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以來,在國家、省、市各級媒體上發表文章1000多篇,文章多次榮獲國家、省、市級獎項。成功策劃推出中國驕傲、全國十大見義勇為
英雄等著名人物。在多家媒體開設有個人品牌專欄,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大山集團等高等院校和企事業單位開展幸福學巡講活動。2008年10月參加亞歐首腦會議,並在亞歐論壇上發表演講。
中央電視台、
人民日報、
新華網、
新浪網、
搜狐網、
網易、
新華日報、
揚子晚報、
江蘇工人報、風流一代雜誌等刊播他的報導。陳曉松專攻幸福課題研究,發明了幸福定律和幸福公式,提出了幸福樹理論,並以此為基礎初步建立了幸福學理論體系,陳曉松呼籲社會應以幸福為第一導向,以GNH(國民幸福指數)取代GDP。在各地開展幸福學演講,積極傳播幸福理念。
中文名:陳曉松
| 代表作品:《幸福學》
|
國籍:中國
| 主要成就:發明幸福定律和幸福公式
|
民族:漢族
| 提出幸福樹理論
|
出生地:江蘇
| 大學幸福學倡設者
|
出生日期:1977年12月1日
| 身高:170cm
|
職業:幸福學研究者、媒體人
| 體重:60KG
|
畢業院校:南京大學
| 愛好:讀書、寫作、旅遊
|
大學開講幸福學
10日晚,一場精彩的“幸福學”演講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開講。本次講壇的主講人是幸福學家陳曉松,曾研究過多種學科,但他最終選擇以“幸福學”為自己惟一的學術研究方向。2008年,陳曉松一位同學身家過億的上司選擇了自殺。這一事件引起了陳曉松的反思。由此開始,他認識到,大多數人認為的那種成功人士、有錢人過得很幸福的觀念其實是錯誤的。
2008年,當時年僅31歲的他曾經受邀參加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在會議的間隙,陳曉松發現許多精英人物對於幸福到底是什麼也很困惑。這更增添了他從事“幸福課題”研究的信心和決心。陳曉松告訴記者,他的目的就是要喚起社會更多地關注幸福問題。
職業傳媒人
1977年出生於
江蘇的陳曉松,1997年起從事媒體工作,在國家、省、市各級媒體上發表文章1000多篇,其中陳曉松采寫的《秦淮河畔的青春之歌》、《泗洪農民工入選中國驕傲》、《泗洪外出打工青年當選十佳新溫州人》、《走出家門創新業》、《跨出一步天地寬》、《上善若水 慈濟天下》、《情到深處客自留》、《
英雄認親》等稿件贏得了社會的廣泛好評,作品榮獲
中國地市報新聞獎一等獎,江蘇報紙好新聞獎一等獎等多個獎項。
陳曉松善於發現生活,發現生活中的感人故事和人物,陳曉松成為最早報導中國首善
陳游標、中國驕傲朱柱、全國見義勇為
英雄裴昌彩、十佳新溫州人顏崇丞、亞運會
冠軍劉歡緣、見義勇為英雄
李少文等一大批新聞人物的記者。特別是成功策劃了救人
英雄朱柱系列報導。獨立采寫的《泗洪農民工入選中國驕傲》等稿件相繼刊登於《
人民日報》、《新華日報》、《
揚子晚報》等媒體上。這些報導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視,宣傳部門以《奏響
英雄報導的響亮樂章》為題,刊發了其成功報導朱柱事跡的體會文章。采寫的《秦淮河畔青春之歌》在2007年5月份全省報紙好新聞評比中榮獲一等獎。其作品被收錄於《獲獎背後的故事》、《一紙風行十年間》、《淮海雕塑群》等書刊。
文化探索者
陳曉松的文學腳步
初二開始發表處女作《樹下》。
1997年從事媒體工作,業餘寫寫散文、
詩歌、雜談,筆名陳道、
文羽、潤東等。
2005年主編文化版,開始網路文學創作,寫作《造個夢想去幻想》、《每個人的前面都有一個足球》,網名春子春辰。
