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庫簡介,修築背景,庫址選定,修建過程,人力物力的動員,大壩施工,溢洪工程,輸水工程,灌溉渠道,發電站,觀測系統,工程運行管理,存在問題,防洪淤積,移民問題,水庫生態,
水庫簡介
長潭水庫位於台州市區23公里處的
永寧江上游,是一個以灌溉為主,兼防洪、發電的大型水利工程。水庫四面青山環繞,風光秀麗,是一個美麗的風景區。
長潭水庫於1958年10月動工興建,1962年開始灌溉受益,1964年竣工。到2001年水庫運行近40年,工程存在防洪標準低、大壩滲流控制系統不安全、泄洪洞嚴重開裂、
溢洪道兩側存在山體滑坡威脅泄洪安全等問題。2002年經
浙江省水利廳批准水庫進行除險加固,工程於2002年10月開工,2004年6月30日主體工程順利完工(2004年6月已通過蓄水階段性驗收),2005年3月通過了竣工驗收。目前,水庫正常水位36. 05m(國家85
高程基準,下同),相應庫容4.57億立方米,
人口遷移線38. 05m,土地徵用線36. 55m,設計運行控制最低水位16. 05m,相應庫容0.189億立方米。
水庫樞紐工程為II等工程,主體工程由大壩、發電隧洞、泄洪洞、供水隧洞、溢洪閘及溢洪道、水電站、尾水總乾渠等組成。
修築背景
解放前,在距黃巖縣城二十三公里的
永寧江上游,有一個長約八百米,深約三十米的叫“長潭”的深潭,它處於長潭山與伏虎山之間的深長峽谷中,兩岸樹木茂盛,雜草叢生。波瀾洶湧的
永寧江穿谷而過,地勢陰森而險惡。
永寧江又名澄江,發源於黃岩、永嘉、仙居三縣交界的大寺基和白峰尖群山中,東流經
黃巖縣寧溪鎮、烏岩鎮、
長潭村而至潮濟,水行山谷之中,有小坑溪、柔極溪等匯入,河床坡度大,由砂礫石組成。永寧江是靈江的支流,全長42公里,流域面積906.3平方公里,原先江寬35至300米,水深4至6米, 30噸客貨輪從縣城可達潮濟。潮濟以上一公里為永寧江的潮界區,在潮濟處
潮差為1~3米。由於受
鹹潮的影響,
永寧江不但遍無灌溉之利,且經常泛濫成災。每當汛期或颱風季節,海潮上漲,山洪暴發,永寧江滾滾西來,又滔滔東去,這一來一去,一西一東,不知有多少肥沃土地被吞蝕,它給兩岸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至今,老人們回憶起當年長潭發大水的情景,無不談“水”色變,心有餘悸。長潭附近如此,永寧江下游平原及沿海地區更是遭難。那裡灌溉的是鹹水,吃用的也是鹹水。二、三十天不下雨,河道就乾枯了,土地也開裂了;連續下幾天大雨,卻又要泛濫成災。嚴重地妨礙了農業生產的發展。
解放後,黨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視對永寧江的治理。
浙江省水利廳沈石如廳長帶勘察隊在
溫嶺、黃岩查勘期間,認為
溫黃平原水利條件極差,必須建造—座較大的水庫,才能解決溫黃平原一百二—卜萬畝農田(包括未開墾的二十萬畝
海塗)的灌溉,消除旱澇的威脅,保證農業豐收,同時解決溫嶺、黃岩、
臨海地區一百三十萬畝農田
電力灌溉、工農業生產和居民生活用電問題。
根據統計資料,永寧江流域位於颱風雨區域,雨量充沛,年平均
雨量在一千六百五十毫米以上,八、九月份常受颱風侵襲,
降雨量最多,將近—千毫米;年平均
蒸發量為七百七十七毫米,而七、八兩月蒸發量最大,每月達—百四十五毫米。具備修造水庫的先決條件。另外,
永寧江下游南北兩岸有農田 108,7萬畝(黃岩59.7萬畝,
溫嶺49萬畝),是當時浙江省糧食高產區之一,其灌溉用水主要來自原河網及部分小型水庫。其蓄水遠遠不能保證該地區豐產所需用水。尚需補充水源情況可分下列三區分述之:
1、永寧江北岸:水田4.5萬畝,抗旱能力不足40天,常受旱害,急需補充水源;
