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育扶貧工程的實施意見

為貫徹黨的十八屆三中會會精神,落實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部署,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於實施教育扶貧工程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3〕86號)要求,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實施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教育扶貧工程的實施意見
  • 實施範圍:大別山連片特困扶貧攻堅地區的12個縣、區
一、總體要求,指導思想,實施範圍,發展目標,二、主要任務,全面加強基礎教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加大高等學校扶貧力度,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實施教育惠民工程,三、保障措施,組織保障,經費保障,人才保障,考核評估,

一、總體要求

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落實國家扶貧攻堅總體部署,圍繞“人人受教育、個個有技能、家家能致富”的要求,以提高人民民眾基本文化素質和勞動者技術技能為重點,注重提高扶貧對象自我發展能力和基本教育公共服務均等化,推進教育強民、技能富民、就業安民,為打造“三個強省”,建設美好安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實施範圍

教育扶貧工程實施範圍為《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所確定的大別山連片特困扶貧攻堅地區的12個縣、區(以下簡稱片區):潛山、太湖、宿松、望江、岳西、臨泉、阜南、潁上、利辛、壽縣、金寨、霍邱(含葉集試驗區)。

發展目標

提高基礎教育普及率和辦學質量。到2015年,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65%以上,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0%以上,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82%以上,視力、聽力、智力三類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80%。到2020年,基本普及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水平進一步提高,基本普及視力、聽力、智力三類殘疾兒童義務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基礎教育普及程度、管理水平和辦學質量有較大提高。
提高職業教育促進脫貧致富的能力。到2015年,初、高中畢業後新成長勞動力都能接受適應就業需求的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力爭使有培訓需求的勞動者都能得到職業技能培訓。到2020年,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更加完善,形成適應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中職高職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教育培訓就業銜接更加緊密,培養一大批新型農民和在二、三產業就業的技術技能人才。
提高高等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促進高等教育與當地經濟、社會、科技發展和城鎮化建設深度融合,使高等教育能為當地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興產業培育發展和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有效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通過多種途徑,增加片區民眾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提高繼續教育服務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通過教育培訓與當地公共服務、特色優勢產業有效對接,大力提高就業創業水平。完善畢業生和接受培訓人員就業服務政策,通過帶技能轉移、帶技能進城、帶技能就業,使轉移勞動力在城鎮多渠道、多形式、穩定就業。

二、主要任務

全面加強基礎教育

1.加快發展學前教育。實施學前教育第二期行動計畫,以擴大學前教育資源為重點,大力發展公辦幼稚園,提高國小附屬園辦園質量。利用閒置校舍改建或新建村級幼稚園,繼續新建鄉鎮公辦幼稚園,對片區縣給予資金傾斜。支持民辦學前教育發展,繼續加大對普惠性民辦園的獎補。逐步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幼兒的資助力度。規範幼稚園管理,提高科學保教水平。
2.鞏固提高義務教育。全面實施國家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程,加快推進農村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加強農村國小、國中教學用房和學生生活用房等附屬設施建設,加強圖書、教學儀器設備、多媒體遠程教學設備、體育衛生藝術教育器材的配備,改善寄宿條件。資源配置向片區薄弱學校傾斜,縮小義務教育校際間和城鄉間差距。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布局調整要保障學生就近上學需要。辦好保留下來的教學點。關注留守兒童成長。
3.多樣化發展普通高中。繼續實施片區內普通高中改造計畫,加強圖書館(室)、實驗室、體育場所建設和教學儀器設備配備,改善辦學條件。推進普通高中多樣化、特色化發展。
4.發展提升特殊教育。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畫,改善片區內特殊教育學校和接受殘疾學生融合教育普通學校辦學條件,提高辦學質量。為鄉鎮中心國小配備特殊教育資源教室。落實國家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學校生均預算內公用經費標準,到2016年達到每年6000元,有條件的市縣可以進一步提高。在提高義務教育普及程度的基礎上,促進特殊教育向學前教育、高中教育、職業教育延伸。建立普惠和特惠政策相結合的資助體系,保證殘疾兒童不因貧困而失學。

