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支持全省肉牛產業發展有關政策措施

關於支持全省肉牛產業發展有關政策措施

《關於支持全省肉牛產業發展有關政策措施》是2023年吉林省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對實施“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建設工程作出更為全面更為具體的部署,制定了更為有利、更為精準的措施。

該措施包括《關於促進肉牛屠宰加工及產品市場行銷的若干政策措施》《關於完善肉牛產業信貸服務的若干政策措施》《關於完善肉牛政策性保險服務的若干政策措施》《關於進一步加強肉牛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關於加強技術培訓提升肉牛標準化規模和科學養殖水平的若干政策措施》《關於加強動物防疫和基層獸醫服務體系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關於保障和規範肉牛養殖用地的若干政策措施》等7個政策措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關於支持全省肉牛產業發展有關政策措施
  • 頒布時間:2023年
  • 發布地區:吉林省 
發布信息,主要內容,

發布信息

2023年,吉林省政府出台《關於支持全省肉牛產業發展有關政策措施》。

主要內容

《關於支持全省肉牛產業發展有關政策措施》包括《關於促進肉牛屠宰加工及產品市場行銷的若干政策措施》《關於完善肉牛產業信貸服務的若干政策措施》《關於完善肉牛政策性保險服務的若干政策措施》《關於進一步加強肉牛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關於加強技術培訓提升肉牛標準化規模和科學養殖水平的若干政策措施》《關於加強動物防疫和基層獸醫服務體系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關於保障和規範肉牛養殖用地的若干政策措施》等7個政策措施,具體內容如下:
關於促進肉牛屠宰加工及產品市場行銷的若干政策措施
為做大做強肉牛屠宰加工業,提升品牌建設和市場行銷水平,全力打造千億級肉牛企業,助推萬億級農產品加工業及食品產業發展,制定如下政策措施。
一、支持骨幹龍頭加工企業做大做強
重點支持現有規模以上肉牛屠宰加工企業擴能升級,符合條件的可按規定申請基金股權投資支持。對企業在省內新建或擴大屠宰加工產能,年度利用銀行貸款超5000萬元的,最高按照1億元貸款額度給予實際貸款額度1%的貼息補助。對納入吉林省“騰飛類”擬上市的肉牛屠宰加工企業,按照上市進程分階段給予總額不超過1000萬元獎補支持。
二、支持龍頭加工企業牽頭建設標準化育肥基地
支持龍頭企業採取自建、聯建或帶戶養殖等方式,建設育肥牛場,打造企業第一生產車間。對自建1萬頭以上育肥牛場的加工企業,運用中央預算內投資給予支持。對聯建2萬頭以上育肥牛場的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和流動資金貸款,符合條件的可享受省農業信貸擔保貸款貼息支持。鼓勵省內肉牛屠宰加工企業與省內肉牛育肥企業(合作社)通過訂單、保底價收購、增益分紅等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
三、支持肉牛精深加工業發展
堅持全鏈條、全利用的產品開發戰略,做好牛肉及皮毛骨血深度開發,延長產業鏈條,提升產業附加值。對省內屠宰企業屠宰具有產地檢疫證明的省內育肥出欄肉牛且年屠宰量新增3000頭以上的,按新增每頭200元給予獎勵。
四、支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
爭取中央農產品供應鏈體系建設資金,開展牛肉產品冷鏈物流建設試點示範,重點向牛肉產品精深加工、冷鏈倉儲、物流配送等基礎設施建設傾斜。省內城市運送生鮮、冷凍肉牛產品及涉牛食品的運輸車輛不受現有輕型箱式貨車市內通行限時限路線約束。
五、支持數位化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
加快推進“吉牛·雲”大數據平台建設,建立屠宰環節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完善肉牛屠宰行業監管機制,鼓勵肉牛屠宰加工企業,利用先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建立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落實產品風險評估、召回和承諾達標合格證制度。
