氣候格外宜人,春苗破土,楊柳葉翠,人們都盼望著在新的一年裡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畜兩旺。所以在廟會期間,一則上香、供燈以托神靈保佑之心愿,二則春耕之餘娛樂歡在一番。遠近趕廟會的土、藏、流各族民眾峰擁而至,摩肩接踵;車馬絡繹不絕。其中尤為引人注目的土族阿姑們,盛裝艷服,頭載“拉金沒”“聖賢魁”等各式氈帽,禮帽插花嵌小鏡,韃婆辮套胸前吊(系指改戴的蒙古族首飾),耳掛銀墜珠珞,身上環佩,彩繡荷包……在陽光下閃光生輝,耀眼奪目,把會場裝點得花團錦簇,五彩繽紛。
恰在各地廟會盛況之際,也是母雞下蛋的旺季,趕廟會的土族民眾都帶著熟雞蛋,一是自備的食品,二是為了敲擊作戲。在會場上男女老幼莫不手持雞蛋,三個一夥五個一堆地擁在一起敲擊遊戲,一睹輸贏。有經驗的人挑選紅殼蛋,煮的時間稍長,這機關報蛋堅硬結實。比試之時如打擂台,各拿雞蛋先定上家下家,下家把蛋緊握手中露一敲擊點,上家從上向下碰擊,頭碰頭,屁股擊屁股。會場上陣陣清脆的敲擊聲,引起此起彼伏的歡笑聲,十分熱烈活躍。蛋破為輸,勝數次者很榮耀。會期屆滿地,會場四處鋪上一層白花花的蛋殼,如同下了場冰雹,民眾認為,這樣會禳解避免掉一年的雹災之害。據傳這“雞蛋會”是明代嘉靖年間,因一次春天的雹災而舉行的,留下廟會打雞蛋禳災之俗,迄今已有 400 餘年歷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