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大磨鄉

前大磨鄉

前大磨鄉位於魏縣西南部,距縣城8千米。全鄉下轄29個行政村 ,共8250戶38543人,耕地40000畝,轄區面積28.6平方公里。鄉政府駐前大磨村。鄉域經濟以種植,養殖,建材和勞務輸出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前大磨鄉
  • 外文名稱:Qiandamo  Xiang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河北省邯鄲市
  • 下轄地區:前大磨、後大磨、東薛村、破井村、前寺村等29個村
  • 政府駐地:前大磨村
  • 電話區號:0310 
  • 郵政區碼:056800
  • 地理位置:魏縣西南部
  • 面積:28.6平方公里
  • 人口:38543人
  • 著名景點:蛟龍宮、胡觀寺、玉皇廟
  • 車牌代碼: 冀D 
  • 耕地:4萬畝
  • 古蹟:白龍潭、嬌龍宮、胡觀寺
沿革,行政區劃,地理位置,氣候,水文,經濟建設,產業概述,工作簡述,社會事業,教育事業,醫療衛生,歷史文化,大白龍潭戰場,風景名勝,

沿革

屬魏郡魏縣,
白龍潭為界,白龍潭以南為相州洹水縣,白龍潭以北屬魏州魏縣,京杭大運河橫貫本鄉;
五代分屬洹水縣、魏縣,白龍潭
屬河北東路大名府魏縣,其中大磨村名為大營村;
元朝屬魏縣;
明朝屬大名府魏縣,大營村明朝中期改名為前大磨村;
清朝康熙22年(1682年)屬大名府魏縣;分東、西、南、北四路,境內大磨村、胡貫村、泊兒村、東柴曲、西柴曲、南戶村、東戶村、棗林村分屬南路與西路;
乾隆23年(1757年)因漳河洪災,定熱魏縣併入大名府大名縣
民國18年(1929)屬大名縣西區第三區(區公所方里集)和六區(區公所魏集),分轄前大磨、後大營、胡貫村迎阿櫃(今前寺、後寺)、張莊、王莊、破井、薛村、泊兒村、李棗林、北連棗林、趙棗林、杜棗林、趙棗林、後崔村、前崔村、郭棗林、後柴曲、栗柴曲、連柴曲、王柴曲、韓柴曲、李柴曲、任柴曲、張柴曲、常柴曲、微店章連小莊、西戶村、東戶村、南戶村、魏戶村、戶村前等村;
1933年中共大磨村黨支部成立。
1950年~1958年屬魏縣二區(北皋鎮)郭仕望鄉、韓柴曲鄉、泊兒鄉、後崔村鄉、舊魏縣鄉等;
1961年建張莊公社,屬之;
1963年因洪水成災,公社遷址於前大磨,更名前大磨公社;
1984年恢復鄉鎮建制更名前大磨鄉;
1989年4月白棗林鄉併入。
轄區面積37平方千米,戶籍人口26097人(2010年),轄白棗幾重拘榜林、郭棗林、連棗林、李棗林、趙棗林、任戶村、連戶村、魏戶村、南戶村、後柴曲、栗柴曲、連柴曲、韓柴曲、李柴曲、任柴曲、前崔村、後崔村、後寺、羅善會、公議會、和順會、恩善會、前大磨、後大磨、東薛村、破井、西王莊、張莊、前寺29個行政村。

行政區劃

1989年前轄大前寺、後寺、張莊、雅府捉紋破井、東薛村、西王莊、前大磨、後大磨、樂善會、恩善會、和順會、公議會行政村12村,1989年白棗林鄉併入,增加白棗林、郭棗林、連棗林、李棗林、趙棗林、任戶村、連戶村、魏戶村、南戶村、栗柴紙葛勸曲、任柴曲、後柴曲、李柴曲、韓柴曲、連柴曲、前崔村、後崔村17村,共轄29個行政村。

地理位置

大磨鄉地處河北省東南部、魏縣中南部,東連仕望集鄉、南隔漳河接北台頭鄉、南雙廟鎮、西鄰北皋鎮、院堡鎮、北靠魏城鎮

氣候

魏縣氣候屬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季、乾寒同期,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雨水主要集中於7、8月。

