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泰區

長泰區,隸屬於福建省漳州市。後周顯德二年(955年),武安場改建為縣,命名為長泰縣。2021年2月2日,撤銷長泰縣,設立長泰區。2019年,常住人口22.87萬人。截至2020年6月,長泰縣下轄4個鎮、1個鄉。長泰區人民政府駐武安鎮解放路84號。

長泰縣是漳州三個千年古縣之一,也是台灣同胞的重要祖籍地之一。縣境東西寬36千米,南北長36.5千米。總面積912.67平方千米,占福建省總面積的0.70%,占漳州市總面積的7.20%。有省道212線和324國道、319國道、福詔高速公路相連,公路網密度0.88千米/平方千米,居福建省首位。

長泰區多年平均氣溫21攝氏度,降雨量1460毫米,森林覆蓋率67.16%,是福建省首批國家級生態縣,先後獲評“國家園林縣城”“全省森林縣城”等稱號。率先在福建省啟動國家生態文明試點縣建設,是全國美麗鄉村標準化建設試點縣、全國農村綜合改革標準化試點縣。境內馬洋溪生態旅遊區獲評全省農村產業融合試點示範鄉鎮、古琴特色小鎮被納入全省首批28個特色小鎮創建名單。

長泰區是廈門港南岸新城和廈門自貿區的重要腹地。是漳州市唯一獲11個國家部委批覆的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長泰經濟開發區獲評全國首批低碳工業園區試點,APEC海西文創項目被列入亞太經合組織低碳示範城鎮。

2018年,長泰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5億元,比上年增長8.90%,三次產業比例5.2:63.4:31.4。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泰區
  • 行政區劃代碼:350625
  • 行政區類別:市轄區
  • 所屬地區:福建省漳州市
  • 地理位置:福建省東南部 
  • 面積:912.67 km 
  • 下轄地區:4個鎮、1個鄉 
  • 政府駐地:武安鎮解放路84號
  • 電話區號:0596
  • 郵政區碼:363900
  • 人口數量:22.87 萬(2019年常住人口)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氣候,人口,經濟,綜述,現代農業,工業經濟,第三產業,項目建設,社會事業,城鄉發展,生態環保,民生保障,文化體育,交通,所獲榮譽,