2、
西江灌區:包括
西江流域及臨古鄉一帶農田共10.3萬畝,地勢平坦,河流多,略微缺水,但
農田排水受
永寧江潮水頂托,有5萬畝田易受澇害;
3、金清灌區 水旱田93.9萬畝(黃岩39.9萬畝水田, 5萬畝海塗,
溫嶺萬畝水田, 8萬畝旱地),河流密布,抗旱能力46天。
根據浙江省
灌溉試驗資料計算,要保證108.7萬畝農田不受旱(保證率90%),需要總灌溉水量7.59億立米。灌區現有內河與小型水庫在灌溉期共可供水3.87億立米,可以由新建成或擴建中小型水庫來解決的計0.82億立米, 由引放潮水補充的計0.3億立米,尚差2.6億立米必須由水庫來解決。因此,在溫嶺、黃岩兩縣
水力資源最豐富的河流一一
永寧江上築水庫,成為非常迫切的事情。
庫址選定
在省水利廳沈石如廳長帶領的勘察隊查勘後,浙江省人委於一九五八年三月派了一個由200多人組成的測量隊和5 0多人組成的鑽探隊到永寧江進行實地測量、鑽探,掌握了第一手材料。省水利廳工程師盧秀坦是本縣烏岩人,他對家鄉的山川地理了如指掌。他不惜淹沒自己的家鄉,造福下遊人民,首先提議在長潭山和伏虎山之間建造水庫大壩。測量隊和鑽探隊根據掌握的各種數據,提出了多種方案供當地政府挑選比較。經過認真的推敲篩選,只有兩種方案較好,一是盧秀坦所提的方案,在長潭建水庫,在長潭至山頭舟間建渠道;二是在斷洋建水庫,在山頭舟建攔河閘。
第二方案雖可比第—方案少淹沒農田二萬畝,但不能充分保證灌溉用水,特別是考慮到今後新墾海塗以及單位面積需水量因作物產量增長而增長的情況;此外,第二方案只能發出相當於第一方案三分之一的電量,而其保證出力更遠較第一方案為少(估計第一方案5000千瓦,第二方案僅2000千瓦);加上第二方案在山頭舟建閘(該方案建新渠是要化很大工程費的)後將造成
永寧江在山頭舟以下江道較嚴重的淤積惡果,影響永寧江的水道交通及加深西江灌區的
澇害。因此,第一方案 (即長潭建庫,並在長潭與山頭舟之間新辟渠),比較合理,他們提出了《
台州專區行署永寧江長潭水電站工程計畫任務書》,報
浙江省水利廳審批。
一九五八年七月十三日,省水利廳吳又新副廳長到實地勘察後,會同台州地區、
黃巖縣的黨政領導研究,一致同意興建,決定選取長潭山與伏虎山之間的峽谷為水庫壩址,編制了《長潭水電站工程建設設計方案》上報省水利廳,省水利廳於同年水計財字1102號檔案報省人委。一九五八年八月十八日,省人委計字第1962號文批准動工興建。
在此之前,圍繞建水庫問題,黃岩當地幹部民眾議論頗多,爭議激烈。不少人認為淹沒了黃岩西部重鎮一一烏岩鎮,損失烏岩區三萬多畝土地是得不償失的。水庫損失土地約34000畝,年收入達238萬元;需移民8500戶,移民費用巨大;整個工程共需勞力480萬工,經費投資877萬元。但大多數人卻認為損失了庫里的土地還是值得的,這個大型水庫能蓄水5.2億立米,裝機10000千瓦,年發電4000萬度,能使
溫嶺、黃岩兩縣一百餘萬畝農田,平均抗旱能力達到七十天以上。同時15萬畝
海塗,由於鹹度高,水利設施差,無法墾種,如果利用淡水沖鹹蓄淡,不久即可墾植,今後海塗發展亦需要更多的水量。水庫建成後,預計每年可增產糧食5000萬斤以上,15萬畝海塗開種,畝產1000斤,即有一億五千萬斤稻穀,年收入約一千萬元以上,水庫的損失可望在數年內收回。
修建過程
長潭水庫修建工程於一九五八年十月一日正式開始,在省和專署領導下,由
黃巖縣具體組織施工,成立了黃巖縣
永寧江長潭水電站修建委員會,縣委抽出一個副書記和縣委委員、部長等幹部八十多人,設立了
長潭水電站工程指揮部,領導掌握工地施工。
人力物力的動員
中共黃巖縣委、
黃巖縣人委領導對修建
長潭水電站工作非常重視,提出了“全黨下決心,全民大動員,組織軍事化,行動戰鬥化,生活集體化,思想