水文

大磨鄉南部為漳河自西向東穿境而過,為季節性河流;魏大館排水渠橫貫中間。
前大磨鄉

經濟建設

產業概述

前大磨鄉以脫貧攻堅戰略為統領,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認真貫徹“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方略,大力推進衣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提出了“三區同建、四網並籌、努力打造鄉村振興示範引領區”的奮鬥目標。一是引進新品種,採用新工藝,推廣新技術,大力推行夏玉米綠色簡化節本增效集成技術,在省玉米產業體系專家組的縣體指導下,以961.42公斤畝產量刷新全省記錄,創全省歷史新高。邯鄲市電視台予以專題報導。二是先後規劃、建設了密植梨、石黃果、野芙蓉、赤芍、菊芋等扶貧產業園區,創造性地在全縣率先提出了“一戶一畝園,勝過十畝田,實行五統管,脫貧不再難”的農業產業扶貧模式和“黨支部+合作社+農戶”帶貧機制,並在全縣進行推廣。三是大膽推進林業產權制度改革,搶抓全縣基本農田整理項目和鄉村綠化整鄉推進示範鄉鎮建設機遇,新修鄉村道路35公里,新植綠化樹木15000餘株,收到了“村村通了路,路路栽了樹,樹樹到了戶,戶戶有收入”的經濟、社會、生態三重效益,國家、集體、農戶多贏的良好局面。新華社以“綠色銀行助力鄉村振興”為題,予以專門報導。四是依託傳統養殖項目,大力發展現代養殖業。在後大磨村馬金鳳養雞場、連棗林王平養殖場基礎上,先後培育發展了新越涵養牛、魏戶村養鴨、趙棗林及南戶村養豬等各類養殖場。五是發展甘薯種植和澱粉深加工。建立“公司+基地+農戶”的龍頭企業帶農戶連市場經營模式,發展紅薯種植3000畝,幫助農戶增收熱櫻敬100多萬元。投資2200萬元、占地40畝的建立龍源澱粉廠,對生產紅薯澱粉進行深加工,加工粉條生產,項目可日消化紅薯30萬斤,年可消化2000-3000畝紅薯。

