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萬年教子

陳萬年教子

陳萬年乃朝中重臣,嘗病,召其子陳鹹戒於床下,語至三更,鹹睡,頭觸屏風。萬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戒汝,汝反睡,不聽吾言,何也?”鹹叩頭謝曰:“具曉所言,大要教鹹諂也。”萬年乃不復言。(選自班固《漢書·陳萬年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陳萬年教子
  • 外文名稱:Chen Wannian teaches his son
  • 作品別名:萬年的教子方法
  • 創作年代:西漢
  • 作品出處:據《漢書》改寫
  • 文學體裁:文言文
  • 作者:班固
原文,譯文,注釋,特殊句式,啟發與借鑑,人物介紹,文言知識,思考練習,出處簡介,文化常識,作者簡介,

原文

陳萬年乃朝中重臣,嘗病,召其子陳鹹戒於床下,語至三更,鹹睡,頭觸屏風。萬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戒汝,汝反睡,不聽吾言,何也?”鹹叩頭謝曰:“具曉所言,大要教鹹諂也。”萬年乃不復言。

譯文

陳萬年是朝廷中顯赫的大官,(陳萬年)曾經病了,叫來兒子陳鹹告誡他(並讓他)跪在床前,說到半夜,陳鹹打了瞌睡,頭碰到了屏風。陳萬年很生氣,想要拿棍子打他,說:“你父親教育你,你反而打瞌睡,不聽他的話,這是為什麼?”陳鹹叩頭認錯,不敢說話,半天才說一句:“我都明白您所說的話,主要的意思是教我拍馬屁罷了!”陳萬年才不說話。

注釋

1.嘗:曾經。
2.戒:同“誡”,告誡。
3.語:談論,說話。
4.睡:打瞌睡
5.欲:想要。
6.杖:名詞用作動詞,用棍子打。
7.之:代詞,指代陳鹹
8.曰:說。
9.乃公:你的父親。乃:你。
10.謝:道歉,認錯。
11.具:全,都。
12.曉:知道。
13.大要:主要。
14.諂(chǎn):諂媚,奉承,拍馬屁。
15.乃不復言:乃,就。
16.復:再。
17.言:話。
18.陳萬年乃朝中重臣:乃,是。重臣,重要的大臣
19.汝反睡:反,反而。汝,你。
20.何:為什麼。

特殊句式

①欲杖之。:(陳萬年)想要用棍子打陳鹹。【省略主語】
②鹹叩頭謝:陳鹹(趕忙)跪下叩頭道歉。【省略動詞】
③具曉所言:您說的話(的意思)我都知道。【省略描述性詞語】
④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聽吾言,何也?:(我作為)父親教育你,你反而打瞌睡,不聽我的話,這是什麼道理?【省略描述性詞語】
⑤大要教鹹諂:(您)大概的意思是教我奉承拍馬屁。【省略主語】

啟發與借鑑

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在孩子身上印下深深的烙印,所以說,作為父母千萬要做一個合格的榜樣,但是也有教孩子走歪道的父母,文中陳萬年就是其中一個。“子不教,父之過。”父親如果不給生養子女良好的教育,這就是做父親的過錯。陳萬年喜好結交權勢,對他們卑躬屈膝,文中內容對他極具諷刺之意。
2.不要光阿諛奉承與聽信讒言。
3.兒子揭露了陳萬年內心的虛偽。

人物介紹

陳萬年(?——前44年)字幼公,沛郡相(今安徽宿縣西北)人也。為郡吏,察舉,至縣令,遷廣陵太守,以高弟入為右扶風,遷太僕。漢宣帝時任御史大夫。陳萬年為御史大夫,與於定國並位八年。陳萬年雖為朝中的重臣,但卻是一個善於奉承巴結、投機鑽營的人。
萬年廉平,內行修,然善事人。賂遺外戚許、史,傾家自盡,尤事樂陵侯史高。丞相丙吉病,中二千石上謁問疾。遣家丞出謝,謝已皆去,萬年獨留,昏夜乃歸。及吉病甚,上自臨,問以大臣行能。吉薦於定國、杜延年及萬年,萬年竟代定國為御史大夫八歲,病死。

文言知識

  1. “謝”在文言中除了解釋為“感謝”外,多作“認錯”、“認罪”、“道歉”等解。上文“鹹叩頭謝”,意為陳鹹叩頭認錯。
  2. 文言中的“睡”,一般指打瞌睡,而不是指睡覺。睡覺在文言中說“寢”。上文“鹹睡”,意為陳鹹打瞌睡。又,“汝反睡”,意為你反而打瞌睡了。

思考練習

①問:“萬年乃不敢復言”的原因是? 答:“萬年乃不復言”是因為兒子揭穿了他的卑鄙心理。
②問:“你認為陳萬年的做法對嗎? 答:不對。因為叫兒女虛偽,是為他們做了壞榜樣,如果陳鹹不揭發他反而接受了,就會多一個地位顯赫、但卻走歪道的官。這種人多了,會影響社會。