共產主義化”的口號, 要人去人,要物送物。一九五八年九月二十六日,縣委專門發出《關於抽調民工去長潭水電站工作的通知》, “通知”中就“民工編制”、 “民工條件”、 “幹部配備”等作了比較詳細的布置:
①民工編制
根據領導方便和便於勞作、便於生活的原則,在黃巖縣
永寧江長潭水電站修建委員會下成立民力動員科,專門領導民工。民力動員科下面的組織則按軍事化編制, 以人民公社(相當於區)為單位成立民工團, 以
生產大隊(相當於鄉)為單位成立民工營,以原高級社為單位成立民工連。每團人數1000至 1500人,每營300至500人,每連100至120人。
②民工條件
年齡在18~50歲之間,身強力壯,青年婦女可占20%;
非社員的地、富、反,有現行活動的壞分子一律不要;
有傳染病、長期慢性病及精神病的一律不要。
⑧幹部配備
各民工團設政委、正副團長、文書、通訊員各一人;每營設教導員、正副營長、文書、司務長、文化教員各一人;每連設指導員和正副連長各一人,並配文書和記工員各一人,每排設正副排長各一人,每班設
班長一人。為了加強對民工的政治思想教育,保證工程質量,規定營以上幹部必須配備脫產的黨員幹部擔任。
④應帶工具及生活安排
由於水電站工程巨大,需用物資項目數量繁多,而市場及國家供應又不能充分滿足,因此要求小型工具一律自帶。山區、半山區(寧溪、烏岩、頭陀三區)每三人帶銖鋤二把,每人帶鍩鋤一把,每三人帶釘耙、鋤頭各一把,每人帶擔箕一擔,扁擔、擔勾一副;平原地區每二人帶釘耙一把,每三人帶鋤頭一把,每五人帶銖鋤一把,每人帶擔箕一擔,扁擔、擔勾一副。所帶物資因工損壞,由工地負責修理。因小雨不停工,每人須帶雨具一副。民工生活方面必須帶足一切炊事有關用具,配齊炊事人員(以3%左右為宜),以連隊為單位開伙,每人應帶一個月的口糧、菜金(4元左右),由於山區無法大量供應蔬菜,各區應儘量發動民工自帶菜蔬。被服、 草蓆、墊鋪稻草等日用品必須全部帶齊。連以上幹部及炊事員於九月二十九日報到,以便劃分工區,安排民工住宿及生活等問題。
⑤民工分配數
頭陀 1000人
澄江、城關 1500人
桐嶼、路橋 1500人
新橋 1500人
金清 1000人
三甲 1000人
洪家 1500人
一九五八年十月十日,大壩清基中,縣委及時抽調59台抽水機連開車技工一道前往長潭,其中煤器機39台,柴油機20台;十月三十日,開岩技工136人奔赴長潭;十—月二十一日,發出抽調第二批民工的通知;十二月二日,抽水機實調數已達 97台。
大壩施工
①壩型選擇:依據節省鋼材水泥,盡最大可能地利用當地材料興建水工建築的原則,在擬訂長潭水庫大壩工程時充分考慮就地採用土料的因素。由於長潭水庫壩址周圍土料類別和蘊藏量的限制,能夠考慮的只是壤粘土和砂礫料的混合使用,而土壩的結構形式則有賴於大壩基礎地質和施工條件所決定。經鑽探了解,壩基岩石埋藏很深,
覆蓋層達40餘米,系砂礫淤積而成,
滲透係數隨著深度而逐漸減少,採用高程O公尺以下平均滲透係數為10米/日,但復表滲透情況較為嚴重。因此,如何減少滲流和防止可能發生的集中
管涌顯然是考慮
壩型的關鍵因素,這樣,帶有鋪蓋的粘土斜牆
砂礫石壩殼壩也就成為最後選定的較為優越的設計壩型。土壩設計時所用
土壤力學及物理特性為
砂質粘土乾么重yd=1.65噸/立方米,
壤土乾么重yd= 1.6噸/立方米,砂礫料yd=1.9噸/立方米;粘、壤土料的
最優含水量由水利科學研究所土工室試驗確定。
②壩基清理:一九五八年十月一日,黃巖縣永寧江長潭水電站修建委員會發布了修建
長潭水電站的命令,一千多名建設者在工地上舉行隆重的動工典禮來慶祝國慶九周年。他們舉著“開路先鋒”的大旗,用洋鎬、鋤頭在那荒涼陰森的溪谷中敲響了氣壯山河的改天換地的鑼鼓。水庫壩址屬火成岩系
凝灰岩,節理較發育,左岸岩石裸露,右岸為坡積
殘積層帶,是以粘質
砂土為主的凝灰岩風化物,夾有風化塊屑厚度2~3米,個別地帶達10米以上,河床
