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屬大名縣。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8月,恢復魏縣建制,屬魏縣。
1953年,設立雙廟鄉。
1961年,改設雙廟公社。
1984年,復設雙廟鄉。
1989年,薛莊鄉併入雙廟鄉,改稱南雙廟鄉。
2018年,撤鄉改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南雙廟鎮轄雙廟南、郭街、呂街、聶街、馬街、河岸上、小姜、申鋪、馬村、西朱、王村、安樂、薛莊、西董莊、曹野馬、尹野馬、大李村、獅子口、申村、湯村、西照河、青華、簡莊、集東、集村西、雙廟中、雙廟北27個村民委員會。
截至2020年6月,南雙廟鎮轄27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雙廟南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水文
南雙廟鎮境內河道屬漳河水系。漳河流經境內馬街村、聶街村、呂街村、郭街村,境內長4.2千米。
自然災害
南雙廟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旱澇、大風、低溫、霜凍、雷擊等。雹災平均5年2遇,最嚴重的一次雹災發生在2001年6月2日,降雹時間約20分鐘,涉及境內集東、集西、申鋪、馬村、小姜村、王村、湯村等12村,受災面積達800公頃。風災一年四季均有發生。
人口
2011年末,南雙廟鎮轄區總人口459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7327人。另有流動人口8873人。總人口中,男性23083人,占50.29%;女性22817人,占49.71%;14歲以下9662人,占21.05%;15~64歲32327人,占70.43%;65歲以上3911人,占8.52%。總人口均為漢族。人口出生率14.09‰,人口死亡率8.21‰,人口自然增長率5.88‰。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043人。
截至2018年末,南雙廟鎮戶籍人口為51246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南雙廟鎮財政總收入210萬元,比上年增長18%。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30萬元,比上年增長30%。人均財政收入比上年增長15%。
2018年,南雙廟鎮有工業企業150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8個。
農業
2011年,南雙廟鎮耕地面積48630畝,全部為水澆地,以種植小麥、玉米、蔬菜為主。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
2011年,南雙廟鎮生產糧食3.2萬噸,其中小麥1.5萬噸,玉米1.7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蔬菜。蔬菜種植面積0.17萬畝,產量0.6萬噸,主要品種有黃瓜、西紅柿、辣椒等。
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生豬飼養量為2.2萬頭,年末存欄1.2萬頭;羊飼養量0.1萬隻,年末存欄0.09萬隻;家禽飼養量3萬羽。
工業
南雙廟鎮工業以化工、機械加工、塑膠製品、建築材料為主。工業企業32家,職工248人;實現工業增加值5423萬元。比上年增長26%。
商業
2011年末,南雙廟鎮城鄉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465萬元。
社會事業
文體事業
2004年3月,南雙廟鎮有電視轉播站1個,有線電視用戶2451戶,入戶率31%。
2011年末,南雙廟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16個,各類文化專業戶32戶,各類圖書室28個,藏書20餘萬冊,秧歌隊18支,參加人員132人,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人員達36人。
學校體育場2處,75.5%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2%。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南雙廟鎮有幼稚園11所,在園幼兒1100人,專任教師63人;國小14所,在校生3200人,專任教師140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1所,在校生280人,專任教師44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南雙廟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20萬元,比上年增長5%。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總支出比例為54%。比上年增長8%。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南雙廟鎮有衛生院1所,門診部(所)27個;病床42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9張;固定資產總值23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52名,其中執業醫師6人,執業助理醫師32人,註冊護士4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42萬人次。27個村村民全部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南雙廟鎮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115戶,人數2820人,支出233萬元,比上年增長13.5%,月人均69元,比上年增長14%。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67人,撫恤事業費支出78萬元,比上年增長15%。社會福利費59萬元,比上年增長17%;敬老院1家,床位50張,入住五保老人50人,供養散居老人131人。有慈善協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26.8萬元,使452人(次)困難民眾受益。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68萬人,參保率98%。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南雙廟鎮有郵政代辦所12處,報紙、雜誌累計征訂0.32萬份(冊)。郵政業務總量36萬元,其中純收入14萬元。電信服務網點12個。
交通運輸
南雙廟鎮有魏(縣)回(隆)公路過境,中部有魏(縣)泊(口)公路過境,魏(縣)張(張二莊)過境,分別長6.7千米、7.6千米、3.8千米。
歷史文化
因鎮政府駐雙廟村而得名南雙廟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