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產業集群發展的指導意見

2009年3月19日,陝西省人民政府以陝政發〔2009〕20號印發《關於加快產業集群發展的指導意見》。該《意見》分充分認識加快產業集群發展的重大意義;加快產業集群發展的思路、重點和目標;進一步完善加快產業集群發展的措施;加大產業集群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強產業集群發展的組織領導5部分。

主要措施是:編制產業集群規劃,實現跨越發展;壯大龍頭企業,培育品牌產業集群;突出產業鏈條延伸,進一步提高配套率和成套化水平;加大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力度,促進產業升級和結構最佳化;建設循環經濟工業園區,提高產業承載能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產業集群發展的指導意見
  • 印發機關陝西省人民政府
  • 文號:陝政發〔2009〕20號
  • 印發時間:2009年3月19日
簡述,意見,

簡述

2009年3月19日,陝西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加快產業集群發展的指導意見》。

意見

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產業集群發展的指導意見
陝政發〔2009〕20號
各設區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轉變經濟成長方式,進一步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培育形成具有競爭力的優勢產業,增強全省工業經濟實力,現就加快全省產業集群發展提出以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快產業集群發展的重大意義
產業集群是工業化發展進程中重要的經濟形態。加快產業集群發展,有利於資源最佳化配置和生產要素有效集中,提高專業化生產水平,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優勢產業;有利於形成城鄉之間、不同產業之間和大中小企業之間的科學布局,實現產業協調發展;有利於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最佳化升級,提高產業競爭力和區域綜合競爭力;有利於應對全球金融危機,增強產業抗風險能力。經過多年努力,我省已形成了龍頭企業帶動型、技術擴散型、資源加工型和市場聚合型的產業集群,為工業經濟成長發揮了重要作用。其中,2008年,全省20個產業集群完成工業總產值6500多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近2700億元,占到全省工業總量的90%以上。但與全國工業發達省市相比,我省產業集群依然處於起步階段,整體規模偏小,支撐體系不健全,龍頭企業不強,產業配套和園區化水平不高,發展依然面臨許多制約因素,任務十分艱巨。因此,各級各部門要充分認識,高度重視,著力推進我省產業集群又好又快發展。
二、加快產業集群發展的思路、重點和目標
按照“大集團引領、大項目支撐、集群化推動、園區化承載”工業發展戰略,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和重點項目為支撐,把產業集群發展與調整產業結構相結合,與最佳化企業組織結構相結合,與發展循環經濟相結合,實現體制創新和技術創新。堅持“抓龍頭、抓配套、抓園區、上水平”,著力扶持龍頭企業和名牌產品,提高產業發展帶動能力;著力延伸產業鏈,提高省內配套率;著力加強企業協作和自主創新,提高集成創新和產品成套能力;著力推進工業園區建設,提高園區集群承載能力,實現我省產業集群整體發展再上新水平。
在裝備製造、能源化工、高新技術、傳統產業四大領域,打造20個布局合理、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產業集群。裝備製造領域,重點發展汽車、輸變電設備、航空、航天、重型裝備、工具機工具、電子通信設備及元器件、石油裝備、陝北能化裝備和工程機械等產業集群。能源化工領域,重點發展石油天然氣及化工、煤及煤化工、電力和鹽化工等產業集群。高新技術領域,重點發展軟體和信息服務以及太陽能光伏、半導體照明、衛星導航套用、生物醫藥和新材料等產業集群和子集群。傳統產業領域,重點發展有色金屬、冶金、食品、醫藥和紡織等產業集群,以及鉬、鈦、果汁、乳業、肉製品、飲料、方便食品、烘焙、功能服裝、棉紡織、絲綢、防寒服、水泥、玻璃、陶瓷和新型建材等子集群。努力將石油天然氣及化工、煤及煤化工、汽車、航空、輸變電設備等5個產業集群培育成中國一流、世界知名的產業集群。