沖積層屬第四紀砂礫石層。建設者們靠肩挑手推,只化了個把月時間,就清除了雜質,去除了表土。
③挖填工程:建設長潭水庫的過程是人與天搏鬥的過程,長潭水庫的建成是人定勝天的明證。由於當時機械化程度低,技術力量薄弱,大面積的露天施工,無論是挖掘或者回填,碰上風霜雨雪,無不影響到工程的進度和質量。在黨委的領導下,在“建好長潭水庫,造福子孫萬代”的目標推動下,天大寒,人大幹,脫掉衣服赤膊來,人人都為加快建設速度,提高工程質量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普通的人在這與天搏鬥的過程中都表現出非凡的天才,建設者的忘我勞動更是傳為美談。工地上出現了“十八勇士”、 “一百零八將”、 “鐵姑娘隊”等先進集體和個人。修建委員會和民力動員科抓住先進典型,通過召開積極分子代表大會,及時表彰先進,推動全體民工學先進、爭上游,加快了挖填工程的進度。各民工團的團長豁出命來乾,經常第一個赤膊上陣,腰裡紮根稻草繩,如澄江的王秀堂,當年的老民工至今仍在談論他的虎勁和闖勁。
④截水牆:一九五九年十一月,水庫攔河壩
砂卵石壩殼已部分完成,由於基礎存在強透水層,為使大壩穩定安全,需在基礎部分由鋪蓋改做兩道
截水牆。截水牆最低要挖到
黃海高程—3米,越深越難挖,滲流很大,達到2立米/秒,工作非常艱苦。工地上雖然有90台1000匹馬力的抽水機,但當抽水機稍有毛病,就會形成一個一、二米深的水潭。在這寒冬臘月,西北風凜冽,白霜滿地,滴水成凍的日子裡,人們仍然要亦膊下水挖石子,水沒過肩膀還在工作。由於滲流大,地質複雜,岩石堅硬,工效很低,嚴重地影響了整個工程的進度。
當時,有些人為了追求進度,認為截水牆無足輕重,未挖到設計深度就要回填。省水利廳的高肇儉工程師十分重視工程質量,認為這是千年大計,來不得半點虛假和馬虎,要人們繼續挖到設計標準。民工們接受不了,仍然要填。高工程師站在冰水漫胸的水潭中,大聲叫道; “要填,就把我也給填了。”人們被高工程師這種大義凜然的正氣和講究科學的嚴格態度所震懾、所感動,停止了回填。高工程師立即打電報給省水利廳分管技術工作的吳又新副廳長。吳副廳長萬分焦急,馬—上驅車來黃,趕赴現場,命令重挖回填,使工程按標準進行。
人們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進行技術革命和技術革新,水底下挖土撈石有困難,就由炮工下水爆破後再挖。 天氣越冷,幹勁越大,冰天雪地里人來人往, “老年人象雪裡松,青年人象一條龍”,搞得熱火朝天。第一道截水牆長360米,深10米,面寬50米,底寬8米,一九五九年十一月上旬開挖,一九六O年一月中旬完工;第二道截水牆長380米,深10~13米,面寬70米,底寬25米,一九五九年十二月下旬開挖,一九六O年二月中旬完成,兩道
截水牆均用粘土回填。
⑤大壩合攏:在整個修築長潭水庫的巨大工程中, 最緊張、最激烈、最艱巨的要算大壩合攏前一霎那。大壩合攏是一場爭時間、搶速度,具有高度組織性和紀律性的戰鬥,也是黃岩歷史上唯一的一次用人的雙手斬斷
永寧江的戰鬥。誰也沒見過這么大的水庫的大壩該是怎樣合攏的。雨季快到了,洪水威脅著大壩的安全,萬一特大的洪水出現,那就會衝垮現有已填築的壩體,不但前功盡棄,還將造成無法預料的惡果。有人提出把壩牆炸了,待過了雨季,來年再修。負責修建
新安江水電站的
徐洽時總工程師親臨長潭,和工地負責人、工程技術人員實地探討,果斷地作出立即合攏的決定。
一九六O年二月二十一日,大壩上下人山人海,上萬個赤膽英雄不顧水深路滑,手拉著車,肩挑著筐,以排山倒海之勢,奮勇沖向大壩合攏處。……經過二個多小時的奮力拚搏,截流成功,大壩勝利合攏了。從此,洶湧的永寧江水再也不能任性發瘋了,永寧江的命運已緊緊地掌握在人民手裡,變得溫良、馴順,開始造福鄉梓。
