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福寺

降福寺

降福寺又稱將公廟,始建於唐永泰元年(765年),位於含山縣仙蹤河東岸江淮橋橋頭。西岸有座三官廟(已毀),有詩詞曰“兩岸鐘聲驚客夢,一灣淮水鎖仙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降福寺
  • 別名:將公廟
  • 始建於:唐永泰元年(765年)
  • 位於:含山縣仙蹤河東岸江淮橋橋頭
簡介,含山縣仙蹤鎮降福寺,

簡介

在含山縣仙蹤鎮仙蹤河東岸江淮橋橋頭有座降福寺,又稱“將公廟”。其西岸曾有座三官廟(已毀),有詩詞曰:“兩岸鐘聲驚客夢,一灣淮水鎖仙蹤”。降福寺始建於唐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擴建於南宋隆興年間,元、明、清年代又有數次不同的修葺。廟內供奉的是唐將睢陽守張巡。據《歷陽名人大辭典》和《舊唐書·張巡傳》記載,安祿山叛亂時,唐睢陽守張巡誓死守城,每與賊敵,大呼誓師,皆烈血流齒牙皆碎,氣壯山河,視死如歸。安史之亂時與睢陽(今河南商丘)太守許遠在亂軍圍困之下,堅守孤城數月,城被攻破後,壯烈捐軀,隨之者有三十六壯士。張巡在敵我力量懸殊、外無救援、內無糧草的情況下,孤軍作戰,阻遏敵軍的攻勢,當時對鼓舞人民反對安史之亂的鬥志,保全江淮及江西一帶,功績甚巨,其壯烈氣概歷史罕見。
安史之亂以後,唐朝天下大治,賜張巡為揚州大都督,張巡的兒子張亞夫為金吾大將軍,皆立廟歲時至祭,後唐時封“中書舍人通真三太子”,宋孝宗時封“忠靖懸佑福德真君”,清雍正十二年又加封張巡為“懸佑安瀾之神”,歷代皆奉祀之,江淮一帶尤甚。仙蹤降福寺原先大殿的門楣上高懸御書匾額“禁止江淮”四個大字,據《三教九流搜神大全》記載:張巡系唐登州南陽人,妻劉氏,妾柳氏。唐玄宗時進士,曾官拜睢陽守。傳說張巡祖居含山縣仙蹤境內,農曆五月十八系張巡壽辰。
降福寺,隨著歷史的變遷和自然災害的發生,歷經滄桑,一段時間被占用,直到改革開放才恢復佛事活動。1993年後,在主持定遠、法亮的四處募化及廣大民眾和香客的大力捐助下而重新修建,計有20間,是典型的二進四合院布局,前有天王殿,後是大雄寶殿,左邊有三聖殿、將公殿(伽藍殿),右邊是齋堂等。整座寺廟在仙蹤河岸邊的江淮古橋頭,現古廟與古橋連成一體,尤為壯觀。降福寺已成為含北及全椒古河地區信教民眾重要的活動場所之一。

含山縣仙蹤鎮降福寺


  地址:含山縣仙蹤鎮街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