六、支持品牌建設和新業態發展
支持“吉林肉牛”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對獲得“中國馳名商標”認證的肉牛產業相關企業,按規定給予補助資金支持。強化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產銷對接合作,支持“吉林肉牛”體驗店、連鎖店、旗艦店、網路電商等新業態發展,省級集中進行授牌。
七、支持科技成果轉化
引導省級科技發展計畫項目向肉牛屠宰加工領域傾斜,對省內企業有償引進相關科研成果並投產的,給予不超過技術契約交易額20%、不超過200萬元的交易後補助。鼓勵教學科研機構成立肉牛產業學院或肉牛研究中心,開設肉牛屠宰加工、精細分割、市場行銷等專業課程,培育壯大肉牛產業人才隊伍。對引進國家級、省部級專業人才的,享受相應獎補政策。對省內長期從事肉牛領域科研、生產、銷售且有突出貢獻的個人,在職稱評審聘用、榮譽稱號評比、資金獎勵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
八、強化金融服務和用地用電保障
鼓勵金融、信用擔保機構,創新肉牛屠宰加工、電商、冷鏈物流及餐食品牌新業態等專屬金融產品,降低融資成本。對肉牛屠宰加工用地各市縣要優先安排,土地出讓底價按全國工業用地出讓最低標準70%執行,用電執行農業生產用電價格。
關於完善肉牛產業信貸服務的若干政策措施
為深入貫徹落實我省“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建設工程部署要求,不斷提高肉牛貸款服務質量水平,降低貸款門檻和成本,擴大貸款融資額度,進一步發揮信貸融資在助推肉牛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制定如下政策措施。
一、實行“一企一策”流動資金貸款
對國家、省、市級涉牛產業化龍頭企業、肉牛專項債項目、屠宰加工企業及千頭以上養殖能力大項目,採取“一企一策”的辦法,在合法依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積極創造條件,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所需流動資金貸款問題。
二、推廣“一次授信、循環使用”的貸款模式
對肉牛養殖、良種繁育、屠宰加工、品牌市場行銷、秸稈飼料化和糞污資源化利用等涉牛全產業鏈生產經營主體資金需求,簡化程式,採用“一次授信、循環使用”的貸款模式,提高信貸資金匹配度和金融服務便利度。
三、有效降低貸款融資門檻
對20頭以下小規模養殖戶、貸款需求在20萬元以內的,在合法依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鼓勵商業銀行結合自身實際創新財力證明方式方法,簡化貸款程式,放寬貸款條件,降低貸款融資門檻。
四、降低貸款綜合成本
對涉牛全產業鏈(包括養殖、屠宰、加工、糞污資源化利用、秸稈飼料化利用等)主體貸款業務,所需應由銀行機構承擔的費用,不允許以變相提高利率的方式分擔給貸款主體。政策性銀行貸款利率不高於基礎貸款利率,其他商業銀行結合自身經營實際積極壓降成本費率,降低融資成本。銀行機構可對現行“禽畜活體登記+農戶自願保險+銀行跟進授信+政府或第三方監管”模式進行最佳化,壓降監管支出費用。
五、縮短放款審批時限
對涉牛全產業鏈貸款業務,銀行機構要簡化程式,精準對接,提前授信,將符合條件的貸款主體納入白名單,放款審批時限控制在10個工作日之內。在肉牛養殖較為密集的地區開展銀行機構放款速度、服務能力評價活動,由縣級金融監管部門組織,提升銀行機構信貸審批放款效率。
六、延長貸款還款年限
結合肉牛生產實際養殖周期,充分發揮資金利用率,提高養殖效率,結合借款主體意願,可將育肥牛貸款還款年限設定為2-3年,基礎母牛貸款還款年限設定為3-5年。
七、放大貼息貸款額度
政策性農業擔保公司,要充分釋放肉牛貸款擔保貼息政策效應,進一步擴大擔保覆蓋面。加快推進“農易貸”“強牧貸”等支牧產品擴面上量,進一步弱化肉牛養殖主體反擔保條件,對擔保貸款金額100萬元以內的,可視情況免除抵質押物要求,並執行行業最低擔保費率。
八、確保農擔貸款貼息資金及時足額到位
加快農擔貸款貼息資金兌付進度,對符合貼息貸款的養殖場(戶),在第三方機構認定且財政貼息資金撥付到位後,省農業融資擔保公司在兩個月內將貼息補助資金足額發放到養殖場(戶)。
