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切實辦好貧困地區農村教育的實施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治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切實辦好貧困地區農村教育的實施意見
  • 類別:教育扶貧
  • 適用地區:長治市
  • 發布日期:2017年01月16日
  • 發布機關: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 發文字號:長政辦發[2017]8號
  • 成文時間:2017年01月16日
長治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切實辦好貧困地區農村教育的實施意見
長政辦發[2017]8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落實《山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切實辦好貧困地區農村教育的若干意見》(晉政辦發〔2016〕158號)精神,進一步落實國家、省、市脫貧攻堅決策部署,保障貧困地區民眾受教育權利,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就辦好貧困地區農村教育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充分認識辦好貧困地區農村教育的重要意義
教育是具有基礎性、全局性、先導性的事業。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貧困地區農村教育發展,按照國家和省的部署,實施了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農村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改善計畫、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畫、農村教師特崗計畫等一系列教育惠民、富民的政策措施,推動貧困地區農村教育邁上了新台階。但隨著城鎮化進程加快和經濟社會發展,貧困地區農村教育的一些問題日益凸顯:一些農村學校因生源減少而嚴重萎縮,甚至出現“空殼學校”,導致辦學資源浪費;一些農村學校特別是寄宿制學校、小規模學校辦學條件不達標準,師資配備不齊、學科結構不合理,力量薄弱,教學質量不高;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外流,導致農村留守兒童和單親家庭學生增多,部分兒童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等等。因此,切實辦好貧困地區農村教育,是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做好這項工作,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途徑,是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充分認識辦好貧困地區農村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將提高貧困地區農村教育發展水平放在全市脫貧攻堅的突出位置,堅持“保基本、兜底線、補短板”,從最困難的地方、最薄弱的環節、最關心的問題著手,集中力量攻堅克難。
二、確定辦好貧困地區農村教育的主要目標
各縣(市、區)要切實辦好貧困地區農村教育,使貧困地區農村教育的供給、布局、保障、質量與全市經濟發展的新常態相適應,與全市扶貧攻堅的新任務相適應,與人民民眾對優質教育的新要求相適應。
——加大投入,供給充分。到2018年,所有農村寄宿制學校宿舍、食堂、飲水、洗浴、廁所、取暖達到省定基本標準,鄉村小規模學校和教學點辦學條件達到基本要求。
——整合資源,科學布局。貧困地區教育資源進一步最佳化,中國小校布點與學齡人口變化相適應,布局合理、規模適度,布局最佳化後閒置教育資源得到有效利用。
——完善機制,保障有力。鄉村教師待遇依法得到保障,貧困學生教育資助體系進一步健全完善,農村留守兒童得到進一步關心愛護。
——突出公平,提升質量。2020年貧困地區農村教育總體發展水平達到或超過2016年全市平均水平,所有適齡人口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義務教育。
三、實施好各項重點工作