歷史沿革

夏商(前2070~前1046年),屬揚州之域。
西周(前1046~前771年),屬七閩地。
春秋戰國(前770~前256年),屬越地,即“百越”族居住區。
秦統一全國後,實行郡縣制,閩越故地劃為閩中郡,長泰屬閩中郡。
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閩中郡分為東海、閩越、南海三個諸侯國,長泰屬閩越國地。始元二年(前85年)以江淮建會稽南部都尉,在東甌置冶縣,長泰隸屬冶縣地。
東漢建安元年(196年),會稽又分東南兩部,以南部置侯官等五縣,長泰屬侯官縣。
三國吳永安三年(260年),置建安郡,增設東安縣,長泰屬東安縣。
西晉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置晉安郡,隸屬揚州,改東安縣為晉安縣,長泰屬晉安縣。元康元年(291年),揚州改江州,長泰屬江州晉安郡晉安縣。
南朝宋泰始四年(468年),改晉安郡為晉平郡。
南朝齊建元元年(479年),晉平郡復為晉安郡。
南朝梁天監二年(503年),析晉安郡置南安郡,隸屬東揚州。
南朝陳永定元年(557年)升晉安郡為閩州,轄南安等郡;天嘉六年(565年)仍設晉安郡、南安郡,直隸東揚州。光大二年(568年)升晉安郡為豐州,轄南安郡。長泰仍屬諸郡之晉安縣。
開皇九年(589年),改豐州為泉州(今福州),改南安郡為南安縣,長泰屬泉州南安縣。大業二年(606年),改泉州為閩州,長泰屬閩州南安縣。大業三年(607年),改閩州為建安郡,轄閩、建安、南安、龍溪等四縣,長泰屬建安郡南安縣。
武德元年(618年),改南安郡為建州,長泰屬建州南安縣。武德五年(622年),置豐州,長泰屬豐州南安縣。貞觀九年(635年),撤豐州並嶺南道泉州,長泰屬嶺南道泉州(今福州)南安縣。嗣聖元年(684年)置武榮州,長泰屬嶺南道武榮州南安縣。景雲二年(711年),以武榮州為泉州(今泉州),長泰隸閩州都督府泉州南安縣。天寶元年(742年),改泉州為清源郡,長泰隸江南東道福建都防禦使清源郡。乾元元年(758年),清源郡復稱泉州,長泰屬泉州都督府南安縣崇教里地。大曆六年(771年)長泰屬福州都團練觀察處置使泉州南安縣。貞元十九年(803年),南安縣劃出永豐、明盛、綏德、武德等四個鄉,置大同場,長泰屬泉州南安縣大同場武德鄉。乾符三年(876年),邑長張思進為“便輸納”,以鄉置場,升為南安縣武德場。光啟二年(886年)光州農民軍領袖王潮入泉,觀察使陳岩錶王潮為泉州刺史。長泰屬泉州王潮據地。文德元年(888年)武德場因避諱“文德”年號,改武勝場,後又改為武安場,隸泉州。乾寧四年(897年),王審知為威武軍節度使,長泰屬威武軍泉州南安縣武安場。五代後梁開平三年(909年),王審知為閩王,長泰屬閩王國泉州南安縣。
五代後唐長興四年(933年),王延鈞稱帝,國號閩,長泰屬大閩國泉州。後晉開運四年(947年)南唐滅閩。長泰為南唐留從效據地,屬泉州。後漢乾佑二年(949年),南唐升泉州為清源軍,長泰屬之。後周顯德二年(955年),即南唐保大十三年,武安場改建為縣,命名為長泰縣,屬清源軍仍為南唐留從效據地。縣治設於縣境南部(即今之縣城)。
北宋建隆三年(962年),長泰縣隸清源軍泉州,為陳洪進據地。乾德二年(964年),改清源軍為平海軍,仍為陳洪進據地。太平興國二年(977年),陳洪進納土復為州,長泰屬威武軍泉州。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四月,陳洪進以漳、泉二州歸宋,長泰始歸宋,屬威武軍泉州。太平興國五年(980年),因長泰距泉州三百餘里,征糧運輸不便,由楊海等人,請於泉州太守林金吾,奏準朝廷,割長泰歸漳州,隸威武軍。雍熙二年(985年),長泰屬福建路漳州。
元初沿襲宋制。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置福建行中書省。至元十六年(1279年),升漳州為漳州路,長泰歸屬漳州路。而此後,長泰上隸的省一級屢次變更,至元十六年(1279年),改置宣慰使司。至元二十年(1283年),復置福建行中書省。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改置宣慰使司,併入江西行省。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復置福建行省,後又併入江浙行省。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改為行尚書省。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再併入江西行省。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又復置福建行中書省。後又多次發生省一級上隸的變更。至正八年(1348年),立漳州分元帥府。長泰均相應改隸。至正十六年(1356年),復置福建行中書省,長泰屬福建行中書省漳州路。
洪武元年(1368年),改漳州路為漳州府,長泰屬漳州府。洪武二年(1369年),設定福建行中書省,長泰屬福建行中書省漳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福建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長泰隸於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漳州府。
順治元年(1644年),明亡。福王朱由崧(弘光)立於南京,長泰為其屬地。順治二年(1645年)六月,鄭鴻達與黃道周等奉唐王朱聿鍵(隆武)於福州,長泰屬朱聿鍵據地。順治三年(1646年)十月,清朝大將軍貝勒孛羅平定閩粵,長泰隨漳州歸清。此後,10多年間,清軍與鄭成功軍隊戰事頻繁,鄭軍曾短時占領長泰。康熙十九年(1680年),閩海平定。此後,長泰均隸屬於福建布政司漳州府。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屬中華民國漳州府,後廢除府州建制,長泰屬福建西路觀察使管轄。民國三年(1914年),改設閩海、廈門、汀漳、建安四道,長泰縣屬福建省汀漳道。民國七年(1918年),屬閩南護法區。民國九年(1920年),再屬汀漳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汀漳道,長泰縣直隸於省。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十九路軍在閩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將福建分為四個省,長泰縣屬龍汀省。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一月,長泰縣復為福建省直轄;同年七月,福建省設10個行政督察區,長泰縣屬福建省第六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長泰縣改屬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區。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九月十九日,長泰縣解放,屬福建省第六行政督察區。
1950年3月,長泰屬漳州行政督察區;同年9月,屬龍溪區。
1955年3月,屬龍溪專區。
1970年9月,屬龍溪地區。
1985年5月,漳州市升為地級市,長泰屬福建省漳州市。
2021年2月2日,福建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銷長泰縣,設立漳州市長泰區。

