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台民俗研究》是201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方寶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閩台民俗研究
- 作者:方寶璋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9月1日
- 頁數:287 頁
- 開本:16 開
- ISBN:7010126208
- 語種:簡體中文
《閩台民俗研究》是201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方寶璋。
《閩台民俗研究》是2013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方寶璋。內容簡介《閩台民俗研究》編輯推薦:民俗作為一種俗文化和下層文化,有其自身的特徵。閩台民俗在本地區地理環境、社會結構和歷史淵源的作用下,在民俗固有特徵的基礎上...
《閩台歷史民俗文化資源保護與產業化問題研究》是2018年8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芝鳳。內容簡介 國家規劃辦公布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2017年度結題優秀重點課題《閩台歷史民俗文化資源保護與產業化問題研究》(14AGL025),是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民族文化遺產專業委員會主任、廈門理工學院劉芝鳳教授三大重點課題之一...
《閩台民間節慶傳統習俗文化遺產資源調查》是2014年廈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肖華、林江珠。內容簡介 閩台傳統節慶習俗調查從民俗學方向進行研究,不僅介紹節慶,而是把節日儀式、活動程式以及作用的具體細節挖掘了出來,詳細地補充了相關文化史。閩台民間傳統節慶活動的參與群體,以老人和婦女為主,但重大節慶活動...
閩台歷史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融合體,是中國當代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對閩台歷史民俗文化進行全方位的調查與研究,是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性丁程,也是廈門社科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本書通過對閩台傳統服飾及其習俗在歷史流變中的演進,及在當下社會生活中的存在形式和普及狀況的調查,闡述服飾傳承...
《閩台民間信仰傳統文化遺產資源調查/閩台歷史民俗文化遺產資源調查系列/2013年廈門社科叢書》的作者是林江珠和段凌平和王煌彬和徐輝和謝賜龍。內容簡介 閩台歷史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融合體,是中國當代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對閩台歷史民俗文化進行全方位的調查與研究,是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性工程,...
泉州博餅是中原文化和閩南文化、科舉文化和民俗文化、古代文化和現代文化的融合,並印證了台灣文化和中華文化、閩南文化一脈相承,閩台博餅同源同俗,具文化研究價值。閩台博餅自從走出書齋,走入民間,就成為大眾的節慶娛樂。由於閩台博餅的歷史淵源相同,活動方式相同,每逢中秋博餅,不僅很多台灣同胞參加泉州的博餅活動,...
《閩台傳統茶生產習俗與茶文化遺產資源調查》是2014年廈門大學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蔡清毅。內容簡介 本研究的目的,一言以蔽之,就是從文化習俗的角度探索和記錄閩台茶葉生產的源起、發展、概貌以及形成的文化基礎和種種民俗形態。茶類既多又為眾人所好,閩省又是中國茶文化發祥地之一,福建延伸出去的...
閩台玉二媽信仰民俗,福建省漳州市民俗,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銅缽村的“淨山名院”始建於明朝萬曆十七年間(1589),廟內供奉著唐朝開漳聖王陳元光第二女兒陳懷玉的神像(稱柔懿夫人)。自明朝末年鄭成功收復台灣的軍人將閩南“玉二媽”帶到台南始,“玉二媽信仰”便迅速傳遍台灣全...
第四章閩台居住建築的建造工序與民俗禁忌 一、紅磚大厝的建造工序和居住習俗 1.選大梁沒,定大石砛 2.看風水選址、擇日 3.動土平基 4.起工破木 5.鑿做中脊,開雕神龕 6.立大門,下大石砛 7.上樑、安梁 8.築正脊,封歸 9.謝土入厝 二、福建土樓的建造工序與禁忌 1.擇址定位 2.開地基 3.打石腳 4.夯...
龍海市閩南搶孤習俗文化交流協會為“閩台搶孤習俗”項目保護單位。社會影響 文化交流 2009年,為進一步加強兩岸文化交流,推動閩台民俗文化發展,來自台灣宜蘭縣的邱彥貴、林正芳兩位民俗學教授到福建省漳州市隆教鄉紅星村,就兩地“搶孤棚”民俗活動探求交流。2012年,首屆海峽兩岸“搶孤”學術研討會在龍海舉行。主要活動 ...
《閩台民俗述論》是2009年02月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麟斌。內容簡介 通過對閩台區域民俗文化在不同時空背景發展中所呈現出來的同中之異和異中之同進行審察、對比和研究,從學術的角度貫穿這樣一個主題:中華文化是維繫全體中國人的精神紐帶,台灣社會的發展始終沿襲著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閩台民俗述論...
閩台乞龜民俗,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民俗,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閩台乞龜民俗,即山格(慈惠宮)戚家軍祭祀儀式,自明朝中葉創立起,年年廟會、香火不斷,代代相傳,歷經400餘年。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開始,平和山格慈惠宮都要舉行閩台乞龜民俗。民俗活動包括五大類別:扛豬公、靈龜歸廟、擲孤米、龍藝表演、...