2008年應邀參加亞歐首腦會議和亞歐工商論壇。
2009年起開設個人專欄,以雜文的形式,以或調侃或犀利的
語言風格評點社會熱點,傳播生活智慧,弘揚傳統文化。專欄開辦以來,許多雜談如《中庸與狷狂》 、《關於面子的經濟學問題》、《名校選怪才是葉公好龍》 、《社會不僅僅需要理性》 、《經濟界來了個“古墓派”》 、《中毒的豈止是豇豆》、《他們在尋找“麥克風”》等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同年6月主編洪澤湖副刊。嘗試遊記散文,代表作《綠踏江南》。
陳曉松的詩詞創作具有青春的氣息和愛國的情懷。其中代表性的作品有《夜遊北大》、《採桑子·盼統一》等。
採桑子·盼統一
陳曉松
時空隔斷情難斷,
開國己丑,
今又己丑,
花甲輪迴六十秋;
一年一度春風勁,
兩岸三通,
南北溝通,
學術家
致力於多學科、跨學科研究和
文化傳播。2006年寫出《群體學》書稿。提出實效管理理論。強調在現代管理中注重人的情感作用。開啟了全新的管理理論的新篇章。同時,提出成功不等於幸福的理論體系。指出,無論社會還是個人都應該更加重視幸福和快樂,而不要過於追求經濟上的成功。致力於新成功理念的傳播。對公司
老闆和員工、大學生等進行新成功理念的教育。
2008年10月,陳曉松應邀參加了亞歐首腦會議,並在論壇上發表了演講。10月24日和25日,為期兩天的亞歐首腦會議在
北京隆重舉行,
江蘇年僅31歲的陳曉松以循環經濟研究者的身份全程參加會議。
31歲的陳曉松是從老鄉的那兒第一次聽到“再生資源利用”這個詞。隨後進行了研究。論壇組委會決定邀請陳曉松先生參加亞歐首腦會議,並在第十一屆亞歐工商論壇發表演講。
慈善倡導者
多年來,陳曉松積極投身
慈善事業,不僅報導宣傳好重大典型人物,還積極的給予他們以幫助。及時救助了中國驕傲朱柱的
妹妹、女研究生
王倩等人,受到了社會的讚譽。同時,他還四方本走、大聲疾呼,呼籲社會各界投身慈善事業。尤其注重對中國首善
陳游標等全國著名慈善人物的報導。倡導慈善理念。
媒體報導的陳曉松的一些愛心故事
在愛心記者陳曉松的幫助下——
經愛心記者陳曉松多方奔走、愛心
企業家石祖乾熱心相助,昨日,
泗洪縣救人
英雄朱柱的妹妹朱雪娥到
金維車業報到,順利實現畢業後在泗洪就業的願望。
泗洪縣
雙溝鎮外出務工青年朱柱在
南京救人犧牲之,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當年,朱柱入選中央電視台“中國驕傲”人物,並被追認為革命烈士。本報記者陳曉松對朱柱的
英雄事跡進行了長期跟蹤報導,採訪中,陳曉松得知朱柱的妹妹朱雪娥一直有學習電腦知識的願望,為了幫助其完成心愿,經過聯繫,朱雪娥被安排到宿遷環宇電腦學校學習平面設計。
朱雪娥畢業後,表達了想在泗洪工作的願望,經陳曉松多方聯繫、愛心
企業家石祖乾熱心相助,朱雪娥得嘗心愿,找到了一份滿意的工作——在泗洪縣金維車業辦公室從事會計工作。
昨日,朱雪娥到泗洪縣金維車業報到後正式上班。她表示,一定努力工作,將來回報社會。
5月20日,
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推出大型
公益節目“春暖2007”,“中國驕傲”朱柱犧牲後引發的兩段情緣成為焦點,陳曉松在當天播出的節目中講述了報導
英雄的過程、當地社會各界對英雄家人的關愛以及英雄壯舉引發的兩段情緣。
在
南京打工的泗洪籍農民工朱柱勇救落水女子而壯烈犧牲,
事情發生後,當地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給予了