行政區劃

宋初,城區內設“坊”,城區外設“鄉”,鄉下設“里”,全縣設1坊、2鄉、8里。在坊,轄縣治城區。歸集鄉,轄仁和里、豐成里、欽化里、泰謹里(後改恭順里)。康樂鄉,轄敦仁里(又名敦信里)、石銘里、善化里、永安里(後改永福里)。
明初,城區內設“坊”,城區外設“里”,里下設“圖”,每里轄數圖。全縣設1坊、8里、36圖。明嘉靖元年(1522年),縮為11圖(一說:縮為12圖,欽化里轄2圖)。仁和里改人和里,敦信里改彰信里,永福里改旌孝里,豐成里改方成里。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全縣劃分為5個區公所:一區(今武安)、二區(今岩溪)、三區(今陳巷)、四區(今枋洋)、五區(今坂里)。共轄20個聯保,221個保,1257甲。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後聯保改為2個鎮5個鄉:武安鎮、岩溪鎮、仁化鄉、恭信鄉、楓洋鄉、甘棠鄉、坂里鄉,鄉下共轄63保645甲。當年12月,武安、岩溪兩鎮改稱鄉。
1949年9月,長泰縣解放,保持原有的1鎮6鄉57保。同年9月25日,長泰縣人民政府成立。隨之,全縣行政區劃為4個區,下轄57個保。
1958年2月,撤區並鄉,長泰縣劃為1個鎮和17個鄉。即:城關鎮和城關、京蘭、積山、夫坊、樹農、後坊、山重、新吳、岩溪、石銘、湖珠、楓洋、林墩、科山、美宮、正達、坂里鄉。
1958年9月,實行人民公社化,長泰縣設紅星、共進、紅旗、衛星、火箭等5個人民公社,下轄51個大隊。
1990年,長泰縣有2個鎮、3個鄉、4個農林場,下轄54個行政村、14個作業區(站)、6個居民委員會、708個村民小組。
2007年底,長泰縣有武安、岩溪、陳巷、枋洋4個鎮,以及坂里鄉、國有古農農場(銀塘辦事處)、馬洋溪生態旅遊區、長泰經濟開發區、林墩辦事處。下轄57個村民委員會、13個作業區、9個居委會、766個村民小組、109個居民小組、647個自然村。此外,還有岩溪、亭下2個市屬國有林場和縣良種繁育場。
截至2020年6月,長泰縣下轄4個鎮、1個鄉:武安鎮岩溪鎮陳巷鎮枋洋鎮坂里鄉,設有國營古農農場長泰經濟開發區馬洋溪生態旅遊區林墩工業區。此外,還有岩溪、亭下2個市屬國有林場和縣良種繁育場。長泰區人民政府駐武安鎮解放路84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長泰區位於福建省東南部,界鄰廈門、漳州、泉州三地市,距離海岸線20千米。縣境東、西、北三面青山環抱,南部多平原,平面圖呈蒲扇形。地理坐標為北緯24°34'-24°55',東經117°36'-117°57'。東連廈門,南鄰漳州台商投資區,西接華安和漳州,北靠泉州市安溪縣。東距廈門市以釘頂山為縣界17.05千米,西距薌城區以東安石為縣界5.55千米,南距龍文區以寨山為縣界6.10千米,北距安溪縣以四尖山為縣界27.80千米。總面積912.67平方千米,占福建省總面積的0.70%,占漳州市總面積的7.20%。
長泰縣