工作簡述

一、強基固本,築牢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
一是加強隊伍建設,夯實執政根基。對全鄉29個村186名村“兩委”幹部實行日考勤制度,將考勤結果與績效工資掛鈎;利用農村黨組織書記現場述職、趕赴一二九師接受紅色教育、鄉村幹部大講堂等方式提升農村黨組織書記政治素養和專業水平。二是依託基層黨建,發展村集體經濟。目前全鄉實現29個村集體經濟全部消零,11個村集體經濟消薄。在村黨組織的帶動下,石黃果種植、金花葵種植、愛耕農業種植、赤芍種植、黑綠豆種植等一大批特色產業種植收益提升,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的迅速發展。三是心駐村幹部,加強駐村管理。每周召開一次駐村工作隊例會,形成駐村幹部日考勤制度,考勤情況直接影響其經費報銷,確保駐村工作隊在其位、謀其政。積極開展“三助三辦”,切實幫助貧困民眾解決產業就業、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
二、提升服務,格線化機制搭建便民橋
前大磨鄉下轄29個村,按照鄉幹部全部參與、村兩委全部分包的原則,各村共186名幹部,分別對每村居住在家戶進行格線化分包。一是嚴格考核獎懲。制定了嚴格的格線員管理考核制度,將幹部考核結果作為發放鄉村兩級幹部工資待遇發放的重要依據。二是服務方便民眾。通過走訪開展為民辦實事活動,方便民眾辦理農保、低保、惠農補貼等民生事項,改變以往幹部坐辦公室的局面。三是注重工作實效。前大磨鄉在工作中將格線化工作與全鄉重點工作結合起來,分別出台了2019年秸稈禁燒格線化管理辦法、人民調解格線化管理辦法、安全生產格線化方案等一系列檔案,充分發揮各格線化作用。四是發現化解矛盾。利用一周排查,一月回訪,及時掌握了解農村各方面情況,及時發現、處理問題,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
三、村靚院美,構建宜居宜游綠色大磨
前大磨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鄉村人居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在公司化運作的基礎上,按照格線化管理機制,對農村兩委幹部實行劃片分包責任制,全面實施“七戶聯保”機制,公益崗位、黨員幹部共同參與等多種形式的人力投入,多措並舉,強力推進人居環境提升工程。2019年以來,高標準對全鄉29個村人居環境進行整治,對私搭亂建、坑塘、殘垣斷壁等進行了地毯式排查並整治,鄉域環境衛生得到有效改善。通過積極向上爭跑,高標準新修了30公里田間路,極大地方便了民眾出行,提升了人居環境。同時,30公里田間路高標準綠化,累計種植綠化樹木15000餘棵,全鄉綠化水平極大提升。
四、調整結構,實現農業產業新發展
前大磨鄉把發展特色產業,作為實施富民興鄉工程的主要內容,結合本地實際,立足優勢,深挖潛力,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堅持以加快土地流轉為突破口,積極引進、扶持、壯大龍頭企業和種植大戶,著力提升金花葵、石黃果、赤芍三大特色農業,科學培育100畝金花葵種植園區、1000餘畝密植梨園區、400畝石黃果園區、100畝赤芍園區、70畝亘泰農業園區,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五、聚焦責任,系統推進易地扶貧搬遷
一是強化統籌,精密調度。多次召開黨政班子會專題研究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統籌解決施工進展中的困難。每周召開村兩委班子會,每月召開村民代表大會,講政策、共謀劃,為任戶村整體搬遷發展兜清了底數、指明了方向。二是強化摸底,精準識別。對任戶村人口人逐戶進行了摸底調查和徵求意見,並與搬遷對象簽訂了搬遷協定,建立了搬遷對象“一戶一檔”檔案。三是精心規劃,精確搬遷。規劃建設了農業園區和扶貧微工廠等設施,讓搬遷民眾在家門口就業。四是精微安排,精細實施。建立倒排工期制度,採取掛圖作戰,強力推進項目進展。對項目建設各個環節進行責任分解,明確責任人、完成時限,按照各項完成時限要求強力推進項目進展。
六、穩定脫貧,產業扶貧帶動富民增收
一方面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堅持以加快土地流轉為突破口,積極引進、扶持、壯大龍頭企業和種植大戶,著力提升金花葵、石黃果、赤芍三大特色農業,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另一方面引導在外經商人士回鄉創業的同時,依託原有家庭手工作坊,逐步實現了以服裝加工、箱包加工為主導的全鄉家庭手工業蓬勃發展,鄉內現有扶貧微工廠9家,帶動貧困民眾276人,平均每人每月增收1500餘元,實現足不出村、致富脫貧。
七、未貧先防,精準防貧實施政策兜底
一是“事前防”。針對處於貧困邊緣的農村低收入戶和人均收入不高不穩的脫貧戶兩類臨貧易貧重點人群,納入黨委書記、支部書記“走貧訪貧日”內容,及時了解民眾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二是“事中幫”。對於急需資金治病救人的困難家庭,通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方式建立愛心公益平台,成立了前大磨鄉脫貧攻堅暨鄉村振興公益基金,幫助其度過難關。三是“事後補”。幫助民眾辦理相關報銷手續,用足用好國家幫扶、防貧政策,從而解決實際困難,防止致貧返貧出現。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中學三所(含一清華學校),國小十一所(含清華國小),幼稚園十所(含民辦一所),教職工148人,在校生3586人(含清華學校)