(一)最佳化貧困地區農村中國小校布局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統籌考慮新型城鎮化推進、戶籍制度改革、計畫生育政策調整、城鄉人口和學齡人口流動、農村地理環境、交通狀況、教育保障能力、學生家庭經濟負擔等因素,按照國家、省、市有關要求,對現有農村中國小校布局進行全面排查,嚴格履行學校布局最佳化方案的制定、論證、公示等程式,合理布局農村中國小校,做到該留的留、該撤的撤、該補的補,確保農村適齡兒童少年就近接受義務教育。對人口稀少、地處偏遠、交通不便的貧困山區,保留並辦好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或教學點;對地理位置並不偏遠、交通較為便捷的貧困山區,目前已經成為“空殼”或只有極少數學生的學校、教學點,要在妥善安置在校學生就學後進行撤併;對生源持續減少、學校萎縮嚴重卻仍在投入大量資金建設、採購的項目,要認真排查、評估,停止大規模投資建設,調整的資金、設備要用於改善現有寄宿制學校和教學點辦學條件;對人口逐年增長、目前沒有學校或教學點偏遠的村莊,要補建學校或教學點。對採煤沉陷區貧困人口搬遷、易地扶貧搬遷農村要規劃好中國小校建設,根據學生規模建設好移民學校,確保搬遷學生就學。因撤併學校造成學生就學困難的,當地人民政府應因地制宜,採取多種方式予以妥善解決。
(二)建設好農村寄宿制學校
加大財政性教育經費對貧困地區傾斜力度,統籌安排好中央、省、市、縣各級專項資金,實施好“全面改薄”和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保障工程等項目。要切實提高教育資源使用效益,避免出現“邊建設、邊閒置”現象。各縣(市、區)要根據學校規模變化情況,適時調整教育經費投向,加大建設標準化寄宿制學校力度。要結合國家加快水電路氣等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在交通便利、公共服務成型的農村地區合理建設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要加快建設學校宿舍、食堂,實現“一人一床位”,餐廳有餐桌凳,滿足就餐需求;改善學校冬季取暖條件,保證取暖經費;改善如廁環境,旱廁按學校專用無害化衛生廁所設定,有條件的地方設定水沖式廁所;改善浴室條件,寄宿制學校應設定淋浴設施;改善體育和藝術教育場地,配備音體美器材,建好圖書館(室)、廣播站、活動室、醫務室等,滿足教學、文化和生活需要。
(三)辦好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和教學點
對保留的鄉村小規模學校和教學點,以縣為單位制定建設和管理工作方案,採取多種措施,切實提高質量。要按照省、市對鄉村小規模學校和教學點辦學條件、教師配備的相關要求,保證最基本、最安全的辦學條件。經費投入向鄉村小規模學校和教學點傾斜,不足100人的學校和教學點按100人撥付公用經費。按生師比和班師比相結合的方式為鄉村小規模學校和教學點配備教師,建立健全教學區內教師到教學點任教、支教和校際之間教師定期交流制度,採取有效措施支持優秀教師到鄉村小規模學校和教學點工作。縣域內對口幫扶工作覆蓋到所有鄉村小規模學校和教學點。完善鄉村小規模學校辦學機制和管理辦法,將鄉村小規模學校和教學點納入到鄉村中心學校考核,加強鄉村中心學校對鄉村小規模學校、教學點的指導和管理。充分套用數字教育資源,採取“送教”“走教”等多種形式,保障鄉村小規模學校和教學點開齊開全課程,提高教學質量。縣級教育督導部門每學期要對本行政區內鄉村小規模學校和教學點進行一次全面檢查。
(四)切實提高貧困地區師資隊伍水平
提高鄉村教師待遇,建立鄉村教師榮譽制度。強化縣域內教育部門教師管理統籌權,按照班額、生源等情況動態調整農村學校教師編制,重點解決鄉村學校音體美、信息技術、外語教師不足,部分學校缺編或超編、單生多師等問題。大力推行中國小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義務教育辦學模式改革,建立義務教育學校教師校長交流制度和獎勵機制,推動教育資源向鄉村學校流動。實施好“免費師範生”“特崗計畫”,吸引優秀教師到鄉村學校從教。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各貧困縣可參照我省集中連片特困縣鄉村教師補貼標準,對鄉村教師按每人每月300元發放生活補貼,所需資金由縣級財政負擔。採取措施提高寄宿制學校班主任特殊崗位生活保障。按規定將符合條件的鄉村教師住房納入當地住房保障範圍,合理規劃並加快鄉村學校教師周轉宿舍建設,滿足鄉村教師基本需要。把鄉村教師培訓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保障經費投入,確保鄉村教師培訓時間和質量,國培計畫、省培項目要向貧困地區和鄉村教師傾斜。
(五)管理利用好布局最佳化後閒置教育資源
依法規範學校撤併後原有校舍校產再利用工作。要合理制定閒置校園校舍綜合利用方案,嚴格規範權屬確認、用途變更、資產處置等程式。凡撤銷的學校,其校產、校園屬於國有資產的部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侵占,統一收歸縣級教育行政部門管理。對閒置校舍評估其安全狀況,可逐步改造為幼稚園或活動中心等公用活動場所;也可在明晰產權的基礎上整合置換,或通過作價轉讓、拍賣等方式進行資產盤活,可換預算投入、換人員編制、換異地建校等。對儀器、器材、圖書、計算機等教學設施統籌調配,補充到其他農村學校。