氣候

長泰區多年平均氣溫21攝氏度,降雨量1460毫米。

人口

2019年,長泰縣常住人口22.87萬人。

經濟

綜述

2018年,長泰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85億元,比上年增長8.90%,三次產業比例5.2:63.4:31.4;固定資產投資221.70億元,下降8.10%;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23.20億元,增長15.20%;地方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13.70億元,增長7.5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50億元,增長15.50%;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23.20億元,增長21.10%;出口總額67.82億元,增長8.22%;實際利用外資(驗資口徑)29480萬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512.65元,增長8.30%;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52.48元,增長8.20%。連續十二年獲評“福建省縣域經濟發展十佳縣”。

現代農業

2018年,長泰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7.20億元,比上年增長4.12%。推進土地整治與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補充耕地38.67公頃,建設高標準農田1200公頃,建立耕地質量監測點6個,推廣測土配方施肥12000公頃,綠色防控面積6666.67公頃,完成土地確權頒證。創建現代農業產業園3個、標準示範區17個,新種植名優農產品380公頃,新認證無公害農產品4個,新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37家,新增省級家庭農場示範場2家、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培育新型職業農民352人、栽培科技示範戶245戶。

工業經濟

2018年,長泰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08.60億元,比上年增長9.10%;規模工業增加值167.20億元,增長8.80%。完成工業投資101億元、技改投資75億元,新增省級高成長型企業12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家、外貿出口企業21家,全縣產值超億元企業130家。宏發電聲等5家企業新認定為省級龍頭企業,通過兩化融合貫標體系認證企業6家,入選省級兩化融合重點項目8個,入選2018年省高成長企業名單12家,立達信綠色照明獲評全國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入選福建省智慧型製造樣板工廠(車間)示範項目,大通互惠“LNG超低溫閥門”入選省工業強基工程重點項目,安麟智慧型科技獲評省級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

第三產業

2018年,長泰縣生態旅遊持續發展壯大,天柱山旅遊度假區於12月30日開園試營業,花塢里等旅遊項目加快建設,十里藍山AAAA級景區等景區景點改造提升,長泰文廟啟動AAA景區創建工作。相繼舉辦中國龍人古琴文化節、第六屆海峽兩岸將軍連緣文化節、首屆海西民宿沙龍、坂里紅酒節、蘆柑文化節、陳巷玉米節、豐收節等文體旅遊節慶活動。後坊村成功創建為福建省三星級鄉村旅遊特色村,美宮村、石格村、旺亭村成功創建為福建省鄉村旅遊特色村。新興業態加快培育,鴻星爾克物流園二期等生產性服務業項目開工建設,曜陽養老等生活性服務業項目穩步推進,古琴小鎮龍人書院等項目加快建設,海峽金谷金融研究院建成投用,11家金融企業簽約入駐金融小鎮。2018年,全縣累計接待遊客284.2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9.80%,旅遊總收入32.89億元,比上年增長36.20%。全年,全縣第三產業增加值89.50億元,比上年增長10%。

項目建設

2018年,長泰縣開展“三抓三比、十項競賽”,推行“三個三”項目工作機制,新增“五個一批”項目134個,總投資363億元。144個縣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72億元,完成年度計畫117%。44個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89.95億元,完成年度計畫122.47%。7個省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6.68億元,完成年度計畫105.88%。上特集團等30個項目簽約落地,松霖智慧型家居等30個項目開工建設,金日集團等83個項目紮實推進,偉宸展示設備等25個項目投產,協調解決企業問題192個。補充耕地有償使用、新增林地有償調劑等機制建立推行,報批土地56.73公頃、林地238.13公頃、征地520公頃,105個項目實現完整交地。兌現各類扶持資金1.50億元,向上爭取項目資金6.20億元,引進省內外員工7300多人。

