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田排水

農田排水

農田排水(farmland drainage)是指將農田中過多的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排除,改善土壤的水、肥、氣、熱關係,以利於作物生長的人工措施。

作用,農田排水與節水灌溉,二者區別,農田排水必要性,二者並行的優點,

作用

排除農田裡多餘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控制地表徑流以消除內澇,控制地下水位以防治漬害和土壤沼澤化、鹽鹼化,為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保證高產穩產創造良好條件,這就是農田排水的根本任務。
由於自然條件和農業生產情況存在差別,各地區農田排水的具體任務不盡相同。在濕潤和半濕潤氣候帶,特別是平原和低洼地區,汛期降雨量大、過於集中或持續時間長,往往容易形成內澇,雨後地下水位升高,使土壤過濕而產生漬害。在這些地區,需要通過排水設施,排走多餘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減少土壤中的水分,增加通透性,提高地溫,以消除澇漬。在半旱、半乾旱和半濕潤氣候帶,土壤含鹽量大或地下水礦化度高的地區,需要利用排水系統來控制(降低)地下水位,結合灌溉和降雨淋洗鹽分,通過排水系統排走,以淡化土壤和地下水,保持良好的水鹽平衡狀況,防治土壤鹽漬化。

農田排水與節水灌溉

二者區別

農田排水是要排走田間多餘的水,而節水灌溉是要儘量減少各個環節水的消耗,杜絕浪費,作到水盡其用。從表面上看來,這兩者之間似乎存在著矛盾,於是,就產生一種觀點,認為實施節水灌溉以後,田間再也不會有多餘的水可排,那么,採用農田排水措施的前提也就不復存在了。事實是不是這樣,需要作一些客觀分析。

農田排水必要性

對於某些地區來說,由於連年乾旱,長期大量取用地下水進行灌溉,現狀地下水位已經很深,而土壤透水性較好,汛期也不會產生地表徑流,或者是採用噴灌、微灌等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不產生深層滲漏,不會由於地下水位升高而助長澇、漬和鹽鹼。這種情況下,除了井灌本身就能起到排水作用外,確實不再需要採用其他類型的農田排水措施。
然而,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的自然條件差異甚大。全國大部分地區屬東亞季風氣候,具有年內和年際雨量分配很不均勻的特點。因此,經常出現豐枯交錯和旱、澇交替,歷史上就存在著水旱頻仍的現象。當前,即使在實施高標準、高效率的節水灌溉後,田間水分已大量減少,但是仍有不少地區,在汛期遭遇較大降雨或暴雨襲擊時,仍然會產生多餘的地表徑流,而又無法加以消耗利用,若不及時排除,並隨即降低地下水位,內澇和漬害的威脅依然存在。北方一些引用河水灌區,在我國目前以沿用地面灌溉方式為主體的情況下,即使進行了節水改造,也還有一部分灌溉水從田面滲入地下,補充到地下水中,若不採取有效的排水措施,對地下水位加以控制,仍會出現地下水位上升過高,而使土壤鹽漬化程度加劇。

二者並行的優點

在這些地區實施節水灌溉與農田排水並行,不僅不會出現無水可排或農田排水干擾節水灌溉以至降低其作用的不良後果。與此相反,在保持灌溉土地水分與鹽分均衡,維持水土資源的正常狀態,實現良性循環,為節水灌溉農業創造奪取穩產高產的有利條件方面,農田排水仍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