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述
血液中的糖份稱為
血糖,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葡萄糖(英文簡寫Glu)。體內各組織細胞活動所需的能量大部分來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須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維持體內各器官和組織的需要。正常人在
空腹血糖濃度為3.9~6.0mmol/L。空腹血糖濃度超過6.0mmol/L稱為
高血糖。血糖濃度低於3.9mmol/L稱為
低血糖,我們拿到的血液生化檢查報告中一般寫著:葡萄糖,或者Glu。
糖份是我們身體必不可少的營養之一。人們攝入穀物、蔬果等,經過消化系統轉化為單糖(如葡萄糖等)進入血液,運送到全身細胞,作為能量的來源。如果一時消耗不了,則轉化為
糖原儲存在肝臟和肌肉中,肝臟可儲糖70~120克,約占肝重的6~10%。細胞所能儲存的
肝糖是有限的,如果攝入的糖份過多,多餘的糖即轉變為脂肪。
當食物消化完畢後,儲存的肝糖即成為糖的正常來源,維持
血糖的正常濃度。在劇烈運動時,或者長時間沒有補充食物情況,肝糖也會消耗完。此時細胞將分解脂肪來供應能量,脂肪的10%為甘油,甘油可以轉化為糖。脂肪的其它部分亦可通過氧化產生能量,但其代謝途徑和葡萄糖是不一樣的。
人類的大腦和神經細胞必須要糖來維持生存,必要時人體將分泌激素,把人體的某些部分(如肌肉、皮膚甚至臟器)摧毀,將其中的蛋白質轉化為糖,以維持生存。象過去在圖片上看到的那些難民個個骨瘦如材,就是這個原因。
人體的
血糖是由一對矛盾的
激素調節的:他們就是
胰島素和
胰高血糖素,當感受到血液中的血糖低的時候,
胰島的A細胞會分泌胰高血糖素,動員肝臟的儲備
糖原,釋放入血液,導致血糖上升;當感受到血液中的血糖過高的時候胰島素的B細胞會分泌胰島素,促進血糖變成
肝糖原儲備或者促進血糖進入組織細胞。
臨床意義
臨床上所稱的
血糖專指血液中的葡萄糖而言。每個個體全天血糖含量隨進食、活動等情況會有波動。一般在空腹時的血糖水平為恆定。臨床檢測時採用葡萄糖氧化酶的方法可以特異的測出真實的血糖濃度。血糖濃度受神經系統和激素的調節而保持相對穩定。當這些調節失去原有的相對平衡時,則出現
高血糖或
低血糖。血糖濃度受神經系統和激素的調節而保持相對穩定。當這些調節失去原有的相對平衡時,則出現高血糖或低血糖。
(一)生理性高血糖:見於飯後1~2小時;攝入
高糖食物;也可由運動、情緒緊張等因素引起。
(二)病理性高血糖:
1、糖尿病是造成高血糖最常見的原因之一。
3、由於脫水引起的
高血糖,如嘔吐、腹瀉和高熱等也可使
血糖升高。
4、胰島α細胞瘤
(三)生理性低血糖:如飢餓或劇烈運動。
(四)病理性低血糖;
3、嚴重肝病患者,肝臟不能有效地調節血糖。
診斷
1、 有糖尿病症狀者符合下列一項可診斷為糖尿病:一次
空腹血糖≥7.0mmol/L,或一次隨機血糖≥11.1mmol/L,或 OGTT2h
血糖≥11.1mmol/L。
2、 無糖尿病症狀者符合下列一項者可診斷為糖尿病:兩次以上空腹血糖≥7.0mmol/L,或兩次以上隨機血糖 ≥11.1mmol/L,或一次空腹血糖≥7.0mmo l/L及一次隨機血糖≥11.1mmol/L,或兩次以上OGTT2h血糖≥11.1mmol/L。
3、根據發病年齡、起病緩急、有無自發性
酮症傾向、對
胰島素依賴與否及胰島素、
C肽水平、ICA、IAA、GAD免疫學指標等綜合判定,予糖尿病分型。
5、正常人在
空腹血糖濃度為3.9~6.1mmol/L。空腹血糖濃度超過正常但沒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6.1-6.9mmol/L),稱為空腹血糖過高(IFG)。餐後2小時
血糖濃度為小於7.8mmol/L。
主要症狀
(1)
多尿:糖尿病患者尿量增多,每晝夜尿量達3000~4000毫升,最高達10000毫升以上。排尿次數也增多,有的患者日尿次數可達20餘次。因