合理分流鄉村學校多餘教師。各縣(市、區)要進一步深化中國小人事制度改革,最佳化義務教育學校教師資源配置,著力解決布局調整後部分義務教育學校師生比例嚴重失調甚至個別學校有教師無學生等問題。要嚴格義務教育學校崗位設定管理,依據學校布局調整、不同學段學生規模變化等情況,對農村地區學校採取“一校定崗、多校使用、就近走教”的辦法配置教師;對縣城及縣城周邊或鄉鎮所在地超編、超崗位配置教師的學校要制訂分流計畫,實行“只出不進”管理,對滿編、滿崗學校實行“出一進一”管理;對“空殼學校”和生師比嚴重失衡的學校,要逐校制訂教師分流或補充計畫,努力解決教師資源閒置或嚴重短缺問題,保障鄉村學校基本教育教學需要。
(六)建立完善貧困學生教育資助體系
完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落實好“兩免一補”政策,保障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接受義務教育,不讓一名孩子因貧失學。要提高貧困地區殘疾兒童教育普及水平,按照“一人一案”要求,針對實名登記的未入學適齡殘疾兒童少年,採用多種形式安排其接受義務教育,為其中家庭經濟困難的提供包括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在內的12年免費教育。完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工作機制,繼續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畫地方試點工作。
(七)大力促進優質資源共享
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帶動輻射作用,擴大優質資源覆蓋面。統籌實施義務教育結隊幫扶,進一步做好市直、市轄區優質學校對口幫扶貧困縣農村學校工作。各縣(市、區)要推進縣城學校對口幫扶農村薄弱學校、鄉鎮中心校對口幫扶所在鄉村小規模學校和教學點工作,逐縣、逐校制定幫扶方案,建立穩定的“一對一”結對幫扶關係。大力推進義務教育辦學模式改革,採取城鄉學校聯盟、集團化辦學、學區制管理等模式,積極推動城鎮優質學校在教師配備、教學管理、教研培訓、學校文化等方面與農村學校實現資源共享。已通過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國家評估驗收的縣(區)要全面推開改革工作,其他縣(市)要積極進行改革試點。實行優質普通高中招生指標合理分配到農村國中的辦法,適度提高分配比例,加強農村國中的吸引力。可通過加快貧困地區學校信息化基礎設施設備建設,提高貧困地區教育信息化,實現“寬頻網路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和“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運用“網際網路+”思維,推進“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和“名校網路課堂”建設和套用,促進貧困地區共享優質教育資源,整體提升貧困地區辦學水平。
(八)用心關愛農村留守兒童
強化家庭監護主體責任,落實縣、鄉(鎮)人民政府屬地責任,強化民政等有關部門的監督指導責任。教育部門和學校要加大關愛保護力度,各級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關工委等群團組織要發揮自身優勢,構建政府主導、家校聯動、社會參與的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對貧困地區農村留守兒童給予特殊關愛。充分利用青少年宮、鄉村少年宮、兒童活動中心等公共服務陣地豐富留守兒童和貧困單親兒童的生活。切實加強留守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促進留守兒童健康成長。加強學校對留守兒童教育的全程管理,農村中國小校要建立翔實完備的農村留守兒童和貧困單親兒童信息台賬,對農村留守兒童受教育情況實施全程管理,並利用電話、家訪、家長會等方式加強與家長、受委託監護人的溝通交流,充分發揮學校保護載體和教育陣地的重要作用。
四、加強組織領導和責任落實
縣級人民政府是發展貧困地區農村教育的責任主體。各縣(市、區)要切實落實責任,深入調查,摸清底數,準確掌握當地農村教育基本狀況和存在的突出問題,並列出清單,建立任務台賬,細化政策措施,制訂2016-2020年實施工作方案和推進計畫,確保到2020年貧困地區農村教育總體發展水平達到或超過2016年全市平均水平,所有適齡人口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義務教育。各有關部門要把支持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發展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在各自領域做好相關工作。市政府將加強統籌指導,建立督促檢查、考核獎懲和問責機制,確保發展貧困地區農村教育的各項舉措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