⑥大壩建成:一九六O年三月上旬,水庫大壩建成。大壩壩型為粘土斜牆砂卵石壩殼壩,以黃海高程計算,壩頂
高程43米,壩底高程7.5米,壩實高35.5米,防浪牆高1.2米,壩頂長 506米,壩底長333米,壩底寬293米,頂寬6米,用粘土
砂礫石填築,但基礎系砂卵石
覆蓋層,最大厚度43米。水庫設計
正常蓄水位36米,相應庫容4.60億立米,蓄水面積35.5平方公里,總庫容6.94億立米,電站最大工作水頭30米,最小工作水頭21.3米,設計水頭35.2米,庫內集雨面積441.3平方公里。
⑦颱風考驗:一九六O年八月颱風季節,十來天的連續淫雨使水庫水位突然上升五米,與粘土斜牆頂僅差二米左右。雨仍不斷點地下,水位還在繼續上升,大壩的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水一旦漫過壩頂,大壩就必然坍塌,形勢萬分危急。各民工團全部出動,幹部、工人和全工地的職工家屬, 日以繼夜地撲在水庫大壩上,以衝鋒陷陣的姿態投入保壩搶險工作。水電站工程指揮部和黃巖縣的黨政領導,頭戴笠帽,腳著草鞋,與守衛在大壩上的人們同命運,共呼吸。領導同志的表率行動,使人們深受感動,他們的勞動熱情更加高漲,許多人廢寢忘食,輕傷不下大壩,重傷不叫痛,腦子裡唯一的念頭是保住大壩,只要人在,就有大壩在。經過一個星期極為緊張的苦戰,雨止了,天晴了,巍峨的大壩更加壯觀,長潭水庫經受了第一次洪峰的考驗,也第一次發揮了
防洪效益。
溢洪工程
明渠
溢洪道工程於一九五九年十二月中旬開始修建。明渠溢洪道溢流堰高1.2米,溢流堰頂高程36米,長60米,下接115米的漸變段與陡槽相連,陡槽長210米,寬30米,陡槽末端設差動式挑鼻坎,水流經挑射消能後進入寬70米,長2120米,泄洪明渠泄洪流量百年一遇930秒立米,千年一遇1630秒立米,溢洪部分全用混凝土襯砌,明渠部分全用乾砌塊石護坡。
泄洪洞工程於—九六O年九月開挖,其進口形式為
豎井式,分2孔,每孔孔口高5米,寬2.5米,中心高程為25.5米,進口底高程23米,每孔設
工作閘門及事故閘門各一扇,閘門形式為平板定輪鋼閘門,用60噸卷揚起門機啟閉,洞長277米,內徑 5.5米,最大泄流量為295秒立米,消能形式為鼻坎挑流空中消能,最大流速13.2秒立米。泄洪洞全用
鋼筋混凝土襯砌,於一九六一年十月下旬完成,一九六二年八月五日開始泄洪。
輸水工程
長潭水庫的輸水工程於一九五八年十一月一日開工。
施工導流泄水及放空庫水要求洞底越低越好,但過底將加大閘門壓力,增加庫內泥沙進入隧洞影響發電。兩者雖有矛盾,但長潭水庫
死庫容特別大,如欲放空庫水,必須要求洞底高程放到最低。由實測資料推算庫區50年的淤沙量為250萬立米,其相應高程為13米,因此定進口洞底高程為11米(進口中心線高程l 3米),洞身以1:100
坡度下降,至調壓井處洞底高程為8.95米 (隧洞中心線高程11.200米)。為防止泥沙進入隧洞,需在隧洞進口前24米外建一攔沙壩,壩頂高至13米。對於這樣大的隧洞,不僅從來沒人打過,而且連看也沒人看過,其任務之艱巨,技術之複雜是可想而知的。當時技工很少,全工地也只有 15個石工,如果導流隧洞打勿通,大壩也就無法合攏,整個工程將毀於一旦。在此情形下,隧洞民工團採取積極措施,發揮集體智慧,老師傅自告奮勇帶徒弟,幾天之內就訓練了120名農民工為開岩技工,使工程很快地進展。原來一天進不了一米,後來一班就能進一米甚至二米,這在手工操作的隧洞進度中是罕見的。經過四個多月的苦戰,終於在一九五九年三月十日十二時打通隧洞。該隧洞長213米, 內徑4.5米,進口中心高程 13米,最大流量53秒立米,用
鋼筋混凝土襯砌,進水口形式為斜坡式,閘門形式為平板定輪鋼閘門,其質量也十分過硬。