英雄家人特別的關愛,與此同時,英雄壯舉也引發了兩段獨特的情緣,朱柱家人分別與被救女子龐娟家人和全國十大見義勇為英雄裴昌彩分別認親,演繹了一幕幕人間真情。4月底,中央電視台在得知這一信息後,立即派出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陳曉松講述了
英雄壯舉後的愛心故事。
5月20日下午6時起,在長達15分鐘的專題節目中,中央電視台從多個側面詳細報導了兩段情緣的產生過程,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
在當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愛下,朱柱家人生活問題一一得到解決,朱柱家人對此表示非常滿意。
愛心人士陳曉松救助女研究生
愛心在
洪澤湖畔涌動,一場救助泗洪女研究生的行動使寒冬里的泗洪變得格外的溫暖。
由愛心記者陳曉松“牽線搭橋”大湖網發起的救助白血病患者
王飛行動取得了較大的進展。據了解,為了救助患白血病的弟弟,
南京師範大學的女研究生
王倩決定放棄學業打工掙錢,本報記者陳曉松曾以《女研究生願簽“終身契約”救病弟》為題報導了此事,
新華網、人民網等中央媒體紛紛轉載,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報導刊出後,社會各界紛紛對
王倩的救弟行為表示了關注,南京、
儀征、連雲港、
揚中等地的市民紛紛要求捐款幫助王飛。
在泗洪縣
倡議發出後,泗洪農村合作銀行、
峰山鄉黨委政府、峰山國小、峰山中學、峰山商會等單位紛紛慷慨解囊,捐款給王飛,幫助他戰勝病魔。當天下午,王飛的
姐姐王倩特地從
南京返回泗洪接受了捐贈。
女研究生願簽“終身契約”救病弟
去年底,在
南京讀書的泗洪峰山人王飛被查出患有白血病,為了救助患白血病的弟弟,
南京師範大學的女研究生
王倩決定放棄學業打工掙錢,並且表示,如果有單位願意接納她並替弟弟支付醫藥費,她願意和這個單位簽終身契約,直到自己做不動為止。
當得知這樣的情況後,泗洪本土
入口網站大湖網率先在
王倩的家鄉泗洪號召家鄉父老捐款,有近20人表示將提供幫助。
王倩的父親
王保林50歲,一直在
河西的某裝飾城靠踩三輪車送貨養活一家人,年收入不過幾千元。面對高額醫療費用,年收入僅幾千元的
王倩一家一籌莫展。
家鄉人民紛紛伸出援助之手
愛心記者陳曉松得知此事後立即與
王倩取得了聯繫,在媒體上報導了此事,並帶頭捐款400元。同時,在她的家鄉泗洪發起了倡議,得到了泗洪農村合作銀行和峰山鄉黨委政府的回響,已經籌集愛心善款33217.8元。
據了解,當王飛的家鄉峰山鄉黨委政府領導得知這一情況後,立即發動了學校、單位和社會各界為其進行了捐款,峰山國小的學生們拿出了自己平時的零花錢,一元、二元、五元的,匯集了無數人的愛心。在合行接受捐贈的同時,還有兩名員工跑到辦公室為其捐款,深深的感動了在場的每一位人。
女研究生原棄學救弟 陳曉松熱心救助
今年一月初以來,愛心記者陳曉松熱心救助泗洪女研究生
王倩取得了可喜的進展。泗洪峰山鄉人
王倩是
南京師範大學在讀研究生,2007年12月她的弟弟檢查出患白血病,需要治療費用20多萬元,她家境貧寒,已無力承擔治療費用。陳曉松在得知她的事情後,立即報導了此事,並在
揚子晚報、泗洪綜合入口網站大湖網上發出救助
王倩的倡議。1月10日,陳曉松以《女研究生願簽“終身契約”救病弟》為題在
揚子晚報、
新華網、人民網、中央電視台等媒體上對
王倩一家的困難進行了報導。1月11日,正是
三九嚴寒,天空又下起了大雨。陳曉松又冒著凜冽的寒風和大雨四方奔走,到多家單位為王倩募捐,得到了泗洪許多愛心單位和人士的回響。陳曉松還帶頭捐款。在陳曉松的倡議下,
南京、連雲港、揚中、
宜興等地的熱心人士和泗洪的家鄉父老紛紛慷慨解饢,捐助
王倩。
王倩是泗洪縣峰山鄉
吳莊村王莊人,24歲,是
南京師範大學
企業管理專業研一的學生。父母都在
南京打工。2006年,她從