關於完善肉牛政策性保險服務的若干政策措施
為深入貫徹落實我省“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建設工程部署要求,推動政策性保險擴面增量,促進肉牛產業發展,制定如下政策措施。
一、強化政策性保險配套資金保障
各市(州)、縣(市)要根據本地肉牛養殖總體情況,在編制年度預算時,足額安排肉牛政策性保險配套資金,做到應保盡保。
二、適當調整承保機構
落實好國家政策性農業保險承保機構遴選管理工作要求,按照我省承保機構遴選工作安排,適時對承保機構進行調整,提高承保主體服務意識和服務質量,推動肉牛政策性養殖保險提質增效。
三、建立長效防災減損服務機制
通過保險承辦機構購買服務的方式,鼓勵利用保險+專家服務組織、保險+“吉牛幫”、保險+動物防疫社會化組織等形式,完善保前、保中、保後服務,提升保險業務服務能力,降低投保牛隻出險死亡率。
四、加強承保機構網點建設
肉牛政策性保險承保機構要加強基層網點建設,根據經營需要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財力,注重提高人員素質,建立健全內部管控制度,提高保險服務能力和保險承保理賠服務效率。
五、提高從業人員技術管理水平
承保主體應當加強對從事保險業務人員的技術培訓和教育管理,做到懂業務、守規矩、精服務。畜牧獸醫主管部門要加強對肉牛養殖企業(場、戶)的技術培訓指導,使養殖主體能夠懂技術、守誠信、善管理,最大限度降低養殖風險。
六、進一步規範開展保險業務
在現有肉牛政策性保險條款文本基礎上,研究制定肉牛政策性保險示範性條款,規範承保機構和投保養殖戶的權利義務。由保險業務管理部門指導保險行業協會研究制定肉牛政策性保險承保理賠服務規範,納入地方性執行標準,進一步規範業務流程,強化環節管控,使肉牛政策性保險業務更規範、更科學。
七、增強承保機構市場競爭活力
各縣(市)要為承保機構公平競爭營造良好的業務環境,加強對承保機構的考核、監管,提升承保機構服務能力。
關於進一步加強肉牛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
為加快全省肉牛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增強種業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提高肉牛生產性能和產品質量,制定如下政策措施。
一、推動肉牛種業創新
啟動省肉牛種業創新中心和延邊黃牛種業創新中心建設。由省農科院牽頭的省肉牛種業創新中心,要依託農業農村部肉牛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東北畜禽遺傳資源基因庫和東北肉牛性能測定站項目,聯合有關科研單位和企業,加快啟動運行,支持以西門塔爾牛擴群提質為主體,在全基因組選擇、基因編輯等前沿技術方面有所突破。由延邊大學牽頭的延邊黃牛種業創新中心,要抓緊履行中心成立報批程式,依託東北寒區肉牛科技創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國延邊黃牛種質資源開發利用學科創新引智基地項目,與有關單位開展聯合攻關,加快在延邊黃牛品種選育、高端品種培育等方面有所突破。“兩個中心”還要在胚胎移植、性別控制等成熟技術方面加快轉化推廣,打造全國領先的肉牛種業創新平台。
二、加快新品種培育
積極推進省內肉牛種業企業與科研院所建立緊密的合作育種機制,利用傳統和現代育種技術相結合,支持皓月“沃金黑牛”、金牛牧業“樺牛”、省農科院“肉用草原紅牛”、新牧科技“吉牧牛”等肉牛新品種培育,做到成熟一個申報一個、審定一個。
三、加強遺傳資源保護利用
加快肉牛種質資源中心建設,支持吉林農業大學與種業企業建設吉林長春肉牛種質資源中心,延邊大學與延邊肉牛企業建設延邊黃牛(延邊牛、延黃牛)種質資源中心,建立肉牛種質資源表型和基因型資料庫,開展肉牛品種保護與繁殖更新、遺傳材料冷凍保存、地方品種優良基因挖掘與利用等技術研發,在保護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其種質資源利用價值。加強延邊牛種質資源保護,支持延邊州圍繞延邊牛保護與利用,設立延邊牛保護區,加快建設一批延邊牛保種場。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力爭創建2個國家級延邊牛保種場,不斷擴大延邊牛核心群數量,持續開展本品種選育,不斷提高生產性能,實現產肉能力和質量水平雙提升。
四、提高種源生產能力
