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可夫斯基時空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在瑞士蘇黎世聯邦科技大學時期的數學老師赫爾曼·閔可夫斯基在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之後,於1907年將愛因斯坦與亨德里克·洛倫茲的理論結果重新表述成(3+1)維的時空,其中光速在各個慣性參考系皆為定值,這樣的時空即以其為名,稱為閔可夫斯基時空,或稱閔可夫斯基空間。

概述,誤解,

概述

愛因斯坦一開始不認為這樣的表述有何重要性,但當他1907年開始轉往廣義相對論發展時,發現閔可夫斯基時空可以說是其所要發展的理論架構的基礎,轉而對這樣的表述採取高的評價。

誤解

由於閔可夫斯基時空的緣故,許多人常聽到‘“空間”與時間可以組成一個四維【空間】’這樣的句子,因而誤以為時間跟空間是等價的,但事實上相對論只描述了空間跟時間有著互相影響的特性,時間並沒有像空間一般可以自由移動的特性。
上面那個句子中第一個“空間”指的是一般的空間無誤,但第二個【空間】指的其實是閔可夫斯基時空,是數學上的【空間】,而非物理上的“空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