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南北朝時期,為北魏領地。
隋唐時期,為柳城領地。
明代,屬營州領地。
清初,在蒙古管轄之內。
民國三年(1914年),為朝陽縣領地。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解放南雙廟為十八區,區政府設在蒙古營子。
20世紀50年代,為南雙廟鄉。60年代,為南雙廟公社,轄12個大隊。80年代,改為南雙廟鄉,轄12個行政村。
1999年,與單家店鄉合併為南雙廟鄉,轄16村。
2013年,南雙廟鄉撤鄉建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南雙廟鎮轄馬德溝、南雙廟、梨樹溝、下杖子、瓦房店、曹家、孫家屯、吊橋子、南梁、梁家店、單家店、榆樹溝、山後、後杖子、東杖子、南台子16個行政村;下設138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南雙廟鎮下轄1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南雙廟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南雙廟鎮地處
朝陽縣中北部,東與西營子鎮相鄰,南與
羊山鎮,西南與
北四家子鄉接壤,西與柳城鎮毗鄰,北與
柳城鎮石家店相連,轄區東西最大距離5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0千米,區域面積171.84平方千米。
水文
南雙廟鎮境內河道有小凌河支流,長10千米,北有大凌河支流,長8.5千米,均屬鄉級河道總長18.5千米。
自然資源
南雙廟鎮有農業耕地面積55000畝。
人口
2011年末,南雙廟鎮轄區總人口28400人,另有流動動人口423人。總人口中,男性15400人,占54.2%;女性13000人,占45.8%;2011年,人口出生率7.2‰,人口死亡率4.5‰,人口自然增長率2.7‰。
2017年,南雙廟鎮常住人口29324人。
截至2018年,南雙廟鎮戶籍人口28139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南雙廟鎮地方財政收入221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500元。
農業
2011年,南雙廟鎮農業總產值2.7億元。糧食作物以玉米為主。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
工業
2011年,南雙廟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5000萬元。2011年,紅磚廠1家,農機修理廠3家,青石板加工廠3家,石碑製作廠2家,氟廠1家。
2018年,南雙廟鎮有工業企業3個。
商業
2011年,南雙廟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3000萬元。
2018年,南雙廟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0個。
金融
2011年末,南雙廟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379萬元。
社會事業
文體事業
1960年10月,南雙廟鎮開通有線廣播站,入戶率100%。到1990年100%農戶都有電視,2010年普及有線電視。
2011年末,南雙廟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2個,民間藝術秧歌團隊26個。
2011年末,南雙廟鎮有體育場地5處,敬老院安裝了健康器材。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南雙廟鎮有幼稚園13所,國小14所,國中2所,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南雙廟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6個。
2011年,南雙廟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均為100%。
社會保障
2011年,南雙廟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35戶;農村五保供養192人;醫療救助200人次。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6人。敬老院1所,床位50張。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南雙廟鎮有郵政網點3個,村村有投遞點,農村通郵率100%。有電信服務網點7個,固定電話用戶630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90%,行動電話普及率89%,寬頻接入用戶3700戶。全年電信業務收入35萬元。
交通
南雙廟鎮已形成由公路構成的交通運輸網路。境內有省級路1條,總長23千米;縣級公路2條,總長115千米;鄉級路1條,總長5千米;村級路5條,長12千米。
歷史文化
清初大量漢民遷入蒙地,在張家、武家對門處修了兩座廟,因雙廟在朝陽以南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