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的研究

《附子的研究》是對中藥材附子進行研究的一篇文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附子的研究
  • 類型:文章
1.治療緩慢性心律失常用附子I號(消旋去甲基烏藥鹼)觀察68例緩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包括竇性心動過緩39例,竇房阻滯6例,交界區心律3例,房室傳導阻滯20例,其中屬病竇綜合徵者44例,全部病例均以附子I號1支(含2.5mg)溶於2ml注射用水中,加入5%—10%葡萄糖100—150ml中靜脈滴注。滴速自每分鐘15-25μg開始,逐漸加大,至出現明顯作用或副反應為止,最大滴速一般在每分鐘30-60μg。結果本品對部分病例傳導系統有改善,全部病例心率均有不同程度增加;竇性心動過緩治療後平均增加心率24.6次/min,Ⅱ度竇房阻滯平均增加心率18.5次/min,且用藥後阻滯消失〔1〕。又用上藥5mg加入10%葡萄糖液250ml靜脈滴注,2周為1療程。治療14例,結果13例中(1例因反應停藥未計入內,下同)顯效3例(23%),改善7例(54%),無效3例(23%),總有效率77%。13例中原有胸悶、心悸、頭昏、停搏等症狀者6例,用藥後症狀均改善,10例有護病例的心室率增加次數為12-52次/min,平均為24次/min;觀察7例藥效出現時間,最短在治療後即刻出現,最長在治療後45分鐘出現,其中在10分鐘內出現者4例。觀察4例藥效作用持續時間為30分鐘至8小時不等。用藥後對血壓有一定影響,但不顯著。根據臨床及實驗觀察結果,附子I號能使病竇綜合徵者心率提高,竇房阻滯和房室傳導阻滯病變改善或消失。同時在用藥過程中,均未發現室性早搏併發症的出現。因此,附子I號目前可作為治療緩慢型心律失常的有效藥物之一,而且具安全性〔2〕。
2.治療病竇綜合徵①用附子注射液8—12g(每支2ml含生藥附子4g)與5%葡萄糖注射液500ml混合靜滴,每日1次,2周為l療程,共治療病竇綜合徵16例,中醫辨證均為虛證。結果胸悶14例中,明顯改善13例(92%);胸痛6例中,明顯改善5例(83%);心悸13例中,明顯改善11例(84%);氣急6例均明顯改善(100%);頭暈15例中,明顯改善12例(80%);暈厥5例均未再發(100%)。除上述自覺症狀外,客觀指標亦有明顯改善〔3〕。②以附子、黨參、丹參三種注射治療30例,方法為附子注射液4—8g,黨參注射液、丹參注射液各16-32g,加於5%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作靜脈滴注,每日1次,2周為1療程,並與單用附子注射液治療16例進行對照,結果大部分患者的症狀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兩組比較,聯合套用可相輔相成,增強療效〔4〕。
3.治療感染性休克用參附青(人參、附子、青皮)注射液治療26例患者,其中11例使用參附青針劑,先將該藥lOml加入25%葡萄糖20mL中靜脈推注,待血壓上升後,再用該藥100—150ml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靜脈滴注。15例使用參附針劑和青皮針劑,先將青皮針劑2ml加入25%葡萄糖20ml中靜脈推注,待血壓上升後,用參附針劑lOOml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靜滴,或同時加入青皮針劑20ml靜滴。上述藥物在休克糾正後,即予停藥,不需逐漸減量。結果顯效11例,占42.3%;有效8例,占30.8%;無效7例,占26.9%;總有效率73.1%,休克糾正最快4小時,平均27小時。治療過程除用中藥外,並使用抗生素及碳酸氫鈉、氯化鉀等〔5〕。
4.治療多發性大動脈炎參附註射液(每支2ml,每lml含人參0.1g,附子0.16g,丹參0,16g)每次6-14ml加入10%葡萄糖500ml中,靜脈滴注,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另服溫陽通脈湯(由附子、麻黃、桂枝、細辛、黃芪、當歸、川芎、丹參、炙甘草組成),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觀察治療32例(3例因故轉院,共統計29例)。其中臨床治癒18例,占62.07%,顯效7例,占24.14%,有效3例,占10.34%,無效1例,占3.45%〔6〕。
5.治療胃下垂熟附子12g,(先煎),炒白朮10g,焦艾葉9g,小茴香5g。水煎,飯後服用,每日1劑,連服50劑左右。治療32例,結果經鋇餐造影觀察,胃張力及蠕動除8例無改變外,余均有好轉。胃小彎恢復正常者15例,胃大彎上升7cm者7例,5cm者8例,3cm者6例,輕度上升者3例。半數以上病人腹脹消失,食慾增加。
6.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制附子10g,大黃10g。加開水400-600ml浸泡,過濾去渣,待降溫至37-38℃時,保留灌腸10-15分鐘,每日1次。10日為一療程。輔以飲食調節及對症處理。治療12例,結果顯效5例,好轉6例,總有效率為91.7%。附子18g,大黃18g,牡蠣36g.水煎灌腸。配合一般療法,治療34例,結果30例緩解出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