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西新圍、燕翼圍

關西新圍、燕翼圍

關西新圍、燕翼圍位於江西省龍南縣關西鎮新圍村和楊村鎮鯉魚寨,是贛南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兩座大型土堡。其中,關西新圍始建於清嘉慶三年即1798年,占地2.7萬平方米,有建築20棟,建築面積7898平方米。圍內有祠堂、廳堂、內花園、戲台、小花洲和梅花書院。燕翼圍建於清順治七年即1650年,圍屋四層,平面呈“口”字形,占地3700平方米,建築面積3741平方米。

關西新圍是迄今國內發現保存最為完整,結構、功能最為齊全的一處有代表性的贛南客家圍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關西新圍、燕翼圍
  • 地理位置:江西省龍南縣關西鎮新圍村和楊村鎮鯉魚寨
  • 占地面積:2.7萬平方米
  • 始建於:1798年
景觀,結構,保護,

景觀

圍屋四角設有炮樓。關西新圍,是關西名紳徐名鈞所建。徐名鈞在兄弟中排行第四,故又稱老四。徐老四曾經營木材生意發了大財,後又開藥鋪、當鋪,資產越滾越大,成為一方富豪。因為子女增多,原客家圍屋日顯擁擠,於是耗資百萬,費時十多年建造了這幢圍屋,因未正式命名,與老圍“西昌圍”相對映,俗稱為“新圍”。關於關西新圍,有下面這樣一個故事。關西新圍占地總面積7700多平方米。依山傍水,綠竹、池塘、農田、藍天交相輝映。新圍呈正方形,長寬均為88米。圍牆高約9米,牆厚2米,圍屋四角各建有一座15米高的炮樓。俯瞰關西新圍,其整體結構像個巨大的“回”字,中間的“口”字部位,是圍屋的祠堂。這祠堂是圍屋居民的“聖殿”,是圍內建築檔次最高、裝飾最華麗的地方,以其作為中軸線,將圍內建築對稱布局。祠堂,分上、中、下三廳,主房結構是客家民居“三進三開”特徵基礎上擴大為“三進六開”,而形成九幢十八廳的典型建築,共有主房124間。高大的空間和華麗的裝飾營造出一種莊嚴的氛圍,圍內圍屋工藝精細考究,並有大量的木雕石刻,是圍內人們過年節、趕集、祭祀等舉行各項集體活動的公共場所。
關西新圍、燕翼圍

結構

圍內通道貫穿各列建築,百餘間房屋布局科學、結構嚴謹。其採光、通風、排污都考慮十分周到。它不僅具有安全防衛、防風抗震、調 節陰陽、冬暖夏涼等功能,而且有豐富的客家文化內涵,每幢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每一廳都有一個美好的傳說。主體建築五組排列,前後三進,十四個天井,對稱分置十八廳,“三進”即從大門進來為下廳,往上走則依次為中廳、上廳,層層遞進,層層增高;而“六開”則是以正廳為中軸線往左右均衡延伸,兩邊院落、房屋對稱、門窗對稱。而以中軸線往左右延伸的結構又使正廳成為整座圍屋的核心,體現著一種極強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其間以廊、牆、甬道相連,交通複雜,但序列分明,空間、院落組織非常豐富。關西圍不僅處處體現著巧妙構思的建築美,而且繪畫、裝館之美也令人讚嘆不已。其正廳大門前有一對雕刻精美栩栩如生的石獅,左邊的公獅昂首張口兇猛威武,右邊的母獅雍容大度端莊肅穆,顯示出工匠精湛的雕刻技藝;大門框上八卦中乾、坤兩卦的圓柱形石雕,廳內十多根大木柱下的石墩上都雕刻著各種各樣的圖案或文字。廳堂偏院以及廂房都鑲嵌有許多龍、虎、麒麟、鳳凰等動物木雕,造型生動,雕刻精美。整座圍屋不僅具有安全防衛、防風抗震、調節陰陽、冬暖夏涼等功能,而且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客家人傳頌的“九幢十八廳”宮廷式民居在此可得到充分的印證。
楊村燕翼圍,建於清順治年間,距今已320多年,為楊村賴福之所建,取山海經中“妥先榮昌,燕翼貽謀”中“燕翼”二字為圍名,是深謀遠慮、榮昌子孫之意。
關西新圍、燕翼圍
燕翼圍高14.3米,牆厚1.45米,長41.5米,寬31.8米,外牆厚實堅固、筆直矗立,如千仞陡壁。牆上布滿火槍眼,東南西北四座炮閣交相呼應,可形成無射擊死角的火力網。進圍內須經過唯一的圍門,圍門設有外鐵門,中閘門和內木門,只要圍門一關,外人莫想進來。樓上有米倉,院內有水井。相傳,牆面是用糯米粉、紅糖和蛋清攪和粉刷上去,沒東西吃時,可剝下來用水煮充飢。牆根離地約1尺多高處,有一喇叭形漏斗,是用來排污水的。進圍門後,只見此樓分為四層,每層有34個房間,各層有騎樓迴環相通。臥室、倉庫、過道、迴廊、門窗、樓梯等多變而又統一,疏密有致、通風講究、採光合理。
燕翼圍布局科學、結構嚴謹、防禦得當,打起仗來是碉堡,放下土炮是居家的多功能建築,充分體現了客家人為爭奪生存空間不屈不撓的鬥爭意識,是客家人智慧和力量的結晶,也是一部生動的客家變遷史,表達出豐富的人文內涵。

保護

贛南客家圍屋保護條例》獲江西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九次會議批准,並於2019年3月1日起施行。這意味著贛南客家圍屋將獲得富有地方特色、針對性更強的法律保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