隧洞進口建築物為輸水道之咽喉,借其引水入洞,是水庫樞紐工程之一,共分進水口、操縱台、操縱室、清污台和攔污柵等五部分,其閘門經常開放,在電站和輸水洞需要檢修時偶一關閉。
進水口:進水口一方面要求能量損失少並能避免水流分離發生
氣蝕現象,其斷面變化力求和緩且平台水流方向,另一方面受著
攔污柵和水閘門的限制,需要照顧施工的方便,因此采米喇叭口狀兩孔矩形的進水口,其頂面曲線圓弧,半徑為6.75米;側面變化為反曲線,半徑為2.0米,底部是平面,進水口分兩孔,每孔寬3.5米,高6米,由反弧曲線漸變成2.0米寬、4.0高面的閘門孔口段。
操縱台;高32.0米,頂部高程43.0米,底部高程11米,主要為支承
啟閉機,操縱閘門與攔污柵。為了本身的穩定和安全,防止洞面岩石的局部滑動,因而採用扶壁式擋土牆形式,由三片台墩及一片40厘米厚的斜牆構成,並在高程35米處建有清污台,以便清理
攔污柵及修理閘門。清污台中墩寬1.5米,
邊墩在高程19米以下,其寬度由1米以反弧曲線變成2.5米;在19米以上為1米,邊中墩以1:0.5
坡度上升,並且全部用140號混凝土建成。清污台橋樑
淨跨度為3.5米,與中、邊墩固端連線,以便使各台墩聯成整體。
操縱室:操縱室內裝置閘門和攔污柵啟閉機,是輸水隧洞的進口樞紐,底板和梁為鋼筋混凝土結構。操縱室長13.2米,寬12米,總面積158.4平方米,四壁用磚牆,屋頂用紅瓦,四面落水。
閘門:閘門共兩扇,為斜升定輪式鋼閘門,高5.115米,寬 5.054米,重7.4噸外加重7噸。閘門啟閉採用雙吊點75噸固定式
啟閉機;閘門用30厘米直徑鋼絲纜
滑輪組傳動啟閉,其軌道採用1:0.5的坡度,在喇叭口以下軌道支承在中、
邊墩上,喇叭口以上支承於特製軌道樑上。為了減少啟閉閘門時的摩擦力,在每扇閘門支承處共設有6個滾輪。
攔污柵:為活動式閉水柵,高6.7米,寬3.90米,通過攔污柵的
平均流速約1.25秒立米,
水頭損失約0.138米。其軌道順台墩斜坡採用1;0.5,直接用八公斤鋼軌安裝在台墩上。攔污柵框架用型鋼拼裝,柵條為75毫米寬,12毫米厚,3434毫米長鋼板製造,進水孔口以上攔污格柵用140號鋼筋混凝土結構。
灌溉渠道
灌溉渠道工程在一九六一年一月二十五日動工,七月份基本完成開始受益。主要乾渠從長潭至澤國,全長l 2 3公里,其中最大輸水能力53立米/秒的灌溉總乾渠長20公里,34.1立米/秒的長12.3公里,還有七條共長87.5公里的主要乾渠(其中四條渠底寬10米,可通行50D噸輪船的交通乾渠共61公里)。
自水庫下電廠尾水渠起,穿過原有舊河道,沿河道右岸山麓,繞過楓家嶺,越過小里橋小溪經馬和嶺至三官堂,將永寧江截彎取直,兩端作堵壩兩道,水流經壩河道(水位較地面高 0.8米左右),再沿左岸平原開渠經山頭舟開鑿石方。從長潭至山頭舟這一段總乾渠長14.7公里,土渠面寬20米,底寬4.5~5米,深2.5~3.5米,比降萬分之一,石渠比降千分之一 (渠道在經過楓家嶺、馬和嶺和山頭舟時,坡降分別變陡至1:600, 1:1300, l:1300),流量40立米/秒。沿渠建築物有108處,其中
倒吸虹三座;前蔣
倒虹吸、三官堂倒吸虹、彭安倒虹吸,共長士20米;控制閘二座6孔(不包括沒有啟用的三官堂隧洞控制閘):岩頭控制閘、山頭舟控制閘;泄洪閘五座9孔:岩頭泄洪閘、北垟泄洪閘、林家橋泄洪閘、三官堂泄洪閘、山頭舟泄洪閘:渡槽一座:小里橋渡槽;公路橋四座 (即黃長線跨越總乾渠橋):長潭公路橋、小里橋公路橋、山頭舟閘公路橋、茅畲公路橋;便橋二十三座(橫跨總乾渠鋼筋混凝土結構橋):毛恩橋、前
蔣橋、坦得橋、蘭岩橋、岩頭橋、小恩橋、蘭田橋、嶺根橋、特產橋、北垟公路橋、北垟便橋、北垟醫院橋、小里橋便橋、百畝洋便橋、
彩雲橋、
