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生態效益監測與評價》是2006年4月1日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金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生態效益監測與評價
- 作者:王金錫 等
- 出版社:四川科技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6年4月1日
- 頁數:387 頁
- ISBN:9787536454934
- 語種:簡體中文
《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生態效益監測與評價》是2006年4月1日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金錫。
《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生態效益監測與評價》是2006年4月1日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金錫。內容簡介《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生態效益監測與評價》共分兩篇,介紹了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生態效益監測和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
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綜合效益評價研究由慕長龍提出,由賀慶棠教授指導。副題名 外文題名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of comprehensive benefits of protection forest on the mid-upp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論文作者 慕長龍著 導師 賀慶棠教授,楊玉坡研究員,楊冬生教授,王金錫研究員指導 學科專業 生態學 學...
防護林體系生態效益評價規程 《防護林體系生態效益評價規程》是2013年3月15日發布的一項行業標準。起草單位 北京林業大學、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森林生態環境與保護研究所等。起草人 余新曉、陳麗華等。
“十一五”期間,長江流域等重點地區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將強化重點區域,建設亮點工程。突出沿海一條線,建設綠色萬裏海疆,將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納入國家“十一五”規劃全面實施。突出三峽庫區,以長江防護林、天然林保護和退耕還林等工程為依託,加強庫區周邊綠化帶建設,確保長江中上游主要湖庫地區生態安全。突出南水北...
長江防護林體系建設應統一規劃,因地制宜,因害設防,分類指導;依靠全社會的力量,實行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以生態效益為主,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結合。第五條 長江防護林體系建設總體規劃區內的各級人民政府,全面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長江防護林體系建設的領導工作,負責組織動員廣大人民民眾積極投入...
建立不同類型生態系統功能恢復和持續改善的技術支持模式,構建生態綜合評估及技術評價體系”、“種質資源發掘”、“農林生物質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及“重大江河綜合治理、生態與環境保護的綜合最佳化配置技術”等優先主題的部署,2011年4月,四川農業大學在林學院的基礎上,組建了四川農業大學生態林業研究所。
第四條 長江防護林體系建設應遵循統一規劃,因地制宜,因害設防,分類指導的原則,依靠社會力量,實行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以生態效益為主,兼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結合。第五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長江防護林體系建設的領導工作,組織動員廣大人民民眾積極投入長江防護林體系建設。地方各級...
第四條 長江防護林體系建設應遵循統一規劃,因地制宜,因害設防,分類指導的原則,依靠社會力量,實行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以生態效益為主,兼與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結合。第五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長江防護林體系建設的領導工作,組織動員廣大人民民眾積極投入長江防護林體系建設。地方各級...
長江流域中上游地區水能資源豐富,很多地區屬於生態脆弱區和環境敏感區。長江流域各級人民法院在審理涉水電站、水電輸送通道建設案件時注重統籌兼顧,將具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重大風險的行為納入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受案範圍,依法加強對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合法性審查力度,避免對開發區域生態環境,尤其是對珍貴、瀕危野生動植物...
據綜合評價,中國輕度荒漠化為95.1萬平方公里,中度64.1萬平方公里,重度103.0萬平方公里,分別占荒漠化總面積的36.3%,24.4%和39.3%。該程度類型構成比例與全球相應的41.3%、56.5%和2.2%的構成比例相比,重度荒漠化治理雖然取得一定成就,但荒漠化的發生、發展並未得到有效控制,總體面積仍在擴大,且呈愈演...
3.1.8 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 45 3.1.9 長江上游水土保持重點預防工程 45 3.2 長江上游流域徑流泥沙變化 46 3.2.1 長江幹流徑流、泥沙變化 46 3.2.2 嘉陵江流域徑流、泥沙變化 47 3.2.3 金沙江流域徑流、泥沙變化 52 3.3 國家級水土保持措施工程效益評價 57 3.3.1 經濟效益 58 3.3.2 生態效益 ...
立足於中國西南地區乾旱乾熱河谷區域,通過長期系統的生態定位觀測研究,結合在乾旱河谷區域開展的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長江中上游防護林建設等工程,監測和評估工程效益,試驗不同植被恢復與生態治理的方法、途徑,示範有效的治理方式、樹種和模式,服務於西南乾旱河谷區域生態治理和植被恢復,為建設長江中上游地區生態...
重視“骨幹防護林帶”布局和各種地形地貌以及地類的布局,從而形成了防護林配置技術、營建技術、人工模擬技術、效益監測的評價技術、林分調控技術和低效防護林改造技術等,為長江防護林體系建設提供了成套技術體系、治理模式和示範樣板。聯合攻關 楊玉坡作為長江防護林研究課題總負責人,與長江中上游雲、貴、川、渝、湘、...
分管院科技工作任務,分管全院林業開發與產業、對外技術培訓、國家重點實驗室、旅遊產業(生態部分)*1997年主持“大熊貓主食竹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8年主持“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生態經濟效益評價技術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6年主持“大熊貓主食竹研究”獲林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7年主持“長...
國家科技攻關項目《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生態經濟效益評價技術研究》國家科技攻關項目《長江中上游典型防護林綜合效益監測與計量評價研究》國家「863」項目《岷江中上游生態環境遙感綜合調查與評價研究》國家科技攻關項目《中國生態林業工程生態效益指標體系及區域評價》國家「948」項目《銀膠菊示範推廣套用研究》部級項目4項 中...
