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發布
2003年10月22日,陝西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快發展服務業的指導意見》。
檔案內容
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發展服務業的指導意見
陝政發〔2003〕41號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了加快服務業發展,充分發揮服務業吸納就業、促進消費、調整結構、推動經濟成長的重要作用,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計委關於“十五”期間加快發展服務業若干政策措施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01〕98號)精神,結合我省實際,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提高認識,增強加快發展服務業的緊迫性和主動性
(一)
服務業是
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服務業的興旺發達是現代經濟的一個重要特徵。加快發展服務業,不僅是陝西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而且是提高我省綜合實力和國民經濟整體素質的有力措施,對緩解就業壓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大力發展我省服務業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二)改革開放以來,我省服務業穩定發展,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持續提高,內部結構不斷改善,就業崗位大幅度增加。但與國民經濟成長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相比,仍然處於落後狀態,供給總量不足、結構落後、發展緩慢的問題仍很突出。服務業增加值在全國的位次由1990年的第十五位下降到2001年的第二十位。其主要原因是我們對發展服務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統籌協調與策劃指導不夠;對一些重要領域還沒有放開,市場準入門檻過高,難以調動全社會各種所有制發展服務業的積極性;企事業單位的後勤服務機構大多數還沒有剝離出來,自給自足,資源配置效率低下;許多本來可以產業化經營、商業化運作的服務領域,卻被當作公益性、福利性的社會事業來辦,導致這些行業過分依賴政府投入,缺乏競爭壓力和自我發展的內在動力;不少服務企業改革滯後,尚未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管理水平不高,綜合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銀行、保險、證券、會計、律師、專利以及各種現代服務領域缺乏高層次人才。
(三)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步伐的新階段,城鄉居民對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強,國民經濟成長越來越倚重於服務業的帶動。各級政府要充分認識發展服務業在建設西部經濟強省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增強機遇意識和緊迫感,切實將服務業擺到與農業、工業同等重要的位置,及時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轉變職能,改進作風,為服務業快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四)根據省第十次黨代會關於建設西部經濟強省的總體要求以及我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畫綱要精神,“十五”期間我省服務業發展的總體思路和目標是:適應加入WTO和工業化、城市化及信息化發展要求,立足產業升級和加快發展的需要,以擴大總量、促進就業、方便生活、提高效率為目標,以市場化、產業化和社會化為方向,通過政策指導、體制創新、擴大開放、投資引導,使全省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速度適當高於國民經濟成長速度,保持在11 %左右,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39.1%提高到2005年的43%,服務業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由2000年27.8%提高到2005年的33%。