血糖過高,體內不能被充分利用。特別是
腎小球濾出而不能完全被
腎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
滲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量越多,
排糖亦越多,如此惡性循環。
(2)多飲:由於多尿,水分丟失過多,發生細胞內脫水,刺激口渴中樞,以飲水來作補充。因此排尿越多,飲水自然增多,形成正比關係。
(3)多食:由於尿中丟糖過多,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機體處於半飢餓狀態,能量缺乏引起
食慾亢進,食量增加,血糖升高,
尿糖增多,如此反覆。
(4)消瘦:由於機體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質分解加速,消耗過多,體重下降,出現形體消瘦。
(5)乏力:由於
代謝紊亂,不能正常釋放能量,組織細胞失水,電解質異常,故病人身感乏力、精神不振。
(6)
反應性低血糖。多發生於餐後3小時或3小時以上,表現為心慌、出汗、飢餓、顫抖等,如測血糖則在正常低值或低於正常,進食含糖食物後上述症狀可消失。在某些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可有所表現。
(7)反覆感染。頑固性
外陰瘙癢,或反覆
外陰、陰道黴菌感染,或屢發癤癰者,有可能是患了糖尿病。不少女性病人就是因為外陰瘙癢去婦科就診而發現糖尿病的。此外,反覆的呼吸道、膽道、尿路感染,創口不癒合者,也就懷疑是否患有糖尿病。
(8)陽瘺。男性病人出現陽痿,在排除了
泌尿生殖道局部病變後,要懷疑有糖尿病可能。
(10)偶有
尿糖陽性而
空腹血糖正常者也要懷疑是否有糖尿病,應作進一步檢查。
(11)年輕患者發生動脈硬化、冠心病、
眼底病變等應懷疑有糖尿病。
糖尿病的典型症狀為“
三多一少”,但是,並非所有患者都是如此。有的患者以多飲
多尿為主,有的以消瘦、乏力為主,有的以急性或慢性併發症為首發症狀,進一步檢查才發現,如腦血管意外、冠心病、女患者外陰道癢等。甚至有的患者直至發生
酮症酸中毒、高滲性昏迷時才被確診。
血糖檢查的誤區
很多糖尿病患者去醫院測了
血糖後才發現血糖控制不好。當醫生問起有沒有定期監測血糖時,很多“
糖友”都表示去醫院看病時才會測血糖,如果平時沒有什麼症狀就不會測,算下來有時一年才測兩次。專家認,如果患者偶爾去醫院測血糖然後開藥,會對醫生造成一定程度的誤導,醫生很可能會根據一次血糖指而增加藥量,而一次的
血糖指數並不能完全反映患者平時的血糖狀況。
誤區二:光測“手指血糖”
“糖友”在測血糖的時候不能光測“手指血糖”,還要測“
糖化血紅蛋白”,這樣才能反映最近三個月來的平均血糖水平,這有利於醫生判斷病情。“手指
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就好比一個班級的兩個成績,“手指血糖”反映了一次考試的成績,而“糖化血紅蛋白”反映的是3個月來這個班級的平均成績。
誤區三: 只測空腹或早餐後血糖
如果患者次日去醫院做檢查、開藥,部分“
糖友”會在檢查一天刻意少吃飯,且加強運動,第二天只測一下
餐後血糖,
血糖指數還可以,但卻不是平常的狀態。專家認為,如果一個月測一次血糖就等於沒有測。還有一部分患者血糖高,本應在早餐前打胰島素,可是如果第二天要
測血糖,就不打胰島素了,病人說想知道自己不打針不吃藥時的血糖情況,其實這對醫生的診斷很不利。
注意事項
■
血糖控制差的病人或病情危重者應每天監測 4-7次,直到病情穩定,血糖得到控制。當病情穩定或已達血糖控制目標時可每周監測1-2次
■ 使用
胰島素治療者在治療開始階段每日至少
測血糖5次,達到治療目標後每日自我監測血糖2-4次
■ 使用口服藥和生活方式干預的患者每周監測血糖2-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