2009年至2015年,全省產業集群銷售收入和增加值年均分別增長25%和18%左右。20個產業集群銷售收入全部超過100億元,其中石油天然氣及化工、煤及煤化工、電力、航空、食品、有色金屬、電子通信設備及元器件、汽車和輸變電設備等9個產業集群達到1000億元以上,石油裝備、工具機工具、重型裝備、軟體與信息服務和冶金等5個產業集群達到500億元以上。產業集群省內配套率由目前不到30%提高到50%以上。到2010年,全省產業集群銷售收入達到10000億元,增加值約3900億元;到2012年,銷售收入達到15000億元,增加值約5600億元;到2015年,銷售收入達到20000億元,增加值約8000億元。
三、進一步完善加快產業集群發展的措施
(一)編制產業集群規劃,實現跨越發展。堅持“高起點、高標準、布局合理、適度超前”的原則,從實際出發,遵循產業集群形成、演進、升級的內在規律,編制《陝西省產業集群發展規劃綱要(2009—2015)》和20個產業集群發展專項規劃及子集群發展實施方案,為產業集群發展提供指導和依據。各市、縣級政府要根據全省產業集群發展規劃和區域經濟發展特點,制定當地產業集群發展實施方案,著力培育特色顯明、優勢突出、錯位發展、競爭力強的產業集群。
(二)壯大龍頭企業,培育品牌產業集群。積極培育形成5個以上銷售收入過1000億元、10個以上銷售收入過500億元以上關聯度大、帶動性強的核心企業,充分發揮其產品輻射、技術示範、信息擴散和網路銷售中的“領頭羊”作用。以股份制改革為重點,進一步深化國企改革,推進國有資產戰略性重組,實現企業體制創新和結構最佳化。推進行業性併購重組,支持優勢龍頭企業“走出去”,實現低成本擴張。從今年(2009年)開始三年內將國有資本收益作為國有資本金注入龍頭企業,助其增強資本實力、發展壯大。跟蹤龍頭企業重大項目,協調解決重大問題,確保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實行大企業向發電企業直接購電。各級政府和各行業協會要重點扶持一批技術含量與附加值高、有市場潛力、產業帶動作用顯著的名牌產品或龍頭企業,著力將我省優勢產業打造成國內外知名的產業集群。
(三)突出產業鏈條延伸,進一步提高配套率和成套化水平。以產業集群主導產業為基礎,明確產業延伸方向和重點,發展研發、製造、銷售、物流及其他生產性服務業一體化的產業鏈體系,提高產業協作配套水平。抓好以龍頭企業為核心的配套企業建設,支持龍頭企業建立最終產品與零部件廠商的戰略聯盟,鼓勵龍頭企業採用重組、改造等方式,組成一批專業化配套企業,提高產品本地化配套率;以剝離專業化強的零部件和生產工藝,發展配套企業,提高企業間專業化協作水平。抓好核心部件的配套,選擇對產業集群發展具有關鍵作用的技術,實施重點突破和攻關。各地要抓住國內外產業梯度轉移的機遇,積極開展產業鏈招商,以高效、優質的服務,吸引配套企業進入工業園區和產業基地聚集發展。對轉移到當地的配套企業和產業化項目,龍頭企業要加強產品配套協作,互惠互利、共謀發展。支持陝鼓集團、西電集團等龍頭企業提高產品成套能力和集成能力,實現產品成套化。
(四)加大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力度,促進產業升級和結構最佳化。圍繞產業集群發展,制定我省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指導意見和投資指南,按照“改造一批、投產一批、儲備一批”的思路,搞好技改項目策劃,建立重點項目儲備庫。積極爭取國家技術改造專項資金支持,加快企業技術改造步伐,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最佳化升級。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企業創新體系,重點支持建設20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00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20個行業技術中心,在產業集群重大技術領域和關鍵技術環節的研發上取得突破,提高產業鏈上下游整體創新能力。
(五)建設循環經濟工業園區,提高產業承載能力。工業園區(含各類開發區)是產業集群發展的重要平台和載體,要按照“布局集中、產業集聚、土地集約、生態環保”的原則,全面提升現有23個省級以上工業園區和100個縣域工業園區功能和承載能力,明確產業發展重點,完善基礎設施,最佳化發展環境,提高產業集聚度,建立若干個產業優勢突出、產業協作緊密、配套服務完善的“塊狀經濟”和產業集中區。按照專業化、產業化、效益化、生態化的方向,引導企業和項目向園區集聚,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陝北地區主要圍繞能源化工產業,重點發展資源深加工和綜合利用的生態型循環經濟工業園區。支持神華集團、長慶石油公司、延長石油集團、陝西煤業化工集團、省有色集團、省投資集團等年銷售收入在200億元以上的大企業各建1個循環經濟工業園區。關中地區主要圍繞裝備製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重點把西安高新區、西安經開區和寶雞高新區打造成資源最佳化配置、環境優美、具有示範帶動作用的工業園區。支持西安高新區建設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陝南地區主要圍繞有色金屬、鋼鐵、醫藥和食品等產業,按照“項目耦合、循環發展”的要求,實現資源最大限度地利用,打造一批產業特色鮮明、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生態型循環經濟工業園區。