醫療衛生

全鄉共有各類衛生機構(含村衛生室)36個,其中,衛生院1個,社區診所1個。
後寺村牌坊後寺村牌坊

歷史文化

大白龍潭戰場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六十 唐紀七十六》
全忠攻兗鄆,朱宣求援於克用,遣李存信率兵救之,請道屯莘,其下侵魏芻牧,弘信不平。克用欲合鎮、定兵營河曲,搤魏、滑路,弘信馳告全忠,請禁游舸,絕往來。久之,魏人不至,全忠疑其紿,自將至滑州。弘信來告曰:"魏人未動者,正欲緩圖之。"全忠遂屯曹。太原將李瑭救宣,複壁莘,弘信厭其暴,而瑭溝壘自固。全忠遣使謂曰:"晉人志並河朔,師還,為公憂之。"弘信乃攻瑭,告全忠師期,全忠將趨滑為援,次封丘,而弘信已破瑭。克用怒,以兵掠魏博。全忠將侯言屯洹水,克用兵數求戰,言不敢出,全忠以葛從周代將。從周為暗竇,每克用兵至,輒出精卒薄戰,必捷。克用逾洹西北挑戰,從周大破之,禽其子落落,乃引去。然侵魏不已,大戰白龍潭,弘信敗,克用追薄魏門而還。
白龍潭戰場遺址在今大磨鄉與北皋鎮之間;民國23年(1934年)大名縣誌地圖中還存有白龍潭,後消失。
前大磨鄉
前大磨鄉

風景名勝

蛟龍宮、胡貫寺、玉皇廟等

工作簡述

一、強基固本,築牢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
一是加強隊伍建設,夯實執政根基。對全鄉29個村186名村“兩委”幹部實行日考勤制度,將考勤結果與績效工資掛鈎;利用農村黨組織書記現場述職、趕赴一二九師接受紅色教育、鄉村幹部大講堂等方式提升農村黨組織書記政治素養和專業水平。二是依託基層黨建,發展村集體經濟。目前全鄉實現29個村集體經濟全部消零,11個村集體經濟消薄。在村黨組織的帶動下,石黃果種植、金花葵種植、愛耕農業種植、赤芍種植、黑綠豆種植等一大批特色產業種植收益提升,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的迅速發展。三是心駐村幹部,加強駐村管理。每周召開一次駐村工作隊例會,形成駐村幹部日考勤制度,考勤情況直接影響其經費報銷,確保駐村工作隊在其位、謀其政。積極開展“三助三辦”,切實幫助貧困民眾解決產業就業、生產生活中的困難和問題。
二、提升服務,格線化機制搭建便民橋
前大磨鄉下轄29個村,按照鄉幹部全部參與、村兩委全部分包的原則,各村共186名幹部,分別對每村居住在家戶進行格線化分包。一是嚴格考核獎懲。制定了嚴格的格線員管理考核制度,將幹部考核結果作為發放鄉村兩級幹部工資待遇發放的重要依據。二是服務方便民眾。通過走訪開展為民辦實事活動,方便民眾辦理農保、低保、惠農補貼等民生事項,改變以往幹部坐辦公室的局面。三是注重工作實效。前大磨鄉在工作中將格線化工作與全鄉重點工作結合起來,分別出台了2019年秸稈禁燒格線化管理辦法、人民調解格線化管理辦法、安全生產格線化方案等一系列檔案,充分發揮各格線化作用。四是發現化解矛盾。利用一周排查,一月回訪,及時掌握了解農村各方面情況,及時發現、處理問題,將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
三、村靚院美,構建宜居宜游綠色大磨
前大磨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鄉村人居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在公司化運作的基礎上,按照格線化管理機制,對農村兩委幹部實行劃片分包責任制,全面實施“七戶聯保”機制,公益崗位、黨員幹部共同參與等多種形式的人力投入,多措並舉,強力推進人居環境提升工程。2019年以來,高標準對全鄉29個村人居環境進行整治,對私搭亂建、坑塘、殘垣斷壁等進行了地毯式排查並整治,鄉域環境衛生得到有效改善。通過積極向上爭跑,高標準新修了30公里田間路,極大地方便了民眾出行,提升了人居環境。同時,30公里田間路高標準綠化,累計種植綠化樹木15000餘棵,全鄉綠化水平極大提升。
四、調整結構,實現農業產業新發展
前大磨鄉把發展特色產業,作為實施富民興鄉工程的主要內容,結合本地實際,立足優勢,深挖潛力,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堅持以加快土地流轉為突破口,積極引進、扶持、壯大龍頭企業和種植大戶,著力提升金花葵、石黃果、赤芍三大特色農業,科學培育100畝金花葵種植園區、1000餘畝密植梨園區、400畝石黃果園區、100畝赤芍園區、70畝亘泰農業園區,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五、聚焦責任,系統推進易地扶貧搬遷
一是強化統籌,精密調度。多次召開黨政班子會專題研究易地扶貧搬遷工作,統籌解決施工進展中的困難。每周召開村兩委班子會,每月召開村民代表大會,講政策、共謀劃,為任戶村整體搬遷發展兜清了底數、指明了方向。二是強化摸底,精準識別。對任戶村人口人逐戶進行了摸底調查和徵求意見,並與搬遷對象簽訂了搬遷協定,建立了搬遷對象“一戶一檔”檔案。三是精心規劃,精確搬遷。規劃建設了農業園區和扶貧微工廠等設施,讓搬遷民眾在家門口就業。四是精微安排,精細實施。建立倒排工期制度,採取掛圖作戰,強力推進項目進展。對項目建設各個環節進行責任分解,明確責任人、完成時限,按照各項完成時限要求強力推進項目進展。
六、穩定脫貧,產業扶貧帶動富民增收
一方面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堅持以加快土地流轉為突破口,積極引進、扶持、壯大龍頭企業和種植大戶,著力提升金花葵、石黃果、赤芍三大特色農業,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另一方面引導在外經商人士回鄉創業的同時,依託原有家庭手工作坊,逐步實現了以服裝加工、箱包加工為主導的全鄉家庭手工業蓬勃發展,鄉內現有扶貧微工廠9家,帶動貧困民眾276人,平均每人每月增收1500餘元,實現足不出村、致富脫貧。
七、未貧先防,精準防貧實施政策兜底
一是“事前防”。針對處於貧困邊緣的農村低收入戶和人均收入不高不穩的脫貧戶兩類臨貧易貧重點人群,納入黨委書記、支部書記“走貧訪貧日”內容,及時了解民眾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二是“事中幫”。對於急需資金治病救人的困難家庭,通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方式建立愛心公益平台,成立了前大磨鄉脫貧攻堅暨鄉村振興公益基金,幫助其度過難關。三是“事後補”。幫助民眾辦理相關報銷手續,用足用好國家幫扶、防貧政策,從而解決實際困難,防止致貧返貧出現。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中學三所(含一清華學校),國小十一所(含清華國小),幼稚園十所(含民辦一所),教職工148人,在校生3586人(含清華學校)