支持5個國家級種公牛站開展智慧型化改造,實現擴能升級,鼓勵基礎條件好、有能力的種牛企業高標準新建種公牛站,不斷擴大優質種公牛群體規模和質量,提高凍精生產和行銷數量。進一步加強肉牛核心育種場建設,制定《吉林省省級肉牛核心育種場評選條件》,支持建設一批省級肉牛核心育種場,督促指導企業加強選種選配,強化生產性能測定,加大人工授精和胚胎移植等繁育技術推廣使用,加快提高供種能力和供種質量。按照國家級肉牛核心育種場遴選標準,在鞏固提高現有4個國家級肉牛核心育種場的基礎上,積極爭取國家支持,新創建一批國家級肉牛核心育種場。支持種公牛站、核心育種場從國外省外引進優質種牛和可繁母牛,不斷補充和擴大肉牛種質資源;對種公牛站、核心育種場採取胚胎移植方式生產的優質種牛參照現有引種補貼政策給予支持,逐步擺脫進口依賴。
五、建立健全基層繁殖改良網路
制定標準化肉牛繁育服務站點建設規範,組織開展標準化肉牛繁育服務示範站點創建活動,創建一批標準化示範站點。加強對肉牛繁殖改良員的培訓力度,打造一批高水平的繁殖改良員隊伍。探索利用地方政府專項債建設鄉村服務站,完善凍精存貯、運輸冷鏈、液氮供應網路。大力推廣“吉牛幫+種公牛站+繁改員+養殖場(戶)”肉牛冷凍精液推廣使用模式。加強肉牛冷凍精液經營單位備案管理,定期開展肉牛冷凍精液生產經營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違法銷售不合格冷凍精液行為。
六、建設數位化繁殖改良平台
支持吉林農業大學等與“吉牛·雲”平台合作建立吉林省肉牛大數據選種選配研發中心,收集種公牛站、核心育種場體型外貌、生產性能、後裔測定等數據,發揮大數據、雲計算等育種統計和遺傳評估作用,建立系譜和性能測定資料庫,構建數位化育種評估和科學選配體系,實現育種數據共享共用,科學指導選種選配基礎性工作,為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系統化、數位化服務保障。
七、實行生產性能跟蹤測定
肉牛生產性能測定要堅持以種牛生產企業自行測定為主的原則,測定站採取定期不定期抽樣測定。根據國家和省制定的年度測定計畫要求,督促指導種公牛站和核心育種場及測定站開展測定工作。同時,鼓勵屠宰、繁育、育肥企業參與測定工作。不斷加強對檢測人員的業務培訓,提高測定質量水平。
八、多渠道增加資金投入
用足用好種公牛站和核心育種場建設補助、新品種培育、優質凍精補貼等現行政策,加快資金撥付進度,確保政策及時落地。積極爭取國家現代種業提升工程、種業發展基金、地方政府專項債、吉林省“政銀保擔”聯動支牧聯盟專屬金融產品的支持,建立以政策資金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金融和社會資本參與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保障肉牛良種繁育體系建設需求。
關於加強技術培訓提升肉牛標準化規模和科學養殖水平的若干政策措施
為全面提高肉牛養殖從業人員業務素質和技術水平,不斷加大技術培訓力度,提升科學飼養能力,促進標準化規模化發展,推動“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建設工程順利實施,制定如下政策措施。
一、全面落實從業人員技能培訓政策
把肉牛養殖場(戶)家畜飼養員和家畜繁殖員納入培訓重點範圍,按照國家職業標準,採取省級統籌的方式,依託具備資質的職業院校、技工院校、民辦培訓機構和農村技術推廣學校保質保量開展培訓工作,符合條件的可按規定給予職業技能培訓補貼。
二、積極開展第三方社會化服務與培訓
鼓勵有條件的第三方社會化服務機構,在進行社會化服務的同時,有針對性的開展肉牛養殖技術指導和培訓。大力支持中農吉牧、“吉牛幫”等創建的第三方新型社會化服務組織,構建數位化服務平台,借鑑河南省奶牛生產性能測定中心(DHI)助力奶牛、肉牛產業發展經驗,參照“滴滴”打車模式,通過“一鍵呼叫”的方式為中小養殖場(戶)提供繁改、獸醫、技術指導、政策宣傳等綜合性服務,不斷擴大技術培訓覆蓋面,提高對養殖場(戶)的服務能力。
三、加強基層技術推廣人員培訓
落實國家基層農技推廣與改革體系建設工作總體要求,以市、縣、鄉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為培訓重點,通過“集中培訓、異地培訓、觀摩培訓”等方式,在政策法規、專業知識、崗位技能等方面強化業務培訓力度,加快基層人才隊伍知識結構更新,不斷提高基層農技人員科技服務能力和水平,打造一支素質過硬、服務高效、民眾滿意的基層技術推廣隊伍,年度培訓基層農技人員達到1200人次以上。
四、強化養殖技術人才定製化培訓
