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設治初期,屬西鄉。
民國元年(1912年),屬第七區。
偽滿時,為紅山村。
國民黨時期,為紅山鄉。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彰武解放後屬第七區。
1956年,劃分為五峰區的沈家、四台子和明水3鄉。
1958年,屬五峰公社。
1961年,建雙廟公社。
1984年,公社改鄉。
2012年,撤鄉改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雙廟鎮轄二台子、白家、雙廟、三台子、杜家、任家、明水7個村民委員會,下設67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雙廟鎮轄7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雙廟鄉雙興街19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雙廟鎮地處縣城西北部,東靠柳河,南鄰
五峰鎮,西過葦塘河接
平安鎮,北靠
豐田鄉,全鎮行政區域面積146.97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雙廟鎮地處遼西東北,丘陵地勢。
氣候
雙廟鎮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20.2℃,1月平均氣溫-24℃,極端最低氣溫-29℃(2005年1月20日);7月平均氣溫28℃,極端最高氣溫33℃。生長期年平均135天,無霜期年平均150天,曰照時數年平均111.2小時,年平均降水量450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數為45天,最多達62天。極端年最大雨量472毫米(2012年),極端年最少雨量280毫米(2000年),降雨集中在每年7~8月,7月最多。
自然資源
2011年,雙廟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原煤和石油,原煤可開採50年,石油儲藏量3000萬噸,可開採30年。
人口
2011年末,雙廟鎮轄區總人口14131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1575人,城鎮化率81.9%。總人口中,男性7430人,占52.6%;女性6701人,占47.4%;14歲以下4313人,占30.5%;15~64歲8691人,占61.5%;65歲以上1127人,占8%。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1331人,占80.2%;有蒙古、滿、錫伯3個少數民族,共2800人,占19.8%。2011年,人口出生率0.68‰,人口死亡率0.42‰,人口自然增長率0.2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95.4人。
2016年,雙廟鎮總戶數4684戶,總人口13934人,城鎮人口580人。
截至2018年末,雙廟鎮戶籍人口13769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雙廟鎮一般預算收入1024萬元,比上年增長79.6%。
2011年,雙廟鎮農民人均純收入6700元。
截至2018年末,雙廟鎮有5個工業企業,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超市或綜合商店7個。
農業
2011年,雙廟鎮有耕地面積11萬畝;可利用草地面積2萬畝。
雙廟鎮的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8.1萬頭,年末存欄3.6萬頭;牛飼養量0.5萬頭,年末存欄0.3萬頭;家禽飼養量68.1萬羽。
截至2011年末,雙廟鎮累計造林7萬畝,其中防護林6.2萬元,經濟林0.8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80萬株,林木覆蓋率30%,活立木蓄積量12萬立方米。
2011年,雙廟鎮有大型農業機械1台;綠色環保農產品“金明水”甘薯。
工業
雙廟鎮的工業總產值從1966年的20萬元,增加到1978的200萬元,2011年達到2億元,比上年增長20%,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41%。
交通運輸
2011年,101國道在雙廟鎮境內長21千米,鄉級公路4條總長15.8千米。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1年末,雙廟鎮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00平方米;農家書屋7個,建築面積280平方米,藏書2.8萬冊;文化活動廣場7個。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雙廟鎮有幼稚園1所,在園幼兒112人,專任教師3人;國小1所,在校生587人,專任教師42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327人,專任教師38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雙廟鎮教育經費達31萬元。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雙廟鎮有衛生院1所;病床6張,固定資產總值54萬元。專業衛生人員7人,其中執業醫師5人,執業助理醫師2人。
2011年,雙廟鎮醫療機構完成診療370人次。
2011年,雙廟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0114人,參合率70%。
社會保障
2011年,雙廟鎮有城鎮
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7戶,人數23人,支出3.3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98戶,人數426人,支出63萬元。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6835人,比上年增加420人,參加生育保險56人。
基礎設施
2011年,雙廟鎮有有線電視367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8%。
2011年末,雙廟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24千米,投遞點11個,鄉村通郵率100%。行動電話用戶3430戶,行動電話普及率100%;寬頻接入用戶430戶。
歷史文化
因雙廟鎮境內有河神廟、財神廟故得名雙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