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

1.大力發展服務當地特色優勢產業和基本公共服務的職業教育。根據片區內人口分布、當地產業發展狀況和城鎮化規劃,統籌辦好一批中等職業學校。實施中等職業學校基礎能力提升計畫,支持學校發展更多面向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等方面的職業教育。加強片區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統籌,增強服務“三農”能力。重點支持一批社會有需求、辦學有質量、就業有保障的特色優勢專業,培育當地產業發展需要的技術技能人才。
2.實施中等職業教育協作計畫。加強職教資源市級統籌,鼓勵優質學校通過兼併、託管、合作辦學等形式,整合辦學資源,最佳化中等職業教育布局結構。發揮職教集團(聯盟)作用,促進集團(聯盟)內學校合作辦學。推進片區縣級職教中心等中等職業學校與城市院校、科研機構對口合作,實施學歷教育、技術推廣、扶貧開發、勞動力轉移培訓和社會生活教育。完善職業教育對口支援機制,組織省內經濟發達地區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對口支援片區中等職業學校,鼓勵市域內非片區縣與片區縣結對幫扶。落實國家獎補政策,促進實施中等職業教育協作計畫,支持片區內國中畢業生到省內外經濟較發達地區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接受教育。
3.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各地人力資源社會保障、教育、扶貧、農業等部門要聯合制定培訓計畫。充分發揮縣域內職業院校作用,廣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鼓勵和支持未繼續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等新成長勞動力積極參加職業培訓;依託“雨露計畫”、“春潮行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等培訓項目加強職業培訓,創新培訓方式和內容,讓學習者自主選擇培訓項目和培訓方式,促進扶貧對象穩定就業。
4.傳承創新傳統技藝發展。支持與傳承國家或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密切相關的民間傳統工藝專業發展,在省級重點專業建設和精品課程建設中對片區內涉及民間傳統工藝專業發展,在省級重點專業建設和精品課程建設中對片區內涉及傳統技藝的專業及學校建設予以傾斜。鼓勵民間藝人、技藝大師、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參與職業教育辦學。鼓勵設立傳統技藝大師工作室,加強非遺教育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促進傳統民族技藝科學發展。各級教育、文化、旅遊等部門加大對民族文化、民族技藝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

加大高等學校扶貧力度

1.提高高等教育服務能力。提升高等學校特別是省屬高校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能力,為片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多人才和智力支撐。組織高校、科研院所與片區企業開展產學研合作,選擇部分有一定基礎和發展前景的企業進行重點幫扶,支持其發展壯大,帶動當地經濟發展。
2.加大高等學校招生傾斜力度。認真實施“支援中西部地區招生協作計畫”、“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畫”、“農村學生單獨招生”、“地方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學生專項計畫”等,擴大片區學生接受優質高等教育的機會。
3.開展高等學校對口扶貧工作。發揮高等學校在人才扶貧、科技扶貧、智力扶貧、信息扶貧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支持省內高校加大對口支援力度,建立對口支援長效機制。在片區內加快推進“一村一名大學生培養工程”。

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1.加快學校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實施省教育信息化中長期發展規劃,加快片區中國小、中等職業學校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校園寬頻網路建設和升級改造,加強網路條件下基本教學環境建設,為優質資源套用和實用技術遠程培訓提供網路環境支持。
2.推廣優質數字資源套用。鞏固提升片區“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項目成果,逐步擴大“線上課堂”開設規模。推進安徽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的優質教育資源和各項套用項目落地進校、通達課堂,逐步實現“優質資源班班通”和“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加大培訓力度,不斷提升片區學校師生信息技術套用能力。加強職業教育數位化教學資源平台建設,鼓勵片區省級以上示範中職學校加快數位化校園建設。
3.推進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設。國家和省基礎教育、職業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相關套用系統優先在片區部署實施。優先開展片區教育行政幹部信息化管理能力培訓,提高學校信息化的標準化、規範化水平。加強學生學籍、資助、教育質量評價、課業負擔監測、教育經費統計等重要基礎信息管理系統在片區的套用。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1.完善補充機制。建立完善教師補充長效機制,在編制和崗位限額內及時補足配齊教師,對農村寄宿制學校、村小和教學點實施師資特殊配備政策,確保開齊開足規定課程。合理配備寄宿制學校生活管理人員。推進中國小教師“省考、縣管、校用”制度改革,加大農村義務教育教師“特崗計畫”和高校畢業生“三支一扶”計畫實施力度,不斷充實片區師資力量。採取“定向培養”等方式,在片區開展農村國小多科型教師培養試點。鼓勵和引導免費師範生到片區從教。經主管部門和同級編制、財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審核同意,職業學校可在核定編制總額內,拿出不低於20%的編制數聘用兼職教師,面向企業、行業聘用技術技能型人才,實行購買服務,經費由同級財政負擔。
2.促進專業發展。完善教師全員培訓制度。實施“國培計畫”、“省培計畫”,並向片區中國小校傾斜。實施中職教師素質提升計畫,加強片區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實施“中國小音樂體育美術教師專項培訓計畫”,加強對貧困地區音體美專兼職教師的培訓。實施“安徽省農村貧困地區和革命老區教師專項支教計畫”,每年選派一定數量的中國小骨幹教師到片區駐點支教。組建省特級教師講師團,定期向片區學校送培送教。
3.保障教師待遇。依法保障並逐步提高片區教師工資待遇。全面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制度,對長期在農村基層工作的教師特別是村小和教學點教師,適當增加績效工資總額,增量部分用於發放生活補貼。實行城鄉統一的中國小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完善符合村小和教學點實際的職務(職稱)評審標準。特級教師評選、教師表彰獎勵指標分配向片區教師傾斜。