發揮吉林大學、吉林農業大學和延邊大學建立的肉牛產業學院作用,確定“訂單式”農科生培養計畫招生專業和人數,設立肉牛產業緊缺人才培養定製班,強化師資力量配備、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和校企合作模式搭建,加快培養一批一線急需、企業短缺的技能型、套用型人才。利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省級高級研修項目資助資金,依託省畜牧獸醫科學研究院,組織實施肉牛產業科技創新與高質量發展高級研修班,加大高層次人才培養,邀請省內權威專家對肉牛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開展集中培訓,年度培訓規模不少於50人次以上。
五、大力推廣實用技術與典型模式
各級畜牧部門要按照省肉牛辦制定的《肉牛養殖10項技術(1.0、2.0版)》《肉牛養殖10種典型模式(1.0、2.0版)》《肉牛養殖實用技術60問》《肉牛科普百問》《肉牛應急飼養技術指南》等技術資料,結合養殖場(戶)實際需求,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的主推技術、主推模式。在繁殖改良方面,重點推廣人工授精、胚胎移植、母牛產後及新生犢牛護理等技術;在健康養殖方面,重點推廣伊通縣秸稈生物飼料養殖社區互助服務站模式,利用現代生物技術發展健康養殖,從根本上改變肉牛“吃乾秸稈、喝涼水”的傳統飼餵習慣;在疫病防治方面,重點推廣肉牛疫病防治、常見病和多發病的預防及診療技術;在秸稈飼料利用方面,重點推廣莖穗兼收一次性收貯、菌酶協同生物發酵以及微貯、青貯、黃貯等技術;在糞污資源化利用方面,重點推廣以就地轉化就近還田利用為主,以能源化、飼料化、基料化利用為輔的“一主三輔”技術模式;在畜產品質量安全方面,建立畜產品質量安全格線化監管隊伍,指導養殖場(戶)規範用藥、按標生產、帶證上市。
六、創新培訓方式方法
根據生產生活實際,採取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方式開展培訓活動,不斷擴大培訓覆蓋面,做到應培盡培、應訓盡訓。線上培訓要採取視頻會議形式實現養殖場(戶)與專家互動,藉助官方網站、微信群、抖音快手直播平台將錄製的專家授課視頻、製作的政策宣傳微動畫、規模化牛舍建築典型模式、伊通秸稈生物飼料養殖社區互助服務站模式等內容直接向養殖場(戶)推送,確保直達養殖主體。線下培訓要以集中培訓、入戶指導相結合的方式,採取送教下鄉、送技上門、辦小班、辦精品班等多種形式,提供選單式、點餐式服務,“一對一、點對點”幫助中小養殖場(戶)解決生產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
七、加快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
支持34個肉牛養殖大縣、100個大鄉、1000個大村建設標準化規模育肥場,提升規模化水平,確保肉牛飼養量的提升。鼓勵規模化育肥場與屠宰加工企業對接,建立長效產加銷機制。支持符合條件的肉牛企業創建國家級標準化示範場、全產業鏈標準化示範基地,推動散養向規模、規模向標準、標準向示範轉變。
八、支持養殖模式創新
支持和鼓勵市縣利用鄉村振興銜接資金及整合資金、地方政府專項債建設標準化規模育肥場,租賃給種植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推進農牧結合、種養結合循環發展,促進養殖主體和養殖數量雙提升。支持返鄉大學生、轉業軍人養牛創業,依託省市縣三級技術推廣隊伍對返鄉大學生、轉業軍人進行養殖技術培訓,促進管理水平和養殖水平雙提升。
關於加強動物防疫和基層獸醫服務體系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
為切實加強我省動物防疫和基層獸醫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健全防檢監一體化工作機制,持續提升獸醫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有力保障全省“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建設工程順利實施,制定如下政策措施。
一、強化獸醫實驗室能力建設
保障公益性事業經費支出,加強各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獸醫實驗室硬體投入和軟體管理,省級獸醫實驗室加強肉牛疫病鑑別診斷技術研究,市縣兩級獸醫實驗室達到生物安全二級水平。加大財政專項資金投入,健全完善肉牛重大動物疫病、主要人畜共患病及臨床常見病監測預警體系,建立長效機制,根據肉牛養殖量及疫病流行形勢按需配備檢測診斷試劑,保障快速鑑別診斷能力。
