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2007年12月14日,陝西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加快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意見》。
2024年2月6日,陝西省人民政府發布《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廢止部分省政府及省政府辦公廳行政規範性檔案的決定》,該檔案予以廢止。
檔案全文
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節水型社會建設的意見
陝政發〔2007〕70號
各市、縣、區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水資源是基礎性的自然資源和戰略性的經濟資源,是生態環境的控制性要素。我省水資源緊缺,已成為影響和制約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瓶頸因素。為了加快
節水型社會建設,實現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支撐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結合我省實際,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快節水型社會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全省水資源十分緊缺。我省水資源總量不足,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而且時空分布不均,水資源總量70%分布在陝南,70%集中在汛期。關中地區人均水資源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6,為極端缺水地區。陝北地區人均水資源量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3,受生態環境制約,開發利用水平很低。陝南地區水資源較為富集,但工程性缺水問題突出。
(二)用水浪費和水質污染問題嚴重。近年來,我省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節約保護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低,用水浪費和水質污染嚴重的局面尚未得到扭轉。全省萬元生產總值用水量遠高於東部發達省份和世界平均水平,農業用水效率不高,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低,城市生活用水跑、冒、滴、漏現象嚴重。用水浪費和水質污染進一步加劇了全省水資源短缺矛盾。
(三)建設節水型社會是緩解我省用水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徑。受水資源開發利用條件等因素制約,我省水資源開發利用的難度很大,水資源緊缺已成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制約經濟社會發展最突出的因素。全省年供水缺口達21億立方米,有30多座縣以上城市、650個鄉鎮不同程度缺水,還有1005萬民眾存在飲水困難和飲水安全問題。據測算,到2010年全省缺水量將達到39億立方米。加快節水型社會建設,是緩解我省水資源緊缺矛盾最直接、最經濟、最有效的途徑和手段。各地各部門要深刻認識我省水資源緊缺的基本省情,以對黨對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採取綜合措施,加強節約用水管理,加快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努力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節水型社會建設的總體要求、基本原則和目標任務
(四)總體要求。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堅持以
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建設資源節約型和
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目標,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為核心,進一步加強水資源的統一管理、最佳化配置和節約保護,統籌協調生活、生產、生態用水需求,建立健全節水制度,創新節水機制,完善農業、工業、城市節水體系,強化社會公眾節水意識,建立政府調控、市場引導、公眾參與的節水管理機制,不斷提高水資源承載能力,為全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可靠的水資源支撐。
(五)基本原則。堅持以人為本,統籌流域、區域和生活、生產、生態用水,最佳化水資源配置;堅持制度創新,深化水價改革,健全和完善總量控制、定額管理的用水管理制度;堅持分類指導,突出關中、陝北兩大區域和重點領域、重點行業,因地制宜地採取節水措施;堅持科技創新,加快節水技術改造,積極研發和推廣節水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和新產品;堅持節水減污並舉,以節水促減污,以限排促節水。
(六)目標任務。到“十一五”末,全省農業節水灌溉面積達到1200萬畝,灌溉用水有效利用係數達到0.55;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達到65%;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60%,回用率達到20%,城市供水管網漏損率控制在10%以內;水功能區達標率達到70%。到2020年,全省農業節水灌溉面積達到2200萬畝,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達到0.58;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至45立方米,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達到75%。