社會事業

城鄉發展

2018年,長泰縣全年安排專項資金1500萬元,下派駐村第一書記22名、科技特派員40名。深化土地、集體產權和林權等重點領域改革,推進鄉村振興示範鄉鎮4個、鄉村振興示範村30個、美麗鄉村示範點建設16個,完成危房改造67戶,新建和改造農村污水處理設施62處,鋪設鄉鎮污水管網28.50千米,拆舊4.50萬平方米,綠化2萬平方米。林溪村入選第五批國家級傳統村落,高層村成為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試點村,珪後村入選省重點扶持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編制城鄉總規、中心城區景觀風貌等規劃,推進工業大道、天柱山大橋連線長泰獲評為全國衛生縣城。圖為長泰縣城俯瞰新貌(2018年10月27日連俊清攝)線等一批路網建設。完善縣城區背街小巷路燈、錦江西路停車樓等基礎設施,建成國泰路人行天橋、角泰路人行天橋及古銀220千伏變電站等一批公共服務配套,縣城區新增公共停車位282個,聯五線林墩段正式通車,新戴墘大橋建成使用。

生態環保

2018年,長泰縣開展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深化污染防治,重點實施藍天保衛戰、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水源地保護、九龍江和廈門灣綜合治理、農業農村污染治理、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創建、吳田山生態修復治理八大領域攻堅,實施“抓生態”項目25個,實際投資44.88億元,完成年度計畫的220%。初步劃定生態保護紅線197.30平方千米,占全縣國土面積21.89%。完成土地整治規劃、河道岸線保護藍線規劃編制,深化吳田山、南坑礦區整治,全面施行河湖長制,提標改造西區污水處理廠,全面投用水污染物重點排污企業自動監控系統。全縣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國控洛賓斷面水質穩定保持地表水Ⅲ類標準,空氣優良率98.80%。是年,長泰縣環境質量為:可吸收顆粒物濃度年均值0.04毫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濃度均值0.007毫克/立方米,二氧化氮濃度年均值0.02毫克/立方米,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100%,城市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地表水環境功能區水質達標率)100%。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57.6分貝(A級),交通幹線噪聲平均值67.50分貝(A級)。

民生保障

2018年,長泰縣財政用於民生支出16.21億元,占公共財政支出的78.66%。實施縣級為民辦實事項目11個,完成投資5.86億元,完成年度計畫的117.90%。市級緊密型醫療聯合體建設試點縣創建工作深入推進,縣總醫院順利組建,縣中醫院、林墩衛生院等項目加快建設,公辦村衛生所標準化建設全覆蓋,獲評全國計生基層民眾自治示範縣。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逐步推廣,縣社會福利中心、推進建設敬老院3所,農村幸福院建成投用9所,十里村獲評全國農村幸福社區。新增城鎮就業人口3000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從每人每月120元提高到138元,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行城鄉一體化,農村低保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3720元提高到4200元,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標準由每人每月90元提高到120元。金里棚戶區改造工程加快建設,公租房配租1991套,地質災害點民眾搬遷30戶,上存庫區移民搬入鶴亭灣安置小區。

文化體育

2018年,長泰縣完成建設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17個,縣科技館開放使用,入選省“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4個。第一實驗國小完成校址搬遷,新增學位5130個,中考成績綜合比居全市縣域第一名。第四實驗幼稚園等教育項目建成投用12個,長泰縣氣排球隊獲首屆中國氣排球公開賽男子青年組冠軍。

交通

長泰區有省道212線和324國道319國道福詔高速公路相連,鷹廈鐵路穿過區境。公路網密度0.88千米/平方千米,居福建省首位。

所獲榮譽

2021年2月18日,入選“2020年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