四、加大產業集群發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一)產業政策。落實國家關於鋼鐵、汽車、船舶、石化、輕工、紡織、有色金屬、裝備製造和電子信息等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相關政策。圍繞產業集群的培育和發展,制定產業集群重點項目發展引導目錄,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具有發展潛力的重大產業化項目以及對從事優勢行業產業配套的企業,省、市政府及有關工業園區要給予重點扶持。通過“飛地工業”等多種途徑有序推進省內區域間的產業轉移,妥善處理好產業輸出地和產業承接地的利益關係,對遷入企業所繳納稅收地方留成部分,從納稅年度起按兩地協商的比例分成;對因產業結構調整,實施政府主導性搬遷的企業,實行土地出讓金先征後返的政策。
(二)融資政策。各級政府要積極推進金融機構與產業集群重點企業建立協調溝通機制,完善信用體系,改善融資環境。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對龍頭企業和重要配套企業,運用銀團貸款、商業承兌匯票、企業短期融資債券等方式予以支持。協調爭取金融機構運用政策性貸款支持產業集群建設和發展,支持外匯管理部門改進對進出口企業的結售匯賬戶、進出口收付匯核銷等外匯管理方式,支持保險機構積極開展面向產業集群各類企業的保險服務工作。鼓勵發展風險投資,設立創業投資機構,積極引導民間資本向產業集群投入,參與項目建設。加大企業境內外上市力度,發揮區域性資本市場作用,擴大企業直接融資。強化對企業的融資業務培訓和輔導,引導企業運用多種信用工具和多渠道融資方式籌資。建立5—10個2000億元以上的產業發展基金,為產業集群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撐。
(三)土地政策。對產業集群龍頭企業重點建設項目用地給予重點保障,其用地指標在全省統一平衡、調配。積極發揮政府土地儲備職能,採取徵用、收購、置換等多種方式,對產業集群度高的重點工業園區經營性用地和工業用地進行統一規劃和儲備,按照“先期介入,預審協調,快速辦理”的原則,建立產業集群發展土地審批“綠色通道”。有條件的工業園區,可建設標準廠房,進行公開出讓或出租,解決企業用地困難,縮短建設周期。
(四)招商政策。加強招商引資戰略研究,密切關注國內外大企業經營及投資動態,不定期地發布招商引資項目指引。以工業園區和企業為主體,採取以商招商、以項目招商、以資源招商、以產業鏈招商和委託招商等多種方式,實現招商引資由依靠政策優勢向環境優勢轉變,由數量為主向質量為主轉變,由生產型投資向生產型與服務型投資並重轉變。發揮西安高新區等重點工業園區的招商平台作用,開展聯合招商,促進全省招商引資工作整體推進。對於產業集群發展具有重大促進作用的關鍵招商項目,省市兩級政府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或獎勵。
(五)財稅政策。設立省產業集群發展專項資金,並整合科技創新資金、中小企業專項資金和外貿出口專項資金,按照突出重點和集中使用的原則,採取貸款貼息、專項補助、資本金注入等方式向產業集群傾斜,重點支持龍頭企業和龍頭產品做大做強、配套企業和配套產品做專做精、產業鏈向上下游拓展延伸和建立產業集群社會化服務體系等。各市、縣級政府也要根據實際,設立一定額度的產業集群發展專項資金,鼓勵市、縣其他專項資金向產業集群傾斜。積極落實企業西部大開發、科技創新、招商引資、工業園區、國家重點支持行業等有關稅費優惠政策,增強企業發展後勁。
五、加強產業集群發展的組織領導
成立全省產業集群發展領導小組,由主管工業的副省長擔任領導小組組長,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省國資委、省商務廳、省科技廳、省環保廳、省金融辦、省統計局、省質監局、省國稅局、省地稅局、省中小企業局等省級相關部門作為成員單位,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負責全省產業集群發展的政策制定和組織實施工作。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通過對國內外產業集群發展趨勢和動態的跟蹤和研究,建立和完善當地的產業集群統計評價體系。要加大對產業集群的宣傳力度,形成“抓工業就要抓產業集群”的理念和良好氛圍;要積極開展省內行業之間、地區之間以及與省外發達地區之間的協作交流;要按年度對產業集群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要以園區為依託,吸引和發展一批能夠為產業集群提供融資服務、市場開拓、人才培訓、技術創新、產品檢測、信息諮詢和法律援助等方面服務的中介機構,向企業提供從創業到發展的全面服務,切實促進全省產業集群發展,加快實現建設西部強省的目標。
陝西省人民政府
二○○九年三月十九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