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侖·雷乃(阿倫·雷奈)

阿侖·雷乃

阿倫·雷奈一般指本詞條

阿侖·雷乃(1922年6月3日——2014年3月1日),出生於法國布列塔尼大區莫爾比昂省瓦訥,導演。作品《梵谷》獲得1949年奧斯卡短片金像獎,法國新浪潮的代表人物之一。

1948年雷乃的作品《梵谷》贏得了威尼斯影展兩個獎項以及1949年的奧斯卡短片金像獎,1959年《廣島之戀》獲得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2014年雷乃執導的《縱情一曲》獲得了柏林電影節阿爾弗萊德獎。

阿侖·雷乃於2014年3月1日在巴黎去世,享年91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侖·雷乃
  • 外文名:Alain Resnais
  • 別名阿倫·雷奈
  • 國籍法國
  • 出生地:法國莫爾比昂省省府瓦訥市
  • 出生日期:1922年6月3日
  • 逝世日期:2014年3月1日
  • 職業導演
  • 畢業院校:法國高等電影學院(中途退學)
  • 主要成就:2014年獲得阿爾弗萊德獎
    1949年獲得奧斯卡短片金像獎
    坎城、威尼斯、柏林三大電影節的終身成就獎
  • 藝術風格左岸派
人物經歷,主要作品,社會活動,獲獎記錄,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阿侖·雷乃1922年生於法國的布丹一個普通中產家庭,在幼年時代,從流行的小說、電影到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赫胥黎和曼絲菲爾德的文學以至漫畫都是他涉獵的範圍。
12歲生日那年,父母送給他一台柯達8毫米攝影機作為生日禮物,此後,攝像機在他的人生中始終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14歲時,雷乃迷上了電影,並製作了一部8mm短片,隨後進入巴黎一所電影學院深造。畢業後,從事副導演多年。
1939年,雷乃在巴黎的生活目標由做一個教師轉到舞台表演。
1943年,他考入法國高等電影學院,但唯讀了18個月就退學了,理由是那裡的課程不及他在昂利·朗瓦的法國電影資料館看的經典電影得益大。之後,雷奈搬到了賽納河左岸,正式開始他的電影事業。在這個時期,他對蒙太奇和場面調度之間的關係作了一系列的重要實驗。導演生涯從拍短片開始,其中1948年的作品《梵谷》35mm的重拍版本,贏得了威尼斯影展兩個獎項以及1949年的奧斯卡短片金像獎。
20世紀50年代法國新浪潮電影崛起時,阿侖·雷乃和志同道合的藝術家攜手拍攝影片,形成左岸派
電影史上,畫家的故事是最受歡迎的題材,繪畫和電影之間的近親關係使得後現代的電影藝術家彼得·格林納威德里克·賈曼,包括黑澤明都在自己的電影中向畫家致敬。阿倫·雷奈在1950年的短片《格爾尼卡》中用自己獨特的蒙太奇手法畢卡索的名畫和他較帶希望的作品及超現實主義詩人Paul Eluarcl的解說拼合在一起,強烈地表達了他對戰爭的不滿。
1955年,他再次與克里斯·馬克合作完成紀錄電影《夜與霧》。
1958年他與瑪格麗特·杜拉斯合作了電影《廣島之戀》。
1977年他執導了首部英文對白作品《天意》。
1980年的《我的美國舅舅》是阿倫·雷乃最接近普羅大眾審美的一部作品。影片最終獲得第33屆坎城電影節的評審團大獎。
從1983年的《生命是部小說》之後,他開始了與薩賓·阿澤瑪、皮埃爾·阿迪提、安德烈·杜索里埃芬妮·阿爾丹、朗貝爾·維爾森等固定班底的長期合作。
薩賓·阿澤瑪在1998年成為他的妻子。在《幾度春風幾度霜》、《心之歸屬》等作品,阿倫·雷乃嘗試將舞台劇改編為電影,他的作品《雷利的生活》則改編自劇作家阿倫·艾克鵬的作品。
進入20世紀90年代,雷乃開始注重電影的觀賞性。《人人都唱這支歌》便是他這個階段的代表性作品。
2009年的《瘋草》中,他首次直接使用小說改編的劇本。
2012年,89歲的阿倫·雷乃以一部《好戲還在後頭》再度入圍坎城電影節。電影改編自法國著名劇作家讓·阿努伊的戲劇《歐律狄刻》。
2014年,在柏林電影節上,雷乃執導的《縱情一曲》獲得了阿爾弗萊德獎。
2014年3月1日,阿侖·雷乃於在巴黎去世,享年91歲。

主要作品

時間
作品名
時間
作品名
1948
梵谷
1967
《我愛你,我愛你》
1950
高更
1977
天意》Providence
1951
1980
我的美國舅舅》]My American Uncle
1952
雕像也在死亡》(被檢查機關禁映)
1983
生活像小說》Life Is a Bed of Roses
1955
夜與霧
1984
生死戀》Love Unto Death
1956
《全世界的記憶》
1986
1958
《苯乙烯之歌》(長片)
1989
我要回家》I Want to Go Home
1959
廣島之戀》Hiroshima mon amour
1993
吸菸不吸菸》Smoking/No Smoking
1960
去年在馬里昂巴德》(編劇:羅布—葛利葉)
1997
《人人都唱這支歌》(又譯法國香頌)Same Old Song
1961
去年在馬里昂巴德》Last Year at Marienbad
2012
好戲還在後頭》 You Ain't Seen Nothing Yet
1963
《穆里埃爾,或返回的時光》(編劇:讓·凱洛爾)
2014
《縱情一曲》Aimer, Boire Et Chanter
1966
《戰爭結束了》War Is Over