南通大學人力資源系畢業後考上了自費研究生,但是因為家庭負擔不起而放棄了,她終於考上了公費的研究生,來
南京和母團聚。
就在
王倩慶幸自己學業有成的時候,她的弟弟卻突發重病。浦口
南京長江電腦專修學院上學的弟弟王飛突然出現咳嗽和發燒的症狀,頸部淋巴結腫大,吃了四天的消炎藥後一直沒有好轉。姐姐
王倩知道後趕緊帶弟弟到醫院做檢查。25號上午,王飛被醫生確診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隨後,王飛住進了
江蘇省人民醫院血液科。院方說,治療這種病需要高達40萬的醫療費用,即使是
王倩為其弟弟配型也需要20—30萬元。
為了救助患白血病的弟弟,
南京師範大學的一位女研究生決定放棄學業打工掙錢。泗洪本土入口網站大湖網已經率先在她的家鄉泗洪號召家鄉父老為王倩一家捐款。
王倩弟弟的病情比較穩定,估計還要十幾天就能進行骨髓移植了。但她還是沒有籌到錢。在
南京打工的父母東湊西湊才將第一期的3萬元治療費繳到醫院。家裡的錢已經全部花光了。
王倩的爸爸王保林50歲,1一直在河西的某裝飾城靠腳踩三輪車送貨養活一家人,年收入不過幾千元。
王倩表示,“我現在只想趕緊走上社會為弟弟掙醫藥費,不過這個過程太漫長了,弟弟的醫療費卻‘迫在眉睫’。如果有單位願意接納她並替弟弟支付醫藥費,我願意和這個單位簽終身契約,直到自己做不動為止。”另外,她還希望這個單位可以給她一個小小的假期,讓她為弟弟捐獻骨髓。
登上國際論壇
陳曉松應邀參加亞歐首腦會議 2008年10月27日09:18 新華報業網—
揚子晚報24日和25日,為期兩天的亞歐首腦會議在北京隆重舉行,
江蘇年僅31歲的陳曉松以循環經濟研究者的身份全程參加會議。在該首腦會議前舉行的第十一屆亞歐工商論壇上,陳曉松還就環境與氣候問題發表了演講,他是這一領域發表演講的唯一的一名中國人。
半路出家
31歲的陳曉松對“循環經濟”產生興趣,說起來非常偶然。從家鄉人口中第一次聽到“再生資源利用”這個詞。
“再生資源利用”是什麼?在查閱了許多資料後,陳曉松發現再生資源利用行業大有可為,廢舊物資中含有大量的再生資源,如果回收利用,對於發展循環經濟有著重要意義。陳曉松告訴記者,都有大量的家電、塑膠、紙張、建築垃圾等廢舊物資被當作“垃圾”白白丟棄,真是令人痛心。據有關資料顯示,回收利用1噸廢鋼,可煉鋼0.8噸,節約鐵礦石2-3噸和焦炭1噸;回收利用1噸廢紙,可造紙0.8噸,節約木材3立方米、電600度、煤1.2噸、水100立方米。
於是陳曉松在工作之餘,開始了對循環經濟和再生資源利用行業的研究,並創辦了循環經濟網,專門研究循環經濟和再生資源利用問題。陳曉松的一些有關再生資源利用的文章引起了亞歐工商論壇組委會的重視,10月中旬,陳曉松收到了會議的邀請函。
歐洲專家向他豎起大拇指
22日下午2時30分,在第十一屆亞歐工商論壇上,陳曉松和其他四位外國專家坐在主席台上。3時,陳曉松第四位出場,他面對來自亞歐兩大洲的專家、代表,發表了《加強亞歐環保技術合作 廣泛開展再生資源利用》的演講。
在15分鐘的演講中,陳曉松闡述了他的研究觀點:地球資源不可再生。再生資源利用是全球唯一可以“再生”的資源,如果循環利用得好,就是最好的節約資源。他呼籲亞歐各國攜起手來,深化環保技術合作,減少和消除技術轉讓壁壘,廣泛開展再生資源利用來造福人類。演講結束後,很多國外專家紛紛向他豎起了大拇指:“在環境與氣候問題上很少見到東方的精彩演講,今天你說得很好,謝謝你!”一些國內與會的著名
企業家也稱讚陳曉松的演講比外國人還要精彩。
據了解,在本次論壇上,就環境與氣候問題發表演講的共有5人,陳曉松是唯一的一名中國人。
和多國政要一起坐在第一排
參加完國際論壇演講,24日下午,陳曉松又參加了在
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他當時坐在大會堂第一排。陳曉松說,薩科奇、
