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坦汗傳

阿勒坦汗傳

《阿勒坦汗傳》是2014年內蒙古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珠榮嘎。

基本介紹

  • 書名:阿勒坦汗傳
  • 又名:《名為寶匯集之書》
  • 作者:珠榮嘎
  • 原版名稱:Erdeni tunumal neretü sudur orusiba
  • ISBN:9787566505385
  • 頁數:346
  • 出版社: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2月1日
  • 裝幀:精裝
  • 開本:16開
  • 頁長:34.9厘米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影響,

基本信息

《阿勒坦汗傳》是《名為寶匯集之書》(Erdeni tunumal neretü sudur orusiba)的通稱。該書是一部用蒙古韻文體寫成的記錄蒙古土默特部首領阿勒坦汗(1507—1581年)一生事跡的編年體史籍。該書的正文中又有《介紹轉輪王阿勒坦汗生平的名為寶鑑之略傳》、《天聖阿勒坦汗之善行傳記》等稱法,書末則有《轉輪王阿勒坦汗傳》的稱法。
??《阿勒坦汗傳》的手抄本最初藏於內蒙古西烏珠穆沁旗王府家廟內,後藏於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圖書館。由於沒有其他抄本傳世,現有的抄本便成為國內外的孤本。全書有54經卷頁,共107面,雙面用竹削筆書寫,每面約24行韻文,以押頭韻的四行詩為基本的寫作形式。頁長34.9厘米,寬10.7厘米。
??該書作者佚名,成書年代也沒有記載。內蒙古社科院研究員珠榮嘎先生認為成書於1607年春。其根據是該書的最晚紀年是丁未年(明朝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又該書對達延汗、賽音阿拉克汗、阿勒坦汗、僧格都古楞汗等明朝歷代蒙古可汗的即位年份和卒年都作了明確的記載,而對那木岱徹辰汗(即漢籍中所記之扯力克)只記了其即位之年,而未記其卒年。他即位於丙戌(萬曆十四年,公元1586年),卒於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夏四月壬子。所以該書寫於那木岱徹辰汗在位之時,即1607年春。
??根據珠榮嘎先生的結論,《阿勒坦汗傳》的成書年代要早於無名氏所著《黃金史綱》三十年,早於《蒙古源流》五十餘年,是明代蒙古史籍中最早的一部史籍。

內容簡介

??《阿勒坦汗傳》以記述阿拉坦汗一生的事跡為綱,詳細地記述了以土默特部為中心的蒙古右翼各部的政治、經濟、軍事以及蒙古諸部之間的關係,蒙古地區同明朝之間通商關係的確立,黃教傳入蒙古地區的經過等史實。由於作者利用了當時的重要歷史人物達雲恰的著作,並根據自己的耳聞目睹而寫成此書,故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成為蒙古史文獻寶庫中的一件稀世珍品。
??該書以韻文形式,以優美的文學語言撰成,其字型古樸,虛詞、格助詞的使用情況及一些字母未加識點的特點,更顯示出其著作年代的久遠。所以該書又是一部研究古蒙古語言文字及文學的珍貴資料。該書內容豐富,文字優美,讀起來引人入勝。全書主要有七個方面的內容:
??(一)成吉思汗以來佛教傳播蒙古地方之略史。
??(二)達延汗傳略。
??(三)阿勒坦汗的世俗活動:
??⑴北征兀良罕;
??⑵西征畏吾特與衛拉特;
??⑶南征明地與庚戌之役;
??⑷隆慶五年之蒙明議和;
??⑸興建呼和浩特城。
??(四)阿勒坦汗的宗教活動:
??⑴初聽阿興喇嘛傳經說法;
??⑵遣使迎請三世達賴喇嘛;
??⑶會晤三世達賴喇嘛於青海;
??⑷請來東科爾呼圖克圖宣揚佛教。
??(五)阿勒坦汗之子——僧格都古楞汗及其迎請三世達賴喇嘛來蒙古的事跡。
??(六)阿勒坦汗之孫那木岱徹辰汗的治世:
??⑴歡送四世達賴喇嘛赴藏;
??⑵執送叛明的浩里雅孟克(史二官)與明廷修好;
??⑶主持蒙譯《甘珠爾經》。
??(七)後記。
??最後還附有西烏珠穆沁旗王公世系。

影響

??《阿勒坦汗傳》以大量的新鮮史料彌補了漢文史籍的不足。該書準確地記載了阿勒坦汗的生年及他的生母和孿生姐姐的名字,以及為他們的出生而舉行的盛大慶典活動。詳細地記載了阿勒坦汗征服兀良罕、畏吾特、衛拉特的史實,並準確地描述了南征明地和庚戌之役、隆慶五年的蒙明議和、興建呼和浩特、引進黃教等重大歷史事件。尤其重要的是阿勒坦汗西征藏土,使中斷了二百多年的蒙藏關係重新得到了恢復,並引進藏傳佛教的一支——格魯派(即黃教)到蒙古地方等史實的詳盡記載。該書還為弄清《甘珠爾經》的蒙譯時間問題提供了有力的佐證。據《阿勒坦汗傳》的記載,《甘珠爾經》一百零八部是於黑虎年(即壬寅、明萬曆三十年,公元1602年)到紅羊年(即丁未、明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間,在那木岱徹辰汗、鐘根夫人和俄木布洪台吉的支持下譯成蒙文的。而這些“譯者賢能”們都是來自蒙古右翼三萬戶,領導這項工程的則是呼和浩特的錫埒圖固什綽爾濟和阿尤喜、阿難達、滿珠什里固什等人。
??《阿勒坦汗傳》最早經內蒙古社科院研究員留金鎖先生介紹而聞名。後經珠榮嘎先生研究,出版了該書的蒙文校勘本和漢譯註釋本。從此,在蒙古史學界興起研究《阿勒坦汗傳》的熱潮,從日本到德國都有人研究。日本學者森川哲雄將該書首次譯成日文,並作了大量的研究。德國學者海西希也對此書的史料來源作過探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