醫療衛生

全鄉共有各類衛生機構(含村衛生室)36個,其中,衛生院1個,社區診所1個。
後寺村牌坊後寺村牌坊

歷史文化

大白龍潭戰場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六十 唐紀七十六》
全忠攻兗鄆,朱宣求援於克用,遣李存信率兵救之,請道屯莘,其下侵魏芻牧,弘信不平。克用欲合鎮、定兵營河曲,搤魏、滑路,弘信馳告全忠,請禁游舸,絕往來。久之,魏人不至,全忠疑其紿,自將至滑州。弘信來告曰:"魏人未動者,正欲緩圖之。"全忠遂屯曹。太原將李瑭救宣,複壁莘,弘信厭其暴,而瑭溝壘自固。全忠遣使謂曰:"晉人志並河朔,師還,為公憂之。"弘信乃攻瑭,告全忠師期,全忠將趨滑為援,次封丘,而弘信已破瑭。克用怒,以兵掠魏博。全忠將侯言屯洹水,克用兵數求戰,言不敢出,全忠以葛從周代將。從周為暗竇,每克用兵至,輒出精卒薄戰,必捷。克用逾洹西北挑戰,從周大破之,禽其子落落,乃引去。然侵魏不已,大戰白龍潭,弘信敗,克用追薄魏門而還。
白龍潭戰場遺址在今大磨鄉與北皋鎮之間;民國23年(1934年)大名縣誌地圖中還存有白龍潭,後消失。
前大磨鄉
前大磨鄉

風景名勝

蛟龍宮、胡貫寺、玉皇廟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