三官堂倒虹吸西橋、三官堂便橋、西岙橋、彭安橋、東岙新橋、東岙便橋、南山橋、新岙橋;滾水壩三處:蔣家岙滾水壩、東岙滾水壩、新岙里滾水壩;隧洞一條:三官堂隧洞,長l 90米,寬4米,高 5米,半圓拱型。此外,還有排水溝及涵洞小閘計62處。從這一段不足15公里渠道的修建設施亦可看出整個灌溉渠道工程之艱巨。
七條主要乾渠遍布黃岩平原地帶,在灌溉和交通方面起著巨大的作用。
第一乾渠自焦坑附近起經童家洋、半洋崔至東路止,共長 8公里,渠底寬13米,邊坡1:2,水深3.6米,
第二乾渠自十里舖起沿方山北麓經山下郎至柵橋止,全長 16公里,渠底寬13米,邊坡1:2,水深3.4米;
第三乾渠自桐嶼始,南下經螺洋至鑒洋湖北上經後洋金至杜岙附近止,全長4公里,渠底寬12米,邊坡土:土,水深3.2米;
第四乾渠自路橋起至蔡家洋、東山頭和葭芷鎮以南至
海門,共長12.5公里;
第五乾渠自路橋起經前洪、三甲至金清農場止,全長12.5公里;
第六乾渠自路橋起經蓬街、新市至金清閘止,全長18.5公里,渠底寬10米,邊坡1:2,水深2米;
第七乾渠自路橋起經泉井、新橋管至新河止,全長土14公里。
另外,為了不影響
溫嶺至松門
運糧河和
金清港的交通,選定自盤馬山起經二塘街至金清閘附近做渡槽過金清港與第六乾渠相接,全長9公里。
江北渠道:一九六五年冬至一九六六年四月,長潭水庫配套工程之一-江北渠道建成。江北渠道地處
永寧江以北,故名,是貫通永寧江北的一條主要渠道。從黃岩潮濟的岩頭
倒虹吸開始,經過潮濟、溪頭、頭陀、嶼下、新前、拱東、王林至
臨海縣
西岑的長甸,全長39.29公里。渠道進口設計流量5立米/秒。整個渠道附屬建築物有倒虹吸一座,內徑1.8米,隧洞一條,內徑2.6米;大小涵閘43座,其中泄洪閘21座,控制閘 22座。江北渠道受益區是一個狹長地帶,南面臨江, 北面靠山,一般寬度0.5~1公里,最狹處為山、江相遇。過去農田多系靠天田、冷水田、垟心田和蓑衣田,現基本解決了5萬畝農田灌溉用水,改善了工業及人民的生活用水。
發電站
電站於一九六二年八月至六七年六月建成,形式為引水式,地麵廠房建築面積2170平方米,設有支洞四條,灌溉支洞一條,調壓井一座。調壓井高27米,與水庫大壩同高。電站設計機組四台,年發電量為2830萬度,設計裝機容量11520千瓦。現裝匈型機組二台,單機容量4160千瓦;設計重慶廠產二台,單機容量1600千瓦,現裝一台;實際安裝9920千瓦。
安裝高程7.4米。
觀測系統
長潭水庫設有雨量、水位、庫面蒸發、渠道流量等水文觀測項目。大壩觀測項目有
水平位移、垂直位移和
浸潤線測壓管三項。大壩水平位移共四排3點,即上游42米
高程一排8點, 38米平台一排7點;下游33.5米高程一排8點,13.5米一排 7點。大壩垂直位移六排45點除與水平位移同樣布置外, 還在下游24.5米平台一排8點,上游24.5米一排7點。大壩測壓管士8隻,岩石測壓管5隻。下游觀測井三個,其中浸潤線四條。個斷面共13隻(一隻堵塞)。位移觀測是一九六二年和一九六四年分別安裝的,每月觀測一次,到一九八O年底止,大壩向上游水平位移量為70毫米,沉陷量為227毫米。經過十來年的觀測,大壩目前已處於穩定狀態。
工程運行管理
工程運行管理主要包括水利楸紐工程、水電廠和江南乾渠的運行管理。長潭水庫的樞紐工程的管理主要山長潭水庫管理局工程管理科承擔,包括大壩的日常巡查、
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的觀測,以及大壩的滲透和砼
防滲牆的檢測。所有觀測和監測均按照有關規範進行,對
啟閉機、備用電源等設備實行了設備主人制度進行管理,閘門的啟閉均按照相關規範進行。對所有資料都能做到及時整理存檔。長潭水庫工情監測系統主要有應力應變監測項目、滲流監測項目、繞壩滲流監測項目、防滲牆傾斜監測和
變形觀測項目。
存在問題
防洪淤積
長潭水庫保壩工程設計
