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蛇

長蛇

長蛇是廣泛生活於江河及大湖泊中的一種魚類。同時在古代神話傳說中是一種上古異獸,在《山海經》中有記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蛇
  • 基本解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蛇名
  • 喻指:貪殘凶暴者
  • 文獻:《山海經·北山經
  • 生活範圍:江河及大湖泊
基本解釋,歷史出處,生物長蛇,蛇類,魚類,長蛇陣,

基本解釋

(1).古代傳說中的一種蛇名。
(2).泛指大蛇。
(3).喻指貪殘凶暴者。
(4).古雜戲的一種。
(5).指 長江

歷史出處

山海經·北山經》:“ 大鹹之山 無草木……有蛇,名曰長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 晉 郭璞 《山海經圖贊·長蛇》: “長蛇百尋,厥鬣如彘。飛羣走類,靡不吞噬。”
韓愈 《詠雪贈張籍》:“岸類長蛇攪,陵猶巨象豗。”
南朝 齊 謝朓 《和王著作》: “長虵固能翦,奔鯨自此曝。” 唐 獨孤及 《奉和李大夫同呂評事太行苦熱行兼寄院中諸公》: “長蛇稽天討,上將方北伐。”參見“ 封豕長蛇 ”。
《魏書·樂志五》:“六年冬,詔太樂、總章、鼓吹增修雜伎,造五兵、角觝、麒麟、鳳皇、仙人、長蛇……以備百戲。”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諸王自述》: “夫 長江 者,古號為長蛇, 湖北 為頭, 安省 為中,而 江 南為尾。”

生物長蛇

蛇類

語出《山海經-北山經》:有蛇名曰長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
《山海經》中的長蛇記載為:「北二百八十里,曰大鹹之山,無草木,其下多玉。是山也,四方,不可以上。有蛇名曰長蛇,其毛如彘豪,其音如鼓柝。」此蛇身上長著像豬毛般的毛髮,其叫聲則像大鼓、木梆一類敲擊樂器的聲音。
長蛇長蛇
與其形象相似的蛇妖,尚有據說能吞象的巴蛇,及被后羿殺死的修蛇

魚類

別名:香梭、神仙梭、沙棱、狗棍、細鱗丁、蛇支、丁魚。
簡介:體長呈圓筒狀,一般體長19~30厘米、體重100-300克。頭略平扁,口大,兩頜具多行細牙,腰骨及舌上亦具細牙。體被較小圓鱗。體背側棕色,腹部白色,側線發達平直,側線鱗明顯突出。背鰭1個,位於吻端和脂鰭的中間;脂鰭很小;臀鰭小於背鰭尾鰭深叉形。背、腹、尾鰭均呈淺棕色,胸鰭及尾鰭下葉是灰黑色。
長蛇長蛇
底層魚類。生活於江河及大湖泊中。主食底棲動物。為同屬中個體最大的一種,常見體長約250毫米。肉厚,含脂量高。分布廣,遼河、黃河、長江、錢塘江等水系均產。

長蛇陣

古代戰術用語,指作戰隊伍排列成長蛇一樣的陣容。
長蛇陣是根據蛇的習性推演而來,長蛇陣共有三種變化。
一、擊蛇首,尾動,卷;
二、擊蛇尾,首動,咬;
三、蛇身橫撞,首尾至,絞!
由此三種變化,長蛇陣運轉,猶如巨蟒出擊,攻擊凌厲!兩翼騎兵(古代機動能力強的兵種)的機動能力最為重要,所以要破除長蛇陣,最好的方法就是限制兩翼機動能力,以使其首尾不能相顧。所以,最佳的方法就是:揪其首,夾其尾,斬其腰!詳細方法就是在我方步兵陣群中設定陷阱,以兩個步兵方陣協作阻止對手兩翼騎兵運動,使其無法發揮其機動靈活的能力,再以強悍重騎兵為主對其蛇腹步兵發動強悍衝擊,使其陣形散亂,無序!一舉擊潰步兵方陣,將長蛇陣切割成為三塊,如此一來,長蛇陣各自為戰,無法再以三方配合作戰,陣勢不攻自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