二、支持創建淨化場和無疫小區
以種牛場和規模牛場為重點,統籌推進布魯氏菌病、牛結核病淨化場和無疫小區建設。申請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申報養殖標準化示範場、實施國家畜禽遺傳改良計畫等,優先考慮通過淨化場和無疫小區評估的養殖場。
三、打造吉林肉牛安全通道
發揮肉牛交易市場產業聯盟的行業引領和行業自律作用,推動交易市場規範化、標準化建設管理和運行,鼓勵發展線上交易。強化對肉牛交易市場的生物安全管控、監督執法和風險評估,依託視頻監控等信息化手段加強肉牛交易全過程防疫監管,嚴禁未經檢疫、未佩戴耳標肉牛進場交易。落實動物防疫指定通道制度,利用公安、交通運輸部門現有監控設備線桿資源,在進出省境主要通道設立視頻監控系統,構建全天候“無形檢查站”。因地制宜、科學確定向我省輸入繼續飼養牛隻的隔離場所,按照規定進行隔離,隔離檢疫期為30天,隔離期間相關費用由貨主承擔。
四、建立防檢監工作聯動機制
利用“動監e通”等信息化載體,加強免疫信息動態更新及動物檢疫無紙化出證等信息化管理工作,建立健全數位化防疫新格局。逐步規範和強化動物耳標管理,做到耳標佩戴全覆蓋,將30日齡以上牛隻耳標佩戴及信息錄入數量作為衡量和驗證各地肉牛發展數量的重要指標。理順行業監管和農業綜合執法關係,加大對畜牧行業生產經營主體違法違規行為的打擊力度,有效提升肉牛檢疫率。發揮農業農村、畜牧、公安、交通運輸等部門“檢打聯動”機製作用,對主要通道監控系統推送的可疑線索開展聯合執法,震懾和打擊違法違規調運行為。
五、健全病死牛無害化處理體系和補助機制
省級制定出台《吉林省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體系建設規劃》,各地細化工作方案,逐級分解抓好責任落實,建立健全科學高效的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體系。省級財政按照每頭200元標準對病死牛無害化處理進行補助,鼓勵市縣結合當地實際予以資金支持。將病死牛無害化處理申報審批納入“動監e通”信息化管理,省級財政採取直補方式將補助資金直接下達有關無害化處理企業。
六、建立“保險+監管”聯動長效機制
鼓勵保險機構與社會化服務機構、行業專家建立技術合作,完善保前、保中、保後服務,推動肉牛保險服務向綜合服務拓展。依託“動監e通”信息平台推進病死牛無害化處理與保險理賠的信息共享,將強制免疫、養殖信息、加施耳標、產地檢疫、無害化處理等納入對養殖主體的“紅黃綠”賦碼管理範疇,及時向屬地行業監管部門及金融、保險等機構推送預警信息,作為日常監管執法和開展保險、金融業務的重要參考依據。
七、推廣獸醫社會化服務模式
鼓勵肉牛養殖大縣借鑑東豐、伊通、梨樹獸醫社會化服務試點經驗,與第三方專業機構對接,積極推進將強制免疫、養殖保險、無害化處理、協助檢疫等獸醫公益服務事項交由社會化服務體系(機構)承擔。支持整縣推進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先打後補”工作,加快肉牛強制免疫用疫苗供給和服務保障市場化進程。
八、拓寬肉牛常見病臨床診療服務渠道
實施畜牧養殖大村大學生獸醫培訓計畫,為符合要求的村獸醫提供教育培訓,支持肉牛呼吸道、消化道及其他臨床常見病多聯檢測技術在基層的推廣套用。鼓勵社會化服務組織為生產經營主體提供繁改配種、疫病診斷和預防治療等綜合性服務,依託“吉林元正”“中農吉牧獸醫人才培養計畫”“吉牛幫服務站”“中國農大科技服務站”等項目,擴大專業診療平台服務半徑。向養殖場(戶)提供處方藥經營、備案執業獸醫及診療服務等資源信息,探索套用電子化手段開具獸醫處方箋。
九、完善考核評價機制
壓實鄉鎮政府責任,將動物疫病防控職責納入鄉鎮屬地事項責任清單,在縣級畜牧獸醫(農業農村)部門指導下做好動物檢疫、強制免疫及信息查驗等工作。將各地基層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建設、肉牛生產經營主體基礎信息及強制免疫信息錄入、無紙化出具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執法辦案數量質量等作為對市、縣級畜牧業發展考評的綜合指標,並將產地檢疫率及耳標佩戴情況納入對市(州)政府“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建設工程績效管理考核評估範圍。
關於保障和規範肉牛養殖用地的若干政策措施
