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白虎通義》
- 又名:《白虎通》
- 作者:班固
- 原版名稱:《白虎通德論》
《白虎通德論》是一本書,東漢漢章帝建初四年(79年)朝廷召開白虎觀會議,由太常、將、大夫、博士、議郎、郎官及諸生、諸儒陳述見解,“講議五經異同”,意圖...
《白虎通義》是中國漢代講論五經同異,統一今文經義的一部重要著作。班固等人根據漢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經學辯論的結果撰集而成。因辯論地點在白虎觀而得名。...
白虎觀,漢代宮觀名。漢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年)會學者於此,講五經同異,成《白虎通德論》書。在未央宮中。...
《三綱六紀》出自《白虎通德論》卷七,作者是班固。本書主要內容講述了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六紀即:諸父有善,諸舅有義,族人有序,昆弟有...
章帝時,以史官兼任記錄,奉命把討論結果整理成《白虎通義》,又稱《白虎通德論》。永元元年(公元89年),大將軍竇憲奉旨遠征匈奴,他參與謀議,竇憲在政爭中失敗自殺...
天人感應與災異說最終在《白虎通德論》中規定下來,給漢代政事帶來很大的影響。在漢代,天人感應思想占了統治地位,劉向,劉歆、班固都承認政治得失,可以導致災異變怪...
孫詒讓隨父南歸,得元大德本《白虎通德論》、阮校刻本《薛尚功鐘鼎款識》、舊抄本《水心別集》,始事鑑藏善本並治金文之學。1865年(同治四年乙丑),父衣言應...
天子在古代政權里是爵稱;王者父天母地,為天之子也。中國文化注重修德與立功;東漢《白虎通德論》講:天子(tiān zǐ) 者,爵稱也。王者父天母地,為天之子也...
東漢班固《白虎通德論·封禪》:德至鳥獸則鳳皇翔,鸞鳥舞,麒麟臻,白虎到,狐九尾,白雉降,白鹿見,白鳥下。狐九尾何?狐死首丘,不忘本也,明安不忘危也。必九尾...
《白虎通德論·崩薨》: 堯皆僭痛之,舜見終,各一也。 《新書·瑰瑋》: 擅退則讓,上僭者誅,故淫侈不得生,知巧詐謀無為起,奸邪盜賊自為止,則民離罪遠矣...
會後他按章帝的旨意,將會議記錄整理成《白虎通德論》(《白虎通義》) [35-36] 集當時經學之大成,使讖緯神學理論化、法典化。 [37] ...
除蘭台令史,遷為郎,典校秘書,潛心二十餘年,修成《漢書》,當世重之,遷玄武司馬,撰《白虎通德論》,征匈奴為中護軍,兵敗受牽連,死獄中,善辭賦,有《兩都...
除蘭台令史,遷為郎,典校秘書,潛心二十餘年,修成《漢書》,當世重之,遷玄武司馬,撰《白虎通德論》,征匈奴為中護軍,兵敗受牽連,死獄中,善辭賦,有《兩都...
因經學家多分歧,集中諸卿、博士等於白虎觀講議五經同異,並命班固將討論結果整理成書,名為《白虎通德論》(又稱《白虎通議》《白虎通》),這部書系統地吸收了...
會後由著名學者班固整理纂集,公布了一個官方檔案:《白虎通德論》,這才真正完成了把儒家一部分主要學說轉變為實際的社會政治制度的律條,以及社會全體成員共同必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