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雙廟崖畫,遼代石刻。崖畫位於遼寧朝陽縣南雙廟鄉的石匠山上。
在約十四米長的巨大石壁上散布著三部分石刻。石壁最西,刻有坐佛、爬龍等,刻於遼天祚帝乾統三年(1103)。坐佛寬額細眉,雙目圓睜,直鼻圓唇,兩耳幾乎垂肩,頭梳螺髻,身披袈裟,右手做“施無畏印”,面貌詳和,神態端莊。在佛像的西部刻一張牙舞爪的爬龍,龍尾橫掃佛面。往東為乾統五年(1105)刻的行龍、奔鹿、飛鳥等。行龍張大口伸利爪,曲頸弓身,作奔行狀,線條流暢遒勁。奔鹿做回首奔跑狀,體長腿細,頭上生枝岔形鹿角,用線簡練。飛鳥的翼部和尾羽刻縱橫交叉的線條表示羽毛,具有裝飾性。石壁中壁為一魚、一虎逐二獸,刻於乾統八年(1108)。獸形似馬,圓目長鬃,一虎緊追其後,前肢騰起,作躍撲狀。這些石刻沒有統一布局,內容也無必然聯繫,根據壁上題詩和風格推測為古代石匠在此採石時隨手鑿刻。石刻內容和表現手法反映出當時普通勞動者的精神信仰和質樸無華的藝術風格,是民間工匠藝術情感的自然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