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
名稱考證
日常套用
詩文
醫藥典籍
延伸
趣事典故
當年讀及此段,頗為好奇,歷史上曹操居然給諸葛亮寫過這么一封信。那么雞舌香是何物?曹操是何時送的這樣東西?為什麼要送此物呢?可惜查遍相關的三國後漢資料,都無記載。後來時日長久,也就不太在意了,只是始終不解其意。
近日去三國論壇,偶見談及此事,有人得出結論,諸葛亮口臭,讓洒家大跌眼鏡。於是好奇心起,重又翻起這段舊案,居然小有所得,周末稍作整理,與大家分享。
首先,我們來看看這個雞舌香為何物。
據本草綱目記載,丁香,釋名:丁子香、雞舌香。氣味:辛、溫、無毒。
但要注意的是,我國的紫丁香學名華北紫丁香(又名百結、情客,也稱丁香),屬木犀科丁香屬,為灌木和小喬木。而本草所記載的“丁香”產自熱帶(本草中說“丁香出交廣南番”),並非同一種,丁香是阿拉伯語或波斯語gomode的漢譯,主要產於大食、波斯、三佛齊和細蘭,我國古代史籍《本草拾遺》、《夢溪筆談》、《翻譯名義集》、《法苑珠林》、《嶺外代答》等,多有記載。如南宋趙適汝《諸蕃志》卷下載:“丁香出大食、闍婆諸國,其狀似丁字,因以名之。能辟口氣,郎官咀以奏事。其大者謂之丁香母。丁香母即雞舌香也。或曰雞舌香,千年棗實也。
因為其形似丁字,所以稱之為丁香,丁香也分公丁香,母丁香,母丁香就是所謂“雞舌香”,其香無比,古人曾用其治療口臭。當然,不是把丁香花直接使用,所謂“雞舌香”,其實是一種已經加工好的香料。
那么看起來這個神秘的雞舌香並不神秘,而且是自古以來醫家常用之藥,但是真的就可以據此推論為諸葛亮有口臭了嗎?言之尚早。
據漢書記載,漢代的尚書郎向皇帝奏事時,要口含雞舌香,以使口氣氛芳,風雅如此①。也就是說,當時的雞舌香是朝臣日常性的用品,甚至還是一種禮儀了。
這個禮儀是怎么來的呢。據史書記載,漢恆帝時,侍中刁存年老又有口臭的疾病,而侍中是一個與皇帝非常接近的朝官,每每議事把恆帝熏得無法忍受,於是恆帝有一次就給這個老侍中一塊雞舌香,命他含在口中。前面本草綱目寫到,這個丁香是有辛味的,就是有點刺激性口感,刁存以為是恆帝賜他毒藥,嚇得半死,估摸著是不是自己哪裡犯了大錯(估計他在對著皇帝濤濤不絕之時也看到皇帝老兒總是忍無可忍的表情),於是在那裡瞎猜一氣,又不敢把丁香吃下肚去。等他下班回家,突然要辭別親朋好友,搞得一家哭哭泣泣以為大禍臨頭,又不知是發生什麼事情,同僚好友讓他把口中“毒藥”吐出來一看,才知道是雞舌香,這事廣為流傳,成為笑柄。②
這裡可以看出,恆帝時雞舌香已經很普遍了,刁存的同事也有人能認得出來這種香料,但是作為皇帝身邊重要大臣的侍中居然認不出來,可見當時口含雞舌香上朝議事還未成為一種禮儀制度。而在恆帝之後,估計也就是這一次刁存的事情,讓朝臣(主要是要近前面對皇帝奏事的官員,如尚書郎等等)開始注意雞舌香的作用,於是成為風氣,最後便形成了正式的禮儀制度。
據蔡質(三國里那個大文學家蔡邕之叔)編寫的《漢官儀》文中,即有對尚書郎在宮廷禮儀的規定,尚書郎要“含雞舌香伏奏事”,這樣一來,真正把口含雞舌香寫進了宮廷禮儀制度之中去了。
從此,口含雞舌香,便成為了在朝為官的代稱。
後世有詩為證,例如唐代劉禹錫在《早春對雪奉澧州元郎中》寫道“新恩共理犬牙地,昨日同含雞舌香”,寫這首詩的背景是,劉禹錫才被貶為郎州司馬。詩的大意說,皇帝現在派我們來治理這種犬牙(蠻荒的地方)之地,而昨天我們還曾經一同口含雞舌香(在朝堂之上共事)。
唐代白居易詩云:對秉鵝毛筆,俱含雞舌香(渭村退居寄禮部崔侍郎翰林錢舍人詩)。大意是說,(我們)曾在翰林、朝堂之上共同工作。(註:為何是鵝毛筆呢?這也有一來歷,中國歷史上使用硬筆的歷史並不短,而且自成體系,在敦煌發現的文獻中就有2萬頁是使用硬筆來書寫的,大家很少聽說吧③,而由此得知,白居易不只會用毛筆喔,說不定鋼筆書法也寫得賊好,呵呵)
唐代詩人和凝詩云:明庭轉制渾無事,朝下空餘雞舌香。
再,明代湯顯祖有詩云:三省朗官事已畢,與君吞卻沉香花。湯顯祖建言上疏,結果卻被謫任徐離典史添注。他的江西老鄉,徐聞知縣熊敏送別湯顯祖時,特地以雞舌香為贈,祝願他早日官復原職,湯顯祖卻表明自己無心再去追求功名,於是不受。④
可見,口含雞舌香,是在朝為官,面君議政的一種象徵。
那么曹操為何要向諸葛亮送雞舌香,就不難理解了,這是一種暗示,就是在說,我曹操希望能和你諸葛亮一同為漢家天子效力,口含雞舌香,同朝為官。不得不承認曹操是個聰明人,他很想得到劉備身邊的能士,可是他不直接說,他就送五斤雞舌香,以此來向諸葛亮示好,以表招賢納士之意。
至於曹操何時向諸葛亮送雞舌香,就不得而知了,這也許又是一個未解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