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平郡

陽平郡

陽平郡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古郡(郡是中國古代行政區域,始見於戰國時期。秦代以前比縣小,從秦代起比縣大,隋朝廢郡制,以縣直隸於州。唐朝道、州、縣,武則天時曾改州為郡,旋復之,明清稱府。),曾經先後在三地置。

魏文帝黃初二年 (221年)由魏郡分置陽平郡,治元城(今大名東北金灘鎮);南朝宋僑置陽平郡,治陽平縣(今安徽固鎮谷陽城)屬豫州(治今安徽壽縣);南齊建元二年(公元480年),蕭道成在石鱉城(今江蘇寶應境內)設定陽平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陽平郡
  • 外文名:Yangping Prefecture
  • 時間:魏文帝黃初二年
  • 先後屬:相州、司州、毛州
  • 地點:河北邯鄲市大名境內
  • 地理位置:冀魯豫交界一帶
三國魏置,南朝宋僑置,南朝齊置,

三國魏置

魏文帝黃初二年 (221年)由魏郡分置陽平郡,治元城(今大名東北金灘鎮)。
魏元帝景元三年(262年)設十一州,陽平郡治館陶(今館陶鎮)領九縣:館陶、清淵、陽平、元城、東武陽、衛國、頓丘等。
晉武帝鹹寧六年、太康元年(280年)晉分國為十九州,魏郡、廣平郡、陽平郡“三魏”屬司州,陽平郡治元城(今大名縣金灘鎮)領七縣:元城、館陶、清淵、陽平、東武城、發乾、東平等,先後屬相州、司州、毛州。隋開皇三年廢入毛州。

南朝宋僑置

南朝宋僑置陽平郡,治陽平縣(今安徽固鎮谷陽城)屬豫州(治今安徽壽縣)。
北朝北魏太和四年(480)廢陽平郡及其屬縣,不久復置陽平郡,隸屬睢州(治今安徽靈璧縣潼郡)。
南朝梁普通五~七年(524~526)梁取北魏之陽平郡隸潼州(由睢州改)。
北朝東魏武定六年(548)取梁之陽平郡,更名谷陽郡,治高昌縣(治今谷陽城),隸睢州(由潼州改),領高昌縣(治今谷陽城)和連城縣(治今安徽固鎮連城集)。
北朝北齊,谷陽郡屬仁州。
南朝陳:太建五年(573)入據淮北,谷陽郡屬潼州(治今安徽靈璧縣潼郡)。
北朝北周武帝時入據淮北,谷陽郡隸屬仁州((治赤坎城,今安徽固鎮仁和集)。
隋開皇六年(586)降谷陽郡為谷陽縣。屬仁州。

南朝齊置

南齊建元二年(公元480年),蕭道成在石鱉城(今江蘇寶應境內)設定陽平郡。領太清、永陽、安宜、豐國四縣。永明七年(公元489年),陽平郡及所領太清、永陽、安宜、豐國四縣皆僑寄山陽郡(今淮安市)內。
公元502年,梁在原安宜縣地域,重立陽平郡,治安宜縣。西魏,北齊,北周因之。隋開皇三年(583)廢陽平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