1.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綜合效益評價技術研究 (分獲國家、林業部和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區穩定高效防護林體系建設配套技術研究 (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3.四川秦巴山區綠色食品開發 (四川省科技進步一等獎)4.四川特大幹旱後的啟示-生態林業工程在抗旱減災中的作用 (四川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⑺《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建設效益監測和評價》;⑻ “長江中下游低山丘陵生態退化區植被恢復技術試驗示範---低效林改造技術試驗示範”;⑼ “長江中下游低山丘陵生態退化區植被恢復技術試驗示範---植被恢復與特色資源高效培育與利用技術試驗示範;⑽ “竹藤資源培育與高附加值加工利用技術研究---竹資源優良品種選擇與...
(1)區域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建立了長江中上游防護林工程生態經濟效益評價技術方法體系、四川省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信息管理系統;提出了在盆周山地構建抗污染生態屏障帶的學術思想、構建了有毒有害元素的林業生態地球化學預警模型及農林業產業結構調整方法和技術等。這些重要成果為區域環境建設和經濟發展提供了理論...
生態效益評價等科學研究與林業科技開發等工作,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40餘篇,第一作者出版《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生態效益監測與評價》、《大熊貓主食竹生態學研究》等專著5部,主持重大國家科技攻關項目8項,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部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部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4項,獲中國林學會“梁...
中國林學會森林經理分會理事,中國系統工程委員會林業系統工程委員會委員,《信息工程期刊》編委。研究方向 信息分析,林業信息管理,可持續林業 學術成果 主持或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3項:區域森林資源巨觀管理理論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第二完成人,1992-1994);森林資源綜合評價體系的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攻關項目“長江中上游山地防護林水土保持與水文生態效益信息管理系統的研究”,是採用坡地人工降雨、徑流小區及流域對比的方法,對實驗流域內防護林的林冠截留、降雨人滲、徑流、壤中流、侵蝕產沙、徑流水質等指標,進行了系統的觀測,填補了長江中上游山區防護林生態效益定量研究的空白,首次提出了評價防護林生態效益的...
在山地環境領域,圍繞三峽工程、長江上游生態建設、西藏國家生態屏障等國家重大生態工程,在山地環境退化與坡地侵蝕機理、退化環境恢復重建、山地生態系統良性循環的調控模式等領域取得重要突破。建立了大型水利工程環境評價體系、長江上游防護林生態工程體系、流域生態功能評價方法與體系、生態脆弱區生態恢復模式、坡面水土流失...
針對由於森林的不合理經營、亂砍濫伐引起水土流失的問題,開展了長江上游水源涵養林生態效益評價和川江上游瀑雨區森林水文效益評價遙感套用研究,為長江防護林建設工程提供了理論依據。 3. 草地退化及沙化遙感監測研究 套用遙感技術調查若爾蓋草地沙化研究、川西北草地沙化遙感動態監測研究、衛星遙感調查青...
陽新先後承建了國家部省聯營速生豐產林工程、世界銀行貸款“國家造林項目”、世界銀行貸款“貧困地區林業發展項目”、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工程、退耕還林工程、日元貸款造林項目等一系列國家級大型林業生產項目建設,造就和培養了一支優秀的林業科技隊伍。現已建成20萬畝楠竹、把竹基地、100萬畝用材林基地、10萬畝...
17.漢江上游預防保護區與三峽庫區水土保持遙感監測項目,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流域水土保持監測中心站重點項目(KY-2007-11),2007-2008,經費11萬元。18.重慶市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效益指標評價研究,重慶市水利局重點科技項目,2007-2009,經費18萬元。19.三峽庫區高效生態農業工程的研究與示範,科技部國家科技計畫項目(2002...
第二節防護林體系工程規劃設計 一、長江中上游防護林總體規劃 二、珠江防護林總體規劃 三、瀾滄江流域防護林總體規劃 四、縣級防護林總體設計 第三節園林綠化規劃設計 一、森林公園規劃設計 二、林帶綠化規劃設計 三、庭園規劃設計 第四節專項規劃設計 一、生態開發項目規劃設計 二、林產基地項目規劃設計 三、國防...
(2)主編出版教育部推薦研究生教學用書《景觀生態學》。教學成果 發表教學研究論文3篇。承擔項目 “六五”至“八五”期間承擔完成了國家及省部級重點攻關課題“森林水文作用研究”、“黃土高原水土保持林體系綜合效益研究”、“長江中上游典型流域防護林體系水土保持與水文動態效益信息系統研究”、“黃土高原防護林體系...
2.六大生態工程,一個速生豐產林基地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全國一億畝速生豐產林基地,三北防護體系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沿海防護林體系、平原農田防護林體系、太行山綠化工程和全國治沙工程都已取得重大進展,形成了我國生態建設的基本框架。防護林工程建設,相繼在20世紀70-80年代開始,是世界上最大規模的綠色行動。...
先後榮獲國家林業局全國宣傳先進單位、經濟林試點示範縣(市)等稱號。大事沿革 一九七七年七月成立閬中縣林業局,獨立從事全縣林業工作。一九七八年林業局遷入新村路3號,新建辦公樓600平方米。一九八九年三月省政府將閬中列為長江中上游防護林體系工程建設的重點治理啟動縣,規劃建設總規模45.6萬畝。一九九八年十二月...
森林資源管理處(木材行業管理辦公室):組織開展全省森林資源調查、動態監測與評價,統一發布相關信息;擬定全省森林資源可持續發展的政策措施和技術規程,編制下達全省森林採伐限額;監督林木憑證採伐、運輸和林地徵用、占用、林地開發以及植樹造林、封山育林的檢查驗收工作;指導森林資源的管理使用和林政執法及木材檢查站的...