蘇西洛,這些平時只有在電視上才能看到的外國首腦,就坐在他面前的主席台上。在近距離聽了多國首腦的演講後,陳曉松覺得胡總書記的講話是最精彩的,
印度領導人的巴掌拍得最響,而法國總統發言的聲音最大。對於他們的發言,陳曉松都做了認真記錄。
回擊北師大教授
各大網站紛紛報導了北師大教授董藩的成功論:當你40歲時,沒有4000萬身價不要來見我,也別說是我學生。此言論一出,立刻引起社會熱議。第二天,在一著名論壇貓撲上,出現了針對這一奇談的一個帖子——《致北師大四千萬教授董藩的一封公開信》,半天時間點擊率很快就過萬次,被貓撲首頁推薦,一時引起網路轟動。
這篇流傳很廣的奇文的作者正是陳曉松。文章以董教授一個學生的口吻寫於10年後的2021年。這位“學生”按照董老師的 4000萬目標不斷奮鬥,終於在40歲前賺到了4000萬,但是,戲劇性的是,全班60個同學只有5人賺到4000萬,而其中,一個成了貪官,一個成了奸商,一個沒有了健康,而另一些則反目不認老師。最後,只有這位學生一人能來到老師門前。帖子這時寫道:“今天,我終於有了4000萬,有了與您見面的資格。我步履蹣跚的來到您的門前,卻沒有了敲門的心情。您的鄰居告訴我您得了抑鬱症,說是去尋找中國最窮的山村。我不知道到哪裡才能找到您。此時此刻,我一點也不開心,只有深深的憂傷、鬱悶、無助,甚至絕望!於是只好向社會發布這封公開信,希望能再次聽您指點迷津!”
陳曉松坦言:一心為錢,只會讓人失去道德和理智。要在極短時間完成巨額財富,要么變成貪官,要么變成奸商,要么犧牲掉自己的健康和家人的幸福。最終毫無意義。
學術書稿
陳曉松上學期間就喜歡哲學,2005年開始研究群體學、循環經濟學。專攻幸福學是源於他的同學口中的一個“故事”。
2008年,陳曉松在北京從一位同學處得知,他的一位身家過億的上司選擇了自殺。這一事件引起了陳曉松的反思:成功人士、有錢人就一定過得很幸福嗎?答案顯然是否定。那么,既然如此,人追求的終極目標到底是什麼?從那時開始,陳曉松展開了“幸福課題”的研究。
陳曉松告訴記者,他的目的就是要喚起社會更多地關注幸福問題。他說:“人類追求的終極目標是幸福,但是現在有這學那學,還沒有一門幸福學,所以現在應該開設幸福學,引導人們正確地認識幸福問題,更好地建設我們的和諧社會、幸福社會”。打那以後,他暫時專攻幸福學研究。通過四年的刻苦努力,陳曉松總結出了幸福的基礎理論——幸福樹理論,並以此為基礎初步建立了幸福學理論體系,並在各地開展幸福學演講,積極傳播幸福理念。
2010年12月10日,陳曉松應邀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演講。從那以後,他便開始到各類人群中去演講,並藉機了解人們對幸福的看法,完善自己的理論。陳曉松已經撰寫了近10萬字的幸福學專著。
“幸福哥”
應中國礦業大學邀請,陳曉松在該校做了一場“幸福學”的專題演講。演講時間原定一個半小時,結果三個半小時才結束,創造了礦大演講時長的記錄。陳曉松被大學生親切地稱為“幸福哥”。
陳曉松應邀來到中國礦業大學演講,演講中,他從古希臘時代的幸福觀和中國古代幸福觀的比較、現代社會東西方幸福觀的差異,一直講到幸福內涵的把握和如何提升幸福指數。他的演講不時引來陣陣熱烈的掌聲,原定一個半小時的演講一再被學生的熱情所延長。
9點半了,主持人不得不提示說:“陳老師今天很累了,請同學們理解。”演講繼續進行到近10點半。不想讓同學們“失望”的陳曉松,把自己的信箱和電話告訴大家,請大家有問題直接發給他,這樣演講才得以結束。會後,許多同學紛紛上前要求與陳曉松合影,還有許多同學一路尾隨,向這位“幸福哥”不斷提問。
活動組織者說,“幸福哥”陳曉松創造了該校演講時長的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