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雕

陰雕

陰雕是雕刻的一種,又稱沉雕,將雕刻材質表面刻入形成凹陷,使文字或圖案凹於鉤邊下比材質平面要低的一種雕刻手法,依賴熟練和準確的技法,使線條有起訖和頓挫、深淺的效果。

陰雕技巧可廣泛用於不同材質上,諸如木雕石雕篆刻竹雕匏瓜、葫蘆等,流傳於世界各國,古埃及、古希臘和古羅馬等文明之藝術品、建物都有陰雕技巧的使用,在中國、日本的寺廟、君王宮殿也運用許多陰雕藝術,著名的有中國的秦山刻石、埃及的羅塞塔石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陰雕
  • 別稱:沉雕
  • 概念雕刻的一種
  • 定義:將雕刻材質表面刻入形成凹陷
  • 大多用於:牌坊、墓葬、摩崖石刻
沉雕,大多用於建築物牆面裝飾的雕刻和碑牌坊、墓葬、摩崖石刻、宅居楹聯、匾額以及工藝品等的題刻。其中以摩崖石刻、碑牌、楹聯題刻為最多。沉雕中有一類稱為線雕,仿效中國畫寫意、重疊、線條造型、散點透視等傳統筆法,雕鏤各種線條裝飾。沉雕工藝要求線條柔順、鮮明,字刻保持雄渾、蒼勁的原韻。
沉雕以碑記、墓葬等的石刻歷史最為悠久。境內現存的以宋代洛陽橋上蔡襄撰書的《萬安橋記》碑刻及城關科山和塗嶺虎岩山題刻,黃塘岩峰山經文鐫刻等多處楷書字型的摩崖石刻為最早。此後還有元塔上梵文及建造時間的陰刻。明清時期,有大量記事記游、題名詩詞、楹聯對句等草、楷、行、隸、篆各類字型的摩崖石刻,更有許多寺廟、水利、橋樑等修建紀事碑刻,墓葬欽賜坊牌、龜馱神道碑、阿拉伯《古蘭經》文的摹刻。此外還有文筆山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地震記載鏤刻和明代《劉望海祠頌德碑》等6塊重要碑記鐫刻,以及崇武城南門外海邊明代黃吾野“海門深處”的題刻等等。自明代以來,住宅的門楹、匾額的雕刻層出不窮。進入近現代,眾多紀念性建築物、碑塔、陵園、園林、風景區,乃至公路路牌路標,都有沉雕字刻。還有些工藝品也雕上題刻,如參加全國工藝美術展覽沉刻有四季花紋和文字、圖文並茂的青石“四季小屏”。這些石刻,無論是筆力和神韻,都保留著原有的遒勁書法藝術魅力和清晰圖像。
惠安石匠鏤刻的具有美術圖案的沉雕,最早的當數清代福州鼓山靈源洞石壁上的《神光祖師》畫像線雕。至近現代,圖案沉雕技藝在惠安工匠手裡得到發揚光大,先後有60年代初城關科山東麓的“治山治水紀念碑”園中的兩幅《十年水利建設分布圖》和《十年林業水土保持分布圖》線雕和70年代福州西湖賓館大廳牆壁上的《松竹圖》大型沉雕等作品問世。近年來又有江蘇鹽城新四軍組建紀念館的《新四軍抗日路線圖》、南京雨花台紀念館加工有12個兩種不同的日月同輝的大線雕(5400平方米)和出口新加坡《敦煌飛天》大型沉雕(數十幅1.5×1.5米)等等。這些作品,其線條自然流暢、柔順修美,雕工刀法凌峻,盤曲有力,深淺適中,再現惠安工匠的超凡技藝,實為難得的藝術珍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