三、深化水價改革,發揮市場在水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
(七)完善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認真貫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和國務院《
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徵收管理條例》,嚴格實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按照《
陝西省水資源費徵收辦法》明確的水資源費征費範圍和征費標準,依法加強水資源費徵收管理工作,逐步建立起服務用戶、足額徵收、規範使用、督查到位的徵收使用管理機制。根據水資源的供需狀況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適時適度調整水資源費徵收標準,逐步擴大不同區域、不同水源、不同行業水資源費徵收標準的差距,促進節約用水。對在城市供水管網覆蓋範圍內取用地下水的,水資源費應不低於公共供水的價格水平。
(八)深化水價改革。認真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水價改革促進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通知》和全國水價改革與節水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加快建立以促進節約用水、合理配置水資源和提高用水效率為核心的水價形成機制和價格體系。按照省政府的總體部署,城市供水2008年6月30日前要全面實現水價“三步走”改革目標。對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實行階梯式計量水價,對非居民用水單位超計畫、超定額用水實行累進加價制度。開徵城市污水處理費並提高收費標準,設區市生活污水處理費徵收標準每噸不低於0.8元,縣(市、區)生活污水處理費徵收標準每噸不低於0.6元,逐步實現城市污水處理的市場化。農業用水全面推行按量配水、按量收費的農田灌溉終端水價制度,積極開展實行豐枯季節水價試點。按照補償成本、合理收益的原則,科學確定再生水水價。
(九)逐步建立水權制度。在加快建立健全用水總量控制、定額管理、取水許可、水資源論證、用水計量與統計、節水產品認證等制度的同時,積極開展水使用權分配、水使用權管理和水使用權轉讓試點,推進水市場的形成,促進水權在地區間、行業間和用水戶間有償流轉,促進節約用水。抓好石頭河水庫“兩部制”水價改革試點,及時總結和推廣試點經驗,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四、強化水資源管理,建立健全總量控制與定額管理相結合的用水管理制度
(十)強化水資源統一管理。加強水資源規劃實施管理,統籌考慮開發、利用和保護,合理確定水資源可利用上限、開發次序和供給次序,保障城鄉居民、農業、工業和生態環境用水需要。加強水資源保護,加大治污力度,逐步改善地表、地下水環境質量。飲用水源地保護區內,嚴禁進行各項開發和建設活動,禁止一切排污行為。嚴格執行取水許可制度,對新建、改建和擴建項目,加強水資源論證和節水方案、節水措施審核,推行節水設施與建設項目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的制度。凡未經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論證的建設項目,一律不得審批立項或核准備案。禁止在地下水禁採區和限採區內新建、改建、擴建地下水取水工程。禁止在供水管網覆蓋區新增地下取水工程,有計畫地關閉現有水源井,逐步實現地下水採補平衡。
(十一)實行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相結合的管理制度。省水利廳要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等省級有關部門,根據區域水資源供需狀況、節約用水規劃等,研究制訂我省黃河流域、長江流域水量分配方案,把國家分配我省的用水總量逐級分解落實到流域內各市、縣、區,實行區域用水總量控制行政首長負責制。修訂完善行業、產品和居民生活用水定額,建立覆蓋全社會的用水定額指標體系。根據定額指標,合理確定行業、部門和單位用水年度計畫,確保用水總量控制在定額指標之內。供水單位和自備水源單位要切實落實節水措施,並按照規定程式報送年度供、用水計畫申請和計畫執行情況。加強對重點行業、高耗水重點企業用水情況的考核評價和監督檢查,對超額用水的用戶,除累進加價收取水費外,要給予批評、警告、吊銷取水許可證等行政處理。
五、加強節水工程和技術體系建設,推進全社會節約用水
(十二)加強農業節水。加快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步伐,抓好末級渠系節水改造,全面推廣渠道防滲、管道輸水等高效輸水技術,減少渠道滲漏損失。改進田間灌水方式,積極推廣小畦灌溉、細流溝灌、噴灌、滴灌等先進節水技術,提高田間水利用率。積極發展“南塘、北窖、關中井”等雨水積蓄工程,充分利用雨水資源。積極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大力發展旱作農業。發展集約化節水型養殖,搞好養殖廢水處理及重複利用。加快農村飲水工程建設,積極發展聯村、聯鄉集中供水,逐步配套完善家用水錶和節水器具。推進農村生活垃圾及污水處理,加強農村水環境保護。