為深入貫徹落實我省“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建設工程部署要求,進一步保障和規範肉牛養殖設施農業用地,促進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制定如下政策措施。
一、依據“三區三線”劃定成果科學合理選址
肉牛養殖項目選址應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在避讓永久基本農田紅線、生態保護紅線的前提下,不占或少占耕地,優先使用存量建設用地、閒置設施農業用地、未利用地,以及耕地以外符合相關行業管理要求的其他農用地。各地要查清上述類型土地資源底數,為肉牛養殖項目選址提供支持。受資源稟賦、區位條件等因素限制,上述類型土地無法滿足肉牛養殖需求的,應經批准並符合相關標準,允許使用一般耕地。
二、按照相關規定納入年度耕地“進出平衡”總體方案
新增肉牛養殖設施農業用地確需將一般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和農業設施建設用地的,應按照《自然資源部農業農村部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於嚴格耕地用途管制有關問題的通知》(自然資發〔2021〕166號)要求,落實年度耕地“進出平衡”。縣級畜牧主管部門應加強計畫統籌,每年年底前將下一年度肉牛養殖項目擬占用一般耕地的規模、位置報所在地縣級政府。縣級政府在組織編制年度耕地“進出平衡”總體方案時,應將符合條件的肉牛養殖項目納入方案,未及時納入方案的,可根據實際情況對方案進行更新完善,保障肉牛養殖項目及時落地。
三、明確統籌落實耕地“進出平衡”條件
縣級政府應認真落實自然資發〔2021〕166號檔案要求,切實履行耕地“進出平衡”主體責任。各地要依據最新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成果,優先將縣域內“二調”為耕地、“三調”為非耕地的園地、林地、草地、坑塘水面等,以及“三調”標註“恢復”屬性地類圖斑,作為耕地“進出平衡”的後備資源;同時,將廢棄的農業設施建設用地、採礦塌陷地、違法占地形成的歷史遺留建設用地等,作為耕地“進出平衡”的重要補充來源。上述來源無法滿足在縣域內落實耕地“進出平衡”的,在充分舉證的情況下,由縣級政府向市(州)政府申請,在市域內統籌落實;市域內上述來源仍無法滿足的,由市(州)政府向省政府申請,在省域內統籌落實。
四、規範肉牛養殖設施農業用地備案
鄉鎮政府應準確把握、嚴格執行國家和省關於設施農業用地備案管理的規定,對符合要求的肉牛養殖設施農業用地,要及時辦理備案手續。對已納入縣級政府年度耕地“進出平衡”總體方案的,在辦理設施農業用地備案時,不再另行要求落實耕地“進出平衡”。縣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要在設施農業用地備案監管系統中,及時錄入備案信息並上圖入庫。對設施農業用地將依據上圖入庫信息予以認定,未按要求上圖入庫的,不予認可。
五、嚴格落實年度耕地“進出平衡”總體方案
縣級政府應採取有效措施,抓好年度耕地“進出平衡”總體方案的組織實施,縣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畜牧主管部門要在同級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組織落實肉牛養殖設施用地年度耕地“進出平衡”,與鄉鎮政府密切配合、協同推進,確保年度內已備案建設的肉牛養殖設施用地需要進行耕地“進出平衡”的,全部落實到位。從2022年度起,將耕地“進出平衡”落實情況納入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對未落實年度耕地“進出平衡”的,要限期進行整改,整改期間暫停相關地區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徵收審批。
六、做好土地復墾工作
肉牛養殖設施不再使用的,應當恢復原用途,且不得低於原二級地類,原來是水田、水澆地或旱田的應按原地類分別恢復為水田、水澆地或旱田。設施農業經營者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土地承包經營權人簽訂土地使用協定,應明確土地恢復原用途責任單位和資金承擔單位。鄉鎮政府及涉農街道辦事處應監督土地責任單位實施恢復原用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