社會活動

1959年的5月,阿倫·雷乃攜他拍攝完成的新片《廣島之戀》來到法國坎城參加在這裡舉辦的第十二屆電影節。

獲獎記錄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06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心之歸屬提名
2006第63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最佳導演獎心之歸屬獲獎
1995第52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金獅獎----獲獎
1989第4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我要回家提名
1989第4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帕西內蒂獎-最佳電影我要回家獲獎
1989第4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西阿克獎-最佳影片我要回家獲獎
1984第4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生死戀提名
1983第40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生命是部小說提名
1980第3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義大利演藝協會獎我的美國舅舅獲獎
1963第2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莫里埃爾提名
1961第26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獅獎去年在馬里昂巴德獲獎
坎城國際電影節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14第6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導演雙周-金馬車獎----獲獎
2012第65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你們見到的還不算什麼提名
2009第6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瘋草提名
2009第6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野草獲獎
1980第33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我的美國舅舅提名
1980第33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大獎我的美國舅舅獲獎
1980第33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費比西獎我的美國舅舅獲獎
1974第27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史塔維斯基提名
1968第2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我愛你我愛你提名
1959第1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廣島之戀提名
1957第10屆坎城國際電影節技術大獎全世界的記憶獲獎
柏林國際電影節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14第6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縱情一曲提名
1998第4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法國香頌提名
1998第4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獲獎
1994第4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熊獎吸菸/不吸菸提名
1994第4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銀熊獎-傑出成就獎吸菸/不吸菸獲獎
洛迦諾國際電影節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1966第19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特別提及-長片戰爭終了獲獎
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備註
1952第9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特別獎獲獎
英國電影學院獎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1961第14屆英國電影學院獎聯合國獎廣島之戀獲獎
1961第14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電影獎-最佳影片獎廣島之戀提名
1961第14屆英國電影學院獎聯合國獎夜與霧提名
歐洲電影獎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07第20屆歐洲電影獎費比西獎心之歸屬獲獎
法國電影凱撒獎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獲獎作品備註
2010第35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影片獎野草提名
2010第35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改編劇本獎野草提名
2007第32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導演獎心之歸屬提名
2004第29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影片獎不要吻在唇上提名
2004第29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導演獎不要吻在唇上提名
1998第23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影片獎法國香頌獲獎
1998第23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導演獎法國香頌提名
1994第19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影片獎吸菸/不吸菸獲獎
1994第19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導演獎吸菸/不吸菸獲獎
1987第12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影片獎幾度春風幾度霜提名
1987第12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導演獎幾度春風幾度霜提名
1985第10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影片獎生死戀提名
1985第10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導演獎生死戀提名
1981第6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榮譽凱撒獎----獲獎
1981第6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影片獎我的美國舅舅提名
1981第6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導演獎我的美國舅舅提名
1978第3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影片獎天命獲獎
1978第3屆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導演獎天命獲獎
義大利大衛獎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備註
1987第31屆義大利大衛獎盧奇諾·維斯康蒂獎獲獎

人物評價

阿倫·雷乃自稱是“過分的形式主義者”,在他的作品中,特別是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中有著濃厚的相對主義和宿命論的思想,時時流露出一種悲觀的情緒。一方面表現出他的人物的豐富性,另一方面也表現出他們的曖昧性。這種現象最終被認為他在哲學思想上深受伯格森的直覺主義哲學思想的影響。這一影響也導致了,雷乃作品中展示的偶然性、破滅的幻想和現實交織的過去,甚至影響了另一位電影大師基耶斯洛夫斯基。20世紀80年代之後,阿倫·雷乃則更熱衷於從其他藝術門類中汲取營養,並將其運用於電影創作中。縱觀雷乃的所有作品,無一不強調“沒有記憶的現實不是現實。”
阿侖·雷乃阿侖·雷乃
阿倫·雷乃的特點是關注形式主義、現代主義以及社會和政治議題,從嚴肅文學中汲取營養,從哲學高度看問題;在敘事結構上採用神秘而新奇的手法,攝影華麗,剪輯重抒情性,作品常惹爭議。喬治·薩杜爾在《法國電影》一書中,認為“由於它顯明的政治立場和奇特新穎的形式,《廣島之戀》達到了現實主義作品中最罕見的高峰,而且也許還標誌著電影史上的轉折點”。
阿侖·雷乃想以自己的一生的所有電影只講述一個道理。(讓·雷諾瓦評價
阿倫·雷乃在電影史上的位置絲毫不亞於戈達爾。(彼得·格林納威評價
阿倫·雷乃是一個在任何時期都能找到的先鋒。他的作品具有明顯的貴族化傾向,有著專屬於他自己的作者風格胎記,是永遠也無法被模仿和複製的文本。他一生在電影形式上孜孜不倦的追求使他成為一個不斷令人有所期待的導演。(埃里克·侯麥評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