出處簡介

出自《漢書》,又稱《前漢書》,由我國東漢時期的歷史學家班固編撰,它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漢書》是繼《史記》之後我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與《史記》、《後漢書》、《三國志》並稱為“前四史”。 《漢書》全書主要記述了上起西漢的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漢書》包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共一百篇,後人劃分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萬字。
班固鑒於武帝時,司馬遷著《史記》,止於武帝太初年間,太初以後便闕而不錄。後揚雄劉歆等雖為綴續,但多鄙俗失真,不足以踵繼《史記》,班彪乃發憤繼續前史,終作成“後傳”(列傳)六十五篇。同時班固因“以彪所續前史未詳,乃潛精研究,欲就其業”,遂本其父所作,潛精研究,續成其書,踵繼先人之業。漢書沒有“世家”這一規制。 班固亦有歌頌漢朝功德之意。《漢書敘傳》中,班固曾述其撰書之旨謂:“雖堯舜
之盛,必有典謨之篇,然後揚名於後世,冠德於百王”,故知班固撰《漢書》以頌漢朝之功德。 《漢書》的語言莊嚴工整,多用排偶古字古詞,遣辭造句典雅遠奧,與《史記》平暢的口語化文字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中國紀史的方式自《漢書》以後,歷代都仿照它的體例,纂修了紀傳體斷代史。 《漢書》成書於漢和帝時期,前後歷時近四十年。班固世代為望族,家多藏書,父班彪為當世儒學大家,“唯聖人之道然後盡心”,採集前史遺事,旁觀異聞,作《史記後傳》六十五篇。班固承繼父志,“亨篤志於博學,以著述為業”,撰成《漢書》。其書的八表和《天文志》,則由其妹班昭馬續共同續成,故《漢書》前後歷經四人之手完成。班昭是“二十四史”中絕無僅有的女作者。註疏《漢書》者主要有唐朝的顏師古(注)、清朝的王先謙(補註)。 《漢書》開創了我國斷代紀傳表志體史書,奠定了修正史編例。史學家章學誠曾在《文史通義》中說過:“遷史不可為定法,固因遷之體,而為一成之義例,遂為後世不桃之宗焉。”歷來,“史之良,首推遷、固”,“史風漢”、史班班馬並稱,兩書各有所長,同為中華史學名著,為治文史者必讀之史籍。 《漢書》尤以史料豐富、聞見博洽著稱,“整齊一代之書,文贍事詳,要非後世史官所能及”。可見,《漢書》在史學史上有重要的價值和地位。 《漢書》開創了“包舉一代”的斷代史體例。
陳萬年教子

文化常識

古人晚上是用“更”計算時間的。一夜“五更”,對照今天的計時方法:19:00-21:00為“一更”(戌xu時);21:00-23:00為“二更”(亥時);23:00-1:00為“三更”(子時);1:00-3:00為“四更”(丑時);3:00-5:00為“五更”(寅時)。成語中有“半夜三更”,因為“三更”正好是半夜(23:00-1:00之間)。

作者簡介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東漢歷史學家班彪之子,班超之兄,字孟堅扶風安陵人(今陝西鹹陽)。生於東漢光武帝建武八年,卒於東漢和帝永元四年,年六十一歲。班固自幼聰敏,“九歲能屬文,誦詩賦”,成年後博覽群書,“九流百家之言,無不窮究”。著有《白虎通德論》六卷,《漢書》一百二十卷,《》十七卷 。 由於《史記》只寫到漢武帝的太初年間,因此,當時有不少人為其編寫續篇。據《史通·正義》記載,寫過《史記》續篇的人就有劉向劉歆馮商揚雄等十多人,書名仍稱《史記》。班固的父親班彪(公元3年~公元54年)對這些續篇感到很不滿意,遂“采其舊事,旁貫異聞”為《史記》“作《後傳》六十五篇”。班彪死後,年僅22歲的班固,動手整理父親的遺稿,決心繼承父業,完成這部接續巨作。 不料,工作開始幾年,有人上書漢明帝,告發班固“私作國史”。班固被捕入獄,書稿也被全部查抄。他的弟弟班超上書漢明帝說明班固修《漢書》的目的是頌揚漢德,讓後人了解歷史,從中獲取教訓,並無毀謗朝廷之意。後來無罪開釋,漢明帝更給了班家一些錢財,幫助他們寫下去。 漢明帝頗賞識班固的才能,召為蘭台令史,秩俸為二千石,後轉遷。當時蘭台令史傅毅是他的同事,二人皆以文聞名,班固與弟班超書曰:“武仲以能屬文,為蘭台令史,下筆不能自休。”此即“文人相輕”的典故。班固又奉詔完成其父所著書。 漢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竇憲率兵伐匈奴,班固隨其出征,任中護軍,行中郎將事,大破匈奴後,勒石燕然山的銘文,即出自班固手筆。 班固“不教學諸子,諸子多不遵法度”,洛陽令種競被班固的家奴醉罵,懷恨未忘。漢和帝永元四年竇憲失勢自殺,班固受牽連而被免官職,種競利用竇憲事敗之機,逮捕班固,日加笞辱。班固死在獄中,年六十一歲。此時所著《漢書》,八“表”及“天文志”均未完成。 班固著《漢書》未完成而卒,漢和帝命其妹班昭就東觀藏書閣所存資料,續寫班固遺作,然尚未完畢,班昭便卒。同郡的馬續是班昭的門生,博覽古今,漢和帝召其補成七“表”及“天文志”。 此外,班固也是東漢時期最著名的辭賦家之一,著有《兩都賦》、《答賓戲》、《幽通賦》等。
陳萬年教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