二、突出重點,構築陝西特色服務業發展格局
(五)面向國內外市場,以企業為主體,以資源為依託,以技術進步為支撐,最佳化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圍繞關中“一線兩帶”、陝北能源化工基地和陝南現代中藥基地建設,大力發展具有陝西特色的服務業。
(六)最佳化行業結構,提高發展層次。用現代經營方式和科學技術改造提升商貿流通、交通運輸、餐飲、公用事業、農業服務等傳統服務業,大力推進連鎖經營、特許經營、物流配送、多式聯運、電子商務等組織方式和服務方式的發展,提高傳統行業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按照發揮優勢和突出特色的原則,面向國內外市場培育壯大旅遊業、高教產業、文化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起點建設西安軟體產業園和高教產業園,加強旅遊軟硬環境建設,加大宣傳促銷,加速旅遊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轉化。圍繞推動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大力發展現代物流、社區服務、信息傳輸、房地產、中介服務、金融保險等需求潛力大、成長性強的新興服務業,形成新的經濟成長點。重點圍繞推進果業和畜牧業產業化,加快發展各類農業產前、產中和產後服務業,建立和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和農副產品流通體系。
(七)各地要從實際出發,發揮比較優勢,突出地方特色。中心城市要在改組改造傳統服務業的同時,大力發展新興服務業。西安市要重點發展科技教育、金融、旅遊、商貿和餐飲業,進一步強化區域中心地位,增強輻射帶動作用;寶雞、鹹陽、銅川、渭南要調整城區產業布局、提升城市服務功能,儘快使主城區實現“三二一”的產業格局;漢中、安康要深度開發自然旅遊資源,完善配套設施,重點發展特色旅遊和相關服務業;延安、榆林、商洛、楊凌示範區要根據自身優勢,適應市場需求,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服務業。小城鎮要圍繞自身功能定位和農業產業化經營,揚長避短、因地制宜地發展優勢行業。
三、拓寬服務領域,擴大服務業就業規模
(八)各地、各部門必須高度重視服務業在擴大就業中的重要作用,認真落實促進服務業擴大就業的各項政策,進一步挖掘服務業安置就業的巨大潛力,發揮其保持社會穩定的重要作用。
(九)積極支持服務業各行業拓寬服務領域,增加服務品種,開拓新的就業渠道。要繼續大力發展就業容量大的勞動密集型服務業,營造更加寬鬆的環境,大張旗鼓地鼓勵社區服務、餐飲、商貿流通、旅遊等行業的發展,積極完善相關服務基礎設施,使這些就業潛力大、創業和就業成本較低的行業儘可能多地增加就業崗位。
(十)鼓勵和支持服務業吸納下崗失業人員。招用下崗失業人員達到一定比例的現有和新建服務業企業、國有大中型企業通過主輔分離和事業單位分流富裕人員而興辦的服務型經濟實體,可按《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做好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工作的通知》(中發〔2002〕12號)和財政部、國家稅務局財稅〔2002〕208號等檔案的規定,享受有關稅收優惠、費用減免以及社會保險補貼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十一)鼓勵和支持下崗失業人員從事個體經營。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自主創業的經營場所,合理布局建設一些跳蚤市場和集中性的臨時攤點等。新辦商貿市場的經營攤位,要安排一定比例優惠租售給下崗失業人員。全面清理相關的各項收費。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可免收屬於管理類、登記類和證照類的所有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各種經營服務性收費,一律按最低標準收取,沒有設定最低標準的,按現有標準的50%收取,並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減免稅收優惠。省市兩級要建立下崗失業人員貸款擔保基金,為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自主創業提供小額貸款服務。鼓勵下崗失業人員以非全日制、臨時性和彈性工作等靈活形式就業,制定和完善相關的勞動關係、工資支付、社會保險等配套辦法。