防洪標準是三日雨量1400毫米,洪水總量5.82億立米,水位44,6米,下泄流量2845秒立米,設計要求加高大壩3米,由於國家經濟調整,保壩工程尚未實施。水庫原設計防洪面積28萬畝,水庫截流後,下游永寧江淤積加速,泄流能力由原來的200秒立米下降到目前的20秒立米,現在下游頭陀區遇日雨量50毫米就有1~3萬畝農田成澇,防洪面積未達設計要求。
由於長潭水庫建成攔洪蓄水後,
永寧江治理工程未跟上,出水下泄量大大減少,影響了永寧江的生態平衡。潮水挾帶的泥沙大量沉積,河道嚴重縮狹,排水不暢,致使長潭水庫下游,永寧江兩岸農田內澇更加嚴重,同時影響西江排水,擴大與加重的受澇面積達8萬餘畝,而且情況在繼續惡化。
長潭建庫以前,潮水河段長43公里,
潮區界到山頭舟以上16公里的
上岸村,上渚潮流量2700秒立米,
海門300噸船可直達黃岩,30噸小汽船能抵潮濟。但從一九六二年以後,攔蓄將近50%的永寧江水量(長潭下泄水量,建庫前5.4億立米/年,而1962—1980年僅0.6億立米/年)。上游最大洪水流量由2100立米/秒減為 74立米/秒,造床動力大減。
到一九七八年止,永寧江4 2公里河道,共淤積泥沙2700萬立米,其中北垟至三江口38公里,河道淤積2231萬立米,河床普遍抬高1.7米,江道斷面平均縮小58%,河寬縮狹44.5%。由於河床抬高,內河航運在永寧江上中段觀已無法通航,下段航運噸位也已顯著降低。
移民問題
遺留的移民問題是影響長潭水庫效益充分發揮的—個重要原因。
建庫以來,共搬出四批移民計5974戶,尚有2158戶沒有按計畫遷出。其中38米高程以下的607戶,涉及七個鄉25個村。多年來,不得不控制蓄水,比正常少蓄1.61億立米。
長潭水庫自一九六二年建成受益以來,從根本上改變了
黃巖縣、
溫嶺縣、椒江市和臨海市
西岑鄉的水利條件,對發展
溫黃平原的國民經濟,對台州的
金三角地帶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由於水庫保壩工程未做,配套不全,山林徵收、移民、水費、灌區管理等政策沒有得到妥善解決,還存在旱與澇、水與電、上游與下游之間的矛盾,影響工程效益的發揮。今後要確定長潭水庫的最終規模,完成保壩工程,完成庫內移民,進行灌區和泄洪工程配套,徹底整治永寧江,加強科學管理,進一步利用水土資源,開展綜合利用,在確保水庫安全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工程效益。
水庫生態
國家環保部發布了《2013年上半年全國環境質量狀況》公告,2013年上半年,在環保部監測的27個重要水庫中,有6個達到Ⅰ類標準,長潭水庫位列其中。據了解,我國
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主要分為五類,Ⅰ類標準主要適用於源頭水、國家自然保護區。2013年上半年,在環保部監測的27個重要水庫中,長潭水庫與
千島湖、
石門水庫、
太平湖、
新豐江水庫、
漳河水庫等六個水庫的水質達到Ⅰ類標準。
據介紹,長潭水庫作為台州的大水缸,長期以來,台州市都致力於水源地保護,目前,
長潭庫區共建有6個集鎮污水處理廠,日污水處理量達1360噸,125個行政村建設了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生活污水處理設施覆蓋面達到75%”;根據長潭庫區污染物75%來自農業
面源污染的現狀,
黃巖區對8條主要的入庫溪流進行生態濕地建設,確保入庫溪流水質;同時,加大了庫區禽畜禁養力度;禁止污染項目上馬。多年來,黃巖區多措並舉,減污治污,使得長潭水庫水質始終達到飲用水標準,有效保障了台州300萬人的飲用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