2016年,水美宮理事會成立了送王船民俗文化傳習中心。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廈門市閩南文化研究會獲得“民間信俗(閩台送王船)”項目保護單位資格。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民間信俗(閩台送王船)項目保護單位廈門市閩南文化研究...
閩台鄭成功信俗,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地區民俗,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閩台鄭成功信俗是福建閩南、台灣民眾尊崇懷念民族英雄——鄭成功的民俗活動,三百多年來,逐漸將鄭成功奉為神明奉祀至今。閩台鄭成功信俗的內容有:祭典、請神、巡境、“中秋博餅”習俗等。2013年,閩台鄭成功信俗經泉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列入泉州市第...
閩南鄉土民俗是“閩南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深入到閩南人生活方式的方方面面。本書對閩南的鄉土文化與遷徙到台灣的閩南人帶去的民俗信仰之間的傳承、發展作了較為詳細的闡述,凸現了閩台之間源遠流長的文化淵源,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在現有的有關閩南鄉土文化的書籍中,本書較為全面地對閩南鄉土民俗進行了全方位...
《閩台民俗散論》是2006年海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麟斌。編輯推薦 中國是一個民俗文化大國,民俗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民俗,籠統地說,是指廣大民眾的風俗習慣。作為一種常見的文化現象,民俗文化是一個國家或民族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溝通著物質與精神、傳統與現實之間的聯繫,象徵著一個國家的...
閩台歷史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融合體,是中國當代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對閩台歷史民俗文化進行全方位的調查與研究,是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性工程,也是廈門社科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作者簡介 劉芝鳳,1958年生,侗族,四川籍湖南懷化人,廈門理工學院觀光與酒店管理學院教授,一級作家。從事文學創作...
《閩台海洋民俗史》是2018年9月1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芝鳳、林江珠、曾曉萍、徐輝。內容簡介 《閩台海洋民俗史》是我國第一部關於海洋民俗的區域史書,為全國乃至國際文化人類學與民俗學開拓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具有鮮明的創新性與開拓性。《閩台海洋民俗史》為福建省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學術上,針對...
福建師範大學閩台文化遺產研究所是一個社會組織。福建師範大學閩台文化遺產研究所由6名研究人員組成,圍繞閩台歷史、民俗、文物、藝術等方面的物質文化遺產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開深入調查與研究,致力於加強閩台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方面的研究,通過研究激發閩台文化遺產的紐帶作用,讓閩台文化遺產連起來、活起來。
《閩南關帝信俗與儀式舞蹈研究》是2022年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鄭玉玲。內容簡介 閩南關帝信俗儀式舞蹈表演是中華儒家雅樂(舞)與閩南民俗藝陣文化和諧統一的區域性典範,蘊含著深刻的思想、道德、倫理、信仰價值,涵蓋了歷史學、民俗學、藝術學、社會學、人類學等學科領域。本書立足大量的田野調研,試圖從多...
從在廈門理工學院讀本科起,跟隨劉芝鳳教授做閩台課題,曾參與《中國稻作文化概論》部分圖片整理工作;參與撰寫調查報告《莆田市仙遊縣蓋尾鎮前連村文化遺產資源調查分析》。劉芝鳳,1958年生,侗族,四川籍湖南懷化人,廈門理工學院觀光與酒店管理學院教授,一級作家。從事文學創作和文化人類學與民俗學研究、稻作文化研究...
本書收錄了作者研究閩台的社會歷史、民間信仰、民俗文化方面的論文《從“福建台灣府”到“福建台灣省”——台灣建省初期閩台關係的一個側面》等25篇。 汪毅夫:1950~,台灣省台南人,福建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廈門大學台灣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著有《閩台歷史社會與民俗文化》、《台灣近代文學叢稿》、《台灣文學史·...
從閩台社會文化的傳播與交融中找尋閩台兩地的文化淵源,又從區域社會的民俗事象觀照民間舞蹈的形態與流變。通過對傳統舞蹈文化的互動融合研究、傳承保護研究,為海峽兩岸舞蹈的傳承創新發展提供理論參考,以期從舞蹈學領域提高閩台兩地人民的民族文化認同感。綜合考察、全面梳理閩台民間舞蹈的形成過程和流變特徵,探討閩台舞蹈...
華僑、華人先輩不僅帶去閩南方言,而且也把閩南的民俗風情、民間信仰、民間藝術傳播到居住國閩南人社區,並一代代傳承、渲變和發展。迄今僑居於世界各國的華僑、華人已多達近1400萬人,分布於近百所國家和地區,由此可窺見閩南文化在國外傳播廣泛之一。1、研究閩南文化的意義 閩南文化上承中原,吳越文化而由移居閩南的...
保生大帝信俗涵括了閩台民間文化、閩台歷史、民間醫藥、民間藝術、民間宗教信仰等一系列內容,具有社會學、宗教學、民俗學、閩台地方歷史文化等多方面的研究價值。保生大帝信俗以勸善戒惡、扶危濟弱、治病救人等道德觀為主旨,對人民健康、社會穩定、和諧共處起著明顯的促進作用。保生大帝信俗在大陸、台灣和東南亞一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