(十二)加強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對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和國有企業下崗職工,提供一定的免費職業介紹和再就業培訓。加快完善勞動力市場及其信息網路。省、市都要安排一定數量的專項資金用於本地勞動力市場和“金保工程”建設。規範發展各類就業培訓、職業介紹、職業指導、勞動事務管理等中介機構。鼓勵具備資質的社會教育機構,通過招投標方式獲取免費定向培訓任務,從再就業資金中給予一定補貼。
四、加快企業改革和重組,發揮國有服務經濟的引導和帶動作用
(十三)進一步深化糧食、石油、農資、菸草、醫藥、食鹽等關係國計民生的國有商貿流通企業,以及一般競爭性領域中核心競爭力強、規模較大、成長性強的國有大中型服務企業的公司制改革。通過規範上市、中外合資、相互參股等形式,逐步改制為多元持股的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實行董事長與總經理分設,逐步建立獨立董事制度。
(十四)加快國有經濟布局的戰略性調整。依託有競爭力的企業,通過兼併、聯合、重組、上市等方式,在商貿、文化、娛樂、軟體開發、證券、餐飲、諮詢、房地產等領域培育壯大一批具有全國影響的企業集團,建設一批具有陝西特色的服務品牌,促進服務業集團化、網路化和品牌化經營。實現全省城市商業銀行和城市信用社的聯合重組,培育形成全省性地方商業銀行,並爭取上市。支持西安市商業銀行在楊陵區跨行政區域設立分支機構;加快渭南市三家城市信用社的合併重組;鼓勵和引導榆林、漢中兩市城市信用社在合併重組的基礎上增資擴股,擴大規模。
(十五)各部門要鼓勵企業跨地區發展,並在經營場所、工商登記、勞動用工等方面為其提供方便。對於中小企業聯合組建企業集團的,要給予政策優惠。
(十六)繼續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關於放開搞活國有小企業的決定精神,根據不同行業的特點,鼓勵採取改組、聯合、兼併、租賃、承包經營、出售等多種靈活形式,加快服務業國有中小企業產權制度和經營機制的改革,對長期虧損、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企業,要運用法律、經濟等手段,使其儘快退出市場。鼓勵和支持非公有制企業通過收購、兼併、參股、承包、租賃等方式參與國有中小企業改革。積極扶持和引導中小服務企業向“專、精、特、新”的方向發展。
五、擴大對外開放,提高服務業競爭能力
(十七)抓住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帶來的新機遇,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積極有序地推進服務業對外開放,加快引進現代服務技術和管理方法,促進我省服務業管理體制、企業機制、組織形式、服務品種的創新和比較優勢的形成。
(十八)積極吸引外商進入我省金融、電信、外貿、商業、旅遊、文化、教育、體育、醫療、會計、審計、資產評估、國際貨運代理等服務領域。逐步放寬外商股權比例限制,鼓勵外商通過兼併、重組參與我省服務業的投資與經營。進一步擴大商業領域利用外資的比重,吸引跨國公司在我省設立商品採購中心、大型超市和物流配送中心。允許外商在鐵路貨運、公路貨運領域建立獨資企業。積極引進有實力的外資銀行和保險機構,鼓勵外商投資旅遊業、中介服務業,開展合資合作旅行社、計程車業和旅遊交通業的試點。
(十九)鼓勵省內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培育和發展服務業的跨國公司。文化、旅遊、商貿、餐飲、運輸等領域有較強實力的企業集團,要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到國外建立行銷網路,開展國際合作,按照國際通行標準或慣例經營。積極發展對外勞務合作、設計諮詢、醫療保健等國際服務貿易。有關部門要在人才培訓、外匯管理、信息服務、出入境管理、金融保險等方面提供便利。積極支持服務業企業與國內外有實力的企業通過合資、合作、兼併重組等方式,進入省外、國外服務貿易市場。
六、打破壟斷,依法規範服務業市場準入
(二十)打破行業壟斷和所有制限制,實行公平的市場準入政策,鼓勵社會投資和非公有制投資進入。對外貿易、公用事業、旅遊、文化、衛生、體育、電信、金融等行業,要逐步放開對非國有經濟的準入限制。凡允許和鼓勵外資進入的領域,均允許和鼓勵國內投資者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等多種方式進入。鼓勵上市公司以資產重組或增發新股方式進入服務業。
(二十一)依法規範政府部門管理行為,改革行政管理方式。要嚴格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的規定,抓緊對服務業市場準入方面的有關規定進行認真清理,取消和廢止不符合市場經濟體制和世界貿易組織規則的各項規定。省政府各有關部門要抓緊依法擬訂實施服務業市場的準入條件、準入領域、準入程式的具體規定以及管理和監督辦法等政府規章草案,儘快形成統一、公開、透明的市場準入制度。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依法清理行政審批事項,對法律規定的行政審批要按照精簡、統一、效能、公開透明、管理和監督規範的原則進行改革。