(十三)強化工業節水。以電力、紡織、造紙、鋼鐵、石油化工等高耗水行業和日取水1萬立方米以上的用水企業為重點,加快利用先進工藝設備進行節水改造,逐步淘汰耗水大、技術落後的工藝和設備,鼓勵污水回用及循環用水。積極調整工業結構和布局,嚴格限制在缺水地區布設高耗水項目。關中、陝北新建電力、化工等項目,要推廣使用風冷技術。加強工業產品用水定額管理,全面執行和推廣節水技術標準,減少水的消耗。加大對造紙、果汁、冶金、化工、紡織、印染、皂素等重點排污企業的治理力度,實施減排和水循環利用工程,減少江河污染。完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用水及節水統計工作,全面加強工業企業用水計量管理。
(十四)推進城市節水。加快城鎮供水管網更新改造步伐,大中城市兩年內全面完成老城區供水管網改造任務,確保管網漏損率大幅度降低。統籌規劃建設各類管網設施,城市新建區管網做到雨污分流。加快城市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重點建設渭河流域、漢丹江流域和黃河沿岸城鎮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廠,同步抓好中心城市和重點開發區域再生水回用設施建設,建立和完善重點河流市界水質監測斷面,嚴格排污控制,確保水功能區達標。加強城市公共用水管理,對用水量較大的機關、學校、醫院、商場、科研院所、賓館、飯店、大型文化體育設施等實行嚴格的用水計畫管理。加強節水器具和節水產品的推廣普及工作,嚴格執行國家節水技術標準。新建、改建、擴建的公共和民用建築,禁止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用水器具,鼓勵引導居民淘汰現有住宅中不符合節水標準的生活用水器具,實現節約用水。
(十五)加快節水科技進步。貫徹落實《中國節水技術政策大綱》和《節水型產品技術條件與管理通則》等規定,以工業節水技術、高效節水灌溉技術、水循環利用工藝等為重點,組織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業開展節水技術研究和攻關,開發推廣節水新技術、新產品。加快制訂節水型產品、設備技術標準和規範,建立和完善節水技術推廣和服務體系,依靠科技進步推進節約用水。
六、加強對節水型社會建設的組織領導
(十六)落實各級政府責任。節水型社會建設涉及面廣,是一項宏大的社會系統工程。各級政府要建立健全政府負責、水利部門具體抓、相關部門配合抓的工作機制,把節水型社會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明確目標任務,分解落實責任,建立和完善考核指標體系、監測評價制度和激勵約束機制,促進各項節水措施落實到位。省政府將成立由分管副省長任組長的節水型社會建設領導小組,加強對這項工作的組織協調。各地也要成立相應的領導和工作機構。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要認真抓好節水型社會建設的具體實施工作,制訂工作方案,落實工作措施,加強監督檢查,確保節水型社會建設各項任務全面完成。其他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合力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
(十七)抓好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工作。西安、榆林兩市已進入國家級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行列,要按照試點方案做好各項工作,迎接國家檢查驗收。寶雞、鹹陽兩市和楊凌示範區,耀州區、臨渭區、蒲城縣、寶塔區、略陽縣等省級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市、縣(區)要抓緊制定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和試點方案,積極開展試點工作,探索和積累經驗,為其他地方提供借鑑。水利等有關部門要制訂標準,組織開展節水型灌區、節水型企業、節水型單位、節水型家庭、節水型小區、節水型城市建設活動。各級黨政機關要率先建設節水型機關,切實發揮示範帶動作用,促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取得紮實成效。
(十八)加大節水型社會建設投入力度。各級政府要建立穩定增長的投入機制,重點支持節水關鍵技術的開發、示範和推廣,支持農業、工業和城鄉生活節水示範工程以及農業節水計量工程建設。建立節水激勵和補償機制,吸引社會資金投入,利用市場機制推動節水型社會建設。
(十九)加大水市場的監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規,規範市場準入,加強市場監督,建立健全飲用水安全保障機制。抓緊制定供水成本監審辦法,建立健全成本約束機制,防止成本和價格不合理上漲。水價調整後增加的收入,除彌補合理的成本開支外,要用於改善供水設施、提高供水質量、改進供水服務,以及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節約保護。
(二十)認真解決困難民眾的實際問題。在水價改革方案實施過程中,加強調查研究,及時掌握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正確處理水價改革與社會穩定的關係,充分考慮社會承受能力,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和建議,實行科學民主決策。實行必要的水費減免措施,保障城鎮低收入家庭和特殊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用水。
(二十一)加強節約用水宣傳教育工作。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採取多種形式,在機關、學校、企業、社區、農村廣泛開展節約用水宣傳活動,介紹我省水資源短缺的嚴峻形勢,宣傳節約用水的重要意義,提高全民節水意識和節水的自覺性,動員全社會力量支持參與節水型社會建設。新聞單位要充分發揮輿論監督作用,宣傳節約用水的先進典型,對浪費水資源、污染水環境的現象和行為要及時進行曝光,營造“節水光榮、浪費可恥”的輿論氛圍,促進節水型社會建設深入開展。
陝西省人民政府
二○○七年十二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