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東村(六安市壽縣雙廟鎮堰東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安徽省六安市壽縣雙廟鎮堰東村位於山區,相對閉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堰東村
  • 外文名:Weir east village
  • 位置:東、北與本縣小甸鎮相鄰
  • 特點:南與本鎮公莊村接壤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特色產業,基礎設施,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堰東村位於安徽省六安市壽縣雙廟鎮最東部,東、北與本縣小甸鎮相鄰,南與本鎮公莊村接壤,西鄰雙廟街道。全村擁有土地面積5200畝,轄25個村民組,總人口4620,黨員120名,村民代表90名。
堰東村結合本村實際,村部在原來基礎上進行擴建,建設地點位於原堰東村部。
建設規模:占地總面積900㎡,在原村活動室主體工程4間磚混結構平房100㎡的基礎上,新征地500㎡、拉圍牆、建3間磚瓦結構附房60㎡,在東面圍牆上建規範的黨務、村務公開欄和美觀適用的大門,院內全部做水泥地平,圍牆和主附房外牆麵粉刷統一色調的防水塗料。擴建後黨員活動室間100㎡。2009年10月底全面竣工,投入使用。
建成後,活動場所達到“十有”(有標牌、辦公室、黨員活動室、為民服務全程代理室、遠程教育設備、圖書雜誌、信息網路、辦公桌椅、上牆制度、檔案資料櫃)標準,具備黨員活動、村民議事、文體娛樂、法律援助、科技培訓、信息諮詢、健康服務、社會保障和信訪接待等多種功能。
在有條件下,繼續加大投入建設,使其逐步發展成為農村政策、經濟、文化、信息交流中心和為村民提供全方位便捷服務的場所。使其成為村黨員活動中心、村民議事中心、代理服務中心、教育培訓中心和文化娛樂中心,為推動新農村建設發揮積極的作用。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61畝全部是旱地,人均耕地2.8畝,主要種植馬鈴薯蕎子等作物;擁有林地2560畝,水面面積76畝,其他面積1276畝。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7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58.3%。該村目前正在計畫大力發展洋芋、蕎子特色產業。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通、電。全村有50戶通自來水,有6戶飲用井水,有5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50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3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66%);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戶(分別占總數的44%和4%)。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6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6公里。全村裝有太陽能農戶2戶。該村到2007年底,全村有5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4.3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0萬元,占總收入的29.15%;畜牧業收入10.3萬元,占總收入的29.9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13頭,肉牛13頭,肉羊38頭);林業收入0.3萬元,占總收入的0.8%;第二、三產業收入1.2萬元,占總收入的3.96%;工資性收入0.3萬元,占總收入的0.99%。
農民人均純收入75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0.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8人(占勞動力的3.65%),在省內務工4人。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50戶,共鄉村人口219人,其中男性118人,女性101人。其中農業人口219人,勞動力137人。該村全部為漢族,總人口數為219人。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10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 95.89 %;享受低保3人(人員名單附後)。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6公里,距離鄉衛生院6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北河完小,中學生就讀到聯合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6公里,距離中學6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9人,其中小學生20人,中學生9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7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50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621畝。已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7人,其中男黨員7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交通不便,農副產品出售困難。
2、科技、教育、文化落後,種植業、養殖業科技含量不高。
3、民眾看病難,因病返貧的現象時有發生。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思路及發展產業:加大科技培訓力度,大力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種植優質馬鈴薯400畝,養豬240頭、牛20頭、羊50隻。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到898元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