(二十二)加大對社會投資興辦服務業的支持力度。鼓勵非公有制經濟在更廣泛的領域參與服務業的發展。在市場準入、工商登記、土地使用、信貸、稅收、上市融資等方面提供便利,實行與國有經濟同等待遇。鼓勵專業科技人員以個人名義,以技術入股興辦私營企業。
七、實行分類指導,推進部分服務領域的產業化
(二十三)按照政企分開、政事分開、企業與事業分開、營利性機構與非營利性機構分開的原則,加快推進適宜產業化經營的服務業的產業化進程,推進應該由企業經營的服務領域,實現由政府辦向企業辦的轉變。
(二十四)服務業中為提高科學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質的行業,包括科研、高等教育、文化、廣播、影視、衛生、體育等社會事業,要逐步擴大產業化範圍。對於適宜產業化的營利性行業,實行企業化經營,政府不再投資和撥付經費。不適宜產業化的,如基礎研究、基礎教育、基本醫療、社會福利等作為公益性行業,除政府投資外,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公益性行業也要引入競爭機制,面向市場提供服務。
八、培育後勤服務企業,促進後勤服務的社會化
(二十五)大力推廣我省高校後勤服務社會化的經驗,加快推進醫院、企業、事業單位及有條件的機關後勤服務由自我服務為主向服務社會化為主轉變,由“自給”為主向“外購”為主轉變,形成新的服務企業群體。
(二十六)除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另有規定外,學校、醫院和企業、事業單位以及黨政機關盈利性的後勤服務機構都要改制為獨立的法人企業,面向社會服務。後勤服務機構轉制為獨立的法人後,凡符合國家現行有關稅收優惠政策的,可照章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二十七)新組建並由國家財政撥款的行政事業單位,原則上不再設立後勤服務機構,所需服務由社會提供。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興辦面向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後勤服務。有關部門要抓緊制訂促進並規範後勤服務機構改制的具體規定。
九、多渠道增加投入,增強服務業發展能力
(二十八)堅持以政府投入為導向,社會投入為主體,金融信貸支持的原則,廣開投資渠道,多層次、多形式地吸收社會資金。
(二十九)在主要依靠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同時,要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和帶動作用。根據我省服務業發展的實際情況,省及各市縣政府要適當安排一定數量的投資作為加快發展服務業的引導資金,用於國家引導資金的地方配套和國家鼓勵的服務業重點建設項目的貼息或補助,以更多地吸引社會資金投入服務業。
(三十)積極增加對服務業的信貸支持。各有關部門要加強與銀行的溝通,建立政府部門、金融機構、服務企業聯席會議,積極向銀行推薦有效益的項目,引導和促進銀行在獨立審貸基礎上與政府投資相配合,積極向符合貸款條件的服務業企業及其建設項目發放貸款。建立和完善適合中小服務企業特點的評級、授信制度及貸款擔保體系。
(三十一)大力支持符合條件的服務業企業進入資本市場融資,通過股票上市、企業債券、產業投資基金、項目融資、股權置換等方式籌措資金。抓住外商投資進入我國服務市場的機遇,趨利避害,積極組織開展服務業招商引資活動。鼓勵其他產業的閒置資源投入服務業,尤其要鼓勵有實力的工業企業和上市公司投入服務業領域。
十、加快實施城鎮化戰略,拓展服務業發展空間
(三十二)把大力發展服務業與實施城鎮化戰略結合起來,推進城鎮戶籍管理制度改革,取消各種限制勞動力流動的政策規定,加快提高城鎮化水平,擴大服務業發展的空間。
(三十三)加快建立城市土地資源的最佳化配置和集約利用的機制,通過公開招標、拍賣等手段,調整城市市區用地結構,減少工業企業用地比重,提高服務業用地比重。中心城市要根據城市總體規劃,逐步遷出或關閉市區污染大、占地多等不適應城市功能定位的工業企業。工業企業退出的土地要優先用於服務業。城市政府要積極採取措施,幫助遷出或關閉企業做好人員安置、資金籌措等工作。鼓勵外資投向與“退二進三”相關的城市基礎設施及回報率高、成長性好、帶動性強的服務項目。
(三十四)加快小城鎮建設。在引導鄉鎮企業向小城鎮合理集聚的同時,要更加注重發展小城鎮的服務業,完善小城鎮住宅服務、公共服務和社區服務功能。加快發展農產品運輸、倉儲、貿易、信息和技術推廣等生產性服務業,積極鼓勵和引導農民帶資進入小城鎮發展商業、交通運輸業、餐飲業、旅遊業等服務行業,並在住房、經營場地、子女就學、入托等方面提供方便。加快小城鎮農產品、畜產品、手工藝品等專業批發市場的形成,帶動相關行業發展。