實施教育惠民工程

1.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畫。進一步完善體制機制,廣泛宣傳引導,強化督導監管,著力構建長效工作機制,繼續確保農村義務教育學生全覆蓋。落實縣級政府責任,切實解決食堂從業人員和工作運轉經費,大力推進學校食堂供餐,確保資金使用安全和食品衛生安全。加強學生營養監測。
2.落實學生資助政策。全面落實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和高中階段教育國家助學政策。完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政策,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幼兒、孤兒、殘疾幼兒入園和普通高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力度。高等學校對來自片區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優先予以資助。鼓勵動員社會力量捐資助學。對片區中等職業學校符合條件的學生,按國家規定實施好免學費和給予國家助學金補助的政策。對有計畫轉移到省外經濟較發達地區符合條件的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在按國家規定免學費和給予國家助學金的基礎上,由生源地人民政府和接收地人民政府通過統籌教育、扶貧、農業和對口支援等資金,落實住宿費、交通費等補助。
3.統籌建設農村教師周轉宿舍。按照片區各縣建設規劃和實際情況,優先在片區縣實施農村學校教師周轉宿舍建設。鼓勵片區縣政府將農村教師住房納入地方保障性住房建設規劃,在試點基礎上,結合鄉鎮公共租賃住房建設,逐步解決農村教師住房問題。
4.紮實推進就業促進工程。大力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對參加就業技能培訓的勞動者,按培訓工種和目錄補貼標準給予200—1300元培訓補貼。通過提供公益性崗位、高校畢業生基層特定崗位、就業見習補貼等形式,幫助困難群體就業。省財政通過就業資金,對片區高校畢業生基層特定崗位補助給予傾斜。對未升學的農村初、高中畢業生,免費提供農業技術技能培訓。“春潮行動”、“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等各項資金,按國家規定優先對當地農民或已進城的農民工接受技術技能培訓予以補貼。

三、保障措施

組織保障

在省政府統一領導下,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扶貧辦、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公安廳、省農委等部門建立工作協調機制,研究解決教育扶貧工程實施過程中的重大問題,完善實施工程的配套措施和辦法。
按照“省負總責、市級推進、縣抓落實、扶持到校、資助到生”的教育扶貧工作要求,各相關市、片區縣人民政府要落實領導責任,成立相應工作機制,把教育扶貧納入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和總體規劃,統籌各方資源,加大實施力度。要明確工作職責,根據各級各類教育特點,實事求是確定規劃目標,制定實施方案和年度計畫,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協調解決工作推進中的困難和問題。

經費保障

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在積極爭取中央財政支持的同時,各級財政逐步增加對教育經費的投入,統籌資金支持教育事業發展。省有關部門要積極向國家相關部委爭取支持,加強對各類教育項目的統籌,並向片區傾斜。鼓勵社會各界參與教育扶貧工程。
健全教育扶貧工程資金監督管理機制,加強資金的使用管理。完善教育扶貧資金和項目管理辦法,全面推行資金項目公告公示制,加強績效考評,提高資金效益。加強監督檢查,定期開展審計監督,拓寬監管渠道,堅決查處擠占挪用、截留和貪污教育扶貧資金行為。

人才保障

制定吸引高校、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到貧困地區就業創業的激勵政策。加大各類國家級基層就業項目對片區的傾斜力度,鼓勵地方政府設立基層就業項目。教育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按照國家規定研究到片區就業創業的高校畢業生學費補償和助學貸款代償辦法,鼓勵高校和中等職業學校優秀畢業生到片區就業創業。
組織城市和非片區學校的專家學者、優秀教師、離退休專業技術人員和志願者到片區學校服務。制定優惠政策,吸引省內外人才到片區從教,對片區學校引進優秀人才予以傾斜支持。加強片區學校骨幹教師培養,每年從片區學校選派一批青年教師到發達地區學校掛職研修。

考核評估

建立教育扶貧工程實施考核機制。對工程實施進展、質量和成效進行考核,作為對市縣政府績效考核和落實《中國農村扶貧開發綱要(2011—2020年)》、《安徽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的重點內容。將工程重點項目作為督查督辦的重要事項,實行行政問責。建立健全評估機制,及時客觀反映貧困狀況、變化趨勢和教育扶貧工作成效,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