(三十五)老城區改造時,要本著相對集中、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的原則做好服務業布局規劃,高起點建設高教產業園、中央商務區、文化娛樂中心等服務業園區,形成塊狀發展格局。城市中心區主要規劃服務業建設。住宅和新區開發,要搞好服務業各類設施的配套建設。
十一、制定行業法規和服務標準,加強服務業市場規範
(三十六)加快制定和完善服務業市場主體行為規範和市場秩序的政策法規,逐步形成比較完備的全省服務業法規體系。整頓和規範服務業市場經濟秩序,堅決打擊制假售假、虛假廣告、侵犯商業秘密等各種不正當競爭行為,廣泛樹立信譽為本的理念和行為規範,建立誠實、守信的社會信用體系。
(三十七)加強行業自律。建立並健全服務業行業協會和中介組織,將政府對企業的部分管理和協調職能交給行業協會或中介組織,發揮其在制定技術標準、企業策劃、行業規劃、協調服務、自律管理和社會監督等方面的作用。強化對中介機構的監管,使其與政府部門脫離關係。
(三十八)加強服務業質量管理,建立和完善確保服務質量的激勵機制和監督約束機制。全面貫徹執行服務質量國家標準,對目前尚無國家標準的領域,要抓緊制定省級標準。鼓勵採用國際標準,開展質量管理、衛生等體系認證,提高服務質量和企業素質。
十二、加快人才培養,提升服務水平
(三十九)加快培養和吸引社會亟需的信息服務、銀行、證券、保險、各類中介服務、服務業政策與管理以及熟悉國際服務貿易規則等方面的人才。積極鼓勵高校面向市場需要加大學科專業調整和建設力度,有計畫地在現有高等學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增設服務業緊缺的專業,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增加緊缺專業招生規模。積極吸引和聘用海外高級人才,建立引進人才綠色通道,從簡從速辦理引進人才的有關手續。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在省外、國外設立分支機構,充分利用當地人才資源。
(四十)加強崗位職業培訓,提高服務業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質量意識、競爭意識和業務水平。全面推進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建立服務業職業資格標準體系,有序擴大實施範圍和領域,提高服務業從業人員的職業素質。
(四十一)創新用人機制。推進國有服務企業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勞動契約制度,全面推行經營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聘任制,建立健全適合企業特點的經營管理人才選拔任用、激勵、監督機制,運用市場機制合理配置人才資源。允許有特殊才能的專業人才和管理人才以其擁有的服務品牌、創作成果和科研技術成果等無形資產占有企業的股份。積極探索在國有服務業企業中實行年薪制。鼓勵大中專畢業生、軍轉幹部、機關事業單位分流人員到非國有企業工作,其戶口、社會保險、專業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及專業技術資格、職業資格考試等方面與國有企業職工享受同等待遇。
十三、加強組織領導,促進服務業穩定、健康發展
(四十二)為了加強對服務業發展工作的領導,決定成立陝西省服務業工作領導小組,就服務業發展的重大問題進行協調和決策。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計委,負責日常工作和引導資金的安排使用。各市、縣也要成立相應的領導機構,做好對本地區服務業發展的指導和協調。
(四十三)各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配合、通力合作。計畫部門要做好服務業總體規劃編制、政策制定與協調指導工作。經貿部門要加強對流通體制改革研究的指導。有關行業主管部門要做好相關行業的規劃編制、政策制定和組織實施工作。
(四十四)加快服務業的統計制度和統計方法改革,做好第二次全省服務業普查,建立和完善服務業的經常性調查制度,加快推進全省季度、半年度統計報表制度的實施。統計及行業主管部門要健全服務業的預測和信息發布制度。
(四十五)各地、各部門要根據本意見抓緊制定落實促進服務業發展的具體政策措施,確保政策措施落到實處。責成省計委對落實本意見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並向省政府報告。
附:關於實施進一步加快發展服務業的指導意見的部門分工表(略)
陝西省人民政府
2003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